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大清话事人 > 625 苏沃洛夫阵亡,吴皇抛出文明扩散论

625 苏沃洛夫阵亡,吴皇抛出文明扩散论

    第3军团仰攻丘陵~


    杀伤震天,明晃晃的刺刀在阳光下闪耀着光泽。


    罗刹军火炮轰击速度明显放缓,没法子,灰色牲口可以无视恶劣工况,大炮可不行。


    大炮比牲口娇贵。


    督战的罗刹男爵急了:


    “炮火不能停啊,继续啊。”


    “男爵阁下,继续会炸膛的。”


    “因炸膛死掉的人抚恤金翻倍。听从我的命令,战后每人再加5枚金币。我这就让人去取水降温~”


    ……


    雇主虽然不讲科学,但是讲经济学。


    中年雇佣兵们人穷志短,咬牙赌命。阵地上方,白雾蒸腾~


    轰!


    炸膛了。


    男爵不为所动。


    雇佣兵们一边向上帝祈祷,一边拼命泼水给炮筒冷却。


    底下~


    吴军蚂蚁一般冲上来。


    罗刹军开始往下扔炸弹。


    罗刹也有掷弹兵,而且危险系数特别高。


    吴军炸弹1斤半,罗刹炸弹5斤半。


    吴军掷弹兵能扔9丈远,罗刹掷弹兵只能扔3丈,只求杀伤敌人,不怕炸死自己。


    ……


    苏沃洛夫的脸上泛起红晕。


    他的视线被战场腾起的大团大团的硝烟遮蔽,远方战况模糊不清。


    看不清~


    一点也看不清~


    几十万枪炮轰鸣,烟雾可想而知。


    他扭头嘱咐一名副官:


    “找到库图佐夫上校,让他接手后方防御部队。如果我死了,就让他临时接管中亚方面军,直到女皇任命的新司令官抵达。”


    “找到奥涅金,告诉他从现在开始,哥萨克自由寻找战机。他可临机决断,无需报我。”


    副官敬礼,匆匆离开。


    苏沃洛夫将军能成为帝国陆军的战神绝非偶然,光是这份胸襟就非贵族可比拟。


    ……


    此时,哥萨克骑兵和吴军轻骑兵的缠斗早就告一段落。


    双方伤亡都很大。


    草地上躺满了尸体。


    骑兵集群高速对冲的一瞬间,无数马鞍空了。


    兀思买捂着胳膊,血流不止,佩剑也不知丢在哪儿了。


    他恶狠狠地盯着4里外的哥萨克。


    军医赶来包扎。


    兀思买望着周围尸体,心中产生了一个悲哀的结论:蒙古骑兵的战斗力远不如哥萨克骑兵。


    己方的装备优势,也无法完全抵消战斗力的差距。


    ……


    一长缨骑士飞速跑来:


    “林帅有令,轻骑兵军团与主力汇合,准备总攻。”


    兀思买一把推开军医,勉力上马,带领残兵5000骑离开。


    西征军所有高级将官在战前都已知晓林帅的安排——等待时机,用藏匿在辎重车内的火箭弹一股脑砸在苏沃洛夫的脑袋上。


    此时,时机已成熟。


    围绕丘陵高地,罗刹军里三层外三层布防。


    从低到高,形成了步兵——炮兵——指挥中枢的分布格局。


    ……


    客观评价,第3军团的战斗力只能算中规中矩。司令官韦俊攻了4次都被打退。


    正当他混身冒汗时,传令兵赶到。


    “撤!林帅有令,500息内,第3军团后撤2里。”


    “火箭弹马上覆盖。”


    “快!”


    韦俊向后瞅了一眼,只看见大团烟雾,啥也看不着。这种情况黑火药战争时代的战场很正常。


    但今日却不是。


    有300名吴军在各处燃烧湿稻草刻意加强了硝烟。


    浓重的烟雾掩护之下~


    火箭弹炮兵们开始组装最简易的铁发射架,一个架子装20枚火箭弹,引线整齐的露在尾端。


    ……


    点火手透过大雾,听到了那熟悉的哨声,其间还夹杂着军官的怒吼:


    “火箭弹,放。”


    火把快速掠过引线。


    呲呲呲~


    20根引线几乎在同时被点燃。


    咻咻咻~


    一根根火箭弹腾空而起。


    点火手看不见火箭的轨迹,也看不见火箭的落点。


    7丈之外~


    早已待命的装填手迅速抱着第二批火箭弹冲向发射架,将火箭弹放置于两根铁环之间即可。


    简单,省时。


    ……


    轰~


    雾气里陡现爆炸的火光。


    殉爆事故是不可避免的。


    因为架子上排列的火箭弹之间间隙很小,存在被尾焰火互相引燃导致殉爆的可能。


    但无所谓了。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科学算个p,事故算个p。


    只要能在短时间内倾泄出足够多的火箭弹,那就是胜利。


    ……


    为了抢进度、方便运输,伊犁重工甚至省略了火箭弹的尾翼,一切的一切只为了此刻的弹如雨下。


    第3军团后撤士兵此刻集体抱头鼠窜,司令官韦俊跑的帽子都丢了。


    头顶是咻咻咻的火箭弹。


    周围是落地炸响的火箭弹。


    误伤?


    显然是不被认可的。


    今日全场只有英勇战死之人,没有被友军误伤之窝囊兵。


    丘陵高地!


    炸点四面开花,炮阵地殉爆,马车殉爆,数不清的灰色牲口抱头鼠窜。


    苏沃洛夫站在军旗之下,整个人好似花岗岩一般安静。


    完了。


    不止中亚方面军完了。


    200多年的努力,若干代君王的努力,今日全部化为灰烬。帝国将永远失去西伯利亚~


    ……


    “司令官,您快撤吧。”


    苏沃洛夫背着手,脸色平静:


    “当话剧落幕的时候,演员必须站在舞台上面。”


    “作为方面军总司令,我现在下达最后一道军令,指挥部准将以下所有人立即离开高地。将来和吴军鏖战需要你们活下去。”


    众军官敬礼,后撤。


    苏沃洛夫嘴里都是血腥味。


    他很平静的望着四面八方腾起的炸点和无数狼奔豕突的灰色牲口,拔出御赐佩剑,默默擦拭。


    下一秒。


    连续多发火箭弹坠下。


    剧烈的爆炸中,山头再无一人站立,军旗折断~


    ……


    9000颗火箭弹,在烟雾中施放完毕。


    不需要瞄准,不需要视线,概率覆盖罢了。


    半刻钟后~


    笼罩战场的厚重烟雾终被寒风吹散,望着一片狼藉无人站立的山头,数万吴军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


    林淮生拔出佩剑:


    “第2军团和甲士留守,看护大炮和辎重。轻骑兵军团随同步兵前进,追杀时尽量不要分散,时刻小心哥萨克~


    “所有人全部拿起武器,追杀罗刹军!”


    一刻钟后,


    吴军冲上山头,找到了苏沃洛夫和一群将军的尸体。


    ……


    奥涅金没有掩护溃败的友军。


    他率领残部12000骑远遁逃去了秋明。


    在刚才的交战过程中,他看出了吴军骑兵素质不如麾下哥萨克,大规模作战时,吴军骑兵占不到便宜。


    但是,奈何他们的武器太好。


    小规模缠斗,吴军骑士人手两杆雷铳,喷子一响,己方要么人伤要么马伤。


    女皇可不会为哥萨克配备这么好的武器。


    决战输了,苏沃洛夫担负全责,奥涅金可不是杨家将。


    ……


    当确定残余的哥萨克骑兵彻底退出战斗后。


    吴军轻骑兵散开追杀40余里,刀卷刃,枪戳弯,骑兵们重复机械砍杀,疲惫到抬不起胳膊。


    两大帝国的决战,以吴军大胜收尾。


    吴军战死15000余人,重伤7000余人,轻伤无算。杀伤罗刹军18万,俘虏15万,击毙苏沃洛夫以下将官13人。


    战后统计,


    伤亡最为惨重的是第2军团和轻骑兵军团,其次是甲士集群。


    第4日。


    林淮生才下令收拢兵力,休整1日后沿着额尔齐斯河北进。


    目标秋明!


    ……


    西清作为帝国的附庸,也配合主子展开了军事扫荡。


    里海之畔,狼烟四起。


    清军先驱赶哈萨克牧民去填罗刹人的棱堡,然后驱赶罗刹俘虏去填下一个棱堡。


    滚雪球~


    越打越有滋味。


    当然,


    永琰在萧妃的建议下给吴军送去了3000头羊,1000头牛,2000匹战马,和1个孩子。


    忠!诚!


    也许是大草原的辽阔让永琰忘记了昔日的仇恨。


    他发现出国了也挺好。


    如今大爹和大爹开战。


    小弟和小弟开战。


    曾经的罗刹中亚三小弟:哈萨克汗国已经亡了,接下来就是慢慢蚕食希瓦汗国和哈拉汗国。


    ……


    当苏沃洛夫战死,中亚方面军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开之后。


    巴什基里亚部落立马反了。


    巴什基里亚人被压抑的太久,竖起反旗后,就如同蝗虫一般,伏尔加河东岸拥有大片土地的地主们纷纷被杀,财产被夺。


    情报署“每户给30亩地、3个农奴、3个日耳曼女人”的承诺,轻松实现了。


    巴什基里亚人起义,就像是多米诺骨牌倒下了一张。


    连锁反应无法遏制。


    鞑靼人、楚瓦什人,马里人,卡尔梅克人纷纷跟上,整个伏尔加河流域乱成了一锅粥。


    无数蛮族部落一边派人联系吴军表忠诚,一边匆忙起兵撕咬昔日强大而残暴的罗刹主子。


    天下,苦罗刹久矣。


    ……


    林淮生指挥大军抢在冬季来临之前攻占了秋明。


    在开战之前,哥萨克骑兵弃城逃跑。


    首领奥涅金是英明的。


    因为攻打秋明的吴军利用蒸汽船航运优势,一次性发射了5000颗火箭,将秋明夷为平地。


    大火燃烧了2天2夜。


    大量的木制房屋,无法救火。


    战争往往就是这样,当一种先进战术或者一种新式武器突然问世就能一直压制敌军,直到反制手段出现。


    例如马克沁,例如闪电战、例如无人机。


    一招鲜吃遍天。


    好用,就一直用。


    ……


    当秋明地区的第一场降雪来临时~


    林淮生果断下令撤军,大批吴军乘坐由蒸汽船牵引的船队回到额尔齐斯河上游,然后步行回到伊犁过冬。


    士兵用水泥在秋明遗址附近修了一座面积仅有5亩地的棱堡。


    500精锐驻守其中。


    吴军蒸汽船冒着大雪在未曾全部封冻的额尔齐斯河上来回穿梭,将大批武器弹药、粮食衣被、燃料药品运输到秋明。


    待明年春暖花开之后,再行扩建。


    想来,


    惨败的罗刹军队是无力在严寒的冬季攻下这座水泥堡垒的。


    ……


    腊月里,西线捷报传到苏州府。


    李郁仰天大笑,帝国大业又前进了一步,漫长的西伯利亚运输线首尾皆被掐断,剩余据点被自己拔除只是时间问题。


    战争已无悬念。


    将来,吴国羁縻西伯利亚会比南洋模式还粗糙。


    李郁打算,除在极少数重要枢纽据点驻扎极少量正规军之外,偌大的西伯利亚全部交给正在招募的民间探险队。


    武装探险队将代替帝国在这片冰封荒原上行使一切权利。


    除了皮毛和黄金,帝国对西伯利亚没有要求,也不会投入一分钱。


    ……


    除夕,吴皇在重臣云集的酒宴上公开喊出了明年的工作重点:


    跑马圈地。


    扩大贸易。


    早在去年夏天,吴国第一批移民前往南亚次大陆据点、北美西海岸据点的海船就已出发。


    今年春天,又派遣了第二批海船。


    帝国根据《苏州条约》所取得的海外殖民据点,加上现有殖民地、保护国,将构成一张遍布全球的财富航运网络。


    吴国处于这张网络的中心。


    最主要还是缺船。


    考虑到吴廷公派匠人从撒克逊人那学到了500吨以下全套造船技术,所以缺船本质,是缺优质木材。


    对应策略也简单,到南洋去砍树。


    ……


    自从签署了保护国条约后,吴廷年年催债,中南半岛的各国君主拿什么还?


    答案是:矿产、森林。


    各国君主无需自己掏一锭银子,只需将境内的巨木、矿产抵给吴国。


    吴廷再把这些资源折价,抵给巨商。


    巨商们玩命开采,他们压根不想付工钱,全用的奴工。


    担心奴工造反,又从国内重金雇佣采矿的管理人员和武装保安队。


    不少吴军轻度伤残退役士兵海外再就业,摇身一变成了南洋的保安队长,拿不错的年薪。


    在这么一个经济链条里,帝国赢,商人赢,退役士兵也赢。


    三赢。


    ……


    吴廷把南洋地区,分为两种类型。


    一,殖民地。范围是各大岛屿。


    二,半殖民地。范围是中南半岛诸国。


    南洋地区的大型岛屿,尚处于原始奴隶社会。岛上几乎没有由土著建立的统一政权,多是部落制,有领地意识,无族群意识。


    中南半岛各国,进入了封建社会,具备基础文明。


    这也符合文明扩散论——文明,一定从高地向四周低低逐步扩散。


    这个世上没有不扩散的文明。


    所以,


    周围的被辐射低地,会和高地逐渐缩小文明差距。


    最终,他们还会向高地发起挑战,甚至有可能成功。


    大唐末期的乱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


    李郁认为:


    文明扩散的趋势无可阻挡,技术的绝对保密期不会超过20年。


    我们能做的就是在高级文明内植入一些东西。就像是巧克力,人吃了幸福,狗吃了会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厉少的闪婚小萌妻 绝世战王 人在盗墓签到打卡 影帝的懒散人生 我的靠山好几座 重生后公主殿下是朵黑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