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大清话事人 > 452 不能忘了潮汕人的蛋糕!他们也可以爱吴

452 不能忘了潮汕人的蛋糕!他们也可以爱吴

    待陛下的身影消失,


    侍卫陆舟才走出列,拍拍手掌:


    “诸位,咱们抓紧时间,太阳落山之前必须拿出一份和平方案。”


    “要知道,5万大军人吃马嚼长期消耗,可不是个小数目。陛下仁厚,我军文明,没有向地方摊派军费,没有滋扰地方。”


    “诸位,可切莫辜负了这份难得的好意!”


    ……


    在场众人连声称是。


    于是,


    会议在友好的气氛下,以极其文明的方式召开。


    两边心平气和,轻言细语。


    陛下的方案是:


    允许客家人在山区开矿,招募不低于1万名客家青壮当兵吃军饷。


    允许广府人自主冶铁,简拔100名年轻子弟进入东山文官学校。


    ……


    陆舟明确告诉在场首领:


    “客家开矿、广府冶铁并无额外限制,但必须遵守朝廷的工商业相关规定。丑话说在前头,谁要是不按规矩办事,莫怪大兵上门。”


    众人纷纷点头,


    心想,不就是官府要来分润一股嘛~


    求之不得。


    以前开私矿,清廷县衙也拿好处。


    但是没承诺,该翻脸时还是照样翻脸。


    现在嘛,


    只要能合法搞,你们想多拿点也没关系。


    ……


    “大人,我们广府人可否进山开矿?”


    “大人,我们客家人可否自己冶铁?”


    面对这两个疑问,


    陆舟笑着摇摇头,表示:


    “开矿和冶铁必须分离,这是红线,谁要是越线,就是图谋不轨。”


    所有人都听懂了。


    制约嘛。


    也对,自己要是开矿冶金都占了。试问,天下哪个朝廷能放心?


    可以理解。


    大家是想挣钱,不是想造反。


    ……


    陆舟又添了一句:


    “我个人建议你们先商议一下,将开矿地点和冶铁地点尽量靠近一些,尤其是靠近河流。大宗货运离开水运,成本太高。”


    在场双方默默对视一眼,


    尴尬,别扭。


    鹤山县客家首领,曾怀古陡然产生了一个念头,


    假如,


    客家矿场私自冶铁的话,这帮广府人会第一个去官府告发。


    他越想越惊悚,感慨吴廷算计之深沉,只觉后背发冷。


    如此安排,


    广府人无论是从过往仇恨的因素,还是生意独占的角度,都有充分的动机警惕其他人私自涉足冶铁。


    ……


    鹤山县团总陈世豪,拱手道:


    “敢问大人,这100名文官是由我们推选吗?”


    “陛下有指示,文官体系,逢进必考,开考比例不得低于三比一。所以,你们至少推荐300位族内年轻子弟到广州参加考试。当然,500人,1000人也没关系,最后只录取100人。”


    众人眼神交换,懂了。


    不用问,


    这些名额肯定是在座的各大宗族包揽7成,剩下3成给底下普通宗族子弟分分。


    ……


    陆舟心中暗赞,


    圣明无过陛下,阳谋既出,天下无人能敌。


    分名额,宗族首领之间必定会产生矛盾。


    日后,


    吴廷再稍微放出些风声,宗族内部又会产生些许嫌隙。


    这些矛盾嫌隙或许不会太大。


    但,


    只要出现了,


    吴廷就可随时加以利用,将粤西铁板一块变成多块(零碎)铁板。


    ……


    陆舟暂时只看到了这些,


    却没看到陛下的更深算计。


    例如,将鹤山籍文官安排到新会县任职,将新会县子弟安排到开平县。


    同为广府四邑又如何?


    只要在一口锅里抡马勺分肉吃,大家早晚要磕碰。


    谁都觉得,


    自己碗里的好像肉少了。


    ……


    至于客家人,


    粤北山区贫瘠,许多山甚至没有土层,就是光秃秃的石头山。


    在农业社会,


    没有田地的日子可想而知。


    但是,准许他们开禁,马上能赚到银子,然后再拿银子去买粮买生活用品。


    人,有了活路,就不会执着打打杀杀。


    这一条准则适用的于绝大部分人。


    ……


    开矿和冶铁分开,


    除了制约制衡之外,还有1项隐藏考虑——让土客两方无法真正脱钩。


    钢铁产业的上下游关系,就必须维持最低限度的交道。


    久而久之,


    大家有可能淡忘仇恨,实现关系的相对正常化。


    人,就是这样。


    有时候记性很好,1000年还刻骨铭心。


    有时候记性很差,20年就忘得一干二净。


    ……


    土客双方对于界河、界碑的争议很大。


    吴廷的方案是,


    以西江为界。


    西江以北的广府人,全部南迁。西江以南的客家人,全部北迁。


    房屋耕地带不走,尽量交换。


    但是,


    有过基层经验的都懂,这种活儿要想百分百满意是不可能的,一定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


    当前,


    吴国不可能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追求极致的公平。


    简单粗暴,


    在官府的见证下,双方私下交换地契。


    限期1个月,不愿意搬走的就在本村当众焚香盟誓,从此融入本村,在客即为客,在广即为广。


    ……


    最终,


    一份详细周密的“粤西和平方案”出炉。


    陆舟起草条款,众人按上手印,请陛下用印后,宣告结束。


    在场所有人,


    齐刷刷下跪,对天发誓:


    “~若有违者,当受重刑,祠堂不保。”


    然后,


    就是集体剪辫子,带着誊抄方案连夜赶回去安抚族人。


    搞定一个宗族首领就等于直接搞定了上千人,间接搞定了上万人。


    蛇无头不行。


    这些人,就是蛇的头。


    ……


    同时,


    苗有林指挥的第5军团迂回至侧翼,未曾派上用场。


    按照既定计划,


    万一双方不听话,他要负责武力镇压的。


    而现在,


    他的任务很自然的转变成了监督执行,以防万一。


    ……


    而有了“粤西和平方案”这个例子,吴军就可以从容的解决广东其余区域的土客争斗。


    现身说法。


    广府说服广府,客家说服客家。


    桀骜不驯的老广很多,认不清形势的很少。


    所有人都听说了:


    “吴军枪炮犀利,十分能打。”


    “吴军对武力抵抗城池之官绅商贾从不宽恕,一概清除。”


    在这种情况下,


    若是不识相,后果怕是有点惨。


    拥护!


    积极拥护,热烈响应。


    粤东,粤中的信件雪片一般传来,请求陛下派重臣前去主持签订和平方案。


    ……


    而起了大早、赶了晚集的潮汕人,终于来了。


    乌泱泱30余口,


    见到李郁的一刹那,扑通跪地,涕泪横流。


    “陛~下~”


    不是装的,他们是真伤心。


    潮州府一战,


    被清廷广东水师当场格杀了数千青壮。后又被清军铲村,死亡接近1万。


    光是太公就死了几十个。


    李郁望着这些人手臂上的黑纱,


    挨个扶起。


    温言安抚~


    ……


    “潮汕义民义举,寡人甚为感动。特赐予尔等组建潮州商会,可得80艘海船配额。”


    众人的哭声戛然而止,


    李郁继续说道:


    “航线南可至南洋,北可至江南。潮人出海,只限船只,不限次数。”


    众人的哭声瞬间恢复,


    不过细听起来,伤心当中已然增添了几分喜悦。


    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舟侧畔千帆过。


    死亡,是人间的一种常态。


    人,


    就是这样一代代过来的。


    不必过度悲伤,偶尔缅怀即可。活着的人还是要继续前进的。


    ……


    吴军1个营,此时已接管了潮州府。


    也兑现了承诺,城中官绅交纳悔过银、签署悔过书之后,一概不问。照样可过富家翁生活。


    不过,


    官府友情建议,


    尔等按照市场价出售部分土地。


    如果觉得坐吃山空,心中不安的话,可以投资入股潮汕商会。


    日后可以从海贸中获利,想来能保安稳养老~


    如此一番,


    尔等就可安心沐浴陛下的文明之光了。


    都是聪明人,能听得懂话里的隐藏含义。


    ……


    经略广东,


    吴廷对于清廷降官态度冷淡,大部分勒令就地养老,但也不动其家产。


    少部分被竖立标杆,授予官职,待数年后再让其归乡。


    李郁自认为没什么不妥,


    正治:


    就是根据当前形势、以及双方实力对比,或高高在上,或平等对话,或笑脸相迎,或兵戎相见。


    游戏规则就是如此,


    不接受规则,会被甩出局。


    接受规则,至少能安稳出局。


    参与者很难看到温情仁义,旁观者雾里看花~


    ……


    李郁指定潮州府黄氏家族之长房长孙,黄生生,担任潮州商会会长。


    此项人事任命,


    既是对于他爷爷的肯定,


    也是对殉国之商业副大臣赖二的肯定。


    毕竟,


    他娶的妾室是黄氏女子,按辈分算是黄生生的姐。


    这么一来,


    吴廷对于潮州商会就多了一份若有若无的羁绊。


    别小看了这点人际关系,关键时刻,就是一份筹码。


    古今中外,


    皇族贵族各种搞联姻,即使貌合神离一地鸡毛,可大家都得承认咱们之间是有亲戚关系的,不是陌生人。


    ……


    不过,即使大家是熟人。


    也不影响李郁想多挣一份银子。


    当晚,


    福成就找上了潮州商会,没啥不好意思的。直接开口:“贵商会这80艘海船最好从江南造船厂买”。


    众人当即表示,买!


    福建的榉木,江南的工人,马鞍山的钢铁,西山的减配卡隆炮~


    这福气小不了。


    ……


    回南天结束了。


    一场连绵数日的雨水,让李郁在广州城里安静看书。


    各地好消息频传~


    潮州府、惠州府、嘉应州、肇庆府东半部皆兵不血刃,全部归顺。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


    嘉应州数万客勇的反应。


    ……


    当时,


    周边吴军出动了3个步兵营,1个轻炮营,沿着惠州府——河源县——龙川县,前锋已进入嘉应州,直指兴宁县。


    内有客勇作梗,外有吴军大兵压境。


    原清廷嘉应州地方官,3人服毒自尽,2人潜逃,其余人皆主动投降。


    驻守绿营兵一哄而散。


    兵无斗志,官无忠心。


    ……


    然而,


    嘉应州客勇却突然表现出了抵触,结寨不出。


    以至于,


    进驻兴宁县的军官判断双方会爆发冲突,下令全员做好战斗准备。


    然而,


    2天后,


    这些首领又集体下山跪迎,签署了和平方案。


    之后,


    吴军征兵进行的很顺利。


    按照李郁要求——均匀招募。


    粤北客家人聚居地,每县至少300人至多500人,清一色三年制合同兵。


    考虑到现实情况,


    将合同兵退役时一次性发放100两饷银,改为了按(季度)发放。


    每个季度的第2个月,


    由士兵家眷至县衙领取吴廷的新钱——银元(大头银币)。


    士兵们对此很满意,


    他们的目标就是一人当兵,全家吃饱。


    一年33两3的饷银,再加上自己种点土豆红薯,够了~


    ……


    粤北粤西的客民山区,掀起了一股开矿潮。


    确定矿洞后,


    给县衙交纳一笔银子,500两,即可拿回一块铜牌匾。


    上面写着:


    广东省xx县xx矿区,编号xxxx,开采有效期至xxxx。


    矿主将牌匾挂在矿区大门上,就表明这是一处合法存在。


    如果没有,那就是私矿。


    举报者可获得官府奖励100两。


    私自开矿惩罚严厉,矿主枪决,涉事矿工全部流放第1派遣军于披甲人为奴。


    ……


    500两,是5年的开采许可。


    到期之后,原矿主有优先续约权。


    考虑到矿洞分散在深山之内,查验产量的难度大。


    第一年暂为定额税200两。


    矿主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多人合伙。


    总之,


    一年300两的固定运营成本,开矿应该是挺有赚头的。


    如果,


    允许他们就地冶铁的话,利润还能更高。


    客家人普遍不富裕,但是当中不乏一些特别富裕的领头羊。


    例如韶州府赵德之流。


    所以,吴廷无需担心他们没资本开矿。


    ……


    侍卫陆舟,请示:


    “陛下,各县招募之客勇该如何安排?”


    “寡人对他们的定位是二线戍卫。在江西吉安府布置1000人,在江苏常州府布置1000人,在浙江金华府布置1000人,在崇明岛布置1000人,在舟山群岛布置500人。其余暂且安置在赣州府。”


    陆舟又问道:


    “武器配置方面?”


    “军服、伙食照常,全员配备滑膛枪和刺刀,可配备少许轻型火炮,不得超过3磅。”李郁停顿了一下,又说道,“准尉以上军官从1~5军团挑选,优先安排年龄大且受过伤的士兵士官。”


    陆舟又询问:


    “这些二线戍卫的指挥权?”


    “唔,待各省巡抚就职后,指挥权归巡抚,军官任命权归陆军部。”


    ……


    “陛下,遵照您的吩咐,惠州、广州、肇庆3府考生,15岁以下一共来了444人。这是名单。”


    李郁压根懒得看名单,


    直接嘱咐:


    “7天后在广州举行考试,将苏州府的那份考卷稍微改改给这帮人做。”


    “啊?”


    陆舟傻眼。


    李郁笑道:


    “无妨。快考快公布,然后将人送至苏州东山文官学校读书。你可放出风声,积极拥护朝廷之家族,其子弟将来或可安排回原籍任官。”


    ……


    李郁的心思,


    这100人就等同于质子。


    他们在苏州府读书,背后的家族就会相对拥护朝廷。


    考虑到这一点,


    或许,


    学时应该稍微久一些?让他们延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厉少的闪婚小萌妻 绝世战王 人在盗墓签到打卡 影帝的懒散人生 我的靠山好几座 重生后公主殿下是朵黑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