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大清话事人 > 247 兵源如此下去,怕是会留下巨大隐患

247 兵源如此下去,怕是会留下巨大隐患

    李郁这才松了一口气,气氛到位了。


    如同海浪般起伏的欢呼,持续了好一会才慢慢平息。


    “从今往后,江宁百姓无需再服徭役。永远废除徭役!”


    现场效果炸裂,


    如果用千里镜看的话,会发现许多百姓自发的跪在路旁,流着热泪高呼万岁,情感真挚,发自内心。


    这些可不是演员!


    取消徭役是多大的仁正,现代人已经很难理解了。


    望着底下疯狂的人群,李郁突然产生了一种莫大的讽刺感:


    自古取天下,大约都是如此吧?


    贤君刮,过后会稍稍愧疚,心存体恤,加以休养生息,连本带息变相返还。


    暴君也刮,过后继续刮刮刮!


    他环视身边的一干人,都恭敬的望着自己,眼神里充满希望。他们都想着从龙,封妻荫子呢。


    尤其是在角落里站立的情报署署长刘千,虽不张扬,表情却是很骄傲的。


    打江宁,情报署的贡献一点不逊色于第一军团!


    ……


    “我会在江宁郊区开设一个工业园,优先从江宁百姓中挑人,名额优先,识字的优先,年轻力壮能吃苦的优先。”


    李郁趁热打铁,令人在江边现场搭建棚子募工人。


    从江宁到马鞍山距离也就100里路。


    虽然说不是一个府,甚至不是同一个省,但是也能算老乡。


    走下城墙,李郁问道:


    “都准好了吗?”


    “主公放心,城中66处米铺同步开始赊米。有衙役维持秩序,有鱼鳞册对照,不会有问题。”


    “马鞍山那边呢?”


    “5日前,已经派出了先遣队,带去了10船水泥砖瓦,先盖房子。”


    “炎炎夏日,上万人聚集,组织难度很大,务必要小心。”


    李郁想了想又令人将张有后召来,任命为马鞍山铁矿的副矿长。


    原西山铁厂厂长老陈,则改任矿长。


    数日后,李郁视察马鞍山铁矿时,老陈感慨道:


    “主公,这矿太好了。”


    “哦?”


    “露天铁矿,挖开两三尺就是矿石,节约了太多人力。含铁量也高,可比长兴李家巷铁矿好太多了。”


    “嗯,所以初期规划要做好,注意节约和效率。”


    “是。”


    ……


    哪怕在300年后,马鞍山的南山铁矿依旧是华东地区最好最大的露天铁矿。


    其与淮南八公山煤矿号称安徽双壁。


    穿越前的李郁即使非煤铁行业人士也听说过这俩大名。


    具体位置不需要勘探,


    数百年可能上千前,老祖先们就发现了,只不过碍于朝廷的封锁,只敢偷偷开采一点点而已。


    大军一到,偷采者立马如鸟兽散。


    直接占据了现成的矿脉点。


    砍伐树木盖房子,铺设水泥道路,烧制砖窑准备起高炉。


    老陈凑了过来:


    “主公,这水泥真是好东西,铺设的道路简直神了。”


    “除了开矿产,你还要操心后勤事务,上万人的衣食住行不简单。”


    “主公放心。”


    ……


    江宁人来了上万,热血上头了。


    一边是围城期间家家破产,一边是李郁百年不遇的仁政。两相比较,踊跃报名。


    报名当场就发一袋米。


    工钱是月银1两,月底发放。这个待遇还行,毕竟包了吃住。


    看到偏僻的南山矿脉,众人还是倒吸了一口气。


    不过并未炸毛,还是热火朝天的投入了建设。


    用李郁的话说:


    “如果你嫌弃矿区破烂,就努力建设好它。”


    “大干1個月,让马鞍山成为江宁最美的外郭城。”


    隔着100里,江宁府遥领马鞍山。


    这要是在穿越前,怕是马鞍山百万人民要激动的拍桌子:还有这好事?立刻、马上并入。


    ……


    有胥江园区的建设经验打底,这里进行的很顺利。


    排水沟、茅厕、伙房,住宿区,围墙~


    主干道直接用水泥铺设,确保一劳永逸。


    园区还有一处小码头,此处出发,船只可直接驶入长江。


    发展重工业一定要靠水运。


    甭说这个时代,就算是汽车火车四通八达的那个时代,重工业都极度的依赖水运。无他,便宜,量大!


    如果是陆运:车子会故障,轮胎会压爆,公路会压坏,铁轨也需要维护修缮,燃料也挺贵。


    而航运呢?


    小舢板和万吨巨轮,河道都一样承载,无需维护,船用燃料极其便宜。


    现在是靠风帆,简直0成本。


    这一切都感谢神奇的浮力!


    ……


    马鞍山还有一项储备庞大的矿产资源:黄铁矿!


    因其外表色泽酷似金矿石,经常被骗子拿去忽悠人。


    对于李家军而言,黄铁矿石最大的意义是可替代燧石。从此以后,将不再为燧石短缺而烦恼。


    燧发枪的哑火率和燧石有莫大的关系。


    每次战役之前,军官们都会提醒士兵:


    “换一块好的燧石,莫要上了战场哑火。”


    每个火枪兵都随身携带2到3块燧石,方便随时替换。


    总之,马鞍山在李氏工业版图的地位无可比拟。人手,物资源源不断而来。


    南边的当涂县、芜湖县、繁昌县都已经被李家军攻陷。


    形成了一道完美的屏障!


    此时的皖南地区,清军已经没有多少存在感了。


    安徽由于其地理位置,处于帝国版图腹心,军事地位不高。因而没有驻防八旗,整个省仅有1万多绿营兵力。


    皖南区域一共4个营。


    这4个营的大部分兵力还被明亮征调,在板桥之战当中全军覆没。


    此时除了池州府城还有千余绿营兵防御之外。


    整个皖南都处于极度的空虚状态,只要一两个营就可以摧枯拉朽。


    ……


    李郁听取了斥候的汇报后,既喜又忧。


    喜的是,地盘又扩大了。忧的是,兵力被摊薄了。


    “义父,募兵吧?”李小五说道。


    “我正在琢磨此事。”


    见义父沉思,李小五猜到了几分,询问道:


    “义父,可是为兵源担忧?”


    “是啊。江南百姓视从军为洪水猛兽,做佃户都不愿当兵。淮西汉子倒是愿意,可如今李家军序列中皖人所占比例已经超过了6成。再增加怕是要留下隐患。现在我可以用饷银和军规笼络住他们,可一旦他们成长为了我军的中坚力量,就会拥有自己的想法了。届时,除了北伐和从龙之功,我想不到什么可以稳稳驾驭他们的。”


    李小五默然,突然说道:


    “参谋本部。”


    ……


    林淮生来了,他亦有相同的顾虑。


    汇报道:


    “第一军团补充了2个营的淮西兵源,战场表现很不错。”


    “虽是新兵,可大多骁勇善战,悍不畏死。打进江宁时,其中一个营进攻速度奇快,从定淮门一口气杀穿全城,伤亡率也是全军团最高的。”


    “哦对了,这是立功名单。”


    李郁接过瞅了一眼,一半是淮西兵。


    按照事先制定的赏罚措施:一口气要升任9个副队长,4个队长,还有2个营指挥使。


    “主公?”


    “照办,我说过的话就要兑现。朝令夕改的正治是走不远的。”


    “遵命。”


    “赏银、抚恤都发了吗?”


    “按照主公的吩咐,在每营文书的见证下,发到了士兵的手中。”


    “反响如何?”


    “欣喜若狂,欢呼主公万岁。”


    ……


    李郁笑了笑,又叮嘱道:


    “第一军团预计会驻扎江宁很长一段时间。军营要和民宅区域分开,尽量做到泾渭分明,不得有来往。军队要保持战斗力,就必须纯洁!”


    “主公放心,属下明白。”


    李小五提醒道:


    “那他们拿了赏银,总是要花的。总不能~”


    这句话提醒了李郁,他立即抽出一张纸,写了百余字的简要措施——《关于做好李家军营区经济的若干想法》。


    自己出资在营区里开设店铺,涵盖吃饭、喝酒、喝茶听评书、澡堂、日用杂货等行业,定价略低于市场价。


    从当地百姓中雇佣伙计,注意身家清白。只拿固定工钱,不和业绩挂钩。宣传署派出的说书先生,注意引导。


    如此一来,一箭双雕。


    既回笼了部分军饷,又阻隔了军队和地方过多接触,腐蚀战斗力。


    “来人。”


    “将此信交给胡师爷,让他牵头办理,特批经费1500两,在江宁城试点。”


    ……


    “淮生,你趁着最近这段时间,在江宁募兵1000人。我想经历了围城期间奸商和清廷的摧残,江宁或许会有一些人愿意从军。”


    “遵命。”


    林淮生走了,他肩上的担子很重。


    第一军团经历了常州战役,江宁战役,板桥战役,好不容易有个缓缓的机会,正好补充伤亡缺口,厉兵秣马。


    火炮火枪修缮维护,士兵们养精蓄锐。


    炎炎夏日,即使是本地人都觉得疲惫,何况是北方来的清军呢。


    扬州府仪征,江北大营连绵10里。


    在烈日之下,军旗一动不动,死气沉沉。


    兵丁们要么躲在帐篷里,要么躲在树荫下,太阳下山前后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光。


    集体下长江纳凉,顺便洗去臭汗。


    然后才有胃口吃点东西。


    ……


    乾隆四十一年的夏末,异常闷热。


    陕甘绿营兵连吃油泼面都提不起精神了,可见战斗力是真的下滑严重。


    海兰察巡视大营后,默默的给乾隆上密折。


    他是文盲,只口述,自有军中文书代笔:


    “奴才海兰察冒死上奏,扬州暑热难耐,在八月半之前都不宜用兵。土尔扈特、土谢图汗骑兵乃北方劲旅,或可晚至。以免人马染病,难以治愈。”


    “奴才斗胆,取江南当先控长江。贼船犀利,窃据崇明。时常滋扰北岸~”


    突然,帐外一片喧嚣。


    一戈什哈掀开帘子,气急败坏道:


    “都统,贼船又来了。”


    海兰察骑马赶到长江畔,见上百人正狼狈的往岸上爬。


    江水一片血红,尸体漂浮。


    一艘小型战船,炮口冒着袅袅白烟驶入青纱帐,深藏功与名。


    ……


    “传令,禁止兵丁再下长江,违令者斩。”


    “嗻。”


    江北大营的兵丁们,从此只能在小河沟里纳凉降温了。


    海兰察手里没有战船,只有百余条民船漕船,无法反制。


    而李家军水师的战术实在阴险。


    从崇明或者是太仓港出发,以小型战船滋扰轰击下水游泳的清军,嚣张无比。


    若不是忌惮清军在大运河和长江交汇处修筑了4处炮台。刘武早派战船杀进大运河,炮轰扬州城了。


    不过,他从没放弃这个打算。


    炮击淮扬一直是水师的腹中战略,只不过需要主公批准,出动步兵配合,堪称是一次“青春版”的两栖登陆作战。


    否则驶入运河后,清军只需截断水面后路,战船就成了笼中困兽。


    李郁暂时是不会启动的。


    投入太大,风险太大,收益却不明朗。


    除非是想建立江北桥头堡,又或者全歼江北大营,否则没意义。


    此刻,还是专心吃下杭嘉湖平原和皖南比较划算。财富资源唾手可得。


    ……


    江宁城西校场。


    第一军团的兵,密密麻麻站满了空地。


    李郁戎装走上点将台,抽出佩剑:


    “第一军团威武!”


    所有人齐刷刷呐喊,空气都似乎加热了几度。


    然后就是所有人喜闻乐见的发放赏银阶段,一箱箱的银锭直接从天成元票号银库搬到这里。


    “第12营,集体2等功,每人6两。”


    第12营的8个士兵出列,眉开眼笑的抬走了两口箱子,待回营后再分。


    “第9营~“


    一口气把集体的赏银发放完了。


    李郁亲手将赏银发放到立功的士卒个人手里,虽然花费了半个时辰却是很值得。


    绝不能高高在上,脱离基层军官战兵。


    军权,和其他的权不同。


    不是一张纸,一个头衔,一个大印就能够自动获得的,也无法通过血缘关系继承。


    它需要长期的建立威信,潜移默化的植入。


    一个毫无存在感,没法带领士兵们击败敌人,没有人格魅力的将官,他对于军队的掌握程度是极低的,仅仅存在于表面。


    所以,李郁必须时常的露面牢牢掌握军队。


    让所有士兵都知道,自己才是他们的唯一统帅。


    ……


    封赏流程结束后,是一对一谈话。


    李郁花了2个时辰见了50多个人,以自己洞察人性的眼光和对人心的精准拿捏,大体可以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人选。


    从表现突出的立功人员当中,挑选一部分合适的送去东山步兵士官学校进修。


    学时3个月,正式的第5届学员。


    基层军官才是一支军队的灵魂和骨架。笼络住这些人,就笼络住了整个第一军团。


    所有人都受宠若惊,打包行李后踏上去苏州的船只。


    毕业时之际还会收到一柄刻有毕业院校的指挥剑,打上校长的烙印。


    从此,晋升也会顺利很多。


    当然了,前提是未阵亡。


    第一届毕业学员,阵亡率已经高达3成半了,主要集中在队长这个职务上。


    一旦成为营指挥使,伤亡率就大幅下降,这也很符合实情!


    ……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厉少的闪婚小萌妻 绝世战王 人在盗墓签到打卡 影帝的懒散人生 我的靠山好几座 重生后公主殿下是朵黑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