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三国之最强霸主 > 第一百零三章华佗与蔡邕

第一百零三章华佗与蔡邕

    刘可回到家中,先向父亲刘有义问了好,然后才见了赵雨,一家人吃了一顿饭。


    曹贞的肚子已经很大了,产婆说孩子就在近期降生。糜月如今天天粘着曹贞,两个人关系很好,只不过还是对刘可爱搭不理。


    刘可无可奈何,为此,他一连三天没有出门,就是为了陪伴家人。


    “雨儿,那些姑娘的事,就麻烦你了。”刘可不好意思道,这个时候他又些埋怨张郃了。


    功过相抵。


    “夫君……那些都是可怜的人呐。”赵雨叹息道,目露同情之色。


    “这是草原的生存法则,之前的事就过去了,今后让她们好好生活才是。”刘可道。


    “是……”赵雨低声道。


    “对了,告诉她们尽快学习汉语,会说汉语就是半个汉人了,待她们嫁了汉人,就给她们上户口。”刘可道。


    赵雨点头。


    又在家里呆了一天,刘可浑身疲惫,这才打算出去走走。


    第一站是华佗的种植基地,刘可对此的投入可谓是不计其数,不仅派人漫山遍野地找草药,还千里迢迢地运回来。


    种植之后,华佗等一干人员每天负责记录草药生长状况,掌握草药的生长习性。


    目前,已经成功种植了十几种草药,达到了量产,大都是用于治疗感冒发烧之类的小病,还有就是止血。


    刘可的军队伤亡微乎其微,华佗功不可没。因为在古代,受伤很容易感染,重伤能活下来的十不足一。


    “元化,药草的生产已经初具规模了,辛苦你了。”刘可道。


    “主公言重了!老夫一生为此而生,乐在其中,乐在其中啊!”华佗荣光满面道。


    由于医疗体系的展开,越来越多的百姓能够看得起病,华佗的民间威望越来越隆重。


    现在整个扬州,谁不知道神医华佗?


    刘可隐隐感受到了华佗的欣喜,系统也做出了回应。


    “姓名:华佗”


    “忠诚度:100(唯命是从)”


    “恭喜宿主解锁称号忠诚,获得《本草纲目》!”


    刘可一喜,好久没遇到这样的好事了哇。


    而且奖励也太丰厚了,这可是极品的医学神书。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是什么,当然是科学知识!


    《本草纲目》中记述了180多种中草药种植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元化可相信这个世界有神仙?”刘可突然神秘地问道。


    华佗自然摇头,他行走名山大川这么多年,若是有神仙早就遇到了。


    刘可笑嘻嘻地拿出《本草纲目》,道:“仙人所赐,似乎名曰南华。”


    说完,刘可就离开了,狠狠地装了一个b。


    华佗一翻阅,顿时爱不释手,不由得疑神疑鬼,曾有传闻,南华老仙,碧眼童颜,手执藜杖,以天书三卷授张角《太平要术》。


    难道这是真的?


    若为假,《本草纲目》又作何解释?


    里面的医理,简直完美,穷其一生都无法总结出来!


    华佗看了看自己的《青囊书》,恨不得丢进臭水沟里。


    主公对自己是多有信任,才会把这样的神书拿出来给他研究?


    名流青史啊!


    有了《本草纲目》,名流青史就跟玩一样。


    刘可离开华佗居所后,来到了教书匠蔡邕家里。


    现在蔡邕可牛逼了,号称弟子三千,就算是董卓征召,他都不理不睬。


    就算是他的家里,刘可也能听到朗朗读书声,这家伙把有天赋的弟子都包养了。


    “定方贤侄,坐!”


    听闻刘可来访,蔡邕立刻就冲了出来,完全没有了师表。一进屋子,就开始嘘寒问暖。


    如今,两家关系已经缓和了,还更进一步。得到了刘有义的谅解以后,蔡邕的小日子就更加舒爽了。


    “叔父,近日可遇到什么难处?”刘可问道。


    再穷不能穷教育,况且,书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了。


    “没有!子敬对书院的照顾,那可是无微不至,贤侄不必忧心。”蔡邕道,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在扬州实在是太舒服了。


    刘可点点头,喝了一口热茶,蔡邕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他可早就看穿了。


    蔡邕索性也不瞒了,道:“贤侄,可否替书院的学生谋一份差事?”


    原来是找出路来了!


    读书人嘛,都懂的。


    鲁肃已经不知一次找刘可抱怨,人手不够用了。一些官吏,都是由太守直接任命,刘可认为,这样很不好,不利于统治。


    但是科举取士又太前卫了,必须要等几年,一等教育发展,二等寒门子弟掌握一定的话语权。


    “此事再议。”刘可道。


    蔡邕知道,刘可已经放在心里,这就足够了,书院会在这片领域分一杯羹。


    “不过,教书先生的俸禄可以往上提一提了。”刘可道。


    蔡邕脸色一喜,总算有一点收获,接下来刘可的话更是让蔡邕精神一震。


    “每位先生的文案由官府留存。”


    这样一来,先生就成为了公务员了,前途似锦。


    蔡邕深深一拜,替书院先生谢过刘可。


    “好处拿了,也该有点付出,算学加入考核之中。”刘可道。


    “这……”蔡邕张了张嘴,不知道说什么好。


    “从今天开始,在各地扩建官方学校。就分为小学、中学、太学三等,


    小学学制为三年,负责蒙学,诵读经文,一切费用由官府负责。经过考核,可升入中学,中学教授儒学与算学,同样考核后可入太学。”


    至于太学是怎么样的,刘可没有明说。但是蔡邕用屁股想都知道,肯定是选拔官员。


    刘可打算用三年开启民智,至于三年后他们会有什么样的选择,就不关他的事了,机会已经给到每一个人身上了。


    至于什么家人强迫种田不去中学,刘可只能说,你的命运本该如此,你不出头,也会有无数的人涌上来。


    “贤侄,此事恐怕会触动世家的利益。”蔡邕担忧地道。


    “请世家博学者担任中学老师,直接告诉他们,机会只有一次!”刘可道。


    也就只有刘可才能压得世家抬不起头,不过世家的反击也能明显,就是不来你这里当官!


    对此,刘可嗤之以鼻,等他批量生产出一批官员,世家又算的了什么?


    至于儒家学说,对管理确实有好处,刘可打算慢慢渗透,从加入算学开始。


    至于太学,一开始也是加入一些实用的学问,比如让鲁肃开个讲座什么的,听腻了就让他们到各部门实习。


    刘可又和蔡邕探讨了一些教育心得,两人各有收获。


    要不要搞个教育部出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厉少的闪婚小萌妻 绝世战王 人在盗墓签到打卡 影帝的懒散人生 我的靠山好几座 重生后公主殿下是朵黑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