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大清话事人 > 214 我军若死的太少,如何能体现本将的水平?

214 我军若死的太少,如何能体现本将的水平?

    “别杀我,大王饶命。”


    炉膛爬出的竟然是个孩子,准确的说,是个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少年。


    一身文士服被炉膛灰搞的灰扑扑的,浑身哆嗦,筛糠一般。


    春寿起了恻隐之心,想放他一马。


    丢给他一个冷饼,狠狠说道:


    “快走,饶你一命,不许再回来了。”


    少年连滚带爬的,一溜烟跑了。


    而听到声音赶来的众人,手持兵器,并不知发生了什么。


    “小春子,什么情况?”


    “没事没事,我被黄鼠狼吓了一跳。”


    众人立马收起兵器,笑道:


    “黄大仙可不能打,那玩意报复心极强。”


    ……


    不知为何,春寿心里咯噔了一下。


    问道:


    “那要是得罪了黄大仙呢?”


    义父郑九令,抱起还在炸毛的小橘顺皮毛,说道:


    “那就干脆打死,以绝后患。什么仙什么妖,都是活着的时候厉害,死了啥也不是。”


    众人吃完早饭,装满粮食就走了。


    考虑到还得来回搬个几趟,万一粮食被其他人发现了,功劳就没了。


    于是郑九令带着4个步卒留下。


    其余人随车回营,一来一回起码是大后天的事了。


    偷得浮生半日闲,远离战火。


    有吃有喝,郑九令干脆教起了春寿箭术。


    弓箭,可是一门技术。


    不夸张的说,学精了绝对有出路。


    不论是在官兵还是贼兵中,好的弓箭手都是珍贵人才,比步卒精贵多了。


    义父送了一个铜扳指,内圈隐隐有血迹。


    不用问,肯定是缴获的。


    “站稳了,前后脚错开,上身再往前倾一些。”


    “深吸一口气,屏住了。大拇指扣住弓弦,用力慢慢的拉开。”


    春寿感觉很吃力,胳膊不够有力。


    练了四次,就酸胀无法承受。


    “成,今天先到这。中午加个硬菜,吃羊!”


    庄园里养着一群羊,郑九令悄悄的漂没一只,不会有人知道。


    ……


    羊大为美。


    羊小为羡。


    烧烤,自然是极为美味的。


    一头小山羊被众人瓜分一空。


    就连羊头、羊蹄子都没浪费,各自开发出了适宜的吃法。


    内脏就不必提了,若是浪费一分,怕是要被痛骂3年。


    大清的百姓很擅长烹饪,主要是因为穷困。


    大块的肉当然好吃,可那多费钱。


    扔掉任何一个部位,都令人心碎,就连羊骨头,都撬开将里面的骨髓挖出。


    又把死面饼放在火上烧烤至金黄焦香,每人一叠。


    众人欢笑,聊天。


    话题很纯粹,无非是美食和女人。


    至于说未来有什么打算,并未有人提起。


    也许是文化不够,也许是觉得自己活不到未来。


    总之,所有人都很享受这段自从出生之后,就从未享受过的惬意时光。


    就连小橘都被这种气氛感染。


    在众人之间绕来绕去,享受着各种手掌的照顾。


    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耳朵向后折叠,尾巴高高竖起。


    将自己拉伸出各种奇怪的形状。


    以至于春寿都微微脸红,不知今日这四脚兽为何如此热情?


    ……


    两天后,


    那个傍晚成为了春寿挥之不去的噩梦。


    运粮的队伍还没回来,大约是因为下过小雨的缘故。众人也不着急,依旧每天吃吃喝喝,聊点家常事。


    各自家庭状况,籍贯,怎么加入白莲圣兵的,以前做过什么职业,遇到过什么奇闻异事,全部拿出来探讨了一遍。


    篝火噼里啪啦,太阳仅剩下最后一丝余晖。


    一步卒起身道:


    “我去下个河,洗洗。”


    又有一人想同行,于是俩人共同嘻嘻哈哈的走了。


    半晌,变故陡生。


    一队乡兵模样的人突然出现在了庄园外。


    领头的正是春寿心软放走的那个文士服少年,厉声喝道:


    “族叔,就是他们。”


    几个乡兵扛着大抬枪,对准河里就是一枪,铁屑乱飞,河面鲜血翻涌~


    “贤侄勿怕,定会帮你讨回公道,这些该死的教匪。”


    “谢谢族叔。”


    春寿在听到枪声的第一瞬间,就把厚木门给栓上了。


    随后,郑九令和2个步卒也赶到。


    仅仅是一探头,就差点被抬枪轰到。


    “坏了。”


    “遇到本地团练了,他们有火器。”


    “人也挺多,起码几十号。”


    ……


    “春寿,别发愣,你从后面跑。”郑九令啪的一巴掌,然后吼道。


    他突然起身,对着外面放出一箭。


    一人应声惨叫倒地!


    随即,铅子打的墙上烟尘四起。


    春寿机械的挪动着脚步,往后走了几步。


    他在关门的那一瞬间,就看到了那个少年。


    后悔不已,是自己的心软害了义父还有几位叔伯。


    想到这里,他突然抽出短刀,返身冲到了院墙下。


    “伱脑子坏了吗?回来干嘛?”


    “要死就死一块!”


    见春寿如此坚决、凶狠,众人也不再多问,专心的对付正在靠近的乡兵。


    就一架弓箭,其余俩人投掷石头助阵。


    很快,就被乡兵看出了虚实。


    领头的,被称作族叔的黑绸衣汉子哈哈大笑,咬牙切齿的悬赏:


    “一个首级,老爷我赏2两。”


    “等朝廷大军来了,咱们都是有功之臣,让你们都吃上县衙的官饷。”


    ……


    郑九令再次露头射箭时,被早已等候的抬枪命中。


    一发铅子,穿透了他的面颊,人直挺挺的摔到了地面。


    另一步卒捡起他的弓箭还击,只可惜毫无准头,弓箭不是外行人能轻易掌握的。


    乡兵们冲到了院墙下,开始砸门。


    “小春子,你快跑。”


    “不,周叔。要死死一块。”


    周叔来不及感动,抓起一根长矛,死盯着摇摇欲坠的厚木门。


    门栓断裂,门被砸开。


    他猛地刺出一矛,将冲在最前面的乡兵捅杀。


    春寿也抓起短刀,猫着腰冲过去,趁乱剁了下去。


    不过,随着更多的乡兵涌进来。


    周叔被乱刀砍死,他则是仗着人灵活,躲进了一间屋子。


    听见外面的一个少年大声说道:


    “架柴,烧死他。”


    “少爷不愧是小秀才,妙。”


    乡兵们一边恭维,一边用柴禾将门给堵住了。


    春寿把布袋扔在地上:


    “小橘,你从这跑。”


    杂物房的土坯墙有裂缝,人是不可能逃走的,可猫却没问题。


    ……


    突然,外面传来了很大的喊杀声。


    援兵来了!


    为了一次性搬空粮草,上面派来了上百辆大车,还有小二百号人。


    他们见庄园起火,连忙支援。


    乡兵立即崩溃,一些人被杀死,其余人跪地投降。


    duang,杂物间的破门被砸开。


    伸进来一颗熟悉的脑袋,是郑九令的一位老乡。


    “小春子,你还没死?”


    春寿冲出去,找到了还没断气的义父。


    泪珠大颗大颗落下,他懊恼无比,自己当时为何要放过那个该死的少年呢?


    郑九令的神志突然变的很清醒,轻声说道:


    “春寿,以后你就姓郑吧。我埋这挺好,以后你要是活下去了,记得给我立块牌牌。再娶个老婆成个家,我郑家的香火就算没断。”


    “义父,我记住了。”


    “叫爹。”


    “爹~”


    春寿泣不成声,其余围观的圣兵则是惋惜的摇摇头。


    郑九令要是昏迷,或许抬回去还有的救。


    突然这么的清醒,那就真没救了。


    因为这叫——回光返照!


    “儿子,你以后盖了屋子,院子里一定要种两棵柿、柿子树~”


    “爹,我记住了。”


    ……


    白莲护教亲军十夫长,郑九令,战死于武昌城西几十里的一处无名庄园。


    郑春寿,第二次失去了所有家人!


    掩埋尸体后,他就仿佛变了一个人,走到看押俘虏的屋子,对着看守说:


    “我要进去找个人。”


    “哪个?”


    “就那个穿文士服的少年。”


    满庄园都是圣兵,忙着装车,看守满不在意的把人给提了出来。


    四目相对,全是仇恨。


    文士服少年自知必死,癫狂的吼道:


    “你是不是想问我为什么?”


    “可笑的白莲贼,杀我全家,夺我宅地,居然觉得我会感激你?我恨不得食你肉,喝你血,方解心头恨之万一。”


    “你知道我是谁吗?”


    “我,乃是本县年龄最小的廪生,精通经史子集,书法已入化境,我才11岁啊!!县尊都亲自和诗夸我是神童,我本可以中举,中进士,成就一番佳话的。”


    “可是这一切!都被你们这些贼给毁了!”


    ……


    少年发疯一般的吼着,眼神里的仇恨如同独狼。


    引来了许多人的注视,有人已经走过来想教训一下这个乡绅家的崽子。


    郑春寿突然出刀,


    狠准快,一刀斩断那少年的头颅,红雾漫天。


    尸体摇晃了一下,倒地。


    他走过去,一脚踢开那颗头颅,走到关押俘虏的屋子前,冷冷的冒出一句:


    “走开。”


    30多岁的看守愣是没敢多说话,夹着尾巴闪到了一旁。


    郑春寿杀神一般走进屋子里。


    挥刀就砍,刀刀狠辣。


    俘虏惨叫、求饶、反抗,然而都没什么意义。


    在带队的百夫长赶到时,一切已经结束了。


    只见血汇成小溪从门槛下淌出,一身血红的郑春寿提着刀走了出来。


    “娃,你没事吧?”


    “刀卷刃了。”


    百夫长哈哈大笑,豪迈的一挥手:


    “回去老子给你挑把好刀。”


    “从今天起,你就是护教亲军的战兵了。”


    “爹是好汉,儿子也是好汉,好,好的很。”


    ……


    武昌城外,激战正酣。


    白莲步步卒围了一圈又一圈,准备砸碎武昌的第一道防御。


    龟山炮台原有10门火炮,其中还有一门是坏的。


    后因阿桂下令临时增加的13门火炮,还有鸟枪、抬枪、弓箭就起了大作用。


    “弟兄们,节约着点打。”


    “啥时候打什么,都听我的。”


    新任守备张九佬不愧是匠人出身,很会精打细算。


    敌人不扎堆,火炮绝不轰。


    这玩意一轰就消耗好几斤火药,够鸟枪抬枪打几十枪了。


    稀稀拉拉的枪炮声,让仰攻的白莲步卒欣喜若狂,觉得胜利在望。


    数里外的洪大昌,此时应该叫洪圣帝了。


    也笑着说道:


    “张爱卿,你观这龟山炮台如何呀?”


    原武昌督标副将,现白莲万夫长,张厉勇一咬牙还是如实说道:


    “龟山炮台坚固,守军沉着。怕是要付出不少伤亡。”


    “哦?”


    洪圣帝心生疑惑,没有继续发表看法。


    是铁打的还是纸糊的,稍候便知。


    ……


    围攻的白莲步卒装备简陋。


    许多人仅手持长矛,刀盾都算是略好一些的。


    弓箭手、鸟枪手就属于相对精锐的了。


    山顶,居然不时的滚落石头。


    逼的一些人往两边躲避,无形中就增加了几处人群的密度。


    紧接着,挤在一起的人群就遭到了集火攻击,抬枪、鸟枪、弓箭的覆盖攻击。


    伤亡的人不断往下滚,给后续的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张九佬躲在盾牌后,小心的观察着。


    一炷香的功夫,白莲步卒居然顶不住了,作为进攻方,承受的伤亡代价太大,纷纷转身往山下跑。


    张九佬可丝毫不顾及湖北老乡的面子,站在工事上大吼一声:


    “不怕死的,跟我冲。”


    “鸟枪手不许出战,一会掩护我们撤回来。”


    说罢,他举起佩刀,身穿崭新的五品武官袍子,杀了下去。


    出乎意料的一次反冲锋,居然把白莲的士气给打懵了。


    快到山脚下时,张九佬一声唿哨。


    众人见好就收,又不追了。


    这让远处跃跃欲试的护教亲军马队非常的抓狂,没能堵住这帮官兵的后路。


    若是再追出1里,他们今天就甭想回去了。


    已经是护教亲军战兵的郑春寿,手按刀柄。


    前方的受挫他并不在乎,不管是自己人的血还是敌人的血,颜色都一样。


    他只是有个疑惑,


    义父临死前说,让自己一定要在屋前种两棵柿子树,是什么意思?


    他转头询问:


    “百夫长,这附近有柿子树吗?”


    “你娃傻了,到了秋天才有柿子吃。现在想吃也没有。”


    ……


    “杀,步兵再冲一波。”


    一位白莲老弟兄,千夫长恶狠狠的咒骂道。


    于是,乱糟糟的溃败信徒开始整队。


    第二波进攻足足5000人,准备发起密集攻击,用人海战术淹死炮台。


    由于缺乏训练,整队的时间久了点。


    被龟山炮台的几门制胜大将军炮抓住了时间,调整完毕后,居高临下轰击了方阵。


    十斤的铁球落入人群。


    虽然6发只有2发命中,也彻底摧毁了士气。


    主要是视觉冲击太大。


    在巨大动能的铁球面前,人就像窗户纸一般脆弱。直接打飞,或者是撕开。


    白莲步卒缺乏基础战场经验,不知道重整队形,必须避开火炮射程。


    龟山炮台居高临下,原本只能打3里的红衣大炮,现在起码能打4里,甚至更多。


    进攻受挫,只能暂停。


    张厉勇早猜到了这个结局,却是窃喜。


    如果大军不吃亏,怎么能显出自己的珍贵?


    投降后的这段时间,他已经摸清了白莲的军事实力。


    除了护教亲军,和火枪圣兵这两支军队,其余的都是凑数的货。


    论战力,大概是绿营之下,乱民之上吧。


    唯一值得忌惮的是,数量!


    ……


    蚂蚁多了,都能咬死象,何况是活生生的人呢?


    打上几仗,人死多了,活下来的那一小部分自然就变成精锐了。


    这个道理,三代为将的他非常清楚。


    他的爷爷甚至将练兵办法写下来,强迫他背诵下来。


    并告诉他:


    “为将者,统领精锐部曲打赢不算本事,能把乌合之众提炼成精锐,积沙成塔才是本事。”


    正在张厉勇无限感慨之时,旁边投来一道冷冷的目光:


    “张爱卿,你在想什么?”


    “臣失神了,死罪。”


    “是不是重回故地,思绪万千呐。”


    “不敢欺瞒圣帝,正是。”


    洪圣帝的脸色稍缓,抬起马鞭问道:


    “可有良策,破龟山防线?”


    “有。”


    “朕全权委任给你,需要多少兵,多少天?”


    张厉勇抬头看看天,小声道:


    “可否暂缓进攻,估计就这两三天吧,定能拿下炮台,具体得看老天爷的意思。”


    “呵呵呵,等大雨是吧?”


    “圣帝英明,臣五体投地。”


    洪圣帝欣慰的笑了,能混到这个地步,他绝不是蠢人,蠢人是考不过乡试的。


    张厉勇只不过稍微一提,他就顿悟了。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厉少的闪婚小萌妻 绝世战王 人在盗墓签到打卡 影帝的懒散人生 我的靠山好几座 重生后公主殿下是朵黑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