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大清话事人 > 074 服从性测试

074 服从性测试

    黄通判一哆嗦,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马忠义用同样的语调,又问了一遍:


    “维格堂李郁,此人有没有杀官造反的嫌疑?”


    “下官和他不熟。”


    “不要紧张,本官只是想听听你的想法,言者无罪。”


    黄通判定定神,说道:


    “下官料想应不至于,此人虽然贪财,行事乖张,却无造反的实据。”


    马忠义笑了,示意他坐下,聊些趣事。


    半个时辰后,黄通判离开了府衙。


    他的后背全是冷汗。


    若是马忠义说,他欲发兵灭了李家堡。


    黄通判今天定会举双手支持,例数李郁的十大罪,证明他就是个反贼。


    但是,马忠义显然只是询问,并没有立即剿杀的计划。


    那他就不敢说了。


    因为这番谈笑,说不定就会传到李郁的耳中。


    坊间盛传,维格堂招募了漠北刀客12人,称为十二太保。


    前天,李郁又登门拜访,送给他一张1000两银票。


    告诉他,其他同僚都收了。


    拿了人家的银子,不替人家说话。


    无论是在庙堂,还是江湖,都会被人唾弃。


    而李郁若是知道自己给他上眼药,怕是自家失火概率急剧上升。


    这就是个不知轻重的王八蛋。


    当晚,黄通判做了一个噩梦。


    醒来时浑身冷汗。


    ……


    这正是李郁的打算,光脚不怕穿鞋的。


    逐步把一些亦真亦假的消息散出去,让别人忌惮自己。


    一个随时打破游戏规则的人,是可怕的。


    你没法在规则内去拿捏他。


    忌惮,有时候就是一种保护。


    而马忠义并没有随便相信某一个人的话,他怀疑李郁是因为两桩提拔。


    一个是金鸡汛外委把总,因军功迁至横塘汛,成为了九品把总,把外委两个字去掉了。


    相当于临时工转正!


    还有一人是元和县衙快班班头黄四,竟然有银子冲击府衙捕头一职。


    这两人,都和李郁的关系匪浅。


    胡把总调任横塘汛,军功为主,背后也使了银子的。


    黄四区区一个班头,居然能拿出1000两,就有些不正常了。


    马忠义虽然收了他的银子,原本是想让刘路去打听一下黄四的底细。


    结果一听刘路说的全是好话,他就知道这家伙是收了人家银子了。


    故而临时改派他人打听。


    此人和元和县的衙役喝酒时,无意中问了一句。


    立马得到了答案。


    “黄班头想当官想疯了,从汇通票号借了足足900两。啧啧。”


    到了这里,还是不放心。


    打听的人又去了汇通票号,确认了这个消息的真实性。


    票号掌柜看在府衙的面子上,才勉强透露了实情。


    黄四确实借了900两现银,有借款文书为证。


    ……


    “本官这下放心了。”马忠义长长松了一口气。


    既然这银子的来源不是李郁,就没啥好担心的了。


    他也是偶然间把这些事串连在了一起,产生了怀疑。


    元和知县张有道、金鸡汛胡把总、班头黄四,还有维格堂那些打手,足够让他产生一些模糊的联想。


    仅仅是交好,那没关系。


    如果是李郁在幕后出资,运作升官,那就有极大嫌疑。


    幸好,最关键的一环验证没问题。


    而此时,李郁也在直流冷汗。


    他无论如何没想到,马忠义这家伙会去探黄四的底。


    若不是他为了增加合理性,在私下给了黄四银子后,又建议他去票号借款。


    以掩人耳目!


    怕是今天就麻爪了。


    一旦马忠义产生了怀疑,他就会死盯着不放。


    甚至直接派兵抄了李家堡,也没什么不可的。


    堂堂知府,想杀一个人,只需要怀疑就够了。


    证据可以后面再补上。


    一袋洗衣粉就是最好的例子嘛。


    次日上午。


    堡门外跪了一个不速之客,身上还背了荆棘。


    “军师,他是上次和吴县书吏一起来的,那个保长!”


    李郁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了。


    笑道:


    “他来干嘛?上次没被打够?”


    “这老小子说,自己有眼无珠,来负荆请罪,让你大人不记小人过。”


    “让他跪着吧,我没空理他。”


    ……


    李郁站在观景楼上,或许叫三角碉楼更合适。


    伫立在堡墙的内侧,视野极佳。


    李家堡的防御还很初级,缺乏安全感。


    但是又不能做的太明显,搞出一个城池来,谁都知道他要当反贼了。


    目前的伪装大法就是绿化,到处栽树,放盆景。


    让人觉得这就是个有钱人的郊区庄园。


    杜仁和自己抱怨,说范京花钱如流水,什么破烂都往家里搬。


    他就像个仓鼠一样,不断的把各种物资搬进仓库。


    偌大的仓库,走路都费劲了。


    李郁只是笑笑,他觉得范京是懂自己的。


    因为懂,所以心里很有危机感。


    又是一辆马车,上面盖着油毡布,驶入了堡内。


    竟然是赖二赶车的。


    李郁和他挥挥手,这家伙赶紧跳下车。


    跑到观景楼上,擦着汗说:


    “军师,我又弄了一车好东西,硫磺。”


    “从哪家买的?”


    “江宁的皇商。”


    李郁和杜仁都一愣,心想伱这是生怕别人不知道吗。


    赖二赶紧解释道:


    “皇商最靠谱。”


    “他们的货好,渠道野,谁都不敢查他们的货。”


    “他就没问问你买去干嘛?”


    “我说开矿炸山啊,人家就爽快的卖给我了。”


    ……


    赖二这话还真不是胡扯,矿山爆破用的火药,配比是不一样的。


    硫磺几乎占了7成。


    这种配比的火药,如果放在枪炮里,立刻炸膛。


    皇商都是一帮京城大爷,个个耀武扬威。


    素来视大清律为无物。


    赖二正大光明的买硫磺,回去开矿炸山头,反而不可疑。


    而且,多付了银子后。


    皇商还承担了运输,走水路一直到胥江码头。


    李郁觉得,这家伙还真是个人才。


    果然,人尽其用很重要。


    最近,火药作坊一直是在满负荷开动,对原材料的需求量很大。


    黑火药三元素中,就木炭相对好搞些。


    “硝石的渠道,可靠吗?”


    赖二摇摇头。


    李郁只能去找五叔,问问他怎么解决。


    说起来也奇怪,五叔被毒打了一顿,差点死掉。


    不过,竟然接受了李郁的招揽。


    成了火药作坊的技术顾问。


    大约是所谓的“斯德哥尔摩效应”吧。


    伤也养的差不多了,每天忙忙碌碌的。


    听了李郁的来意,他解释道:


    “四川那边的硝洞,是最好的硝石来源。只要有几十个苦力,产量就很可观。”


    很明显,这不现实。


    五叔又提出了第二种方法。


    “盐碱地的表土收集起来,用草木灰溶液置换,也能得到硝。”


    可是苏州没有盐碱地,


    除非去扬州府的富安盐场、海安盐场。


    或者太仓州崇明县,都有大片的盐碱地。


    ……


    等势力扩张到一定程度,可以这样做。


    不过现在,李郁突然产生了一个疯狂的想法。


    “五叔,你说我们能不能人为制造盐碱地?”


    “啊?”


    “对,可以吗?”


    五叔愣了,理论上是可以的。


    只不过,没人会往这方面想。


    毕竟江南的水田多珍贵。盐碱地,一文不值。


    这就好比一块金枪鱼肉,先腌了再放辣椒酱油爆炒。


    一般人的脑洞没这么大。


    “可以是可以,就是有点糟蹋地。”


    “没事,大不了我把周围的地全买了。”


    盐碱地,就是土壤中盐分含量太高了。


    苏州府不靠海,没法引海水倒灌。


    那就只能撒盐了。


    为了大清,啊不对,为了推翻大清,糟蹋几十亩地算什么。


    所有人听到的时候,都呆滞了半秒钟。


    军师这是什么魔鬼玩法,拿盐洒下去把周边全部变成盐碱地?


    传出去,怕不是要让农民心疼死。


    再说了,这盐也挺贵的。


    达文西都不敢这样发明创造!


    然而,李郁不这么想。


    有便宜的盐啊,去买渔盐。


    渔盐,是专供渔民买去腌制咸鱼的。


    比一般的食用盐便宜了太多。


    不过,渔盐有几个特点,粗,苦,杂质多,而且是暗红色。


    ……


    这些缺点,李郁都不在乎。


    直接去找负责的小吏,买渔盐。


    一间破烂的仓库,竟然是销售渔盐的官署。


    “大人,这位是维格堂的李爷,想买点渔盐。”


    小吏起身,疑惑的看着李郁,上下打量。


    就这衣着打扮,不像是吃这盐的。


    “这位官人,渔盐的滋味可不好吃。”


    “无妨,我不腌鱼。”


    “啊,那是干,干嘛?”


    “我想挖个池塘,灌点盐水,养几条海鱼。”


    李郁的一番话,差点把小吏震惊到摔倒。


    “官人,你莫不是拿我消遣?”


    “就你,也配让我消遣?爷要消遣,都是去眠月楼。”


    说着,李郁掏出一张银票。


    不多,就100两。


    “这是给你个人的,渔盐有多少,我要多少,照价全付。”


    “好嘞。”


    小吏兴奋的表情失去了管理。


    对着里头大喊道:


    “把咱们所有的盐都搬出来。”


    “爷,您坐树下,这边凉快。”


    小吏用袖子,在树下的躺椅上抹了三遍。


    才弯腰恭敬的邀请道。


    盐包装了4车,自有人推着帮忙。


    小吏则是蹲在地上,把银票翻来覆去瞧了一遍又一遍。


    平时里都是和苦哈哈的渔民打交道,哪有机会体验收礼的感觉。


    站起身后,他突然感觉腰杆都比平日也直了。


    先去镇上票号兑换成现银,然后才揣着两锭,踱着方步走进了院子。


    ……


    贱内在忙着烧饭。


    小吏清了清嗓子。


    “死哪儿去了?”


    小吏昂着头,看也不看。


    从袖中排出一锭银子,偷眼一瞅,她的眼睛亮了。


    再排出一锭,贱内笑的后槽牙都出来了。


    “给我炒两个小菜,温一壶黄酒。”


    “好呀好呀,你热不?奴家给你烧洗澡水,炒几盘小菜,再下碗黄鳝面。”


    小吏吃饱喝足,浑身轻松。


    剔着牙想,


    难怪,老爷们一个个看起来那么自信,宅内妻妾还很温柔。


    原来都是这银子撑腰。


    ……


    李家堡的人被全部动员了起来。


    撒盐!


    这个有些脑残的决定,让所有人目瞪口呆。


    李郁骑在马上,看着这些人的反应。


    原堂口兄弟,和清月村的人,虽然不理解,但是没有人提出异议。


    而那些堡外的流民,反应就不一样了。


    有人叽叽喳喳的议论,这么做不对。


    多好的水田,就这么糟蹋了。


    什么理由,也不能做这种伤天和的事。


    李郁都看在眼里,突然意识到了,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服从性测试嘛。


    “你们几个是觉得这样做不妥对吧?”


    “是啊,老爷。多好的水田,撒了盐就完了。”


    李郁打断了他打断话,粗暴的举着马鞭问道:


    “还有人也这么想吗?”


    又有两个人站了出来。


    杨云娇站在堡墙上,叹了一口气。


    她知道,这些人完了。


    “韦秀,你怎么看?”


    “我觉得这些人没良心。”


    果然,李郁爆喝一声:


    “老子收留了你们,给你们吃给你们喝,吃饱了来挑刺了?”


    “跪下,绑起来。”


    ……


    几个汉子抽出短刀,围住了这几人。


    “老爷饶命。我们是让猪油蒙了心。”


    看着这几个痛哭流涕的人,李郁一阵厌恶。


    “送到西山煤矿去,下井。”


    “遵命。”


    一场小小的插曲,让众人噤若寒蝉。


    不过,这也让李郁意识到了,乌合之众的真正含义。


    光靠笼络,效率太低了。


    以工代赈,搞不好就是养了一帮白眼狼。


    李家堡周边有太多水田,真正属于李郁的却不多。


    突然,他产生了一些其他想法。


    马忠义对自己的猜忌,李家堡日益膨胀的人口和建筑,在眼前飘来飘去。


    “那个什么保长,还跪着吗?”


    “是啊,跪了好几个时辰了。”


    “把他带过来。”


    不一会,刘阿坤把保长提溜了过来,让地上一扔。


    “李大官人饶命,小人有眼不识泰山。”


    保长一边说,一边狠狠的扇着自己耳光。


    左一个右一个,打的非常用力。


    李郁这才开口了:


    “好了,说说吧,你怎么没眼了?”


    保长又是磕了一个头,才说话了:


    “上次吴县户房书吏,指使小人来李家堡征税。小人一时糊涂,还望大官人饶我一条狗命,别杀我。”


    李郁眯起了眼睛,用马鞭点着保长肩膀:


    “话不能乱说,老爷我什么时候杀过人了?”


    “对对对,是小人不会说话。”


    保长又是一顿噼里啪啦,抽的脸颊红肿。


    还掏出了一张银票。


    100两,虽然不多,可对于一个保长来说,真不少了。


    成年人赚钱不易,钱在哪儿,诚心就在哪儿。


    “我董二对天发誓,以后甘为大官人门下走狗。”


    “是吗?”


    “我拿全家性命发誓,是真的。”


    ……


    李郁盯着这人眼睛,过了一会才笑了:


    “古人云,识时务者为俊杰,起来吧。”


    “谢谢大官人。”


    “西边、北边这些水田,都是谁家的?”


    董保长立即说道:


    “属于不同的十几个人家,其中最大的两户是周家,和文家,各有二三百亩。”


    “夏天蚊子多,青蛙多,影响了我的休息。”李郁喊来了一个手下,“把周围这些田,全给我洒上盐。”


    “军师,这些田主肯定不答应。”


    “不答应就动粗吧。”


    李家堡的人,这一次很听话。


    很快就把一百亩地给糟蹋了,先是纵马奔跑,然后是挖开田埂。


    接着骑士,就背着口袋在马上撒盐。


    刘阿坤最为投入,全场属他最笑声最大。


    暗红色的渔盐,很快就融入了稻田。


    没一会,就引来了附近百姓。


    一个个哭天喊地,心痛无比。


    这可是江南的水田,放在大清,都是一等一的好地。


    被盐一洒,以后就废了。


    即使用河水反复冲刷,地力也大打折扣。


    ……


    李郁哈哈大笑,吩咐盐撒完了就回去。


    董保长不知何义,却也不敢出声,只是在一旁默默的观察着。


    心想,这李郁真不能得罪。


    书吏被烧死的事,他已经猜到了是此人所为。


    如此胆大包天,知县还请他喝酒。


    今天,又把周围的水田给毁了一遍,撒了那么多渔盐。


    典型的恶霸!


    幸亏自己识时务,主动来忏悔。


    否则,等他哪天想起来了,肯定会让人弄死自己全家。


    书吏的遗孀,如今还在横塘镇附近乞讨为生。


    他遇到过一次,回去就做了一夜噩梦。


    李家堡的恶行,自然会有后续反应。


    附近被毁田的百姓,推举了两个代表,战战兢兢的到了堡门外。


    被李郁晾了半个时辰后,才得到了回复。


    就当是把田卖给李大官人,一亩地只给2两。


    这个价格,属于欺负人。


    正常年景,江南水田一亩地售价在6到10两。


    众人哗然,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堡内冲出一群纹身大汉,一顿暴打。


    ……


    伤心的百姓们,回到家。


    却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在保镖的护卫下,等待他们。


    “诸位乡亲,奴家原是清月村的人。”


    “我家大官人脾气火爆了些,一亩地2两是太少了,奴家觉得不妥,可是又不敢劝说。”


    韦秀打开一个小箱子:


    “这里是奴家的一些体己钱,补贴给各位乡亲。”


    说着,施了个万福。


    按照每亩地7两补齐了,还一人多给了半两银子,当做医药费。


    损失了田地的百姓,个个感动不已。


    都觉得李郁是个恶霸,可这女子是个菩萨心肠的好人。


    “姑娘,你咋进的李家堡那阎王殿?”


    “哎。”


    韦秀长叹一口气,转过身掩面。


    落在这些乡民眼里,瞬间就懂了。


    这是被李阎王抢去的,一个弱女子无奈啊。


    他们的眼里充满了同情,不过也仅是同情。


    “你们可千万不敢说出去,否则~”


    “姑娘放心,我们都懂。”


    乡民虽愚昧,却不傻。


    若是说出去,李家堡的人肯定来索回银子,还要被暴打一顿。


    ……


    周家,文家,是附近的普通大户,也有一些田被毁了。


    他们是乡绅,自然底气不一样。


    派了管家上门讨要说法,扬言不给个说法就去衙门见官。


    李郁这次连1钱都没给,直接下令,让堡外的劳工队动手。


    一顿棍棒,把人打跑了。


    这些流民,头一次殴打乡绅家的人。


    一个个又紧张,又兴奋,看样子今晚是睡不着了。


    打乡绅,就是挑战规则。


    等他们把挑战规则的事都做一遍,对于官府的敬畏之心就会降低到冰点。


    李郁也就能安心,把这批人纳入武装力量。


    ……


    周家,文家都拿了帖子,去衙门告状。


    而那些得到了补偿的百姓,死活不愿意一起去见官。


    用他们的话讲:


    “虽然毁田有点欺负人,但我们老百姓过日子,能忍就忍,李家堡养着那么多恶棍,谁敢去告他的状?”


    而吴县县衙,接了状纸。


    但是却没给个说法,只说此案复杂,需要了解研究,反复确认。


    啥时候审案?


    不知道。


    黎元五这个知县,在等着发财的机会呢。


    豪强对乡绅,这官司不能急,得慢慢的打,细细的斟酌。


    这里面,起码有上千两的好处。


    李郁已经派人来递过话了,言语里也是同样的意思,拖!


    还送上了300两现银。


    从知县到门子,人人有份。


    周文两家要打官司,也得上下打点。


    于是,县衙上下所有官吏,都吃的很欢实。


    李大官人的美名,在吴县县衙也逐渐传开了。


    加上元和县同行的佐证,更加响亮了。


    几个衙役,聚在一起喝酒聊天。


    “李大官人,最是仗义疏财。”


    “想当初,元和快班那黄四,小瘪三一个,啥也不是,啥也没有。现如今,人家已经是府衙捕头了。”


    “我就不明白,大官人到底看上他什么了?”


    “大官人玩马,他帮着递毛巾。大官人想教训人,他先抄家伙上。一个字,忠心!”


    “这不就是做狗吗?”


    “想做人上人,就得先从狗做起。”


    ……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厉少的闪婚小萌妻 绝世战王 人在盗墓签到打卡 影帝的懒散人生 我的靠山好几座 重生后公主殿下是朵黑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