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大清话事人 > 628 返还顺差,把钱花在路易十六的七寸上

628 返还顺差,把钱花在路易十六的七寸上

    秩序承平,欧亚贸易持续发展。


    广州港因此获利最重,俨然世界中心,码头附近各类仓库绵延十余里,白帆如雨点,商贾如蟑螂。


    巡抚福成在公文里喜滋滋地告诉陛下:


    全世界的金银,正在源源不断流入帝国!广州港每月的交易额,可以为陛下熔铸一座25丈的纯金塑像。


    ……


    每天傍晚,由荷枪实弹的士兵押运交易货款送进城内的大型金库。


    广州城内终日熙熙攘攘,店铺寸土寸金。


    尤其是原满城土地,一座花园宅子的价格已是原先的10倍。


    更有一个好兆头~


    谁也没想到,纸钞先在境外打响了。


    不少外商携带纸钞吴元前来交易。


    如今的广州,纸钞通行无阻。无论是吃饭还是吃鸡,纸钞等同于银币无人拒收。


    老广敢为天下先的品格表现的淋漓尽致。


    ……


    江南商人酸溜溜的表示:


    “我们奋斗十年的成果,被老广吃了。”


    浙江的宁波港和江苏的金山港虽然发展的也不错,但和广州港比起来就显得很寒酸。


    私底下~


    江浙部分商人开始琢磨另辟蹊径,他们游说朝廷加大投入,重视长江——伊洛瓦底江通道。


    理由也很充分,绕开马六甲海峡!


    帝国需要一条战略备份路线。


    ……


    1787年.


    帝国财政收入6亿两白银,其中海关税、工商税是大头。非财政收入3000万两,主要来自殖民地半殖民地。


    同时,


    帝国加大了对水利、交通的投入。


    熟悉的模式:


    帝国出钱——商人分段承揽——招募当地农夫。


    实现了长江之水四面溢出注入无数池塘。


    教育投入,最为明显。


    境内初级学校的数量逐年增加,原先的一月扫盲班逐步被淘汰,改成了一年普及班,吴廷补贴一半的学费。


    部分毕业生进入工商业,成为高素质学徒。


    一小部分自愿报名参加北美殖民地计划,去殖民据点待满5年,如果没死,回来就能成为最低阶的文官或者直属工矿的基层管理者。


    ……


    总之,


    在巨大的市场和宏大政策的双重刺激之下,帝国的油门长期踩死。


    根据工业部不完全统计,境内至少有15000台蒸汽机正在服役。


    在李郁的授意下,获得爵位的民间巨商被批准进军除金融之外的一切行业,包括军工行业。


    此外,民间有大量沉淀资金。


    这笔数目庞大到无法统计的资金终于不再沉睡。


    广东商人集体入股南洋集团,旗下涵盖造船、蒸汽机、燃料、帆布、绳缆、海洋运输等业务。


    江苏商人集体入股扬子集团,旗下涵盖采矿、火枪制造、制糖、酿酒、陶瓷、水泥、车辆、奢侈品等业务。


    浙江商人集体入股东海集团,旗下涵盖采矿、冶金、机加工、火炮制造、纺织、造纸等业务。


    三大集团的崛起——意味着吴皇将皇权和文官权力主动让渡出去了一部分。


    三大集团的核心融入了帝国的贵族阶层。


    自此,


    商人阶层终于摆脱数千年的贱籍和士大夫并列。


    皇帝、文官的二元格局被打破。


    皇帝、文官、资本家三元格局,最终成形。


    ……


    各地选举粮长的问题依旧层出不穷。


    当选之粮长在2年内同时身兼集体煤矿、食盐销售两项职务,颇有油水。围绕发生的收买、威胁、出尔反尔、仇杀、诬告、集体械斗屡见不鲜。


    一个字:


    乱。


    但李郁对汇报上来的情况一笑了之,继续观望,并不干涉。只对暴力事件加以处置,处以死罪或者流放。


    李郁能如此坐的住,主要是有恃无恐。


    东北和南洋的大米通过海运大量流入,境内粮价前所未有的低廉,农户家庭存粮前所未有的高。


    只要不遇特大灾,农夫吃饱肚子没问题,唯一的问题是没有现钱。


    李郁通过大量的水利工程和道路工程,让农夫被商人雇佣干活从而间接获得现钱。


    总之,


    这一切都建立在帝国足够有钱的基础上。


    ……


    这1年内,帝国还做了一件大事——丈量天下土地、清点天下人口。


    进展很顺利,因为在统一战争中,原先的地主阶层基本消亡,最大的阻力消失了。


    活下来的乡绅地主也发现,与其收佃,不如把钱投入工商业更赚。


    有本事的自己开作坊。


    没本事的就跟着老乡入点股,躺着收分红。


    丈量土地和清理人口两项工作一起进行,前后花费了600万两经费,动用了150万人直接或间接效力。


    李郁终于拿到了他想要的数据:


    帝国境内田亩总数,耕地总数,人口总数,户均耕地,以及详细到各省的数据。


    ……


    帝国人口(含东北)总数高达3亿5千万2百万人,这大大出乎李郁的预料。


    人,太多了。


    严格意义上来讲,之前的大部分移民都是境内移动,比如从中原到东北,从陕甘到西域。


    与其说是移民,不如说是帝国内部调整。


    真正意义上的移民仅有1000万,散布在南洋各地。


    扬汤止沸罢了。


    之前,偌大的华北看不见一棵树。


    如今的华北依旧没几棵树,脆弱生态依旧处在崩溃边缘。


    人,还是太多了~


    为了帝国的未来,


    为了彻底爬出马尔萨斯陷阱,人口银河系计划必须加速!


    ……


    在仅有重臣参加的御前会议上。


    李郁用不容置疑的口吻告诉所有人:


    “三亿五千万人,太多了。这么多的人,农业革命根本没有可能实施。如果我们不疏散掉一亿五千万的人口,轮作、畜力、休耕,一个都实现不了。”


    全场死寂。


    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多出来的那一亿五千人要往哪儿丢?不能丢太平洋吧?


    财政大臣胡雪余第一个开口:


    “陛下,不如让南洋和西伯利亚再挤挤,一千万移民想来可以塞下。但是一亿五千万人,怕、怕是天下找不到这么大一块无主土地啊?”


    陆军部大臣林淮生,突然问道:


    “中亚和欧洲?”


    吓的工业大臣杜仁手一抖,水杯翻了。


    ……


    李郁靠着椅背,笑道:


    “淮生,你太极端了。”


    “即日起,工业部直属四大重工和民间三大集团开足马力,生产火枪、”


    “陛下的意思是,全面备战?”


    “不。外销。”


    “售给奥斯曼?”


    “不,是卖给全世界。当今天下,豺狼横行,匪徒肆虐,百姓需要火枪保护自己和妻儿。即日起,帝国开始向海外无差别倾销火枪。价格不要太高,质量做工也不必太考究,主攻民用市场嘛。”


    众人齐刷刷起立。


    拱手:


    “陛下圣明。”


    ……


    三大民窑:扬子集团、东海集团、南洋集团。


    四大官窑:马鞍山重工、大冶重工、抚顺重工、伊犁重工。


    同时开始量产质量一般,做工一般,枪管截短的外销型“自由”牌滑膛前膛枪,售价仅2个银币,一推出即大受欢迎。


    吴国商人对客户群体来者不拒,见钱就卖。


    自由贸易含金量再次上升。


    ……


    在大氛围影响下,吴国移民也开始购枪。


    当然,


    他们不愿意买廉价的“自由”牌火枪,而是购买更专业的“帝国”牌火枪。


    帝国牌火枪售价6个银币,除了枪管稍薄稍短,其他与制式火枪无明显差异。


    枪支和铁轨成了新的拉动点,见市场前景如此之好,帝国的钢铁工业开启了新一轮产量扩张。


    钢铁工业是工业革命的发动机。


    一旦加速,全品类跟着加速。


    ……


    帝国的军火工业迎来了长足的发展,火枪年产量高达200多万支。


    从热带雨林到寒带针叶林,从北美到中南半岛,吴国的“自由”牌火枪无处不在。


    就连都柏林和贝尔法斯特也出现了这种武器。


    各国使节对“过于泛滥的军火生意”表示了极大的忧虑。


    但是吴皇坚持认为火枪和茶丝瓷都属于商品,帝国没有理由阻止商人们开展合法生意。


    ……


    欧洲各国报纸上,吴国成了高频词语,褒扬的,批评的,抨击的,每天吵来吵去。


    不过,


    中下层对吴国观感却越发的好了。


    根据《伦敦条约》条款:


    吴国承诺将不低于年度贸易顺差的五分之一,用于购买相应王国的商品或者投资(工业、农业、教育、慈善)。


    谁也没想到,吴国真的做到了。


    以法兰克为例。


    吴国对法兰克王国1786年度的贸易顺差是350万法郎。考虑到统计数据滞后,吴国驻巴黎使馆在1787年秋季才开始兑现。


    将70万法郎直接消费于法兰克王国境内。


    ……


    巴黎,塞纳之心城堡。


    王宫女伯爵苏菲来了。


    “贾,你想购买造船厂的计划被否决了。”


    “为什么?”


    “贵族议会的老头子们认为,此项并购会造成本国的高端造船技术外流。”


    “可是那个造船厂都快倒闭了。”


    “贾,你知道的。现在的国际形势有些微妙。”


    “既然如此,那我只能换一种消费方式了。物资奖励法兰克王国境内的知识分子们,顺便在民间做点慈善,没问题吧?”


    “当然。我很抱歉。”


    “这和你无关。对了,刚刚海运过来一批珠宝,挑一件?作为我送你的圣诞礼物。”


    “是吗?那可太好了。”


    苏菲笑的合不拢嘴。


    镜子里,


    一挂蓝宝石项链被深邃的山谷衬托的更加高贵。


    由于她的家族从大西洋公司赚取了大量财富,她和贾笑真的私人关系越发坚定。


    ……


    很快,巴黎的报纸长篇大论的阐述了吴廷的奖励和慈善计划。


    没有公布具体名单。


    只给出了一个数字,总计资助3412名知识分子,平均每人发放50法郎。


    报纸上那句“吴皇认为:世界上所有正直的知识分子理应过上更优渥的生活”让无数人垂泪。


    “书读的多了,对钱不是特别在意”是假的,“书读多了,也挣不到大钱”倒是真的。


    ……


    汇款单通过邮件寄送,充分体谅了知识分子群体脸皮薄的特质。


    收到资助的人都很感动,同时也很激动。


    因为这笔钱能够极大的改善自己当下的生活,继续维持一段有尊严的生活。


    一时间,


    法兰克学术界对吴国的观感好的惊人。


    不少人主动联络使馆,申报“吴国的外籍研究员”。


    这段时间,报纸反复报道:


    凡主动东渡之科研人士,不论国籍不论年龄,吴廷将为其提供免费的船票、充足的科研经费、优渥的生活环境。


    吴廷不要专利权,只要境内的免费使用权。


    数学、物理、化学、天文、航海、建筑、哲学皆在其列。


    要知道,


    科研是很烧钱的。


    撒克逊新晋皇家科学院院士瓦特先生就是典型的例子,为了改善蒸汽机,穷困缭绕半辈子,妻儿病亡,两任资助人先后破产。


    个人走科研路太难了。


    有金主资助的科研就不一样了。


    ……


    被挖塌了墙角的法兰克科学院院长以及5所大学的校长联名求见路易十六。


    路易十六被迫放下手头的锁具研发,在凡尔赛宫召见贾伯爵,要求他立即停止这种“挖墙脚”的慈善行为。


    贾伯爵从善如流。


    2个月后,他在法兰克王国的12个城市同步搞慈善,发放免费食物。


    同时,通过报纸反复宣传。


    “文明降临xx市。”


    以在巴黎郊区举行的一场慈善活动举例,几十面“善”字幌子迎风飘扬,现场有上百名宪兵护卫身后堆积如山的法棍、咸肉、咸鱼、茶叶。


    免费发放。


    从早到晚。


    每人一大包,慷慨程度令人惊叹。


    ……


    排队的破产农夫、普通工人衣裳破旧,神情颓废。


    队伍漫长,但前进速度挺快。


    不少陷入困顿的家庭接过食物时被分量震惊,哽咽的当场下跪。


    当然~


    下跪的主要是外省人。


    巴黎市民强烈的自尊心不允许他们作出下跪喊“谢谢老爷”的谦卑行为。他们接过大包食物后,脱帽鞠躬,沉默地表达谢意。


    队伍里,


    有人议论。


    “巴黎市政厅为什么不学学吴国?”


    “因为文明在东方。”


    “该死的贵族,应该被挂路灯~”


    ……


    慈眉善目的贾伯爵站在高处向众人频频挥手,宛如救世主降临。


    从输出茶叶到输出生活理念,再到输出人文关怀。


    不断进阶。


    不断强化。


    看不见的帝国文化舰队已经登陆巴黎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厉少的闪婚小萌妻 绝世战王 人在盗墓签到打卡 影帝的懒散人生 我的靠山好几座 重生后公主殿下是朵黑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