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大秦风起,我只手挽天倾 > 第283章 蒙毅入章台宫,送来竹简一马车。

第283章 蒙毅入章台宫,送来竹简一马车。

    储君之选,关系重大。


    扶苏与扶摇各有优劣。


    他培养了十数年的长子,无法让他坚定信心。


    如今扶摇崛起,带给扶苏的压力,将会是胡亥的数十倍。


    他要以扶摇磨砺扶苏,同样的磨刀石与刀,并非是恒定不变的,这样一来,就算是这把刀最后废了,他还有磨刀石可以选择。


    念头转动,秦王政心中做出了决定。


    “王上,郎中令求见!”


    就在这个时候,赵高出现在门廊下,朝着秦王政低声,道。


    “传!”


    “诺。”


    赵高与蒙毅交恶。


    纵然是有秦王政从中调停,他们心中多少有些隔阂。


    “郎中令,王上有请!”但是,公事是公事,赵高朝着蒙毅,道。


    闻言,蒙毅点头:“有劳!”


    心中恨死了对方,但两人在面上,依旧是一片和善。


    也许这便是沉浮于宦海的必备。


    走进章台宫,蒙毅朝着秦王政拱手行礼:“臣郎中令蒙毅,拜见王上,王上万年,大秦万年——!”


    这一刻,秦王政看向了蒙毅。


    不得不说,蒙氏的忠诚与蒙恬以及蒙毅两人的能力,以及那个把控的度,才是秦王政一直信任的关键。


    蒙毅做出郎中令,完全可以不经通传,直入章台宫面王。


    但是,每一次蒙毅都是经过通传才入章台宫。


    纵然是信任,纵然是蒙氏在大秦根深蒂固,影响力庞大,但是,蒙毅自始至终,都保持着对于秦王的敬畏。


    “蒙卿不必多礼!”


    秦王政笑了笑,朝着蒙毅,道:“寡人不止一次的说了,入章台宫,非朝议,不必行此虚礼!”


    “王上,礼不可废!”


    这一刻,蒙毅摇头拒绝。


    “哈哈,蒙卿入宫,可是整理出来了?”


    大秦朝野上下务实,君臣商议国事从来都是单刀直入。


    以解决问题为先。


    闻言,蒙毅连忙朝着秦王政,道:“禀王上,臣与考功署,国尉,长史,丞相议定了文吏之功!”


    “丞相主持国府官署,长史需要坐镇廷尉府,国尉言,他只负责军功一事,臣只好亲自向王上禀报!”


    “嗯,国尉刚走不久!”


    秦王政笑着,道:“军功与文吏功绩,确实不适合融合在一起,它们的评判标准不一样!”


    “既然已经统计出来了,那就详细说说,寡人看了一天的奏报,双眸都快瞎了!”


    “案头上有茶水,赵高刚送进来的!”


    “诺。”


    抿了一口凉茶,蒙毅朝着打开竹简,朝着秦王政禀报,道:


    “王上,按照惯例,以及当下大秦的实际情况。”


    “文吏之功,分为建言之功、统筹谋划之功、民治之功三大类。”


    “与此同时,庶民之功则分为耕耘之功、商旅之功、百工之功三大类。”


    “最后便是山东诸地人士的功绩,分为义举与善秦两大类!”


    .......


    闻言,秦王政暗自点头。


    他心里清楚,商君变法在极为的彻底。


    以奖励耕战为轴心,大秦锐士沙场争锋,为大秦开疆扩土,自然有赫赫战功,同样的文治之功也不能忽略。


    在大秦,军中以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为主,同样大秦朝廷文吏,也有爵位制度。


    文吏有十一级爵位。


    从低到高分别是:有秩吏、后子、君子、大夫、显大夫、客卿、上卿、公、关内侯、列侯、君。


    按照秦法规定,君子(含君子在内)以下的三级官员为吏,俸禄大体在一百石上下至三百石上下。


    这些文吏的封赏,不会在朝堂上进行,而是考功署与国尉府官署以及郎中令府议定,然后报于秦王,由秦王下达王书封赏。


    最后则是民爵的封赏。


    由于民爵不需要朝廷承担俸禄,只是彰显荣耀与尊严。


    故而,无论民爵大小,那怕是一介公士爵,都是以王书正式封赏。


    甚至于,民爵封赏的声势与礼仪,远比文吏赐爵,更为的隆重。


    “王上,具体记录,都在大殿之外的马车上!”


    蒙毅收起竹简,朝着秦王政,道:“若是王上觉得不妥,臣会合考功署重新议定!”


    闻言,秦王政收起眼底的笑意,颇有些无奈。


    蒙毅此举,与尉缭又有什么分别,他想要偷会懒都不成。


    “寡人知晓了,你最近也忙碌,下去休息三日,然后参与朝会!”


    秦王政看着蒙毅脸上的疲惫,有些感慨:“寡人这里有长史丞,赵高也在,不会耽误事儿!”


    “臣谢王上!”


    目送蒙毅离去,秦王政朝着赵高,道:“将尉缭与蒙毅送来的竹简,全部搬下来,送入章台宫大殿!”


    “准备吃食,送入章台宫中!”


    “诺。”


    点头答应一声,赵高挥手,带着内侍开始搬竹简。


    秦王政眼中浮现一抹肃然。


    这一次封赏之大,将会是大秦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一直以来,大秦对于封赏,把控极为的严格。


    以至于,他的上将军王翦曾经抱怨,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


    虽然没有人教他,但是秦王政清楚,一旦封赏泛滥,大秦的军功爵位制度将会崩溃。


    大肆封赏,将会造成大秦爵位的贬值。


    但是,这一次他不得不封赏,大秦兼并天下,完成了中原大地的统一,这一次不封赏,说不过去。


    就算是以他的盖世威望压制,也会为大秦埋下隐患。


    所以,从一开始,他就决定不论是文武,都要大赏,但是在大赏的基础上,也要把控这个尺度。


    既要安定军心民心,也要保证大秦爵位的权威。


    “王上,国尉送来竹简一共三十六卷,郎中令送来竹简一共六十卷,已经全部搬入章台宫中!”


    指挥着内侍将竹简搬入章台宫,赵高朝着秦王政禀报,道。


    “嗯!”


    微微颔首,秦王政打量了一眼堆积如山的竹简:“这两日,寡人就睡在偏殿了,你通知一下后宫以及各大官署!”


    “诺。”


    大朝会在即,封赏一事,必然是重中之重。


    甚至于,下一次大朝会,将会是封赏一事。


    故而,他需要在大朝会开始前,将封赏核定出来,然后以王书的形式下发,同时在朝堂之上封赏群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厉少的闪婚小萌妻 绝世战王 人在盗墓签到打卡 影帝的懒散人生 我的靠山好几座 重生后公主殿下是朵黑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