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我的造物能升级 > 第134章 载人登月五神器

第134章 载人登月五神器

    第135章 载人登月“五神器”


    联盟,航天中心。


    第x次联盟载人登月任务研讨会。


    这次会议公布了很多重要的东西,作为运载工具的长征十号和长征九号火箭不用多说,是个人都知道它们的重要性。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它们运载的东西,也就是三个载人设备。


    毕竟载人登月要是不载人的话,那跟之前的嫦娥计划就没多大区别了。


    所以两款新火箭和三款新载人设备被称为联盟的载人登月“五神器”。


    其中的载人设备就是新一代载人飞船、载人登月舱和载人驻月舱。


    新一代载人飞船去年已经成功首飞了。


    相比上一代的神舟载人飞船,新飞船可以飞得更远,不仅能运送航天员往返离地球近400公里的空间站,还能实现38万公里外的载人登月,甚至去更远的星球探险。


    也是因为这个能力,所以这次会议中新一代载人飞船获得了自己的名字——星舟。


    之前的神舟飞船只能飞出地球大气层,它却可以载人飞往更远的月球,甚至火星,那属于星际间的飞行,带个“星”字完全没毛病。


    只不过相对于神舟飞船,它的长度没变,还是9米,也就是直径增加到了5米,比神舟飞船的直径不到3米胖了不少。


    所以最大发射质量超过20吨,空间相当大。


    当然,相对于整体50米长,直径达到9米的“星舰”,它还是叫“舟”。


    要比的话,它跟sls火箭搭载的那个“猎户座”飞船差不多是一个级别的,就是单纯的载人飞船。


    而星舰更像是一截火箭里空出了一个载货载人空间,因为它的50米高度里都30多米装的是燃料。


    星舟飞船9米的长度分为圆柱形的燃料推进舱和圆锥形的载人返回舱,各占了差不多一半的高度。


    返回舱是航天员在太空工作、生活的“家”,技术人员采用宜居设计理念,利用新一代载人飞船舱内空间大的优势,在舱内装饰、设备布局、人机交互界面、整船载人环境设计等方面颇下功夫。


    在返回舱内设置了工作区、娱乐区、餐饮区以及独立卫生区。


    而且舱内还配置了生活娱乐大屏,供航天员休闲娱乐,穿戴式显示仪表可以让航天员时刻了解新飞船的健康状况。


    为了降低往返太空的成本,星舟飞船的返回舱是可以重复使用,还采用了模块化设计。


    换上小的燃料推进舱就是空间站飞船,重量在14吨左右,可以由光杆的长征十号火箭发射。


    并且载人返回舱去掉内部维生设备就是货运舱了,可以运载货物。


    上一代的神舟飞船空间十分有限,除了能带如国旗、作物种子、纪念邮品等极少量的货物返回大气层之外,稍微大一些的实验物品都无法携带。


    而天舟货运飞船更是没有重返大气层的能力,每次进入大气层都是带着空间站的废弃物进行烧毁处理。


    货运版星舟具备携带大量物品重返大气层的能力,以后就可以带回大型实验物品了。


    登月舱的设计思路跟星舟类似,都是一个“载人舱+推进舱”的结构,而且载人舱重复使用,推进舱用完抛弃。


    只不过它们一个往返的是地球表面和地球轨道,另一个往返的是月球表面和月球轨道。


    几十年前,自由联邦登陆月球表面的设备是登月舱,登月舱由下降级和上升级组成,重14.7吨,最宽处 4.3米,最大高度约7米。


    其中下降级由着陆发动机、4条着陆腿和 4个仪器舱组成,高度占一半多。


    上升级为登月舱主体,能容纳2名宇航员,宇航员在月表生活的“房间”就是它,高度也占到一半。


    降落到月球的时候由下降级反推减速,重新返回轨道的时候抛弃下降级,只让上升级起飞。


    因为上升级内部要包裹住推进剂贮箱,同时要极限减重,所以它的外形很“实用”,这里突出一块,那里凹进去一块,非常难看,内部空间也非常小。


    联盟的登月飞船则不一样,它的高度差不多也是7米,最宽处有6米,再开太阳能板之后更大。


    因为它的发动机不在飞船下方,而是在飞船四周。


    是的,为了保证载人舱的门口尽量的接近月球表面,方便航天员进出,登月飞船的设计人员把发动机放到了载人舱室的外部舱壁上。


    这样的好处是降低了门口高度,坏处是缩小了载人舱室的直径。


    本来载人舱是可以做到6米大直径的,现在的舱室直径只有不到5米。


    但这也足够了,空间站的直径跟这差不多。


    而且它不分下降和上升级,下降的时候使用从地球带来的推进舱进行减速,下降到一定高度之后抛掉推进舱,转由自己的推进器减速,最终降落。


    起飞回到月球轨道的时候不抛弃装备,而是借助月球的弱重力整体起飞返回轨道。


    保留它的整体自然是为了重复使用,等之后联盟建立了月球轨道空间站,就可以给它重新加注燃料让它作为月球轨道和月球表面的“摆渡车”使用。


    如果用它跟几十年前的联邦登月舱做对比,那么对方就好比是一辆摩托车拖着棺材一样的迷你拖挂房车。


    是房车,也能住人,但就是太麻烦太憋屈了。


    它由宇航员“房间”、返回发动机、推进剂贮箱、仪器舱和控制系统组成。


    有导航、控制、通信、生命保障和电源等设备。


    不过这座宇航员的“房间”非常小,说是房间,其实并不比一个公共厕所隔间大多少,只是一个能容纳2名宇航员的站位,没有供宇航员坐的座椅,干什么都是站着,睡觉就是搭“吊床”。


    而联盟的这款登月飞船,那就是一辆正经房车。


    它本来的内部配置跟载人飞船的配置很像,有很多分区的那种。


    但因为空间限制,很多分区都是重合的,能干这个就不能干那个,使用时间需要错开。


    不过那已经是以前的设计了,是为了在月球上独立生存几天的设计。


    可是当吴用说要在月球上搞常驻月球舱之后,设计师们就把它的内部设置重置了,删减了很多生活设备,提升了驾驶体验,还扩大了运货区域。


    而吴用搞的月球常驻舱……其实更像原版登月飞船的放大版,但不再是正经房车,是卡车拖拽的大型移动房屋。


    它的主要工作不是移动,而是……工作。


    人类的登月行动其实就相当于开荒行动。


    只不过月球对于人类来说太荒了,不仅去的方法费劲,而且还没办法在那边独自存活。


    可偏偏月球又很重要,它的定位相当于人类走向星空的中转站。


    甚至“站”都小看了月球,它最起码是一个带工业生产能力的巨型后勤基地。


    只要人类能在它上边建立聚集地,那么就代表人类有了走向星空的资格。


    它具备低重力、无大气层、丰富的矿产和大量的水资源,可以让人类用更为廉价的方式在太空建造各种设施,因为它的入轨条件比地球轻松很多。


    可这些便利都是后期优势,它的前期生存与建设条件那是相当高!


    到目前为止,人类别说利用它走向星空了,连开发它,甚至在上边长时间生存都做不到。


    要开发,先得有人住,可人类也就到过那里几次,每次待很短的时间就匆匆离开了。


    人类一直想在上边盖一座前进基地,让科学家安安心心的住进去,然后更加安心的研究月球上的一切,为之后的大开发做铺垫。


    本来联邦有这个机会,但登月任务断了几十年,本来是计划五年内重返月球,十年之后开始建立月球基地。


    但吴用的计划是两年内实现。


    所以他设计的这座月球常驻舱就是人类月球前进基地的第一座房子。


    按照以前给“天宫”命名的经验,吴用直接称呼它为“广寒宫一号”。


    至于月球轨道空间站的名字,以后再说吧,大不了叫“月宫”。


    “广寒宫一号”是用来做测试的,试试人类制造的房子能不能在危险的月球上待下去。


    如果可以的话,人类宇航员就可以入住了。


    得益于长征九号10米直径的巨大整流罩,“广寒宫一号”的最宽处达到了9.5米。


    作为最初登月飞船的放大版,它的发动机也在舱外壁上挂着,为的也是降低台阶高度。


    当“广寒宫一号”降落到了月球表面,它的着陆腿可以进行高低调节,本来效果是为了“找平”,不让前哨站降落到斜坡之后一直歪着。


    但如果前哨站降落的地方比较平坦,那么着陆腿完全可以“趴下来”,让出舱口仅仅距离月表0.8米高!


    不到1米!


    理想状态下这个高度在月球都不用搞什么楼梯,宇航员出舱的时候可以直接蹦下去,回来的时候可以直接蹦上来。


    因为月球的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人类在这边最好的走路方式就是跳着走,轻轻一跳就能跳过1米高。


    当然,理想状态归理想状态,现实归现实,为了保证安全,楼梯该有还得有。


    并且为了加倍安全,还需要在楼梯两边加上扶手,保证宇航员的安全上下。


    毕竟月球的舱外宇航服非常厚实,哪怕做的再灵活,它也会限制宇航员的活动能力,加上宇航员不熟悉月球的重力环境,很可能一下跳了起来,然后直接摔在地上,甚至无法起身。


    这可不是瞎说的,当初自由联邦的宇航员就是因为宇航服的设计问题摔倒之后差点起不来,还是尝试了好几次,加上月球重力低,借助了手臂的支撑试了好几次才跳起来的。


    为了解决这个情况,自由联邦那边修改了月球舱外宇航服的灵活度,同时也为后来者探明了道路。


    不过也因为“广寒宫一号”的发动机是挂在舱外的,所以它的舱体直径就缩小到了7.5米。


    当然,这个直径作为人类首个月球常驻舱已经很大了。


    但更大的是它的高度,加上降落腿的高度足有10米高!


    去掉着陆腿的1米高,再去掉“房顶”上的雷达天线和其他设备高度,舱体高度大概有8米左右,而这8米的舱体高度还被分为了三层。


    是的,这是一栋三层小楼。


    只是层高稍微低了一些。


    这三层楼的分区很明确,一楼是维修区,二楼是生活区,三楼是试验区。


    一楼有个气闸舱,它除了可以变换舱内气压外,还具备吹风和电磁吸附功能,可以把航天员带进来的危险月尘消除收集起来。


    因为月球的尘土没有风化现象,各个都尖锐的不得了,甚至还有毒。


    要是不小心进了眼睛或吸进了肺部,那是相当危险的。


    当初联邦的登月宇航员就被月尘害的不轻。


    而且气闸舱的舱门很大,长宽都有2米,足够航天员把折叠月球车从里边推出去。


    因为舱体直径比最大直径小了大概2米的程度,所以吴用在门口设计了一个平台,上边还有吊车,可以把一些体型比较大且比较重的东西吊运下去。


    同理也可以调运上去,然后推进一楼。


    而要常驻月球,肯定不能所有东西都从地球运过来,该修就修,甚至最好具备自己制造的能力。


    “广寒宫一号”的一楼就是干这个用的,进了气闸舱之后有储存宇航服、零件物品和维修工具的地方,还放了一台3d打印机。


    二楼是生活区,有四张固定床位,每个床位都有窗户,还有两个独立卫浴间。


    有健身区、厨房用餐区,甚至还有娱乐区。


    当然,健身区、厨房用餐区、娱乐区有重叠部分,日常的使用不用重新布置,要是有稍微大一些的活动就需要折叠其他部分,然后展开重点部分了。


    说是娱乐区,其实最显眼的东西就是那块超大屏幕,宇航员们平时可以用它来看视频节目,比如电影电视之类的,也可以用它来玩玩游戏。


    甚至经过拆卸折叠,这里可以作为前哨站里最“空荡”的地方,配合大屏幕上的摄像头,他们可以跟地面沟通,节假日用来出镜表演个节目什么的。


    然后就是整座小楼的控制中心,在生活区的一个角落。


    三楼作为试验区可以进行很多实验,因为这里是顶层,所以还有一个大舷窗,还可以尝试用太空的阳光搞一搞作物种植。


    另外这里也有一个气闸舱,可以去楼顶,那里有不少暴露试验台可以做真空试验。


    这一系列的东西,都是为了保障航天员的长期驻留。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第一次驻留的时间长达会是3个月。


    这次会议之后,相关的登月航天员就要开始选拔了。


    而这个“试验舱”的设计寿命是10年!


    不过航天设备的寿命大家都知道的,只要没啥大问题,延期是肯定的。


    毕竟发射一次太不容易了,尤其是体积越大和距离越远的,那更不容易,肯定要榨取最大价值。


    就像现在的国际空间站,它的设计寿命是10~15年,现在都多少年了,还在用。


    而且各种情况已经证明它老化严重了,但因为实在没有替代品,所以只能想办法延寿,甚至还想再用10年。


    吴用他们开完会才看到登子的演讲,但大家都是轻轻一笑。


    刚商讨完人类常驻月球的事,这种地球上的事……也就一般般。


    联盟这边早就做好准备了。


    既然对面发力了,那联盟这边也要把惊喜拿出来了。


    看完整体的发布会,也就对方说要提前执行重返月球计划有些看头。


    不过第一次重返月球的驻留时间计划才30天?


    联邦,你不是第一次载人登月啊,你是登陆月球好几次之后的几十年重返月球,伱就拿这个东西给世界人们看?


    你要知耻啊,邦!


    ps:感谢“buibui爸爸”和“syz时间流逝”的打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厉少的闪婚小萌妻 绝世战王 人在盗墓签到打卡 影帝的懒散人生 我的靠山好几座 重生后公主殿下是朵黑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