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大清话事人 > 414 土客大械斗!

414 土客大械斗!

    群英会的司仪估计着时间差不多了,拉长嗓音喊道:


    “吉时已到,开锣,放炮。”


    鞭炮噼里啪啦,锣鼓喧天,土铳鸣放。


    “陈总舵主,3年未见,一切可好?”


    “好,好,黄太公近日可好?贵庚几何?”


    “马马虎虎,60。”


    “老当益壮,老当益壮啊。”


    太公们和舵主们互相拱手,挨个寒暄,场面十分融洽。大家尽可能保持步伐,齐头并进走入会场。


    ……


    先拜关公,后拜财神。


    有义又有财~


    所有人表情恭敬,燃香行礼一丝不苟,然后才就坐。


    大圆桌不分座次。


    每个人的面前都有一套功夫茶。


    对于潮汕人来说——喝茶,远比吃饭重要。


    司仪团团拱手,笑呵呵:


    “诸位,根据绝对可靠消息,吴国大军已控制江西,先锋沿着粤赣古道很快就会打到粤北了。”


    众人的目光刷刷投向黄太公。


    都知道,黄太公的孙女黄招娣是吴国商业署副大臣赖二的侍妾。


    ……


    黄太公拄着黄铜装饰的龙头拐,晃悠悠起身:


    “诸位英雄让着我老头子,我就不客气喽,稍微讲两句?”


    众人又是乱糟糟的一番谦让。


    也不知是不是错觉,天地会的陈舵主猛然间觉得这老家伙的驼背突然挺直了许多。


    “清失其鹿,吴国崛起。”


    “改朝换代的大变局就在眼前,咱们这些老家伙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族里的子孙考虑。”


    众太公纷纷点头。


    “还有各位舵主们,江湖终究是小道,做官才是大道。”


    众舵主纷纷点头。


    虽然平时大家豪气干云,把投靠鞑子朝廷做鹰犬视为莫大耻辱。


    天地会陈总舵主微微颔首,


    如今吴国是汉人当皇帝,大家自己人,投过去不丢脸。


    四舍五入,等于反清复明。做人嘛,最重要的就是变通喽。


    ……


    陈总舵主沉吟片刻,抛出了最重要的问题:


    “太公,待广东光复,吴廷能封赏我们什么样的官职?”


    黄太公讲道:


    “那得看咱们有多大地盘。要是寸土没有,就这么厚着脸皮贴上去,最多算个通房丫鬟。”


    “太公的意思我们明白了。要起事,杀鞑子,抢地盘,抢回原本属于我们的银子还有女人。”


    黄太公竖起大拇指:


    “陈总舵主快人快语,总是能一语点破天机。这年头你没有实力,谁高兴多看你一眼?先起事,控制粤东,我们才能大声讲话!”


    “对了,有件事我得告诉诸位,相约起事是瞒着我那孙女婿的,他不知情。”


    众人有的诧异,有的狐疑,有的若有所思。


    黄太公见效果已达到,坐下来不急不慢的品尝功夫茶~


    ……


    今日到场的都是实力派,


    各家兵力少的三五百,多的两三千,


    江湖好汉们的武器装备稍显寒酸,多是冷兵器。


    反倒是太公们个個手握宗族子弟组成的火枪队。


    黄太公甚至拥有1支炮队,堪称大杀器,把一众帮会大佬眼馋死了。


    “太公,您孙女婿在那边是什么官?”


    “他是吴国的副大臣,就相当于鞑子的侍郎。”


    “厉害厉害。你们老黄家要发达了。”


    “互相提携,互相提携。”


    吵吵嚷嚷大半天,太公们都累的快撑不住时,所总算拿出了一个所有人都认可的方案。


    除夕出兵!


    潮汕联军的目标——潮州府城,揭阳县、惠来县、海丰县、陆丰县。


    广府帮会联军的目标——三水县、花县、佛冈厅。


    然后派使者去吴廷争取个好价钱。


    在场的大佬们心理预期最低是讨个知县或者游击将军。


    黄太公对省城不感兴趣,那是广府人的地盘。


    他只想让儿子坐上潮州知府的宝座,再讨个开海许可,黄氏就会世世代代永远忠诚于吴国。


    ……


    苗有林骑在马上,对第5军团的行军表现颇为满意。


    矿工们纪律性强,能吃苦,有毅力。


    背负火枪、弹药、刺刀、干粮以及各种零碎,跟着旗帜,埋头走路~


    前头不喊停,他们就绝不多问。


    这要是换了江南兵员组成的第4军团,早就开始讨论合理性了。


    “总指挥,找了1名当地向导。”


    一名黝黑的汉子立马跪地,貌似憨厚,可看的出来此人不是畏缩农夫。


    “小人曾中原,梅州府客家人。在赣粤古道做牙人有5年了。”


    “具体做什么?”


    “为南来北往的商贾们联络挑夫,安排食宿,介绍客商。”


    苗有林打量了一下,吩咐:


    “赏他5两银子。”


    “谢大人。”


    “你给我讲讲广东的地理人文、气候水文、奇闻异事、民间风俗。随便讲,讲的好有赏。”


    ……


    能做牙人,自然八面玲珑。


    因为广州通商口岸关闭,来往于粤赣古道的商队数量从高峰期的每天500人,到如今只剩个位数。


    数千名挑夫随之失业。


    曾中原也跟着失业了。


    朝廷有禁海令,他无法抗争。


    但是眼见着一家子的生活越来越窘迫,他心急如焚。


    如今,遇上了翻身的机会,必须抓住。


    “好叫将军知道,本省分广府人、客家人、潮汕人。客家人主要在粤北山区,潮汕人在粤东南。粤西还有珠三角平原是广府人的地盘。”


    苗有林很感兴趣,问道:


    “有什么说法吗?”


    “广府人最先抵达广东,潮汕人其次,我们客家人是最晚的。因为耕地和水源,广府人和我们客家人经常械斗。”


    ……


    苗有林并不意外,笑道:


    “这也没什么。本官是贵州人,为了争夺土地我们也时常和苗人械斗,哪次不得死人。”


    “敢问将军,一般会死多少人?”


    “少的时候两三个,多的时候十几人也有。”


    曾中原沉默,轻声说道:


    “我们一般要死几百人,多的时候几千人。”


    苗有林诧异的勒马,扭头望着这家伙,不可思议的问道:


    “你管这叫械斗?”


    “是啊。”


    “你们怎么个械斗法?”


    “打起来了就各自摇人,然后各村各宗族都出人,刀枪弓箭,土炮陷坑,越打越大。”


    “有多大?”


    “少的时候数千人,多的时候有十万人。如果大队官兵拉来大炮弹压,就给官府个面子,不打了。”


    苗有林倒吸一口凉气,重新打量这家伙。


    半晌,冒出一句:


    “这踏马的不就是两军打仗吗?”


    ……


    曾中原无奈的笑笑,继续介绍情况。


    客家人的祖先来自中原,


    在逃亡的路上,各路流民不断融合再融合。


    到了最后谁也弄不清籍贯何地,只知道是来自北方,是躲避战乱南下的。


    苗有林也恢复了冷静,询问道:


    “土客之争谁占优?官府更偏袒谁?”


    “我们客家人悍不畏死,但是官府偏袒广府人,因为他们有钱,有士绅,能和官府说上话。”


    苗有林立马意识到,客家人败多胜少~


    因为广府人占据的是最好的珠三角平原,而客家人多数在粤北山区定居。


    如果真按照曾中原所说,那客家人现在不应该住在山区,而应该住在珠三角平原。


    就好比在贵州,


    苗人住山上,汉民住山下。也是双方数百年反复较量后的结果。


    ……


    “广东的冬天会下雪吗?”


    “也会下,多数时候是小雪,偶尔大雪。”


    由于明清时期小冰河气候影响,两广时常也下雪。


    这句话却让苗有林心里一咯噔。


    妈的,大意了。


    以前打金川的时候,各省绿营云集,有个广东籍绿营军官专门负责铸炮。


    那家伙说广东四季如春,其实苏杭不算天堂,广府才是天堂,大家都不需要穿棉衣,又省钱又暖和。


    当时在金川风雪中苦熬的苗千总,对这番话印象深刻。


    苗有林心中暗骂:


    狗曰的,别落在老子手里。


    ……


    “将军,小人愿意从军。只要将军振臂一呼,粤北客家人一定会聚拢在将军帐下,冲锋陷阵,不死不休。”


    曾中原扑通跪下了~


    苗有林沉吟许久,没有立即答应这个请求。


    而是说道:


    “你先为大军效力,筹买粮饷,指引道路。且看你表现。”


    “谢将军。”


    放在以前,苗有林可能就大手一挥,拉一派打一派。


    追随陛下后,


    他深谙江苏的内斗散装,又被第2军团皖北老乡拔剑相对,深知这玩意的可怕。


    要是像江苏那般互相骂骂咧咧,内部歧视歧视也就罢了。土客矛盾一个处理不好,就能变成数十万人的“械斗”。


    吴军不希望陷入无休止的民间战争~


    ……


    当天,


    苗有林就手书一封请示陛下,


    这种局面大军该如何介入?自己又该偏向谁?


    次日,苗有林又想起一个问题。


    “土客械斗双方会攻城吗?比如趁乱打下个县城、府城的。”


    “不敢,不敢。”


    “那伱们就是找个空旷地厮杀?”


    “对,也会互相铲村。”


    “怎么个铲法?”


    “打进对方村子,不分男女老幼杀死所有人,把房子推倒,把水井填平,把石磨砸碎。”


    苗有林点点头,转身离开。


    心想暗想,和广东佬比起来,贵州佬还是蛮克制的。


    ……


    2天后,梅关不攻而破。


    粤北清军还没赶到,第5军团士兵的军靴就踏上了这座“岭南第一关”,接收了完整的炮台关卡。


    又花了半天时间,


    将火炮的位置调了个方向——指向广东。


    主力继续南下,包围了南雄府城。


    但没有急着发起进攻,而是就地修筑工事围困,等待滞后的火炮抵达。


    火炮运过大庾岭很麻烦。


    曾中原多方奔走,联络了600多名挑夫帮着搬运火炮。


    挑夫们的工具很简陋,一根扁担,一捆麻绳而已。


    大军管一日三餐,和士兵吃一样的。


    事先约定,所有火炮运到南雄城下,每人发5两报酬。


    军中辎重缺现银,先打了欠条。待攻陷南雄府城,才有银子兑现工钱。


    这些1年没活儿干的挑夫没有怨言,默默搬运沉重的大炮翻过他们烂熟于心的粤赣古道。


    因为海禁,暹罗大米进不来。


    米价飙升。


    他们很需要这5两银子!


    ……


    没有掘地埋炸药攻城,因为苗有林希望保留1座完整的城池过冬。


    他观察了南雄城防,似无瓮城。


    且城门开在正面,完全可以用火炮直接摧毁城门和吊桥,然后大军杀进去。


    士兵们砍伐树木按照图纸做成攻城器械。


    第3日,


    不知天高地厚的南韶连镇总兵率镇标3营、清远2营,又拉着5门大炮赶来增援。


    第5军团在没有火炮的情况下,轻松击溃这股清军,伤亡比是离谱的1比30。


    清军丢下四百多具尸体,另有三百多人被俘,其余人撒丫子逃亡。


    事后得知的两广总督总督伊尔杭气坏了,下令将总兵、副将、游击等6人斩首示众。


    同时杀气腾腾的昭告所有地方官:


    守土有责,失城必斩。


    ……


    目睹了全程的南雄府清军斗志低至冰点,略做抵抗后就开门投降。


    南雄知府在绝望中服毒自尽。


    第5军团轻松占据南雄府城,作为过冬基地。


    追随的挑夫们看的目瞪口呆,热血沸腾。


    “这是天兵下凡吧。”


    “我们客家人翻身的时机到了。追随吴国大军,杀鞑子杀土人。”


    “对。”


    消息一传十,十传百。


    进入腊月后,粤北的客家村寨陆续有青壮自带干粮向南雄进发。


    原因很简单,


    一来加入吴军,就有刀枪,可以合法复仇。


    二来为家里节约口粮。


    海禁令影响深远。


    即使是粤北山区的庶民也被波及,本就窘迫的生活愈发的窘迫了。


    1777年的这个冬天,


    注定风云起,英雄出~


    ……


    而3000里外的苏州府,


    一场雪刚停。


    加装了地龙的道前街议事厅温暖如春,李郁端坐正首,两侧文武官员分坐,皆表情严肃。


    会场的气氛如此凝重,


    是因为陛下抛出了一个很花钱的议题——水利!


    说的更直白点就是挖河。


    ……


    长江入海口宽度惊人,几乎不存在洪水隐患。


    但没有洪水,不代表没有内涝。


    江南多冲积平原。


    在乾隆年间,整个江南地区的内涝情况越来越严重,这1点所有人都看在眼里。


    原因很简单,


    至少有二三十年没有投入金钱和人力疏浚河道。


    ……


    “挖河一举两得,雨水多了可快速排水,排入东海、长江、太湖。雨少干旱,可助农田灌溉。”


    水利署长黄文运,迟疑的问道:


    “敢问陛下,挖河仅限苏松两府还是?”


    李郁笑笑,起身指着身后的一幅大地图,说道:


    “松江、苏州、常州、镇江、太仓、嘉兴、湖州、杭州、宁波、绍兴~”


    范京吓了一跳:


    “陛下的意思是10个府都要挖河?”


    “正是。”


    所有人此时心里都一咯噔,


    好像,徭役取消的太早了,这么大的工程得用多少工?得花多少工钱?


    农业署长范众默,声音微微发抖,


    问道:


    “臣请问陛下,欲挖几条?挖多长?”


    “就像围棋盘,河道笔直,纵贯南北,横穿东西。50年内,江南大平原将是人间乐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厉少的闪婚小萌妻 绝世战王 人在盗墓签到打卡 影帝的懒散人生 我的靠山好几座 重生后公主殿下是朵黑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