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大清话事人 > 543 中原要乱,但不能大乱~

543 中原要乱,但不能大乱~

    ~


    长江江宁段,一艘快船乘风破浪。


    江浦镇总兵胡之晃,站在甲板瞭望。


    坐船顺江而下,船速飞快。


    舱内,


    是他在江浦新置的家眷,计有妾4名,低龄儿女6人。


    此次奉诏回苏州,胡之晃心情激荡。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新朝都快拿下整个南方了,自己却在江浦蹲着干着急。


    北边清廷多次派人来向自己示好,开出的赏格一次比一次高,从安徽提督到安徽巡抚,皆被自己拒绝。


    胡之晃心想,


    再等等,怕是要开出两江总督的赏格了。


    ……


    胡之晃文化不高,识字而已。


    朴素的认知告诉他,清廷扛不住了,所以价码越开越高。


    快船从长江驶入运河后,两岸热闹无比。


    一众妾室簇拥在甲板上看新奇。


    纵然董氏姐妹娘家颇有家资,但身为封建时代的女子,她们依旧极少出门。


    出郊春游,都能回味许久。


    千金小姐们一生当中的大部分时光,被禁锢在绣楼那一方天地。


    当然,


    幸福是需要比较的。


    比起那些终日劳作、朝不保夕的乡间女人,绣楼也算得人间天堂。


    ……


    “夫君,奴家紧张。”


    “紧张什么?”


    “要见公婆,还有大娘子。万一,万一~”


    胡之晃莫名心虚,岔开了这个话题。


    自己猛猛地给家里添丁进口,家里那个母老虎见了,怕不是要骂街三天,余音绕梁。


    头疼~


    不过,许久没见自己的好大儿了。


    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虽然他很喜欢富商士绅家的女子,但心里觉得原配的嫡子才是最重的。


    ……


    经过一处码头时,胡之晃赶紧摸出腰侧的千里镜。


    拉开。


    镜头里,那些街道行走的盘髻女人,衣着竟如此大胆?


    短短2年,江南已换了人间。


    如此短窄鲜亮的衣裙,是正经妇人可以穿的吗?


    胡之晃看的目不转睛,再回头看看自家的四位妾,那阴郁、繁复、充满禁锢感的清装。


    顿觉索然无味。


    指着岸边:


    “到了苏州府,你们都去买点现在江南流行的衣裳。别怕花银子~”


    ……


    船到胥江码头,早有皇宫卫兵牵着马等候在此。


    胡之晃骑上马一溜烟跑了。


    留下妾室和老妈子丫鬟们面面面相觑,默默跟着车马启程回那个陌生的家。


    胡宅,在城南距离石湖不远的一处小镇上。


    五进院子,颇具气派。


    半条街的街坊都是胡之晃的商城县老乡。


    许多人伸着脖子,在巷子口迎接主心骨。


    赶马车的笑道:


    “老爷去皇宫陛见了,小少爷们和如夫人们先回家拜见老太太。”


    ……


    胡宅,鸡飞狗跳。


    暴怒的大娘子到处寻武器,骂骂咧咧。


    然而,


    菜刀被厨子藏起来了,马厩里的斩草刀也不翼而飞。


    她寻摸了半天只找了根擀面杖。


    刚下学的儿子胡德禄看见了,连忙问道:


    “娘,怎么了?”


    “你那死鬼老爹从江北带回来一群狐狸精~”


    见儿子反应不激烈,又咬牙切齿道:


    “还生了一窝崽子,到时候他们都要分你的家产哩。”


    胡德禄大惊:


    “娘,那可不行。”


    “当然不行,快,抄家伙跟着娘去干仗。”


    ……


    胡德禄却僵住了:


    “娘,不行,我不敢揍爹。”


    “你傻啊,天底下哪有儿子打老子的道理?你爹不在,他去皇宫了,就一帮狐狸精。”


    “好嘞。”


    在一众目瞪口呆的下人注视下。


    胡德禄拒绝了手腕粗的擀面杖,四下打量了一番,飞起一脚踹断庭院里的桃树树枝,三两把用力扯掉多余树叶。


    兴奋道:


    “娘,你打大的,我打小的。”


    大娘子高举擀面杖:


    “走,娘没白疼你。”


    ……


    刚踩着凳子走下车厢的董氏姐妹,一扭头就望见高举擀面杖冲过来的大娘子。


    嘴里嚎着:


    “打死你个狐狸精。”


    双手不沾阳春水的富家千金,哪是挑水耕田惯了的大娘子的对手。


    兔起鹘落,满地乱爬,云鬓散乱。


    女的哭,小孩叫。


    现场混乱不堪。


    簇拥在巷口的下人们进退两难。


    打人的是主子,挨打的也是主子,哪边也得罪不起。


    胡之晃的老母站在门口。


    欲言又止。


    丫鬟们急坏了:


    “老太太,怎么办啊?”


    “算了,回去吧。反正没外人,输了赢了,肉都烂在锅里。”


    ……


    老太太很想的开。


    媳妇打媳妇,孙子打孙子。输了赢了都是自家人的事,不算吃亏。


    2刻钟后,


    得胜回府的原配娘儿俩坐到了桌旁。


    老太太笑眯眯:


    “我大孙肯定饿了,管家,你去快端面。”


    “哎。”


    管家临出门时,看到老太太朝着自己一努嘴,瞬间秒懂。


    找来了自己娘子:


    “把老爷带回来的家眷先安排到偏院,好生伺候,两边先别撞面。”


    ……


    照例,


    管家将一碗堆了牛肉块的烩面端到大少爷面前,热气腾腾。


    老太太连忙:


    “乖孙,快吃快吃。”


    刚活动完身手的胡德禄端起碗大口猛吃,好似猛虎下山,风卷残云,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将大碗清空。


    老太太看的眉开眼笑,直夸:


    “和你爹小时候一样,遇到吃的就猛猛吃。”


    “能吃是福,我孙有福。”


    ……


    这只是加餐。


    半个时辰后才是晚餐时间,桌上依次摆下四大碗炖菜还有一碟油炸酥豆。


    少年依旧吃的飞快,不顾食物滚烫。


    见管家好几次欲言又止。


    老太太主动解释道:


    “吃的快,就吃的多。”


    “别看现在府里吃喝不愁。要是遇上天灾人祸,家财万贯一样都来不及带走。只有吃下肚的粮和穿在身的衣裳带的走~”


    ……


    众人沉默~


    只剩下吃饭的声音。


    次日清晨,


    管家召集厨房所有人:


    “以后立个规矩,饭菜做好了,稍微凉一会再端上来。”


    他又到库房领了1斤黄金器具,找了个金匠上门,在院子里融了给少爷们打金项链。


    果然,得到了老太太的赞赏,直夸这样好。


    留着金碗金烛台有个p用。万一逃难,身上有个值钱家伙还可以换馍吃。


    总之,


    老太太对这个牙人推荐的新管家满意的不得了。


    夜深之后,


    她又偷摸的去见了安置在偏屋的孙子孙女,琢磨着等儿子回府再摆酒。


    从老太太的角度,老胡家族繁茂、开枝散叶是极好的事。


    不过,以后这继承家产的份额还是得提前说道说道。老太太要死保大孙。


    ……


    胡之晃无暇管及府里这些琐碎事。


    他这是第一次进入吴皇宫,颇感森严,走过广场时尤其震撼。


    步入殿内,


    他望着熟悉的结拜兄弟面孔,热泪盈眶,扑通就跪下了。


    “陛下,臣回来了。“


    “起来起来,不必如此拘礼。”


    李郁笑容满面,稍加寒暄后,迅速进入正题。


    “你在江浦镇有多少兵?”


    “3000燧发枪手,1000刀矛兵,另外还有500多炮手。”


    “寡人再拨2个轻炮连,1个重炮连,1个步兵营,1个辎重营,1个工兵连归你指挥。”


    “太好了,陛下是要准备北伐了吗?”


    李郁摇摇头。


    ……


    胡之晃走出皇宫时,依旧有些发懵。


    陛下的嘱咐他会坚决执行。


    但他确实不明白,让中原先乱起来的背后目的。


    “~你部暂不换装,暂不改旗易帜,但可全员剪辫,旗号就打苏鲁豫皖自卫军,宗旨是反清为民。”


    “~扩军,以江浦为基地扩张地盘,消灭皖北清军,控制庐州和寿州。”


    “~适度扶持义军,但不许收编,注意若即若离。中原要乱,但绝不能出张献忠,也不能出李自成。必要的时候,你亦可出兵剿杀过于嗜杀的义军。”


    “~寡人要北方狼烟四起,人人自危,才能执行下一步方略。但绝不能重蹈明末乱局。”


    ……


    胡之晃心事重重,骑马路过金鸡湖时。


    忍不住下马坐在湖畔发呆。


    为了不花钱吃口荤腥,赤脚在湖边撒网捕鱼解馋的往事历历在目。


    多年以前,


    他曾在此担任金鸡汛把总,后来遇上了陛下,从此风云际会。


    不知为何,


    胡之晃有些怀念当把总的那段日子。


    每次从李大官人手里小赚个两三锭银子外快,愉快的要飞起来了。


    ……


    次日中午,


    胡府张灯结彩,大摆流水宴。


    街坊四邻全部来了,热闹无比。


    新入府的妾室们正式拜见,正式入门。


    老太太笑的合不拢嘴,只有大娘子冷着脸,全家就她最不开心。


    不过,


    终究是没敢当着胡之晃的面做出格的事,面子上过得去。


    胡之晃满面红光、挨桌敬酒。


    恍惚间,


    他想起了遥远而陌生的家乡——胡家湾。


    心里默念着:


    “却不知现今是如何光景。”


    “乡亲们再熬个一年半载,待俺老胡提兵杀到商城,日子就好过了。”


    ……


    下午,胡之晃就匆匆离府。


    2个轻炮连,1个重炮连,1个步兵营,1个辎重营,1个工兵连,2000余人换便装随他渡江。


    由民间船队承揽了运兵任务。


    运输署和各地船运协会合作次数多了,已有默契。


    民间内河船队、沿海商船队,都是未来吴国“第二海军”的来源。


    湖南湘潭,民间造船厂密布,天天有船下水。


    通用船只的概念深入人心。


    标准化、流程化、以及大量应用廉价铁构件、铁钉,降低造船成本。


    造一艘,立马卖一艘。


    商业环境的繁荣促进了船运业的蓬勃发展。


    反过来,又刺激了湘西鄂西伐木业的兴旺。


    荆江、沅江之上,集中放排,首尾相连,气势浩大。


    ……


    吴廷的经济策略很清晰:


    以煤、铁为核心。


    以冶铁为重工业领头羊,以纺织为轻工业领头羊。


    以各种明暗手段,逼迫民间沉淀资金流入工商业。


    提高生产力,提高产量。从而大幅降低棉制品、铁制品价格,反过来提高销量。


    抓大放小,以大带小。


    以开明的态度,扫除出口贸易的一切障碍。


    出口价格昂贵的茶叶丝绸,大量换取南洋廉价资源以及欧洲海船。


    快速催生第一批野心勃勃的大工商业主、小富群体、成熟工人,和军队一起成为皇帝的“铁盘”。


    ……


    帝国财政需要大幅减少田税的比例,留给小农经济足够的宽松空间,一百年不变。


    长三角,珠三角跑步进入初代工业经济,接受其余省份的绝大部分区域依旧停留在小农经济。


    未来~


    帝国财政三驾马车:关税、殖民、工商税


    帝国工业三驾马车:冶金、棉纺、煤炭


    帝国对外的三板斧:大炮、茶丝、文化


    帝国出口货物双强:茶叶、人口


    ……


    借着战争硝烟之际,李郁又悄悄迈出一步。


    进一步开放民间采矿限制~


    前置条件只有一个:足额交税。


    砖窑全面开花,5年免税。


    官办大型水泥厂再新增2处,原有水泥厂再次扩容。


    李郁提出了一个口号:


    让三千万家庭烧得起煤球、三千万家庭盖得起砖房,冲刺进入封建新时代。


    所有人都觉得不可能。


    住砖房,烧煤炉,这是可以普遍配置的吗?


    ……


    重臣们心里这么想,嘴上没吭声,不敢打击陛下积极性。


    大家私下感慨陛下的出发点是好的,坏就坏在庶民们没银子。煤球啊,砖头啊,那都得花钱买的。


    纵观天下,


    抛开繁华城镇不谈,也就江南地区的农夫手里有活钱。


    其他地区的农夫只有卖粮唯一途径,才能换点活钱。


    但是,


    农夫能有几亩天?能有多少余粮?满仓满谷的那就不是农夫了。


    ……


    吴廷内部重臣都认为,这是一个无解的困境。


    无轮怎么发展,


    在长三角加上珠三角区域,能够实现百分之90以上家庭的砖房、煤炉配置。


    在赣北、皖南实现5成。


    其余省份2成。


    若是达到这个程度,日后的史书上,陛下的统治就是无法用尽文字也无法描绘的灿烂盛世,200年内无人可超越。


    这还是在实现了南洋殖民战略的前提下。


    ……


    随着前线节节胜利,吴廷也迎来了众多势力的访客。


    改朝换代已是极大概率,各方势力都想着瞅准时机、拿捏好火候赶紧加入胜利方好分一杯羹。


    比如,


    淮安督粮道于运和派来了堂弟,攀谈老乡情谊。


    福建王亶望派来了心腹师爷,谈献闽~


    福建靖海侯施令洋派来了族叔,谈起义。


    最好笑的是,


    长期在福建广东海面活动的海盗首领蔡牵,和大员岛蠢蠢欲动的天地会首领林爽文也派人来了,谈反清复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厉少的闪婚小萌妻 绝世战王 人在盗墓签到打卡 影帝的懒散人生 我的靠山好几座 重生后公主殿下是朵黑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