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大明:开局气疯朱元璋,死不登基 > 第274章 工业第一步

第274章 工业第一步

    第二百七十四章:工业第一步


    傻眼了。


    这下子不少人是真的傻眼了。


    太子的奏报简直是把晋王给夸到了天上。


    但是下一秒,又有人脸色惊愕的抬头。


    他们在寻找老朱的脸色。


    当看到朱元璋那张如同鬼魅一般难以捉摸的脸色,他们吓得浑身冷汗淋漓。


    “勾结世侯!?”


    “哄抬粮价!”


    朱元璋缓缓开口。


    “这就是大明的忠臣,重臣!晋王冤枉他了?”朱元璋声音怪诞的质问了一声。


    冤枉了吗?


    朱元璋一拍龙案:“咱的儿子,冤没冤枉他班用吉?”


    砰的一声带着朱元璋怒吼,震得人耳朵都嗡嗡作响。


    胡惟庸此时站了出来,第一个表态道:“老臣以为,班用吉该死!该杀!晋王所行乃天道纲常,人之常情!百姓拍手叫好,好的不光是晋王,也是太子,也是陛下!”


    此时此刻,再不站出来就晚了。


    李文忠也咬牙切齿的道:“上位,咱也觉得杀得好!杀得痛快!”


    “此等恶狗,就该以血腥手段杀之!以此震慑小人,也可得百姓民心。”


    朱元璋冷笑一声:“可偏偏有人就觉得咱的儿子该死!”


    李文忠梗着脖子:“上位,这遇到年生不好的时候,一把米里说不定就有那么几颗耗子屎,这挑拣出去就行了!”


    这话就是在膈应人了。


    说的一些大臣脸色铁青。


    朱元璋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周通蛊惑朝臣,议论天家之事,按律当诛!”胡惟庸补了一句。


    随即胡惟庸抬头:“陛下,太子所说依法论罪即为民心!既然如此,便应当落到实处。”


    所有人都知道胡惟庸在落井下石。


    在旁边的杨宪浑身一颤,但一抹冷漠也是从脸上一闪而过。


    朱元璋点头:“传旨意,锦衣卫彻查周通之过,依法论处!”


    说完,朱元璋目光落在胡惟庸的身上,道:“御史台的事多,胡惟庸,你接手御史台的事吧,好好管管御史台上下!”


    周通此事,一举将御史台给划到了胡惟庸的管辖范围下。


    胡惟庸也一下子坐拥中书省和御史台两个机构。


    这一刻,胡惟庸是真正的权倾朝野!


    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臣,领旨谢恩!”


    胡惟庸强忍着身上的颤抖,跪地接旨。


    朱元璋摆了摆手。


    ……


    散朝之后,王景弘在殿门口令左右走开,随即赶忙掏出怀中的奏报,到皇帝跟前悄咪咪的道:“陛下,太原有大事!”


    说完,将奏报递给朱元璋。


    朱元璋脸色郑重的接过,只是扫了几眼眼神就被牢牢的锁死在奏报之上。


    大致一炷香的时间之后,老朱眼神发直的转头看着王景弘。


    王景弘点头:“陛下,这好东西一出现,咱大明这么多百姓可就有福了。”


    听到这话,朱元璋咧嘴一笑。


    “真有这玩意?”朱元璋不解的问道。


    “人就在偏殿候着,点个火试一下不就成了?”王景弘笑道。


    老朱收起奏报,看着老太监,伸手指着他笑道:“你这老奴才,够机灵的!知道这事是大事,没有告知朝臣。”


    王景弘也乐的奉承一句:“那也是在陛下您跟前听奉圣诏久了,沾了灵气儿。咱老故事里不也常说,菩萨跟前儿的物件儿也能成仙的吗?奴才是沾了您的气儿。”


    朱元璋对这个激灵的老奴才是有些欣赏的。


    “你这张狗嘴啊,圆的也能说成扁的。”朱元璋负手走出大殿,王景弘跟在后面。


    皇帝仪仗朝着御武殿走去。


    路上,朱元璋翘着二郎腿,翻来覆去的看着奏报。


    见皇帝愁眉不展,王景弘问道:“陛下可是有烦心事?”


    朱元璋点头:“石炭若是真的能成无烟煤,大明百姓以后过冬的柴薪就有了,也不会有人被冻死了。”


    “可这东西能不能想办法弄成不要钱的!”


    “咱大明百姓不富裕,生活的穷苦,一些人吃饭都是问题,叫他们拿出这么些钱就为了买无烟煤,百姓的吃食就成问题了。”


    这话令王景弘眼眶都红了。


    这就是当今大明的天子。


    “陛下,其实这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啊。”王景弘道。


    “哦?说来听听。”朱元璋调整了下坐姿。


    “陛下,大道理奴婢说不出来,但奴婢就知道,这无烟煤若能成为朝廷进项,那便可以做到许多事。修官道,治水利!为民造福。”


    “咱大明如今有您这样的圣明天子,朝廷也必然大有可为。”


    两句马屁不算高明,但也拍的老朱轻飘飘的。


    毕竟真要论为国为民,殚精竭虑这些优点,朱元璋是无人可及的。


    到了御武殿,老朱召来了刘伯温一起试用无烟煤。


    如今朝中的臣子只有淮西将领和刘伯温能让老朱比较放心的把事情交出去。


    尤其是刘伯温。


    刘伯温自从接受了审核司之后,朱元璋用的愈发顺手,刘伯温能力强,脑子聪明,很多事都不需要老朱去说刘伯温就能想到。


    比如此时。


    刘伯温惊叹于无烟煤的神器,叹道:“真乃神物也!”


    下一秒,在老朱的眼神注视下,刘伯温起身拱手拜下:“臣愿往北地,收购煤矿。”


    刘伯温很清楚,朱元璋不可能是无缘无故的召集他来御武殿议事。


    皇帝相召,必然是有大事要去做。


    朱元璋点了点头:“不能泄露了风声,对外就说朝廷要打造一批战甲,需要用到煤。”


    刘伯温点头:“臣遵旨。”


    “需要多少钱,让户部那边拨款,杨宪不用管。”


    ……


    大同一幅喜气洋洋的景象。


    已经近在大年,大同城内张灯结彩,这个日子,无论是多么穷苦的人家也会在门口贴上一些红色的东西,表示喜庆。


    晋王府还只是修建了一个轮廓,众人还是住在大同城内临时的院子。


    太原风波的起始到现在已经一个多月,大同城周围的各种工厂跟作坊也都开始有了雏形。


    朱棡等人也回来的正是时候,第一批高炉炼铁正好出炉。


    钢厂之中,三位皇子以及徐达、徐妙云、耿忠等人,都在此注视着工人拆炉。


    在一众注视下,一块由铁矿石之中的铁融化产生的铁块出现在了众人的面前。


    一块铁疙瘩,却是高炉炼铁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厉少的闪婚小萌妻 绝世战王 人在盗墓签到打卡 影帝的懒散人生 我的靠山好几座 重生后公主殿下是朵黑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