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大清话事人 > 458 回苏之前,挑乱福建的局势

458 回苏之前,挑乱福建的局势

    一圈看下来,


    李郁反而最不放心客家。


    不是整体,而是局部。


    受惠的那部分村寨肯定拥护吴廷。


    但是,


    没有受惠的那些客家人心思就难讲了。


    粤西(广府)和粤东(潮汕)也不是人人受惠,但是那部分人掀不起大浪,他们被受惠的同族压制了。


    因为,


    他们都居住在平原,互相之间联系紧密,来往频繁。


    而粤北是山区,


    这就意味着客家村寨之间的联系其实不是那么的紧密。


    如果,


    有一部分村寨秘密筹备大事的话,是可以瞒住很久的。


    ……


    不过,


    即使发生了,在没有外部干涉的情况下,其规模和烈度也可控。


    参谋本部那帮绍兴书生都是个中高手。


    他们递交了一份秘密分析,


    指出,


    粤北客家纵使有事,亦不足虑。但需警惕清廷福建官府介入搞事。


    吴国爱背后捣鼓,


    所以,


    也害怕别人捣鼓自己。


    巧了,


    清廷也很擅长捣鼓,从老奴起家就不停捣鼓,地理上最靠近辽东的蒙古草原深受其害。


    黄教、高丽贷、梅事、晋商、分区放牧、下辈子投好胎~


    把草原折腾的奄奄一息。


    但是,蒙古人嘴笨。


    他有苦说不出~


    ……


    历史就是这么的黑色幽默。


    最喜欢捣鼓别人的帝国,往往也最害怕被别人捣鼓。


    因为,


    能够看透全盘的那一小撮精英们心里很清楚:


    苍穹之下,尘埃之上,哪家帝国都经不起捣鼓。


    都是出来混的,


    谁踏马的没弱点?


    谁踏马的没点陈年旧伤?


    谁踏马的经得住反复折腾?


    所以,


    一旦发现有人在背后捣鼓自己,赶紧找出来,全杀掉!


    ……


    李郁下令,在梅关布置了一个步兵连。


    一旦有事,


    可迅速切断两省通道,阻止粮食流通。


    同时,


    下旨要求:


    (广东)饶平县、大浦县、镇平县、平远县~


    (江西)长宁县、会昌县、瑞金县、石城县、广昌县、新城县、泸溪县、铅山县、上饶县~


    (浙江)乐清县、青田县、丽水县、宣平县、遂昌县~


    还有吴军实控的仙霞关。


    所有驻军以及县衙,严格查禁(流入福建)粮食走私!


    50斤以上,当场格杀。


    50石以上,必须严查背后关系。


    500石以上,追究相关文武责任,同时报至自己案前。


    悬赏征求举报线索!


    缴获所得的一半(封顶50石),归举报人所有。


    ……


    其实,


    吴国一直在和福建做生意。


    王亶望把本省的木材、桐油、茶叶卖给吴国,又从吴国购买粮食、武器、还有各类日用品。


    李郁的意思是,


    粮食生意只能通过官方渠道,禁绝走私。


    每个月,


    卖给王亶望的粮食数额是经过精确计算的。


    狗喂的太饱,


    容易向主人龇牙。


    吴国外销的粮食能够保证老王的麾下基本盘不会饿死人,不出乱子。


    但是,


    不包括漳州泉州,施、黄两家的地盘。


    ……


    福建最大的弱点——极度缺粮。


    平原仅占全省面积的10%,多分布在沿海。


    占90%的山地,除了红薯其他什么都难种~


    本省(不包含大员)每年出产的粮食,最多也就喂饱三分之一的百姓。


    李郁打算用粮食这根绳索,套住福建的脖子。


    争霸天下,


    福建就老实蹲在一旁,打打鱼看看风景。


    千万别生出不该有的心思,下山搅局。


    ……


    李郁在用一双无形的手拨动局势,


    严控流入福建的粮食,希冀挑起施、黄、王之间的战争。


    这3家中,黄家最缺粮食。


    如今,


    福建水师已一分为二。


    靖海侯系经营泉州,被迫向王亶望示好,私下溢价购买“吴国的外销版”武器。


    而兵力更多的海澄公系经历了东印度公司舰队的打击,实力大损。


    两派,神奇的出现了实力均衡。


    谁也吃不掉谁,只能疯狂备战。


    海澄公一系(漳州府、泉州南部)日益缺粮,最终很有可能会盯上孤悬海外的大员岛。


    大员岛南部粮食产量过剩。


    可那是靖海侯施家的地盘。


    ……


    只有总督王亶望,


    得意洋洋的和下属和士绅们说:


    是他!


    在这乱世,辗转腾挪,苦心积虑,喂饱了闽北和闽西的父老乡亲。


    离了他,


    福建就得饿殍遍地。


    谁要是反对他,就是同时得罪了3方——清廷、吴廷、福建百姓。


    你们要感恩。


    不然,


    漳州府就是前车之鉴。


    ……


    漳州府,


    被潮州府(吴)和泉州府(靖海侯)夹在中间。


    两边不谋而合,执行武装封锁。


    一粒米、一块布都进不来。


    漳州平原虽然是福建第一大平原。


    可这2年频频遭遇台风灾害,粮食减产严重。


    加之,


    平原居民稠密,


    福建水师消耗庞大,粮食还是不够吃。


    ……


    漳州府古雷头,


    提督战舰甲板,


    一员浑身血迹的千总,单膝跪地:


    “军门,今日云霄刁民冲击官府粮仓,末将率兵斩杀1000余人。”


    黄仕简眺望陆地,低声道:


    “哪有什么刁民,都是饥民。”


    千总一愣。


    又听得黄仕简安慰道:


    “本官没有批评你,你做的没错!除了减丁,我们现在没有其他法子。”


    “军门,末将斗胆,找,找蔡牵买粮吧。”


    ……


    黄仕简瞬间暴怒,抽刀架在千总脖颈。


    “你让本官向一个海盗服软?”


    千总眼眶发红,慷慨呈辞:


    “军门,韩信且有胯下之辱。先买粮渡过眼前难关,然后发兵渡海,拿下大员岛南的凤山,我们就有粮了!”


    黄仕简的怒气逐渐下降,


    他收起佩刀,


    惨笑道:


    “其实你说的没错。眼前这关头,我们还不如蔡牵那海盗滋润。”


    “军门?”


    “就派你去吧,你和蔡牵都是同安人,正经的老乡。”


    “嗻。”


    ……


    泉州府,晋江县衙口村。


    靖海侯施家老宅祠堂。


    13岁以上男丁数百人齐聚一堂。


    简单的祖先祭奠仪式后,


    施令洋问:


    “诸位,天将巨变。我等何去何从?”


    立马有人接话:


    “侯爷,福建乃东南险要,吴贼打不进来!”


    有人附和:


    “对,我施家所有男丁组织起来就能撑起一支军队,控制福建,观望局势。”


    ……


    施令洋一言不发,转身望着正中挂着的先代靖海侯巨幅画像。


    他先前放出风声。


    想放弃带陆,率全族搬迁至大员岛南部。


    如今的大员,已不是100多年的荒蛮之地。


    经过数代人孜孜不倦的开发,南部平原最适合耕作的土地全部成了良田。


    可以说,


    在整个大清国,就找不到比大员粮价还低的府。


    ……


    他环视着这些熟悉的面孔,


    肃然道:


    “既然如此,我施家就要全部动员了。”


    “即日起,施家15岁以上男丁全部入伍。再将各家的家奴、佃户、族内的远亲族人,加上晋江县半数男丁,编成一支军队。”


    众人齐刷刷叫好。


    这些人不愿意搬迁,舍不得他们在泉州的家业。


    细软金银可以搬走,但是那些宅子、铺子、田地搬不走,白白便宜了穷鬼。


    舍不得!


    ……


    随着施家军雏形初现,


    整个泉州府都被震动,有人欣喜,有人不安。


    总之,


    福建是愈发的乱了。


    王、黄、施3家斗法,各自不对付。


    依据《闽吴互不侵犯条约》,长驻福州的吴国观察员终于松了一口气。


    陛下不希望看到铁板一块的福建!


    陛下要看到血流成河!


    观察员频频出入王亶望府邸,施压索地。


    陛下看上了福建的一块小平原——兴化平原。


    此地位于沿海,海岸线中间位置,占据了兴化府莆田全县面积的四分之一。


    ……


    目前时机尚未成熟。


    必须待施、黄2家打成血葫芦之后。


    李郁拟将第3军团的一个团,走海路运输进驻莆田。


    屯田、修筑坚城、码头。


    水陆配合,控制一小块飞地。


    从此,


    更加方便操控,介入。


    除此之外,


    也为吴国的海运航线,增加了一处重要节点,为江南商船南下北归提供落脚点。


    大航海计划,


    初步路线是:


    金山卫——莆田港——潮州港——广州港——?


    如今,


    路径之上,已落3子。


    只差1个莆田港了。


    ……


    福建阴云密布,


    当事人之一,靖海侯府的密使却悄悄抵达广州府,求见李郁。


    李郁没有召见,


    因为一不是来降,二不是献礼,三也没送女人。


    见个鬼。


    秘书处侍卫陆舟在军营之内,接见了信使。


    信使也很坦诚,


    明说,靖海侯想和吴国直接做点生意,不让王亶望做中间商。


    用大员的粮食换吴国的枪炮。


    价格嘛,由吴国定。


    态度是好的,姿态也够低。


    不过,


    这明显是待价而沽,先晾个十天半个月再说。


    ……


    站在广州城墙之上,眺望四周。


    李郁突然问道:


    “5月,怎的这般阴郁?”


    “回陛下,往年天气不是这样的。今年不知为何,气温偏低,阳光偏少。”


    “春粮有影响吗?”


    “有,比往年减产1成到2成。”


    李郁眉头紧锁,低声吩咐身边侍卫:


    “催促一下各省的春粮产量报告,尽快送至寡人案上。”


    “是。”


    由于南北气候差异、粮食种类差异,各省的春粮收获时节并不相同。


    有早稻、晚稻。


    各地农夫因地制宜,选择最适合本地的水稻种下去。


    红薯的大规模传入,让无法种植水稻的山区、旱地、薄田都有了用武之地。


    红薯吃多了,泛酸水。


    但是,总比饿肚子要强。


    ……


    战争过后,广州城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老广对于吴军的接受度很高,基于双方都比较认同商业文化的前提。


    例如,


    遵守契约,守规矩。


    热衷搞钱,热衷消费。


    吴军士兵轮换出营,例如今天是单数营放假,明日就是双数营。


    辰时,


    士兵开始自由出营。


    申时,


    士兵陆续回营。


    吴军军饷不错,且论功行赏,赏银早早发放到了个人手里。


    部分人还有战场藏私。


    在战事基本快赢了的时候,顺一锭金银藏在自己怀里。


    这种情况很难完全杜绝的。


    各级军官和军法官心知肚明,


    原则就是,


    水至清则无鱼!


    在不影响作战、不耽误军令的情况下,可以当看不见。


    但是,别过分!


    ……


    每天,


    三五成群的吴军士兵,背着燧发枪游荡在闹市街头。


    先吃顿丰盛的早茶,后听两场小艳曲。


    中午去巷子里找家好吃不贵的馆子聚个餐,喝点小酒。


    下午,晃悠悠的回营。


    军法官会准时站在营门口,


    凡是看到脸红脖子粗的士兵,就出面喝止。


    然后,


    要求士兵沿着地面白线走直线。


    走的直,可以入营。


    走不直,军棍10下。


    每天,


    都有人因为高估自己酒量而责罚,同伴们笑嘻嘻的看热闹。


    大家都喝了,


    就你走不直,那挨一顿军棍也怨不得别人。


    ……


    闹市,


    不时有军法队巡逻。


    凡是遇到打架斗殴、吃饭不给钱、或者有其他违禁行为(去赌坊)的士兵,一概逮捕。


    以18世纪的百姓来看,这样的军队堪称模范。


    虽然比不上传说中的戚家军,可谁也没见过真的。


    广州市面,因为吴军的频繁消费而变得热闹无比。


    掌柜们都笑的很开心。


    这帮军爷兜里有银子,敢花钱舍得花钱。


    尤其是那些军服明显豪华的“吴国皇上的御林军”,出手更阔,对于美食颇有研究。


    ……


    到处都是背着枪炮的军爷,广州城秩序500年第一次这么好。


    泼皮无赖、帮会分子、打行镖局销声匿迹。


    全部跑去了周边的佛山、花县暂避风头,据说是担心被流放第1派遣军与披甲人为奴~


    很难查究,


    第1派遣军的名声是怎么传出来的。


    可能和他们被关在营区内,不得直接到市面上消费有关系吧。


    ……


    炮灰们花钱没边。


    主打一个,今日有银子今日花,绝对不省着。


    军官们可以出营,


    用褡裢包着银锭,


    走到酒楼,直接往掌柜的面前一砸:


    “10桌酒菜,麻溜的送到营区。”


    走到青楼,


    揪着老鸨,一通猛揉,


    腆着脸,笑嘻嘻道:


    “姨,上板歇业吧。”


    “今儿这条街的姑娘,我们全包了。”


    “别怕,我们从来不白干,银子嘛,我们有的是。”


    城中老广也算开了眼界,看着乌泱泱的姐儿们排队出城,去传说中的移动宁古塔。


    青楼老客只得悻悻而归,改去周边的佛山、顺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厉少的闪婚小萌妻 绝世战王 人在盗墓签到打卡 影帝的懒散人生 我的靠山好几座 重生后公主殿下是朵黑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