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人在八仙,从画皮鬼开局 > 第150章 湘子登南坛百官相迎,仙长是大儒侄孙否

第150章 湘子登南坛百官相迎,仙长是大儒侄孙否

    第149章 湘子登南坛百官相迎,仙长是大儒侄孙否?【求订阅】


    只见,韩湘子手持紫金玉箫,口嘴翕动之际,这二楼之上,便响起一道悠扬袅绵的曲箫之音。


    其声清越,婉转长涓,迤然琅阔。


    众人听了,只觉洒透悦耳。


    加之一旁堂下仙鹤,引颈蹁跃,舞姿曼妙。


    一时之间这听色俱佳,让满堂食客就此痴迷下去。


    甚至,还沉醉其中,忘乎所以。


    便是坐在韩湘子一旁的洞庭龙君,此刻脸上也难掩露出几分陶然之色,怡哉称快。


    “韩道长,这是跟何人学的曲乐?”


    他在旁问道,颇为好奇。


    对此,韩湘子却不回话。


    他萧声忽得一转,为变徵之声,节律明快,如珠玉落盘。


    彼时,那仙鹤忽得啼鸣一声,双翅一展,竟飞出了窗外,直向天穹而去。


    另一边。


    韩湘子见状,也身形一动,眨眼便消失在黄鹤楼这二楼堂前。


    片刻后。


    等再次现身时,他已坐骑在那仙鹤之上,遨游在青天之间。


    脚下是水天一色,浩渺云阔的洞庭湖。


    “承蒙龙君招待,家师洪崖大仙。”


    不多时,一道声音,便在洞庭龙君心间响起。


    闻言,洞庭龙君面色微怔,心中长叹:


    “那吕祖剑术超绝,有大家之风,乃火龙真君所授;这湘子箫曲斐然,将臻登峰造极境,想不到是拜了洪崖大仙为师……”


    “这太上门徒,一个个果真有些不凡,奇哉妙哉……”


    ……


    “咦?”


    “那仙鹤呢?”


    “先前吹箫的道人也不见了!”


    “等等,这桌人去哪里了?”


    “大…大家快看,这道人竟坐在那仙鹤身上飞走了!”


    “这……”


    “莫非,那道士也是仙人不成?”


    “……”


    韩湘子一曲罢了,尚有余音绕梁,待众人回神过来,才发现堂前仙鹤没了踪影。


    再四下看去,原本临窗用饭的二人也不知何时离开了。


    桌上佳肴也不见了,倒留下了几锭银子于此。


    众人向外望去时,忽有一人遥见青冥之下,有一道人坐骑仙鹤,向西飞去。


    当下,他瞪大了眼睛,望眼欲穿。


    由于过于激动,手指指向远处时,还哆哆嗦嗦。


    话落,满堂之人二话没说,便爬窗去望。


    果真看见一道人,坐骑仙鹤身上,衣袂猎猎,远游而去。


    一时之间,大家惊呼不已,目眩良久。


    不至一盏茶功夫,全城轰动!


    谁能想到,今日这岳阳楼,再现昔日道人御剑飞渡洞庭湖之景!


    有仙人驾鹤西去,如此风姿,可称得上谪仙了!


    ……


    长安,乃大唐国都,亦是首善之地。


    韩湘子驾鹤来此,并未直去长安,而是在渭水按下云头。


    随即,便轻拍那仙鹤羽翼,让其返回岳阳。


    要知道,岳阳之兴,得益于那黄鹤楼。


    若是其招牌没了,难保不会就此破败下去。


    如今,时机远未成熟,韩湘子自然不可能将这仙鹤留下。


    望着这头仙鹤,展翅飞走,韩湘子才心定了些。


    渭水距离长安不远。


    以韩湘子的脚力,天黑之前,想来便可入城。


    但韩湘子一路走来,所见乃是江涸地枯,一些缺水贫瘠之地,甚至沙尘漫天。


    地里庄稼也枯黄多时。


    天旱到这一地步,许多百姓日子不好过。


    赶路时,韩湘子遇见了不少到处寻山挖井的农户。


    也有挖草啃树而食的人。


    如此情形,让韩湘子心中微愕。


    想不到,这京畿之地的旱情已严峻到了这一地步!


    虽说赶不上那阳亭府,但若是这般久不下雨,迟早也要死不少人。


    韩湘子心善,但凡遇到了这些,不会袖手旁观。


    便暗中施法相助。


    结果路程刚走一半,天就黑了。


    不得已,韩湘子只能在一姓万的老农家借宿一晚,天亮再走。


    “道长,大灾之年,也只有蕨菜野草为食了,还望道长不要嫌弃。”


    夜里,韩湘子正在草屋里打坐,忽得有位一脸黝黑,蜡黄着脸的男子敲门进来。


    手里还端着一碗烫熟的菜叶。


    此人叫万小春,是此间老农万老汉的二子。


    见状,韩湘子想也没想,便拒绝了:


    “小春哥,贫道不饿。”


    “你与万老伯,一天没有吃饭了,还是拿回去吧。”


    傍晚,韩湘子路过此间,发现山头有人呼救,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万老伯在挖井过程之中发痧了,晕倒在地。


    眼看奄奄一息时,幸亏是韩湘子及时出手相助,救活了万老伯。


    除此之外,韩湘子也送了万老伯一家几缸水。


    “这如何使得?”


    “道长,我若是端回去,爹肯定要骂我!”


    见韩湘子不要,万小春急道。


    正争执时,韩湘子忽得目光一顿,发现门外不知何时站了一稚童。


    这稚童,约莫五六岁大小。


    衣不蔽体,蓬头垢面,身上还乱糟糟的。


    此刻,他正站在门外,两个眼珠子直勾勾盯着屋里那碗饭,不时吞咽了下,小脸满是垂涎。


    “珍儿,不要来此打扰道长!”


    见到那稚童,万小春佯装脸上一怒,赶道。


    话落,稚童面色一惧,眼眶泛红起来,一脸委屈。


    “小春哥,撵他作甚?”


    韩湘子无奈说道。


    话落,就走到门外,将那稚童抱在怀里,接过万小春手里的那碗饭:


    “珍儿,贫道不饿,这碗饭你吃了。”


    “道长,你……”


    见此情形,万小春愣住了。


    刚欲呵斥稚童时,却见珍儿抬起头来,满眼湿润望着他。


    似在征求他的意见。


    “罢了罢了……”


    万小春叹了口气,无奈道。


    珍儿会意,便低头吃着碗里的蕨菜,露出满足的笑容。


    只不过,吃了不到几口,就把碗推到了万小春的面前:


    “爹也吃。”


    他小声道。


    “爹不饿,珍儿乖,将这些送与伱爷爷吃。”


    见状,万小春一脸欣慰笑了笑,摸了摸珍儿的头道。


    说完,珍儿就端着碗跑开了。


    “让道长见笑了。”


    待珍儿离开,万小春冲韩湘子涩笑了句。


    “小春哥无需见外。”


    韩湘子摆了摆手,面色如常。


    他并不觉得,这有何羞耻,相反见到的却是人间真情。


    随即,韩湘子与万小春打听道:


    “小春哥,你们这儿旱多久了?”


    万小春哀叹道:


    “三个多月了。”


    “一开始,家里还有些余粮,倒能撑上一段时日,后来余粮吃完了,只得上山打些野味,田间地头摸些鱼虾,后来大旱了,什么也没瞧着。”


    “只得挖野菜,掘树根了。”


    “这旱天,不知什么时候是个头儿。”


    未几,万小春似乎想到了什么,忽得好奇看了眼韩湘子,道:


    “话说,道长也是为了那榜文来的?”


    闻言,韩湘子一愣:


    “榜文?”


    “什么榜文?”


    见到韩湘子如此茫然,万小春顿时明白过来了,忙解释道:


    “前些时日,听说皇上命令那韩愈大人在南坛求雨。”


    “结果韩愈大人率众在南坛一连求了七日,不见雨雪落下,打那后,他就张榜贴文,寻云游僧道,奇人相士,若能求得雨来,他就奏闻行赏。”


    “竟有此事……”


    听到这里,韩湘子顿感意外。


    想不到,他那向来不信鬼神的叔祖,竟也会张榜贴文,看来此番着实是被逼急了。


    “小春哥,可曾读过书?”


    韩湘子又觉这万小春能言会说,词句达意,不由得多问了句。


    “不瞒道长,的确读过几年书。”


    万小春说道。


    对此,韩湘子心有感慨。


    在他看来,长安不愧是首善之地,受学者颇多。


    万小春与韩湘子闲谈了几句后,见天色已晚,便没再打扰。


    翌日一早,等万小春让珍儿去唤韩湘子时,发现后者已人去屋空。


    ……


    辰时时分,韩湘子已入了长安城。


    一来此城,扑面而来便是繁华之感。


    放眼一瞧,八街九陌,熙来攘往,极为喧闹。


    即便眼下京畿之地,已是大灾,也未见些许萧条。


    韩湘子入城之前,已换了身行头。


    毕竟,在姑射山时,师尊汉钟离曾叮嘱再三,时机未到,不可与韩愈真面示之。


    故而,韩湘子如今装束比他先前那昳丽琼林之貌,可大减不少。


    穿着一件青氅衣,手托拂尘,一副凡相。


    来到城里,韩湘子轻车熟路,往南坛走去。


    那南坛,今有重兵把守。


    远远望见那南坛五凤楼前彩旗高挂,香案端严。


    家家户户供奉龙王牌位,小缸满贮清水,四围插下柳枝、树叶、香花,灯烛摆列停当。


    左右街坊,无论男女老少,纷纷跪倒在地,仰天祷告。


    这南坛里,韩湘子自然去不了。


    他只是在附近寻一石桥,便望那一坐,随后拿起渔鼓竹简,哼唱起道情来。


    其身旁,还立了一块长板,上写着“出卖瑞雪”。


    如此这般,自然显得与南坛众人格格不入。


    路过之人,不由得也对这个道人多看了几眼。


    “道长,你有雨雪卖,可否卖与我些?”


    不多时,有一大腹便便的老儿,朝韩湘子走了过来。


    韩湘子瞧他生得富态,心知便是坐贾之辈。


    就点了点头道:


    “确有雨雪要卖。”


    “不知价钱几何?”


    那老儿,名为王福。


    本是外地商贾,来到长安里,见有人张榜贴文求雨,若是应验,自有嘉奖。


    他难免起了心思。


    今时见一道人在此卖雪,王福心生一计,就与韩湘子攀谈起来。


    “只管付下银钱,贫道就叫雨雪飞将下来卖与你!”


    韩湘子笑道。


    话音落下,那王福脸色一恼。


    觉得韩湘子此言,分明是在戏弄自己,便骂道:


    “你这道人,想钱想疯了不成?今时大旱,那吏部侍郎韩愈韩大人,领百官来南坛求雨多时,不见有雨雪落下!”


    “如今,就凭你一言,便可飞将下来,卖与我?”


    韩湘子摇了摇头,沉声道:


    “贫道可不疯,那风云雪月全在两袖之中。”


    闻言,王福讥笑一声,挖苦道:


    “你既有如此本事,何不揭了榜文,去南坛求雨一场,若真的求得雨雪来,便可换得一场泼天富贵。”


    “到时起造道院,封为国师,也未尝不可。”


    “贫道山野之人,向来不爱受其约束,只要那韩老爷肯赏下万两黄金,一百斜明珠,便替他祈一天大雪。”


    韩湘子直言道。


    话落,王福气极,对韩湘子颇为无语,骂道:


    “你……”


    “你好不知羞!韩大人可是当今大儒,清廉奉公,哪有这些金猪送给你?”


    对此,韩湘子不以为然道:


    “既然他清廉亮节,我辈修道之人,又该心存慈悲,便也无需那些金银珠宝,落个舍手传命的佳话便成。”


    韩湘子哪会真要那些财宝,他所需的只是一个求雨的由头罢了。


    “道士,你想怎个舍手传命?”


    王福眉头一皱,问道。


    “贫道要那韩老爷,率领百官,一步一拜,请我登坛,包得扬手是风,合手是雪!”韩湘子断然道。


    此前,汉钟离说那唐皇干了错事,这才导致紫薇不佑,降下天灾。


    韩湘子雨雪是与洞庭龙君那里得来,若是在此下了,可就是与紫薇大帝反着来了。


    如今,那韩愈是奉了皇帝法旨,自然代表唐皇,让他一步一拜,不是向他韩湘子,而是向天告罪。


    只有这般,才能罢了怒火。


    容他下场雨雪,此事也就过去了。


    “韩老爷是为民请命,让他一步一拜,也是对天下众生,想来韩老爷心怀苍生,倒也无妨。”


    “你这小道士在此等着,我这就去传话。”


    王福想了想,也没觉得不妥,看了韩湘子一眼后,才说道。


    “放心,贫道一直在此,不会走开。”


    韩湘子知他心意,淡笑道。


    “对了,还不知小道士名号?”


    临走时,那王福又问道。


    “贫道洞箫,来自终南山。”


    韩湘子神色如常,说道。


    ……


    说这王福,离开此处后,就一溜烟往南坛跑去了。


    到了那南坛外,已是气喘吁吁,面红耳赤。


    “老头儿,此乃南坛重地,无关人等,不得擅闯。”


    把门的官员见状,急忙将其拦住。


    “老拙来此,是有要事要禀告韩老爷。”


    王福大口喘气道。


    “是何要事?”


    把门官问。


    “今有终南山来的一小道,于街上卖雪,自号洞箫道人,说能为朝廷求来雨雪,上坛之后,扬手是风,合手是雪。”王福答道。


    “什么?!”


    “竟有此事,他人在哪里?”


    ……


    关于章节名字,老是与内容不符的回答。


    作者菌写之前,会提前弄好大纲的。


    事后,就列章纲,起标题。


    但写着写着,发现内容剧情推动慢了,老是到不了,又觉得标题挺好,就只得这样了。


    额……


    或许,一章标题,对应是六千到八千字,但作者菌手速慢,就四千字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厉少的闪婚小萌妻 绝世战王 人在盗墓签到打卡 影帝的懒散人生 我的靠山好几座 重生后公主殿下是朵黑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