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获得模拟器的我成了别人的金手指 > 第139章 衙役1

第139章 衙役1

    “大家都别争了!现在先看好吧?什么事情等都结束了再说。”


    光幕上的画面并不会等人,结束了上一个之后立刻又出现了新的画面。


    ……


    【0岁:他出生了。】


    一间不算豪富也不算寒苦的小宅院,一个衙役打扮的青年人急匆匆地从外面跑进来。


    此时太阳正好,正值衙门上值的时辰。


    这衙役正在值班时,被匆匆赶去衙门通知自己妻子将要生产的邻居叫回家的。


    他一得知消息就往家狂奔,速度快得将好心去通知的邻人远远甩在身后。


    衙役进门之后,听见屋内妻子凄厉的痛呼声之后,差点脚一软就要跪倒在地。


    踉跄着向前几步伸手扶住院墙,这才没有摔倒在地。


    他顶着毒辣的太阳,额头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汗珠也不舍得去擦。


    折腾了许久,终于等到了月上中天的时候,产婆这才将孩子抱出来给他看了一眼,并告知他母子均安的消息


    ……


    与先前大同小异的妇人产子画面出现,叫众人松了一口气。


    总算……


    又是人了!


    虽然是非人生物的那些前世看着就波澜壮阔、曲折起伏,后续的收获也有保底。


    但是收获大风险也大,像蟋蟀君和墨环这样能开启灵智修炼成妖的,毕竟只是少数。


    ……


    【1岁:努力长大。】


    【2岁:努力长大。】


    【……】


    【5岁:努力长大。】


    这个孩子觉醒的前世家世不算很好,父亲是衙役,或者说,他们家往上数几代都是衙役。


    衙役虽然看着好像是官府的公职人员,但其实没有官方身份,属于贱民阶层,是衙门自行召集的当差人员,朝廷不发给俸禄,由县衙自筹俸禄发放。


    好在他的父亲是皂班衙役,主要负责官府长官的随行护卫、开道、升堂站班,也会在公堂上执行刑苔。


    虽然他们家的阶层甚至都不算平民,但好在他父亲是跟在县官身边的。


    宰相门前七品官,他父亲也颇得长官重用,这也让他们家得以沾光,不仅不像其他贱民一样卑弱,也攒下了一些家私足以让全家生活得不错。


    【6岁:跟着父亲学一些拳脚功夫。】


    待到开始知事的年纪,他开始跟着父亲学习一些拳脚工夫,看样子,家里人是想要他将来也承袭家中传统,在衙门当差。


    【7岁:跟着村子里的老秀才启蒙。】


    这一年,他的父亲升职了,因为得到了县官老爷的赏识,从普通的皂班衙役升任了皂班班头,手下管着一批人。


    家里的情况也越来越好了。


    因为有了更多余钱,于是父母商议将他送到村子里老秀才办的学堂里去启蒙。


    不求他学富五车将来考取功名,只希望他能识字、会写字。


    将来不必像长辈一样只当一个小小的衙役,可以靠着粗通文墨这一优势,得到县官老爷的赏识,当个小吏,可以让家里摆脱贱民的身份。


    就是将来没法如他们所设想的那样,也可以靠着能读会写,在一众衙役中拔得头筹。


    因为父母都没有什么文化,因此一直称呼他为大郎。


    这个世道,穷苦百姓家也起不出什么文雅有内涵的名字。


    虽说常说贱名好养活,但那也只是在家中关起门来叫叫,对外都是喊“某家大郎”、“某家二郎”的。


    你往街上一站,大喊一声“大郎”,基本上每家每户都会有人应承。


    “大郎”实在是一个普通且普遍的称呼。


    是以,在父母交完束修之后,老秀才就给跪在堂下行拜师礼的大郎新起了一个名字。


    “你的父母希望你能识得几个字,将来若是侥幸便能从文,你家又是几代习武,为师便给你取一个‘韬’字如何?”


    韬,从韦从舀,意为刀、剑不断出入的皮套。《说文解字》有载:韬,剑衣也。


    又兼有“文韬武略”一说。


    丰大郎……不,现在是丰韬了。


    丰韬虽然不清楚老秀才说的是什么意思,但他也是个机灵的。


    他看见父母脸上明显浮现的喜色,以及发觉自己往后不必再和同村的伙伴们一起被共称“大郎”了,便也高高兴兴地朝着老秀才磕了几个头。


    【8岁:读书学习……习武……】


    【9岁:读书学习……习武……】


    【……】


    【14岁:读书学习……习武……】


    【15岁:开始在府衙任职。】


    丰韬的确没有什么读书的天赋,在跟着老秀才读了几年书之后,便就应了这一年府衙招揽衙役的征调入了衙门任职。


    因为有一个班头父亲,再加上丰韬也识字、懂法、会写官府制式的公文,他很受县官老爷的重用。


    【16岁:努力干事业……】


    【17岁:努力干事业……】


    【18岁:成家立业,娶妻生子。】


    【19岁:努力干事业……】


    因为上头有一个当班头的父亲,所以哪怕丰韬的表现再优秀,在衙役这条路上也就止步于此了——除非他父亲退休。


    不过丰韬却并不感到难受,因为他打算走的不是和自己父亲一样的道路。


    他的目标是府衙中做着文职工作的吏员。


    “吏员”虽比不上“官员”,是科举进士出身的正统朝廷命官,但却比“衙役”要高上许多筹。


    吏,与官一样,都属于朝廷命官,虽无品级,但却可以凭借着政绩往上升,若是政绩出众,由吏转官[1]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吏员与衙役天差地别。


    衙役属于贱民阶层,而吏员就是平民了,如果不区分地那么明显,吏员其实可以算得上是官僚阶层。


    丰韬正是想要在担任衙役的过程中,靠着就近的优势,向县官老爷展现自己的能力,希望可以将自己提拔去做文职,当一个小吏。


    【20岁:遇到御史行台华公巡视酆都县,因为能力出众而被暂时调去华公身边听候命令。】


    丰韬所生活的县城正是酆都县,酆都县一直有一个神鬼传说,大家也都将其当成真实存在的传统去维护——


    在酆都县县城之外,有一个山洞,这个洞深不可测,据传这个洞里是阴司阎罗天子的衙门。


    而这个阎罗殿里的一切刑具,都是由人间的工匠制造完成的。


    阴间犯人的脚镣和手铐坏了,便会被扔在洞口。


    酆都县县令知道了之后立刻就换上一副新的刑具放在洞口。


    只消一夜,那些放在洞口的东西便会都不见。


    当地百姓传闻,这些放去的刑拘应当是被阎罗殿中的差役使者拿去用在阴间凡人身上了。


    所以关于这个洞的一应开支,都经计入了官府的报销制度里,并长年累月地承袭了下来。


    有位被尊称为华公的御史行台,他在巡视酆都的时候,听到了这个传说,可是他并不相信这件事,认为背后是有人在作怪,说不准就是当地官员以此为由在进行贪墨。


    于是华公便想要一探究竟,许多人人都劝他不要去,可是华公却还是一意孤行。


    终究是在担忧山洞里可能会遭到袭击,于是他带了两个身手较好的衙役跟着自己进了山洞。


    那两个随行的衙役名额中,正有丰韬一个。


    丰韬不止比别的衙役要多一些文化知识的熏陶,得益于他有一个当班的父亲,这么多年来,他的拳脚功夫也都没有落下。


    ——————


    [1]:吏,与官一样,都属于朝廷命官,虽无品级,但也有地位等级之分。通常以“流外x等”区别。以唐朝为例,对吏员设置“流外九等”至“流外一等”,用以区别俸禄高低和地位等级。


    县衙之内,官员之下设置吏员若干名,为诸曹业务长官,分管文教、司法、税收、兵役、公文往来、水利工程等具体业务。


    吏员当中,职务最高的为典使,通常为县尉副手。典使虽然无品级,但在很多朝代也是由朝廷或皇帝签批任命的。典使也是最有希望成为官员的吏员,当县衙中出现官员职务空缺或裁并时,通常由典使补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厉少的闪婚小萌妻 绝世战王 人在盗墓签到打卡 影帝的懒散人生 我的靠山好几座 重生后公主殿下是朵黑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