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玩伴,小诚伤心好久。
她拿他最喜欢吃的糖葫芦逗他都没用。
和别的小孩子不一样,他的记忆力格外好。
有时候看着他和纪江知相似的眉眼,她经常回想,纪江知小时候是不是也是这样子。
不过这样的情绪没有维持太久。
漫长的夏天慢慢过去,虽然暑热不见消退。
院里人唠嗑的话题逐渐从家长里短变成了孩子。
九月将近,暑假就快结束。
各家各户的小孩都要去上学。
看着一个个小孩子从自己面前走过。
赵青娥突然意识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过完今年,小诚也到了能上学的年龄。
明年暑假,他们就得给孩子找学校。
一想到这儿,她就开始焦虑。
找同事问了个遍,得到的答案是镇上只有一所小学。
初中高中同样,大学的话得到老远的地方去。
赵青娥打算挑个空档过去看看。
毕竟孩子的教育是大事!
镇上的小学条件说是比起村子里的好很多,说话的人吹得神乎其神。
她不是很相信。
和纪江知商议过后,两人决定好假期去看一眼。
不得不说这时候的教育真不错,不用卷学区房,他们的压力都小多了。
她前世看同龄人为学区房焦头烂额,还暗暗庆幸过还好自己没结婚。
现在小诚真是给她省事了!
“小娥!”
一身叫唤,张芬芬举着筷子在她眼前晃。
“你想啥呢?”
她这才发现嘴里的饭吃干净了,刚才一直在嚼空气。
“咋了。”
她提一嘴,突然被拐一肘子。
张芬芬面色微红,“我说,你弟弟啥时候来镇上。”
一口米饭卡在赵青娥嘴里。
霎时间不香了。
她艰难地吞咽下去,欲言又止。
看来撮合张芬芬和运输队小青年的事情,一点进展都没有。
“你快说啊!”
说话间,又拐了她几下。
赵青娥挪远一点,“你知道镇上小学咋样吗?”
“啊?”
张芬芬一愣,“你问这干啥?”
“小诚才那么丁点大。”
话题成功扯偏。
她开始夹菜,“这不是快了吗。”
要是不行,她可得想办法。
苦什么不能苦教育,孩子倒是没所谓。
“我有个表弟今年刚毕业,说是还行吧。”
赵青娥竖起耳朵。
“就是他成绩不太行,皮得很。”
她一下泄气了。
听起来好像是不太行。
话题一扯,张芬芬再次羞涩起来。
“你别扯,你弟弟啥时候来?”
赵青娥端起餐盘优雅离席。
八月底的假期,厂里空荡荡。
不少人都选择回家,有孩子的在忙开学的事情。
送孩子报名,凑学费、买文具。
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赵青娥带着父子俩上街,先去了一趟书店。
纪江知放了稿件在书店售卖,一个月过去拿一次稿费。
商店老板抽取提成。
手头紧张的时候,他还想过要不要拿回来自己卖。
犹豫再三,他还没出门,先被赵青娥问了个干净。
“你拿在自己手里,还不一定能卖那个价。”
原话是这么说的,剩下难听的她没讲出来。
书店老板占据天时地利人和。
整个镇上就这么一家书店,知识份子的聚集地;
他本人德高望重,名气很大,推出去的书有不少人买账。
客流量是最大的,交通来往也方便。
相较之下,纺织厂在镇上边缘化的位置,员工大院又在偏僻的角落。
他自己卖,一点优势都不占。
她没敢和纪江知说这么多。
毕竟以前一个胸无点墨的人,现在说出这么一串话,怪吓人的。
这个年代的农村,还有不少人封建迷信。
要是纪江知觉得她是妖魔鬼怪,直接把她马甲撕了怎么办?
那她不得遭老罪了。
什么浸猪笼可能都是轻的。
和书店老板寒暄了几句,他拿了信。
对方挤眉弄眼,纪江知没理解。
反而是赵青娥反常地遮遮挡挡,怪活泼。
“再不走就见不到了!”
她说着,拉着他的手拖人出门。
和书店老板对视一眼,对方笑得意味不明。
她没猜出来是什么意思,但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小学在书店过去的几条街,要先从修鞋铺过去,再路过一个面摊才能看见。
赵青娥还没见到小学牌匾呢,先被面摊香迷糊了。
抓着小诚先过去,“老板,来三碗面!”
小诚配合地爬上板凳。
她挪动桌上的物件,整理出空地。
“老板,一碗多加辣椒,一碗不要香菜!”
纪江知啼笑皆非,跟着母子俩坐下。
老板端来面,边上的大路过来一个蹦蹦跳跳的小孩。
背着个斜挎包,边跑边喊,
“爸,俺回来啦!”
赵青娥没忍住看一眼,他比小诚高一点,手上还抓着作业本。
还没开学呢,怎么就开始写作业了。
赵青娥还没细想,突然听到他说。
“爸,韩老师说我的作业写的不好,叫我重写!”
说话的语气喜气洋洋的。
她同情地看一眼,不知道该说怜悯还是什么。
傻孩子。
她在心里为他画十字,果然下一秒就听见了惊人的哭声。
小诚呆了,懵懵懂懂地问:“妈妈,为什么叔叔要打他啊?”
她摸摸小诚的脑袋,不知道如何安抚。
千言万语,最后化为一句,“吃饭吧。”
好在哭声没响多久,面摊老板娘过来接力,带到另一个地方去了。
面汤黏糊糊的,喝完之后叫人出一身大汗。
吃饱喝足,三人继续上路。
越靠近学校,小孩子越多。
走在路上,多数被一两个家长牵着。
身上背着书包、或是斜挎包。
小诚好奇地东瞅瞅西瞧瞧。
路边有石墙,墙壁上画着花花绿绿的小人画,还写着字。
他看不太懂,只觉得画真好看。
这地方有好多小朋友,和他一样大的、比他大的,穿着不一样的衣服。
到了小学门口,他看见高高挂在太阳之下的几个铁字,突然惊喜地叫了一声。
这个是茜茜说过的学校!
她还教他认了“小学”这两个字。
她就读的学校是景阳市第一实验小学,但这个,小诚歪歪脑袋。
他看不懂。
对于眼前的高高的小楼,空旷的水泥地,他只觉得好新鲜。
小孩子对眼前的事物无比向往。
但落到赵青娥眼里,一栋教学楼,狭小的活动广场,实在不入眼。
门前站着一个男老师,指导家长们入校。
看到他们,热情地迎上来,“两位过来接孩子吗?”
她摇摇头,问了句不算礼貌的话。
“请问你们学校,今年一年级有几个班?”
男老师一愣,“一个。”
规模不大,她应该猜到的。
接着问了几个问题,答案都是她预料之中。
这是镇上最好的学校。
她看一眼落后的环境,差点没忍住吐槽一句。
什么破学校!
老师只有十几个,今年上初中的只有十五个学生。
毕业班有三十个人。
百分之五十的升学率,这也太低了。
就算小诚能够好好学,但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
她不想给他这么恶劣的学习环境。
不说能够上名校,好歹得上个大学。
这个时代的大学,难度堪比登天。
地基打不稳,谈什么以后。
赵青娥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