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大明:开局气疯朱元璋,死不登基 > 第17章 揣摩透了帝王心思,你是皇帝?

第17章 揣摩透了帝王心思,你是皇帝?

    第一十七章:揣摩透了帝王心思,你是皇帝?


    不多时,朱棡也从朱棣的营帐之中走了出来。


    刚出来,就看到徐达脸色阴沉的站在那里。


    身上的软甲很是合身,看上去沉稳如山,气势厚重。


    朱棡迎上去笑道:“魏国公为何脸色如此欠佳?”


    徐达脸色微微抖了抖。


    “晋王殿下早就得到了那亩产三千多斤的红薯?”徐达问道。


    看徐达的神情,朱棡就知道肯定是老朱拿红薯的事情笑话了他。


    毕竟一个当长辈的和晚辈打赌,还输得这么惨,徐达这个大明的开国公爷面子上确实有些挂不住。


    此时,徐达也知道自己上了朱棡的套。


    朱棡讪笑:“天德叔这是打算反悔?”


    徐达瞪大眼睛,沉声道:“我徐达这辈子,就没有反悔这么一说!”


    朱棡松了口气。


    “说!”徐达上前,抓着朱棡的手腕,声音很是低沉的道:“那洪薯你是不是早就在种了?”


    “额……,的确是,那些红薯藤原本是我从一些南洋商人那里发现的。”


    “其实那种子根本不算是买得,而是我买了那些南洋商人的瓜果,他们送的!在当地,这些红薯都被当做喂牲口的东西。”


    “当时他们说这玩意耐寒耐旱,关键是还不用水浇地,就可以种出很多红薯。”


    “我原本不相信,结果种了几个月下来,发现产量确实惊人,而且吃了之后也没什么坏反应。”


    “按照本来的打算,是打算等来年开春再多种些,种出来了之后再上报给父皇和大哥的。”


    “看没曾想……额……。”


    没曾想什么?


    没曾想有个傻帽还天真的以为自己的条件很难办到,殊不知完全是正中下怀!


    徐达缓缓松开了自己的手。


    “此物,确实是神物!这一次,我认输。”徐达开口道。


    在朱棡有些不可思议的眼神里,徐达淡淡道:“我行军打仗半辈子,十几岁就拿着刀上战场,可以说如今的地位和功勋,一半靠自己,一半是靠着那些战死的兄弟。”


    “比起你们,我更明白粮食对于军队的重要性!若是从此以后大明再无粮荒,你可知意味着什么?”


    在徐达问题下,朱棡开口道:“国土,人口!”


    徐达精神一振。


    “不错!土地!人口!”


    沉默了一会儿,徐达道:“这是我们这辈人的梦了一辈子的事情,看来,有望在下一辈的身上实现了。”


    朱棡也微微一笑:“这么说来,天德叔对我跟老四入伍从军的事情,没有异议了?”


    “你天德叔刚刚已经答应了此事!”


    这时候,老朱从军帐之中走了出来。


    朱元璋负手,道:“老三。”


    朱元璋看了朱棡一眼。


    朱棡点头:“儿在!”


    “你想要参军北伐,可以!但是咱给你两个选择。”


    “要么做阵前参军,留帅帐之中做一偏将。你天德叔兵法功底深厚,值得你学的地方很多!留在他身边,你学的东西更多。”


    “或者……。”朱元璋眼神深邃了一些。


    “从伍长做起,暂时抹去你晋王的名号!隐姓埋名从基层开始参军。”


    老朱给的两个选择几乎是没有可比性。


    阵前参军,那是白捡功劳的位置。


    无数将门二代,三代,都是从这个位置上捡功劳开始做起的。


    而这个位置,也被默认为是一个镀金的位置。


    有时候,一场不大的战事,光是阵前参军就有十几个。


    而第二个,就是真正的从伍。


    伍长管辖十人,十伍为百户,十个百户为千户。


    只要是上了千户以上的将领,那都是有头有脸的。


    这也是为了朱棣穿着千户的衣服进营,第一时间就被抓起来。


    徐达也看着朱棡。


    毫无疑问,若是朱棡选第一个选择,那么他会省心许多。


    至少,不用时刻担心朱棡的安危。


    而且参军这个位置,说白了就是个摆设,没有哪个大帅会听参军的话。


    可要是选择第二个……。


    ‘小祖宗,你可别犯傻!’


    伍长,别说伍长了,就是百户!上了战场那也是要跟着冲锋的。


    此次作战的地方是草原,骑马冲锋那是基础。


    可再看朱棡那瘦弱的身板,哪里像是骑马冲锋的料子。


    诸多原因下来,徐达此时是眼巴巴的看着朱棡。


    “爹,儿子上了战场不是为了当摆设,白捡功劳去的!”


    “再者,儿子从军,不为成帅才。”


    “儿子愿为大明一先锋,为我大明开疆扩土!”


    第一个选择,是将自己当成元帅来培养,而帅才,历来位置都是尴尬的。


    即便是老朱,也不得不提防。


    他绝对不允许出现藩王乱政的苗头。


    虽然如今说这些还太早,但是朱棡作为一个了解大明历史的人,还是有必要避免这一切。


    朱元璋眼中闪过精光。


    对于朱棡的回答没有显得过于意外,却还是为自己的儿子感到自豪跟骄傲。


    “好,这些时日你准备准备,就开始入军随行吧!”


    “是!”


    第二日一大早,中书省便颁布了一封农事诏令。


    诏令的内容并不复杂,大抵就是由三皇子晋王殿下发现了一种可作为粮食的高产量的产物,亩产可达三千斤。


    开春之后会在应天府外的皇家庄园进行种植,最多三年,会推广全国种植。


    其他如每家每户只能种植两亩,并且红薯不能作为农税缴纳等局限性也相应出台。


    中书令衙门,宰相李善长看着手里的奏章,心里头有些不安。


    “老师,为何愁眉不展?”


    在李善长的身旁,一中年男子奉来一杯热茶,并开口问道。


    “这位晋王殿下,近来可是人声鼎沸啊。”李善长抚须道。


    “陛下难道不担心这晋王殿下?”


    男子继续开口问道。


    李善长缓缓收起奏折。


    “咱们这位皇帝陛下,只拿他朱家人当自家人!其他人是说不得,骂不得。”


    “惟庸,你如今已经是参知政事,未来的次相。对于陛下的心思不要揣摩的太透。陛下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大臣若是揣摩透了皇帝的心思,就把自己当成了皇帝。”


    “这话,什么意思?”


    站在李善长身边的,正是胡惟庸。


    洪武三年,胡惟庸就已经升任中书省参知政事,和李善长师生相称。


    听着老师李善长的话,胡惟庸拱手道:“老师这是让愚生不要揣摩帝王心思?”


    李善长淡笑,缓缓撑着椅子起身。


    “不是不揣摩……,而是,该傻的时候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厉少的闪婚小萌妻 绝世战王 人在盗墓签到打卡 影帝的懒散人生 我的靠山好几座 重生后公主殿下是朵黑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