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大清话事人 > 436 慢慢给甜头,不要太惯着上帝~

436 慢慢给甜头,不要太惯着上帝~

    ~


    金山卫码头,


    东印度公司舰队旗舰,博因河号尾部的舰长室。


    一群人正对着桌面的十几件瓷器样品啧啧称奇,各种溢美之词浮于言表。


    这些瓷器是继扬州盐商垄断景德镇瓷业后烧制的第一批奢侈品,“茉莉花”品牌,专供出口系列。


    花纹繁复、色彩鲜艳、散发着一股浓浓的暴发户味道。


    充分迎合了18世纪欧洲佬的审美~


    ……


    若仅仅是款式新奇,这帮人的惊讶情绪也是短暂的。


    毕竟大家都是见过大世面的商人,平日里不乏见识全球各地的特色商品。


    可这几个杯子让所有人都傻眼了。


    杯子内壁,


    赫然印着“人是看今日的事,神却看明日的”,“耶和华使一切的灾祸变成祝福”。


    这是圣经的内容!


    随舰的年轻牧师激动的往杯里倒入一些清水,端起来一饮而尽。


    脸上的表情非常满足。


    圣水,绝对是圣水!


    ……


    牧师情绪激动:


    “这样的杯子,应该献给大主教。”


    东印度公司的1名高级雇员立刻驳斥:


    “不,我认为应该在伦敦公开拍卖,价高者得。”


    众人讨论激烈。


    突然扭头,发现有个军官在用自己的指甲刮杯子内壁。


    “fxxk,你要干什么?”


    “我,我试试这字会不会掉~”


    “会掉吗?”


    “很结实,圣言和白瓷浑然一体。太神奇了。”


    ……


    “嘿,你们瞧瞧这个。”


    众人伸长脖子,瞬间发出齐刷刷的惊叹——“噫”。


    这件杯子可太精致了,杯内底部居然印了全彩的“无遮夏娃”。


    黄总商此时在千里之外的景德镇打了个喷嚏。


    这是他的创意,


    夏娃是谁?明明是画的秦淮八艳。


    殖民地最要委员会的年轻委员忍不住往杯子里倒了些清水。


    一饮而尽~


    表情享受,笑容荡漾。


    “妙,此杯到了伦敦,我都不敢想会引起什么样的轰动。”


    驳斥牧师的那名雇员,立马开口:


    “拍卖!价高者得!”


    ……


    有夏娃出没的地方,必定有亚当。


    夏娃——秦淮八艳,亚当——黄总商臆想中的年轻时候的自己。


    他发明的月纳妾制度,扬州人人皆知。


    论无耻,黄总商遥遥领先。


    他执意要搞这么一套奢侈品,谁也阻拦不了。


    牧师看的热血沸腾,


    再次提议:


    “我认为应当献给大主教。”


    “不不,这是给上流社会尊贵的女士们喝下午茶的茶具。”


    “谁规定的?”


    “你看,这是厂家说明。”


    牧师看完,目瞪口呆,连呼无耻。


    ……


    “牧师,我认为这一款杯子可能更适合大主教的体质。”


    “哦?”


    牧师接过杯子,脸色讪讪。


    杯底印了一個“无遮亚当”,重点突出,栩栩如生,艺术含量很高。


    牧师想了想,往杯子里倒入一些清水。


    一饮而尽,


    咂咂嘴,感觉不错,回味甘甜。


    见那名铁面雇员又要开口,他抢先说道:


    “我会建议大主教委托信徒去参与拍卖会,必须购下。”


    雇员矜持地点点头~


    他会誓死捍卫公司财产,绝不允许任何人觊觎公司的利润,哪怕是大主教和国王。


    ……


    景德镇的写字匠和画匠皆为祖传,技艺精湛,一双手就好比激光打印机那般精准稳定。


    众人意外发现,


    杯子有水时效果更佳。


    亚当夏娃在光线折射效果下,动来动去,好像活了。


    虽然大家嘴上都在称赞印了圣经的杯子才是真正的上等货。


    可心里都明白,


    “亚当夏娃”杯才是贵族们争抢的重点,一定会卖出天价的。


    最好送到巴黎去拍卖,抛开立场不谈,那里的人更喜欢艺术,更愿意为艺术付费~


    ……


    “先生们,这里还有一些罕见货,要看看吗?”


    雇员虔诚的洗手、擦干。


    小心翼翼的拿出一件苏绣丝袍展开,刷,垂感超好。


    月白色的丝袍表面布满金丝绣字,英,英文?


    “马太福音?”


    “是的,一字不差,绣在了袍子上。”


    众人齐刷刷倒吸凉气。


    半晌,


    有人轻声说道:


    “梵蒂冈教廷一定会不惜代价拍下这件宝物的。”


    “先生们,再看这1件~”


    雇员手里,刷的又垂下一件蓝色丝袍~


    “蓝底三金色鸢尾花?”


    “对,先生们,袍子里面还印有法皇徽章。”


    众人眉开眼笑,都是聪明人,无需多说。


    这件袍子必须高价卖给法兰克宫廷,如果他们不配合,就等着被恶心吧。


    ……


    所有人都感慨这一趟不虚此行,收获颇丰。


    吴国,真是商业好搭档。


    货,价格确实很贵,但件件精品,利润有保证。


    茶叶除外,


    虽然包装考究,木箱内垫桑皮纸和稻草,防震防潮,然而其品质实在是一言难尽~


    开箱后,


    发现里面的正经叶片至多3成,粗梗至少4成,还有许多不可名状存在。


    如果随便拉一个江南农夫过来辨认,农夫肯定会诧异的询问:是谁,把桑叶混入茶叶了?


    ……


    答案:


    是陛下!


    陛下口谕:


    19两一担的普通茶叶是卖给欧罗巴普通老百姓喝的,无需太在意品质。


    养过蚕的人都懂,蚕宝宝有多娇贵。


    喂的桑叶只要有一点点污染,蚕宝宝立马死给你看。所以,桑叶真的无毒。


    而且桑叶也不是烂树叶,20亩桑田才能出一担丝。


    桑叶晒干,切丝混入茶叶卖。


    李郁都感慨,自己简直过于善良。


    以后,还是得考虑换点不值钱的树叶,给大洋彼岸的顾客们换换口味,千万不能把他们的嘴养刁了。


    在慈父李郁的谋划中,


    茶叶这桩生意至少做500年,得慢慢的给甜头,千万不能太惯着顾客。


    ……


    而用铅罐密封的茶叶品质明显有所提高。


    里面竟然有6成嫩芽,4成老叶。


    密封超好,确保漂洋过海、品质不减。


    东印度公司雇员对吴国的这种差异化经营并无异议,他们也认为给普通顾客喝的茶叶没必要太好。


    这30年内,


    欧洲上流人士对于普通工人喝茶的现象很不满。


    上流社会认为喝茶乃是高雅行为,脏兮兮的工人们居然也模仿?


    这在无形当中就拉低了喝茶行为的含金量。


    而且,


    工人每次抓那么几根茶叶梗丢进水里,且不舍得放糖,一般是放点粗盐或者油脂。


    这种citydrink(穷喝)方式很不体面,很不绅士。


    贵族们每每提及,痛彻心扉。


    ……


    一些清高的世袭贵族在报纸上公开呼吁,应制定相应律法禁止普通人喝茶,违反者当被扔进监狱。


    然而,


    这种呼吁实在是站不住脚。


    而且,进出口商人们绝对不会允许的。


    最终,


    普通人喝茶的权利被保留。


    伦敦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上,有自由撰稿人说:喝茶——乃是上帝赋予每一个羔羊的权利。


    巴黎的社交场一语道破天机:


    胡扯~


    说来说去还是为了钱!为了赚贱民的那点臭钱。


    你们撒克逊完了,没救了!


    ……


    没多久,


    上流人士绞尽脑汁想到了身份区分的办法,发明下午茶~


    喝茶≠有身份。


    喝下午茶=有身份。


    用“夏娃”杯子喝下午茶=超级有身份。


    有钱有闲的人才能坐在高档沙发上,喝下午茶,吃齁甜小点心,看塞纳河风景~


    ……


    李郁特意过问了铅罐密封包装流程。


    要求工厂增加一道工序,在罐内铲3刀,然后立即灌入茶叶密封包装。


    铅罐包装当引为出口定例,我大吴也应当有万世不可移的祖宗之法。


    铅罐茶叶不许内销,只可外售。


    铅甜味的茶水肯定比桑叶味的好喝,特别适合哈布斯堡皇族一类的特殊家族服用,或有奇效。


    商业官署内部私下议论:


    这应该是防伪措施,日后只需撬开查看罐内是否有划痕,就能判断是否正宗江南产。


    ……


    陛下亲征。


    近卫军团大部随驾出征。


    原先在江南休整的第2军团余部也奉命出征。


    驻扎江宁的第1军团主力按兵不动,守卫江防。


    稍有地理常识的人都明白,北军在长江下游渡江,仅有1处合适地点——燕子矶。


    除了可以直扑江宁重镇之外,更多的是考虑水文因素。


    燕子矶江面狭窄,北军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渡过最多的登陆兵力,而其他区域江面太宽。


    北军素来水军弱、步骑兵强。


    所以,唯一选择就是——在庐州(合肥)驻军,在巢湖造船、然后从濡须水直接进入长江,快速攻陷燕子矶,兵临江宁城下。


    ……


    阿桂之前的战略就是这样安排的。


    先把吴军主力吸引到江西战场,以溃败诱之南下。然后在北线,大军突然来个巢湖——濡须水——燕子矶,围困江宁,速通江南。


    然而,


    李郁果断组织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江北会战打碎了他的大战略。


    为此,吴国甚至暂时放弃了江西。


    ……


    大军开拔,水陆并进绵延二十余里。


    火炮、辎重、粮草走水运,成熟路线,成熟方案。


    其中,


    火炮弹药等重要军资由运输署承揽,其余辎重粮草交给民间船队。


    不知不觉间,


    吴国在江南培养出了一支规模庞大的“第二水师”。


    需要调动的时候,直接将命令传达到总会长,然后会长再传达到底下的各个“船运协会”。


    有单子,有利润,就有动力有效率。


    ……


    船运行业,高度聚集。


    分会会长在码头一声吆喝,乌泱泱的民间船老大自备船只、自带水手前去指定地点承揽官府下达的运输任务。


    根据船型大小给与报酬。


    物资装载上船时,船老大会签署一份文件,注明运载物资种类、数量,出发时间,预定到底时间。


    同时,上交自己的会员凭证。


    ……


    行船是高危职业,


    谁也说不准这一趟遇到的浪头会有多高,礁石会有多浅。


    运输署对此有明确规定:


    凡承揽官府水运之船民,


    因战争死亡,可按照士兵待遇给与抚恤。若家中有10岁以上男丁,可优先编入军中。


    因事故死亡,可按照士兵待遇减半给与抚恤,家中男丁安排同上。


    中途失踪,无法确定缘由者,不予补偿,亦不予追责。


    ……


    李郁则认为,行业协会这种略带官方色彩的民间组织,是一支不可小觑的民间力量~


    高效,而且成本低廉。


    所以,治下有各种行业协会。


    民间戏谑:


    “会长满地走,副会长多如狗。”


    各个协会,都会给新入会员发放一张金属牌凭证。


    上面会注明:


    本协会名称,持牌会员的名讳、籍贯、商行。


    ……


    鄱阳湖,湖口。


    “谭爱卿,你看到了什么?”


    “臣看到了陛下一手建立的最强后勤制度,此乃我吴军打胜仗的保证。”


    李郁扶着船舷,感慨道:


    “可寡人看到的是银子。”


    “陛下圣明。”


    谭沐光心中感慨,这种后勤制度优点明显,缺点也很明显——烧钱。


    思索片刻后,


    他低声问道:


    “臣想,可否令运输署增加麾下直属运输船?如此可节约付给民间船民的运费。”


    ……


    李郁摇摇头,


    指着长江上一眼望不到头的民间船队,问道:


    “你看其中,新船有多少?”


    “或有4成,形制酷似,很好辨识。臣印象中都是江南造船厂出品。”


    “蒯爱卿,你来介绍。”


    站在一旁的造船署署长蒯波恭敬介绍道:


    “这是造船署设计的5种通用船型之一。基于漕船做出了部分改造,船长5丈,中宽9尺,深3尺5,船板厚2寸,双桅,满载大米600石,船板是用的福建松杉木,船舵是广东铁力木,一艘船的市场售价在300两。”


    谭沐光观察了一会,说道:


    “比常见的漕船尺寸似小了点,桅杆也矮了些。”


    “是的。船小,可去的水域就多,售价也低,船老大们更容易入手。”


    谭沐光想了想,还是补充道:


    “蒯署长,若是遇上湍急水流,松杉木船的强度不够吧?”


    “没办法。我们目前控制的地盘没有合格硬木,所以江南造船厂把这种船的旁龙骨和龙筋改成了铁构件,弥补了木材的先天不足。”


    ……


    李郁突然开口:


    “参谋本部需要足够了解船只性能。过些时间,伱派几个人去江南造船厂驻1个月。”


    “是。”


    谭沐光突然冒出一个问题:


    “打下广东,能获得造海船的木材吗?”


    蒯波连忙解释道:


    “是的。粤西山区有一些铁力木分布,例如罗定直隶州西宁县。”


    谭沐光瞬间眼睛发亮。


    ……


    见他如此兴奋,李郁却泼了一盆冷水:


    “你们俩先不要高兴的太早。历经明清数百年的不间断砍伐,只怕翻遍粤西能够找到的铁力木寥寥无几。”


    “待第5军团拿下广州,寡人就让苗有林派兵进山配合你造船署翻遍每个山头。”


    蒯波黯然,


    他没去过罗定州,但从木材商口中听说,过度的砍伐使得粤西的铁力木越来越少。云南、广西两省的情况稍微好一些。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厉少的闪婚小萌妻 绝世战王 人在盗墓签到打卡 影帝的懒散人生 我的靠山好几座 重生后公主殿下是朵黑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