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四合院:开局捅娄子,秦淮茹急了 > 第396章 皇子办差

第396章 皇子办差

    京城之内,康熙坐在养心殿内,眼神疲惫地看着手中的奏折。


    这些奏折无一例外都是关于皇子们争夺皇位的事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场争夺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让康熙感到心力交瘁。


    皇子们明争暗斗,勾心斗角,甚至不惜勾结朝廷大臣来巩固自己的势力。


    这些手段康熙自然看得清楚,但他却无能为力。


    他知道,这一切都是他的纵容造成的。


    当初废除太子时,他没有想到会引发这样的后果。


    如今,皇子们都认为自己有机会成为未来的皇帝,于是纷纷开始行动起来。


    康熙无奈地叹了口气,心中暗自后悔当初的决定。


    如果他能再坚持一下,或许局面就不会变得如此失控。


    然而,事已至此,他只能面对现实。


    这一天,康熙在尚书房召见了张廷玉和马奇两位大臣。


    两人恭敬地走进房间,向康熙行礼后站定。


    康熙看着他们,语气沉重地说:


    \"国不可一日无太子,自从太子被废之后,朝廷震动,人心惶惶。有些人更是迫不及待地想要登上皇位,简直是乱成一团糟!\"


    张廷玉听了康熙的话,不禁皱起眉头。


    他深知当前局势的严重性,但一时之间也不知如何应对。


    他转头看向马奇,希望他能给出一些建议。


    马奇则低头沉思,没有立刻回答。


    康熙见两人沉默不语,叹息一声,缓缓问道:\"你们觉得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说完,他将目光投向马奇,示意他发表意见。


    马奇犹豫片刻,开口道:\"回皇上,目前朝廷因缺乏太子而陷入混乱状态。依臣之见,应尽快确定新的太子人选,以稳定朝局。\"


    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似乎对自己的观点充满信心。


    康熙听了随后又看向了张廷玉,眼神深邃地问道:“张廷玉,你怎么看呢?”


    张廷玉恭敬地回答道:“皇上,臣认为马大人所言极是,国本不可一日无主,应尽早确立太子之位!”


    康熙微微颔首,表示赞同,接着问道:“那你们觉得,应该立谁当太子呢?”


    张廷玉和马奇对视一眼,齐声说道:“臣子不敢妄言废立!”


    康熙微微一笑,语气放缓地说:“但说无妨,朕不会怪罪你们。”


    张廷玉沉思片刻,谨慎地答道:“此时确立太子,无疑会成为众阿哥争夺的目标,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纷争。”


    康熙默默地点头,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过了一会儿,他缓缓说道:“这样吧,让各位大臣推举出合适的人选。”


    众人皆露出惊讶之色,但随即纷纷表示赞同。


    康熙的决策如同春风化雨,虽不猛烈,却润物无声,瞬间在朝堂之上激起层层涟漪。


    他深知,直接指定太子不仅难以服众,更可能加剧皇子间的矛盾,而由大臣们推举,则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民意,减少争议。


    次日,康熙下旨,令六部九卿及朝中重臣,在三日之内秘密上奏,推荐他们认为适合继承大统的皇子人选。


    消息一出,整个京城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笼罩,人人都在猜测,议论纷纷。


    在这三日里,各府邸间暗流涌动,不少大臣私下拜访各皇子府,有的试探口风,有的则直接表明立场。


    而皇子们也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或展示才华,或拉拢人心,力求在这场无声的较量中占据先机。


    三日之期转瞬即至,康熙坐在养心殿内,案头堆满了来自各方大臣的密折。


    他逐一翻阅,心中暗自衡量。


    这些密折中,有的列举了皇子的德行、才学,有的则侧重于其治国理念、政治手腕,更有甚者,直接表达了个人对皇位继承人的偏好与担忧。


    在众多推荐中,四皇子胤禛与八皇子胤禩的名字被提及最多。


    胤禛以其沉稳内敛、勤勉治国着称,深得朝中务实派大臣的青睐;而胤禩则因长袖善舞、广结人缘,在朝中拥有庞大的支持网络。


    两人各有千秋,难分伯仲。


    康熙阅罢密折,心中已有了几分计较,但他并未急于做出决定。


    他深知,立储之事关乎国家未来,必须慎之又慎。


    于是,他召集了张廷玉、马奇等几位心腹大臣,再次商议此事。


    “诸位爱卿,朕已阅毕密折,胤禛与胤禩皆为佳选,然则立储非同小可,需从长计议。”


    康熙沉声说道。


    张廷玉闻言,拱手道:


    “皇上所言极是,胤禛与胤禩各有所长,然则储君之选,不仅要看其个人才能,更需考量其能否得民心、安社稷。臣以为,可设一考验,以观二人之德行与治国方略。”


    马奇亦点头附和:


    “张大人所言有理,臣建议可令二位皇子各领一差事,如治理水患、整顿吏治等,以实际政绩作为评判标准。”


    康熙听后,眼中闪过一抹赞许之色,道:


    “好,就依二位爱卿所言。朕即日下旨,令胤禛负责江南水患治理,胤禩则负责京城周边官员的考核与整顿。一月为期,届时朕将根据二人表现再做定夺。”


    旨意一下,朝野震动。皇子们虽心中各有盘算,但也只能遵旨行事。


    胤禛与胤禩更是摩拳擦掌,誓要在此次考验中脱颖而出。


    胤禛前往江南,亲自勘查水情,与百姓同吃同住,深入了解水患根源。


    他一方面组织民众加固堤防,疏通河道;另一方面,严惩贪官污吏,确保赈灾银两落到实处。


    其亲民务实、雷厉风行的作风,赢得了江南百姓的广泛赞誉。


    而胤禩则在京城,以铁腕手段整顿吏治,清除了一批贪赃枉法之徒。


    他设立举报箱,鼓励百姓揭发官员不法行为,同时加强官员培训,提升行政效率。


    一时间,京城官场风气为之一振。


    一月之期转瞬即至,康熙再次召集大臣们听取汇报。


    胤禛与胤禩各自呈上了详细的治理报告,并亲自讲述了治理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康熙听罢,心中已有了决断。


    “胤禛与胤禩皆不负朕望,各有建树。”


    康熙环视众臣,缓缓说道,


    “然则,朕以为,储君之选,非但要看其政绩,更要看其心怀天下、以民为本之心。胤禛此次江南之行,深入民间,体恤百姓疾苦,其仁政爱民之心,朕甚感欣慰。故,朕决定,择日再选立太子。”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鸦雀无声。


    片刻之后,众臣纷纷跪拜,高呼万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厉少的闪婚小萌妻 绝世战王 人在盗墓签到打卡 影帝的懒散人生 我的靠山好几座 重生后公主殿下是朵黑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