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张无需订阅,发布时间错误,实在不好意思,这是我自己总结的西方哲学,希望大家喜欢
西方哲学史
注:(所有关于哲学上的评价没有好坏之分,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的智慧结晶!)
一:早期希腊哲学
1米利都派bc585
泰勒斯
哲学思想:水是万物之源,万物都是由水产生的,然后又归复于水!
构成万物的方式:水产生的“湿气”就是“灵魂”,这种湿气弥漫在宇宙之中,构成了万物运动的原因!
突破性:突破了传统的宇宙神话论,用自然物质本身来说明万物本原的尝试。
在泰勒斯那里,万物的质料因和动力因尚未分化!
名誉:哲学之父!
2阿拉克西曼德(泰勒斯的好友,学生)bc570
哲学思想:无定形者也就是本原,阿拉克西曼德认为水是“无定形”,然而还有很多生死变化之物,所以本原应该是“无定形者”。任何单一的或单纯的自然物都是不是本原,万物的本原是原始混沌
构成万物的方式:事物的产生不是由某个单一元素的转化,而是由于永恒的运动把对立物从“无定形者”中分离出来!所以,所谓的产生就是对立物的分离!比如,冷与热,干与湿!
荣誉:他是第一个用文字记录思想的人,他建立了宇宙论模型!
评价:黑格尔认为,阿拉克西曼德“把原则规定为无限,创造的进步在于绝对本质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东西,而是一个否定的东西、普遍性,一种的有限的否定!”
3阿拉克西美尼(阿拉克西曼德的学生)bc546
哲学思想:阿拉克西美尼认为“气”才是万物的本原!理由,气是一种自然物质,而且它似乎是无定形中最无定形的东西!首先气实实在在的存在着,再者,气不可测量,无边无际,无所不包,无孔不入!
构成万物的方式:气有冷热两种性质并且引起与之相对应的凝聚与稀散,两种相反的运动分别转化为火,水,土,以及构成了宇宙万物!
“精气,灵魂观”:气,有时候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物质,有时候也指呼吸,灵魂或者某种圣神的东西!
评价:阿拉克西美尼的气本原思想,与西方神话神的产生不谋而合!所以“气本原”说表现了一种朴素的物质与精神尚未分开!知道希腊哲学家,阿拉克萨戈拉,才提出了独立的精神实体“心灵”!
毕达哥拉斯学派bc531
哲学思想: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万物的本原是“数”,还认为“无定形者”不配作为万物的本原,因为它自己都不是‘定形’,就不能给万物定形!所以万物的本原是定形的,然而最定形的东西就是“数”!
构成事物的方式:一;数可以用来解释具体的事物,在他们看来,数是构成事物实体的物理质点和基本元素!1是一切数的根本,是第一本原!1表现为点,由1派生出其他数乃至万物的过程被表述为:点1产生线2,2产生面3,3产生体4,4构成水火土气等基本元素,元素以不同方式相互结合,转化,从而产生其他万物!
二;可以用来解释抽象事物,数构成了一切变化不定之物共同的确定不便的东西!万物是由数构成的,所以数决定事物的性质的比例和抽象原则!最基本的原则,从奇数与偶数的对立引申出十对对立范畴!有限与无限,奇数与偶数......(p17)。就是用这些对立范畴来说明事物的性质和价值。比如1代表灵魂智慧,2代表意见......
“毕达哥拉斯定理”提出意义:1,意为着数比形更具有本质意义!2加强了人们对于数与形的分离。对于后世,一方面使独立于经验图形的纯粹数学演义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培养了一种形而上学的倾向,即通过抽象思维把握事物的本质!
突破性:即从感性的东西上升到抽象原则,还抛弃了无定形,用数的确定性第一次建立起一种有定形的最高原则!此原则对后世西方哲学、科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另一方面,毕达哥拉斯学派继承并发展的灵魂不死和轮回转世的思想突破的希腊人灵肉同意的观念,构成了唯灵主义的雏形!在后来也成为基督教神学理论的砥柱!
赫拉克利特bc504-501
哲学思想:1火本原说,“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一样,他既不是任何神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都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
构成万物的方式:火浓厚转化为气,再浓厚依次转化为水和土“下降的道路”!土稀薄成水,再稀薄依次成气火‘下降的道路’!赫拉克利特用生死来形容火气水土的转化“火死气生,气死水生。”
突破性:万物的转化是按照‘一定的分寸’!这样就将无定形和有定形统一起来,从而实现了米利都和毕达哥拉斯学派两种对立哲学的综合!
2逻各斯“就是那种一定的分寸,次序,周期”
赫拉克利特断言一切都遵循命运而来,命运就是必然的!他宣称命运的本质就是贯穿宇宙实体的逻各斯!‘逻各斯’是一种以太的物体,是创世世界的种子,也是确定了周期的尺度!
逻各斯还有具有主观性的含义(理性和智慧)它与主观客观含义(规律和秩序)是统一的!所谓理性和智慧就在于对客观规律和秩序的把握!他认为逻各斯是惟有思维才能把握的对象!表现出某种唯理主义的倾向!
逻各斯的重大意义: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个里程碑的创举,对于西方形而上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也标着西方哲学语言学精神的出现,语言的规律结构成为哲学家离不开的参照维度!
赫拉克利特哲学的两大原则:一,万物本原的火二,万物运动变化的法则的逻各斯!逻各斯是火本生固有的尺度,它规定和制约着火与万物之间的流变转化,火反过来又显示出逻各斯的永恒不变!
辩证法的奠基人:1认为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的运动变化和相互转化之中!“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2运动变换的根据是对立面的冲突!3强调事物的相对性和不同的评价标准!
爱利亚学派
1克塞诺芬尼bc540
哲学思想:万物的本原是,不动不变,独一无二的神!这个神也是一!也只有一才是神!这个神超越了人的特殊性和有限性!具有普遍性和绝对性!这个神不具有人的形体,神不是有限,也不是无限,不是静止也不是运动着的!是不生不灭!
克塞诺芬尼第一次用归谬法解释神不是产生出来的:他不是产生的,产生的东西要么是同类之间,要么是非同类!然而同类之间没有产生同类的作用,因为同类之间产生与被产生是模糊的!另一面,如果存在是不同类产生的,那么他就是从不从在的东西生出!所以它不是产生出来的,而是永恒的!
评价:他是第一个对人神同形同性的希腊神话进行公开批评的人!他从根本上动摇了神话世界!他认为不是神创造人,而是人按照自己的形态创造了神!
归谬法虽然粗糙,但是开创了一种逻辑论证的方式,在爱利亚学派那里成了一种深刻的诡辩思辨!智者学派发展了它,在苏格拉底那里才成了希腊的辩证法!
2巴门尼德bc500
哲学思想:存在与非存在
所谓存在就是克塞诺芬尼不动不变,独一无二和不生不灭的神!而一切运动流变的事物就是‘非存在’!为了根本的区别二者,巴门尼德提出了‘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
所谓‘真理之路’就是‘存在物存在,非存在物不存在’!巴门尼德认为存在与存在物之间有如下特点:1‘存在’既不产生也不消灭!‘存在’没有过去和未来,因为它整个的现在,作为统一联系的东西!也用了克塞诺芬尼的归谬法!2‘存在’是一,它没有部分,不可分割。3‘存在’是不变不动的!4‘存在’无始无终,但是不是无边无际的或无定形的,强大的必然性围绕在周围!巴门尼德认为,‘存在’好像一个圆滚的球形,在各个方面都是锁死的!因为他认为无限就是有缺陷!
真理与意见:1能够根据抽象思维认识到的叫真理‘思维和存在是统一的’!依据感官知觉得到的叫‘意见’!确立了一条轻视感官知觉,强调理性思维的唯理主义认识线路!2二者之间虽然有区别,但是巴门尼德认为对‘意见’的研究,有助于加强‘真理’认识!意见是虚幻的,但是只有对他们深入研究才能制服虚幻!
他还认为,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矛盾是‘光明与黑暗’两者充满每一个事物之间,相互对立切彼此相等!
地位:1构成了西方形而上学的基石,以后的西方哲学把‘存在’叫做本体论!2巴门尼德通过逻各斯首次建立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也开了西方认识论从语言中寻求线索这一做法的先河!
3芝诺bc468(巴门尼德的学生)
芝诺在哲学上并没有什么新的建树,他运用了克赛洛芬尼的归谬法论证了巴门尼德的‘存在’的基本特点是不变不动和独一无二的,这只有靠抽象的思维才能把握!
方法:用归谬法说明,感官对象的运动和多是自相矛盾的,以此来证明巴门尼德的观点!主要是对运动的否定和对多的否定!
否定运动的论证;
1二分法:运动的事物要到达目的地就必须走完12,要到达这12就必须完成12的12!如此下去,永远也不可能到达目的地!
2阿喀琉斯追不上乌龟:阿喀琉斯想要追上乌龟,就必须先到达乌龟的出发点,而这段时间乌龟依然爬行一段距离!于是阿克琉斯就又要赶上这一段,乌龟又爬行一段距离......由此推论,阿克琉斯永远追不上乌龟!
3飞箭不动:飞箭从a到b所经过的每一个点都是静止的,静止的点连在一起也是静止的,所以飞箭不动!
4:一半的时间等于一倍的时间(理解就行)
否定多的论证:(只是为了说明:存在物是多,必然导致矛盾)
1大小论证:如果存在物是多,则存在物或者是a由无限多组成,或是b由有限多组成!
a如果存在物是无限多部分组成的,那么他的组成部分(a1)是有体积的,或者(a2)没有体积!
(a1)如果有体积,无限多的(a1)体积也是无限的,这显然不可能!
(a2)没有体积,无限多的(a2)就是零,这也是不可能!
因此,存在物不可能是无限多的部分构成!
b如果存在物是有限多构成,那么构成他的部分(b1)是连续性的,(b2)间断的!
(b1)如果部分连续,那两个部分中间必有中介,中介与部分间亦有中介部分!如此推论,中介就会无限多!即是无限则和假设有限互相矛盾!
(b2)部分是间断的,每一部分又可以分割成更小的部分,如此下去同样与前提不和!
因此,存在物不可能由有限多部分组成!
所以存在物不是多,只是一!
谷粒论证:一粒谷子落到地面没有声音,而一斗有声音!那么事物是由多组成就是假像!(因为一斗是由一粒粒谷子组成的)
评价:有一些明显的对于事物观察的错误和理解错误!
不过,从表面看荒诞不经,但是却包含深刻的思辨内容!
例如二分法涉及空间的无限可分性,阿克琉斯追不上乌龟涉及空间和时间的无限可分性,飞箭不动涉及运动与静止!大小论证涉及有限无限,连续间断等重要哲学问题!
所以亚里士多评价芝诺是辩证法创始人!
芝诺建立起一个基本信念:“眼见为虚,思想为实”从而奠定的西方哲学把思想的对象看得比感性的对象更加真实可靠的理性主义传统!
4麦里梭bc441巴门尼德的学生
同样对老实的存在论进行了论证,同时对巴门尼德的某些观点进行了修改!
尤其是把‘存在’空间特征的有限性改成了无限性。
麦里梭认为只有无限的东西才是不受其他事物限制的,否则就是二或者多!
麦里梭并不否认感性事物的运动与众多,认为它不会影响‘存在’本身的不动不变和自身同一!
第三节鼎盛时期的希腊哲学
一:智者派(一群传授‘智慧’收取费用的有才智的人)
1普罗泰戈拉
哲学思想:‘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也就是说,尺度和逻各斯只存在于人本身,人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逻各斯去描绘和衡量事物的存在与非存在!无所谓事物的客观性,本原的永恒不变,一切都已个人的立场为转移!
普罗泰戈拉认为绝对存在本身就是无法证实的思想虚构物,人变化不定的知识和感觉才是事物存在的尺度!这与爱利亚学派的永恒不变,绝对客观的‘神’或存在截然不同!
逻各斯也成了相对的多,普罗泰戈拉把逻各斯当成了每个人内心的主观原则!逻各斯在普罗泰戈拉那里成了一种自圆其说的辩论技巧!
普罗泰戈拉强调人的感觉的相对性,但不是感知论者,他只是用感知的相对性来证明人的判断和逻各斯的相对性!
理论的相对性:‘一切理论都有其对立的说法’这是相对主义的基本原则!这是智者在论辩上的需要,也开创了理论上的主观辩证法,把赫拉克利特发现的客观世界的对立引入到思想中,让它成为了矛盾!
普罗泰戈拉把矛盾只看成是主观分歧,只要它们言之有理,就都成立,导致一种“一切皆真”的相对主义,自己也陷入了矛盾!
评价:第一个自称‘智者’的人,第一个采用‘苏格拉底式的讨论方法’的人!声称他的职业就是‘私人事务以及公共事务中的智慧’
事实上,普罗泰戈拉在苏格拉底之前就做到了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人间’的哲学家!即把哲学转向人的到的世界!
2高尔吉亚bc485--bc380
哲学思想:高尔基的怀疑主义认为一切客观对象都是假的,他用三个命题表达三个层次意思!
无物存在:高尔吉亚先设定了一个反命题‘有物存在’,则存在物或者是a非存在,或者是b存在,或者是c即存在又非存在
a非存在物存在------非存在物就是无!那就是说他同时存在又不存在这是自相矛盾的!非存在存在那么存在物就不存在,这也是不可能的所以a是不可能的!
b存在物存在---这也是不可能的!如果存在者存在,则b1存在者永恒,b2存在者是派生,b3存在者即永恒又派生!
b1既然是无限,那么无限的存在者存在在什么地方?他不能大于存在的地方,因为不会有地方让它存在!也不能等于他存在的地方,因为他不能即是存在又是地方!同样不能小于存在的地方,因为自己的无限性!所以b1是不成立的!(麦里梭已经论证)
b2即是派生,那么谁生了存在!不可能是存在派生存在,因为没有派生的作用!也不能是非存在生他,非存在是无,无不能生有!b2也不对(克赛洛芬尼和巴门尼德论证)
b3相互矛盾,是荒谬的!
所以存在物存在是不成立的!
c存在又不存在,那么存在与不存在等同,说存在物存在就是说他不存在,这是荒谬的!
所以abc都不成立!也就证明了‘无物存在’
“即使有物存在,也无法认识”:无物存在是他这个命题的前提!即我已经穷尽一切都无法用思维去认识任何东西的存在,就说明一切思维都无法认识存在!或者说,就是有存在物也不是思维能认识的!
但是!我们在思维中出现的东西是否指向某种存在?
高尔吉亚运用归谬法做了证明:1如果我们想的东西存在那么就真的存在。但是想让人长出一双翅膀,一辆汽车在海上如履平地,这又是不可能的!
2如果我们想的东西存在,不存的就想不到!但是36只手的大神,活蹦乱跳的僵尸这又是我们能想到的!
所以爱利亚派的‘思维和存在统一’说法是不成立的!也证明了“即使存在物存在,也无法认识”
“即使认识了,也无法言说”:高尔基亚认为,语言是信号而不能给予东西和存在的东西!所以我们告诉别人的是语言,而语言是异于给予的东西的!例如,我们看到某种颜色,告诉别人的只是关于颜色的语言,而不能传达感受!直观的感受和感受的词语的不同的,不能替代!
所以,即使我们对某物认识,也不能告诉别人!
评价:爱利亚派独断主义,高尔吉亚怀疑主义!高尔吉亚或许不否认客观事物的存在,但是他和芝诺一般坚信,理性比经验重要!抽象的逻辑推理比任何感官知觉更加有说说服力!
高尔吉亚怀疑主义与普罗泰戈拉的相对主义殊途同归!他们都对爱利亚派的不便不动永恒抽象本质‘存在’进行解构!他们颠覆了早起希腊哲学关于万物本源的信念!
智者们的论证方式,促进了古希腊辩证法的最终确立!对希腊早期怀疑主义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甚至对整个西方哲学史,怀疑主义都始终对各种独断哲学的强劲挑战!
二、原子论及其先驱
恩培多克勒bc492-bc432
哲学思想:四根说
恩培多克勒提出着名的‘四根说’,第一次明确的把本原理解为构成万物的的基本元素!--火、气、土、水--!他认为这四种元素是运恒不变的‘一’,不能相互转化!但是他们可以结合,分离产生多!按照不同比例构成世间万物!他认为,人的智慧是四种元素混合均匀的结果,反之就是愚蠢。他还认为,变灭的东西没有所谓的真正产生和灭亡,有的只是混合以及混合物的交换,产生只是人们给现象的名称!恩培多克勒用本原与万物的聚散取代了希腊早期的生灭转化!
爱与恨:爱与恨是四根的动力本原!爱让四根组合成万物,恨让四根分解,摧毁万物!其中不乏有拟人色彩,但是他又视乎承认他们的物质性!“爱的长和宽是相等的”。
其实他并没有从性质上将爱恨与物质元素完全区分!
流射说:恩培多克勒是第一个创立了较为系统的认识论的哲学家!
在流射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同类相识说’的认识理论。认为客官事物发出一种流射作用于人的感官!人的眼睛内部是一团火,周围是土和气,形成了薄薄的帷幕,水再帷幕中流动!帷幕上的一个小孔让事物可以流射的穿过!
我们之所以可以认识事物,是因为可观事物与我们之间有相同的元素在对流!
评价: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标志着爱利亚的‘一’在开始自行分化!一和多结合推动单一本原向复杂化的多结构的探索
2阿那克萨戈拉bc500-bc528
哲学思想:种子说,他是恩培多克勒‘四’的发展和细化,分为了无限的多那就是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说!’阿那克萨戈拉认为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本原无限多的本原就是构成各种事物的最小微粒,他称之为‘同类的部分’,即‘种子’!每种本原都有自己的‘同样的形状,颜色和气味’!世间万物每一个都包含其他一切事物的种子,只不过是其中一类种子占优势就使之成为该事物!
构成万物的方法:宇宙初期是原始混沌,无数异质的种子混合在一起,通过一种漩涡使不同类的种子分开,同类种子聚集,从而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大千世界!同类种子不是完全纯粹的,多多少少都有其他种子的成分,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切包含一切’!这就从事物内部说明了宇宙万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心灵:(独立的,自为的,能动的)一种宇宙之外的,形成事物排列和结合的动力--‘心灵’!对一切有灵魂的东西,无论大小,心灵都有绝对的支配能力!就连大漩涡也是心灵的作用!
评价:这只西方哲学史上第一次把精神和物质区分开来!能动性和独立性被归结在精神一边,物质则成了被动!独立的精神元素使古希腊源远流长的朴素‘物活论’画上一个句号!
心灵为万物的终极动力,就会导致目的论的出现!心灵驱动了万物,但是他的目的是什么?那么一种主观目的就会注入到客观物质世界中!因此在不久后,苏格拉底就提出了目的论!
‘四根说细化种子说,种子说细化原子论’
3留基波bc440-bc430
据说原子论是他最先提出,但是德谟克利特将它发扬光大!
4德谟克利特bc460-bc370(留基波,阿拉克萨哥拉的学生)
哲学思想:原子与虚空
原子在希腊语中,译为‘不可分割’!德谟克利特把原子当作一切事物的最后单元!特点:1内部充实的,不可分,不可入的基本粒子,原子不可感知!2数量无限,性质相同,相互之间只有形状、次序、位置的差别!3受因果必然性决定,在虚空中作直线运动,方向不同发生碰撞从而形成漩涡并构造出万物!4原子是不生不灭的本原,原子的聚散形成万物的生灭!
德谟克利特打破了巴门尼德存在的静止性,唯一性!还承认了虚空的‘存在’!
突破性:承认‘虚空’的存在,就使宇宙松动起来,原子有了运动的余地!解决了爱利亚,恩培多克勒,阿拉克萨哥拉‘运动如何可能?’的问题!
原子与运动:德谟克利特认为,运动性是原子的固有属性!万物构成的方式也是大同小异!重的凝结成大地,轻的被抛到外空!原子之间相互碰撞形成世间万物!德谟克利特不承认心灵的推动作用,认为灵魂也是原子构成的!
意义:1从根本上消除了用外在精神原因来解释物质运动的可能性!而从原子与虚空的基础上确立了世界物质的统一性!德谟克利特被称为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唯物主义者和无神论者!2德谟克利特消除神学的目的因,却会导致严格的机械决定论!一方面,注定了一切事物的固定和不可变!2并没有把运动注入原子内部,而是外来推动,为后人用神的‘第一推动’来解释运动的起源留下空档!
影像说:德谟克利特认为万物都会发出其自身的影像,它通过空气在我们眼睛里压下印记!他承认外在事物的影像对感官的刺激是我们的认识的根本原因!
另一方面:他认为感觉是因人而异,受感情,意见等多因素影响!不可感知的原子虚空只有理想才能认知,它是正真的知识!
他还把感知获得的知识叫‘暗昧的认识’,理性获得的知识叫‘真理性的认识’!当暗昧知识到最小细微的时候需要真理性的认识参与,它是一种更精密的工具!
德谟克利特倡导顺应自然(人生娱乐的需要),主张在理性的指导下节制生活(灵魂纯洁的需要),主张遵守法律,坚持正义(高尚快乐的需要)
评价:希腊自然哲学的高峰!较为完满的解决了‘一与多’,‘存在与非存在,本原与运动,理性与感性’等问题,古希腊自然哲学也达到了完备的状态!对后世唯物主义和自然科学产生深远影响!
三、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1苏格拉底bc469-bc399
哲学思想:‘认识自己’苏格拉底与探索自然奥秘的哲学家相反,他认为人应该首先关心身边的事情!因为自然界是神创造的,人缺乏智慧就无法认识!在苏格拉底看来,哲学应该研究美德,勇敢,正义等与人的关系而不是自然!苏格拉底把人看作是理性的思维主体,;认识你自己就是要求人们去发现人共同的普遍本质,这种本质作为普遍的逻各斯主要指精神和道德世界中的事物!他把自己比喻成神派到雅典的大牛虻,就是要刺激雅典这个迟钝的笨牛快步前行!这是他的使命感!
神学目的论:苏格拉底认为,神创造万物不是随心所欲而是有目的,神把灵魂赋予人类,使人比动物更加优越,并把怎个世界安排成以人为目的的系统,人则以认识神为最高目的!
这也成为西方思想史上上帝存在的设计论证的最初雏形!
他的这种神学目的论的信念,让苏格拉底时刻表现出圣神的使命感,他宣称自己能够听到一个‘灵异’的召唤,使他探索智慧,鼓励他到法庭辩解,也义无反顾的面对死亡!
苏格拉底相信灵魂不死,认为哲学家的事业就是将灵魂从肉体中脱离和分开!所以苏格拉底信仰的神是思想支配世界的!这是一种向死而生或者以死为生的唯灵主义!肉体则是成为灵魂的囚笼!
“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主要的关注对象):苏格拉底把哲学拉到人的身上,对心灵的认识就会导致道德哲学!心灵的内在原则就是美德!
知识解决真,道德沦解决善,‘美德即知识’将真善结合!正真的知识与最高道德‘善’是密切相关的!在苏格拉底看来,任何一种具体的行为是不足以构成善,因为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种行为有不同的意义!只有那种绝对的普遍的善(善的概念)的知识才是美德!善有其不变的绝对内容,美德也获得了客观规定性,成了普遍知识,不再是个人的任意活动!
善等同于知识,善就不再是一个行为本身,而是对行为的正确认识,也就是说一个无意的善行算不上是美德!
然而“一切善的东西都是有益的”,恶的东西有害,无人想害自己,所以‘无人有意作恶’,作恶是无知!得出了‘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知识与美德等同,开创了西方理论学的重要思想流派,唯智主义理论学习!
苏格拉底还认为,美德作为一种知识是可以经过教育获得的,那么人的向善本性就与后天教育之间出现矛盾!在苏格拉底看来,美德是介于已知与未知之间的东西!美德潜藏在人的内心中,这个时候,美德没有被发现,但又不是完全无知,那么教育就可以把潜藏在内心美德的原则揭示出来,让人认识到自己心里固有的向善本性!
柏拉图把它发展成灵魂回忆,“学习即回忆”!
归纳认证与普遍定义(探究问题认识问题的方法):是一种在回答中诘难对方,让对方陷入矛盾,并让其修正意见,最终达到真理。‘苏格拉底式讨论方法’!苏格拉底把这种引导自相矛盾得出隐藏在内心真理的方法叫“精神接生术”!
通过对事例,揭示矛盾,解决矛盾而上升到事物本质定义的做法,有极其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确立了一种以对话和思想的交锋发现矛盾,并在矛盾的驱使下飞跃到思想层次的方法,即‘辩证法’!
评价: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之一,对西方文化产生最为深远的道德圣贤!
西塞罗认为苏格拉底把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了人间!
苏格拉底坚持的从特殊现象背后找普遍性的方法,使他肩负起拯救本质的历史意义!
某种意义上苏格拉底哲学是古希腊自然哲学家形而上学和柏拉图‘理念论’的重要理论中介!
苏格拉底仅仅把事物的一般定义或共相视为主观评析成果,但未将其看做是脱离个别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客官实体!
2小苏格拉底(朋友和弟子传播发扬)
麦加拉派:代表人物欧几里得(bc450-bc369)及其门徒欧布里德,他们把苏格拉底的理论原则和爱利亚派的‘存在’和‘一’结合起来,把苏格拉底的主观精神意义的善,扩展为宇宙的普遍原则!
昔尼克派(犬儒学派)安提斯泰尼(苏格拉底的学生):宣扬一种随心所欲的态度,鄙视一切社会习俗和道德,以自然本性来对抗认为矫饰!
第欧根尼:公开倡导弃绝一切财富,荣誉,婚姻和家庭,主张背离文化而回归自然!
昔勒尼派:亚里斯提卜,他将普罗泰戈拉的相对主义与苏格拉底伦理学结合起来,认为每个人在美德和感情上都有自己独特的判断!主张善就是快乐,个人快乐就是美德和情感问题的标准!
3柏拉图(bc427-bc347苏格拉底的嫡传弟子)
哲学思想来源:赫拉克利特学派的“一切皆变,无物常在”,‘语言无法表达事物’的不可知论!毕达哥拉斯学派对具体事物的‘摹仿’数目观点!巴门尼德关于存在的不变不动和思维与存在同一观点!影响最大的还是自己的老师苏格拉底!从具体事物背后去寻找普遍本质
理念论:不是肉眼看到的东西,而是心灵所看到的东西,他有‘存在,一’的实在性观念,即普遍的概念,共相和形式!
柏拉图的理念与苏格拉底的定义又有两个根本的区别:一、苏格拉底把寻求一般定义的工作局限于精神生活领域!是关于审美和道德范畴的普遍本质!柏拉图将它扩大到世界的一切方面,他认为一切事物的理念就是其存在的根据!甚至连大,小等表现事物关系的范畴,也是对‘大’和‘小’的理念分有!二、.苏格拉底在探究事物的时候没有把普遍本质与个别事物完全分开,也就是说普遍本质寓于个别事物之中,它只是体现人的抽象思维和语言中,不是客观实在!柏拉图将理念实体化,客观化!不仅把它看作独立于个别事物,还独立于人的头脑的客观精神!
个别事物与普遍理论二元分离!
对于普遍与个别,一与多,不变不动理念与流动变化的事物之间二元分离,柏拉图将前者看成是后者存在的根据,用自身同一理念来说明形成姿态各异的具体事物!可感事物是通过‘摹仿’和‘分有’理念而获得了实质性的意义!但是他们并不像理念那么完美,任何存在的事物都有缺陷,而理念本身是完美无瑕的!理念是可感事物的根据也是他们追求的目标!
‘理念世界’一个有等级的的理念形式,由低到高有以下几个层次:1自然物的理念,如人马、猪石,这是最低层次!2人造物的理念如,车、椅子,构成人工制品摹仿原形!3数学意义上的理念,如方,圆,大小!4范畴意义上的理念,存在非存在,静止运动等!5道德和审美领域的理念,如美,勇敢等!6‘善’的理念,也是最高理念,他是各种理念由以派生的终极根据,同时也是所以理念共同追求的最高目标!(一方面,‘理想世界’中的各个理念构成了可感事物摹仿和分有的原形;另一方面,所有理念又追求着善的理念)所有事物和理念都趋向于‘善’的理念的秩序井然有序的世界模型和本体理论体系!
“善的理念和神创世界”:苏格拉底把善局限于伦理学领域,柏拉图把善的信念确立为整个世界的终极本体,提升为本体论和认识论的最高范畴!
在柏拉图那里,善不仅使一切理念获得了实在性和本质,而且也是万事万物追求的终极目的和创造世界的根本动力!
《蒂迈欧篇》柏拉图用哲学和神话结合起来,描写了神创造世界的过程!世界并非永远存在,而是由一个神或者造物主以善的理念为指导,里理念世界为模型,将各种理念模式加诸原始混沌的‘物质’而创造出来!
柏拉图的神是一个建筑师和巨匠,只是通过赋予规定性或形式使已有的素材和质料从潜在事物转化为现实事物!
柏拉图把理念看作是真实存在的,他们介于存在于非存在之间,真正的非存在处于混沌中的无性无状的原始‘物质’!
个别事物是原始物质由于对理念的摹仿和分有而获得的形式!
关于存在与非存在,柏拉图批判的综合了各种相互对立的观点最终形成关于理念‘存在’,原始物质‘非存在’与可感事物‘即存在又非存在’三者之间关系的学说,并且使得形式(目的,动力)与质料之间的矛盾突显出来!
在柏拉图看来,神是至善的,他所创造的世界自然也就是最好的!因为神的至善本性使他‘根本不会也不允许作出什么不是最好的事物!’
柏拉图第一次明确的把神看作是一个最美好世界的充足理由的神正论思想!
“回忆说”:认为灵魂进入体内之间曾经居住在‘理念世界’,所以早就有了各种理念知识!
当灵魂进入肉体,肉体的遮蔽又会使灵魂暂时忘记了关于理念的知识,需要学习才能重新认识!而所谓的学习就是“回忆”!回忆过程是对知识的重现,也是灵魂不断摆脱肉体束缚而得以净化和升华的过程!这里有三点要明确指出:1柏拉图否认感觉经验‘意见’是知识的来源,不过承认他是刺激人回忆知识的媒介和机缘!2通过感觉的媒介回忆的不是某个具体事物的回忆!而是对事物本身‘理念’的回忆!用其他感官能感觉到一件东西时,这个感觉可以唤起另一个已经忘记的,与本身有联系的东西!3回忆是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需要调动灵魂的主体能动性!灵魂,就是推动自己运动的东西!灵魂的本质是自动!
这是先验论的方法表达了认识的能动性原则!回忆说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阐发的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认识理论思想!
用了洞喻--说明!
“知识与意见”:柏拉图有一条线把知识分为‘可见世界’和‘可知世界’!
可见世界的知识就是意见:包括想象和信念!可知世界(理念)的知识就是真理,包括理智和理性!
在意见和真理之外还有无知(非存在的原始物质)!
柏拉图看来,运动的可感事物并非完全不可认识,知识这种认识不是真理,而是模棱两可的意见!感性的认识不可靠,对思维的抽象物的认识才是正在的知识!
意见是对可感世界的认识,可感世界又分为事物和事物的影像!因此意见也可以再分为对事物影子的认识‘想象’,和对事物的认识‘信念’!信念所针对的事物已经是理念的影子,而‘想象’是影子的影子,和真理‘隔着三层’
真理是关于可知世界的认识,可知世界可以分为,数理对象和纯粹理念!数理对象是涉及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理念,他们不能完全脱离感官知觉的纯粹理念!
知识还可以在分为数理对象的‘理智’和纯粹理念的‘理性’!理智没有摆脱感性事物的辅助,所以不是纯粹的知识!而理性认识,把假设当成上升为第一原理的跳板!而且人的理念不需要感性事物,只引用理念,从一个理念到另一个理念,并且归纳到理念!即辩证法!他是真正的知识,真正的科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石!
数学知识科学知识都是为了学习辩证法准备的!我们超越了一切感性和理智而看到理念世界的真理,由于力量不足我们很快回到现实世界!(神秘主义)
“辩证法”:纯粹理念和逻辑联系与相互转化的学说!设计抽象概念和现实事物的联系,又系统的探究了哲学各个范畴的对立统一关系,将智者派和苏格拉底的辩证法推向高峰!
他发现,纯粹哲学范畴对立的特点,它会向对立范畴转化的内在必然性!所以,柏拉图主张在考察范畴的内涵时也要考虑他的相反情况!
柏拉图反驳‘一’,不是要驳倒爱利亚派!而是揭示这些概念的基本矛盾!而解决这些矛盾的方法就是‘通种论’
“通种论”:对立双方都有其真理的一面,他们只有在一个高于他们的第三者,一个普遍的‘种’概念下统一起来!所以,孤立的一个理念是没有用的,任何理念都是和他相对的理念在一个更高的‘种’下结合起来!因此整个理念是一个不同层次上对立统一的严密逻辑体系!
辩证法的积极作用在于,发现对立面的冲突并且解决这种冲突!
“理想国”(思想政治):知识和权力的统一!试图将哲学家和统治者融为一体,建立‘哲学王!’!柏拉图认为在善的理念下所统辖的地方井然有序!哲学家就是掌握善的最高统治者和主宰!
将人的本性分为三种,理性的德行是智慧,可以治理国家!意志的德行是勇敢,可以守卫国家!欲望的德行是节制,可以遵循节制而勤奋工作!(三者和谐就是正义)这个体系必须遵循‘正义’原则!
在理想国中:一二等级实行财产共有,取消家庭,国家安排男女两性结合!国家承担孩子的教育抚养!这就是所谓的‘柏拉图的共产主义’!
四、亚里斯多德(bc384-bc322柏拉图弟子)
“对理念的批判”:1理念作为事物的形式,实体或共相只能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而不能在事物之外独立存在!理念说成‘在先的’,具体事物反面而退居其次了,这样就存在和认识的次序上都使得‘相对的先于绝对的了’2人们用来论证理念存在的方法都站不住脚,它们或者是缺乏必然性的推论!或者推出了一些没有与之对应的东西的形式或理念!更加严重的是,将具体事物与理念相分离必然会导致‘第三者’的出现!因为想说明具体事物与理念的相似性,就必定设置一个‘第三者’,他与具体事务和理念都具有相视之处,而为了说明这个‘第三者’又要设定一个‘第三者’如此循环,陷入无限倒退!3‘分有’只能对‘实体’分有!因为只有实体才具有形式和理念!‘摹仿’是不存在的,任何东西的存在和生成不必从理念摹下来!4从现实角度来看,理念对于感性事物没有任何意义,他不能引起事物的变化,也不能帮助人们根好的认识事物!理念本身不变不动,他也不能成为其他运动变化事物的原因!!
综上所述: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家是寻找感性事物的原因,谈变化的原因!而之前的哲学家们好像没能真正的谈起!所以亚里士多德有了自己的哲学体系!
“第一哲学及存在”:亚里士多德把哲学理解为一切科学的总汇,由理论科学,实践科学和艺术三大类!
在《形而上学》中,亚里士多德说明了第一哲学的基本宗旨,就是事物的一般原理和原因!他认为求知是人的本性,人的知识从感觉和记忆开始,通过累计到技术!惊讶是个别的,技术是普遍知识,但是他仅仅是具体科学和生产部门的范围,技术只是特殊和次级学术!技术到理论的知识才是最高智慧。这种智慧是第一哲学或形而上学,他就是存在物本身,即作为存在的存在!
第一哲学与第二哲学(物理学或自然科学)的区别:前者研究存在本身,后者研究特殊存在!-----本体论!
‘存在’最重要的就是给他分层和分类!
其中最高级的就是‘存在本身’:认为任何存在里面都含有一个使他们成为存在的‘存在本身’!
‘存在是什么’存在的两种意义:1偶然的属性(比如认识白的,但这个人可以不白,白是偶然的)2必然的本质,范畴!比如时间,地点,数量.....任何一个东西都不能脱离这些方面的规定而存在,少了任何一个,他就是不存在了!
对范畴的或本质的探究就是对实体的存在和其他范畴的存在进行区分!这也就是亚里士多德的存在学说的核心,实体学说!,实体是一切存在的中心!只有实体才是独立存在的!
“实体学说(回答什么是实体)”: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哲学的最基本的范畴是第一性和独立性!其他的范畴都不能离开他独立存在,只有实体才是独立的!
实体:既不述说一个主体,也不依在与一个主体的东西!不述说就是在陈述句中不能用来述说主词!(花是红的,红是述说话红,话不能述说红!)不依存于一个主体则是说明是实体的独立存在的特点!
实体的特点:1实体是一个具体个别的东西,是‘这一个’而不是抽象的普遍的东西!2实体不同于属性,它没有相反的东西!3实体没有程度上的差别,没有一个实体比另一个实体更是实体!
亚里士多德承认了实体的生灭变化,但是变化不是属性的变化!
上述的种种都有一个特点,他们都是从人的说话方式中引出来的,亚里士多德相信语言的逻各斯与存在的事物有相同结构!
‘第二实体’:就是逻辑上种和属的概念!(如,任何具体的人,都包含在人这个属性中,然而人这个属性又包含在动物这个种之中!人,动物就是第二实体)然而第二实体仅仅只有‘不依存于一个主体’的特点!却可以述说主体!(述说个别事物)所以第一实体任然是最严格意义上的实体!属概念当成实体,导致一切抽象的普遍概念当做实体的逻辑后果,因为一个更大的种可以述说属的种!
区别:柏拉图把理念看作实体(存在),亚里士多德还把个别事物也当成实体,个别事物介于存在与非存在之间!
“四因说(实体的原因,即实体为什么是实体)”:将实体的原因归纳为‘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在人造物中‘四因’彼此区别,在自然界中,动力因和目的因可以归纳成形式因!
‘四因说’可以归纳为形式因和质料因这两个基本元素!形式因规定了事物的本质,包含着事物发展的动力和目的,是积极,能动和决定性因素!质料因则是消极,被动的!
亚里士多德首先把实体的原因追溯到质料因,质料是实体的‘载体’的最基本的实体,没有质料就谈不上存在。一个东西光有质料还不行,作为最基本的‘第一实体’的个别事物也有独特的形式!个别事物都是由形式和质料构成!质料,形式,是实体!相比之下,形式代表一个事物的个别性,所以比‘无定形’的普遍性的实体更是实体!
形式把没有形状的的质料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有定形的个别实体!
所以正在的实体是形式,是实体的本质!
亚里士多德看来,个别事物是形式和质料的统一,同时,质料和形式又是相对的,对于第一级的就是形式的东西,高一级的就是质料的东西!整个宇宙就形成了一个从质料到形式交互更替上升的统一序列,高一级的事物构成了第一级的事物,也是推动第一级事物向自己发展和上升的动力和目的!
序列的最下端是没有任何形式的‘纯质料---非存在’!最高级是,不在构成任何事物质料的‘纯形式----形式的形式’!这个形式使一切事物追求的终极目的,也是一切事物的‘第一推动者’!但它自身又是一个‘不动的推动者’亚里士多德称它为神!‘第一哲学’也是神学!
形式与质料的结合方式,亚里士多德诉之于目的论!这个目的表现为质料对形式的追求、趋向,但不在主动,而是吸引形式,给质料赋形,使自己子质料中实现出来!
自然产生的东西,形式是目的,质料是被动可能性,形式是主动的现实性,不是抽象僵化的形式,而是能动的活动!
形式作为事物的目的,看起来后于质料,实际上先于质料(动机)!
“潜能与现实”(回答实体是如何生产的):亚里士多德立足于目的论,提出了‘潜能与现实学说’,说明万物生产的根据!他认为任何实体或个别事物都处于从潜在状态(潜能)到现实的运动过程中,甚至以此下了定义!
‘潜能与现在’的关系对应着质料与形式的关系,任何事物都是由质料和形式共同组成!当质料尚未获得事物的一定形式时,它就处于潜在状态的事物;只有当其获得这种确定形式之后,才成为现实的事物!他还认为,潜在与现实是不可分开的,同一事物两种不同存在状态,潜在之为潜能,仅在于他还没有实现或完成!
亚里士多德认为:实体的生成过程就是从潜能向现实的转化过程,转化过程就是运动!运动不是单纯的潜能,也不是完全的现实!作为现实的形式正是吸引作为潜能的质料向自身运动的动力!形式推动质料,所以运动属于现实或形式一方的!运动是正在进行的实现过程,现在则是已经完成了运动的结果!亚里士多德看来,现在即是进行的过程也是已经完成的过程!现实不仅是引起运动的动力,而且也是运动要实现的目的!当潜能通过完全的实现过程(运动)而形成现实时,运动达成了目的从而一个实现了自己的形式的实体或个别事物也就是形成了!他对宇宙的构成的看法是有机论的立场,而且神也是一个生物有机体!
在西方哲学史上,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长期以来成为自然哲学中片面机械论的中和剂,同时也是神学的重要支柱!
“认识论(这种调和的特点)”:一方面承认对于第一实体和个别事物的认识是从感觉开始,客观存在是事物是感觉发生的源泉!亚里士多德认为认识的顺序是从感觉经过记忆、经验上升到科学技术和哲学的认识!哲学的知识就是智慧,是对一般原理和原因的认识,他们都是从感性灵魂的痕迹中得出来的!
他还认为,感觉只能感受事物的形式而不能把握实质,更不能是我们认识到事物的本质!感觉与感觉对象都是彼此外在的,感觉在对象面前完全是被动,他只是对个别事物进行感觉,不能把握内在的理性灵魂!感觉当他尚未被外在事物刺激时,只是一种潜在的认识能力,只有内在的包含着普遍概念的理性灵魂的思维活动才是现实的认识!
亚里士多德还认为:理性灵魂的一般原理和原因不能脱离感觉经验,但是感觉经验仅仅是普遍知识的媒介,不是来源!科学的第一原理和基本概念都潜在于理性灵魂中,只是通过感觉经验的刺激才能被理性直观到!普遍知识究其根本是先验的!
亚里士多德把灵魂分为两种形态:1肉体遮蔽的消极被动的理性灵魂,对外界事物的对象,建立在感觉,记忆和经验基础上,随着身体的消亡而消失!2积极的理性灵魂,他脱离肉体,只以自身为对象,思维不涉及任何质料的‘纯形式’,在这里思维和对象是一样的!这种积极能动的理性灵魂是永恒的精神实体,不随身体灭亡而消失!是从身体外部进入身体的神圣精神闪光!它使潜藏于灵魂中的普遍原理成为现实的知识!(灵魂存在于人的身体上,有死去的,有活着的)
亚里士多德强调:积极能动的理性灵魂只存在于自由人的身体里,努力只有消极被动的灵魂!
“逻辑学(形式逻辑的奠基人)”:建立了范畴表,谓词表,提出逻辑思维的三大规律(同一,矛盾,排中),确定了判断的定义和分类,制定了三段论推理的主要格式和规则,说明演绎和归纳的关系!
他把形式逻辑和规律看作是客观事物存在的形式和规律在主观思维中的反应!把主谓判断看作是客观世界中个别事物与一般概念(种和属)之间的关系,或者实体与属性之间的关系!他将谓词分为两大类,属于和不属于定义的部分!前者是事物本质的规定,后者是事物某种性质!又把谓词细分为,种,、属差、定义、属性、和偶性!
亚里士多德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思维最基础的十对范畴:‘实体,数量,时间,地点,状态,性质,关系,姿态,动作,遭受’其中实体是最基本的,是一切范畴的主体,中心和基础!其他范畴都是对实体的述说,必须依赖实体而存在!亚里士多德不仅把范畴看成是思维逻辑和语言的表达,还把它当作客观存在的最基本形式和普遍联系!他发展了柏拉图的‘通种论’的辩证思维,把主观逻辑和客观逻辑统一起来,辩证的表达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在判断论上,他对判断进行了分类!提出了‘质’的判断,就是肯定和否定判断!‘量’的判断就是全称判断和单称判断!‘关系判断’就是简单和复合的判断!‘模态’的判断就是突然,必然和可能的判断!
亚里士多德最注重的就是演绎三段论的推理法则制定!三段论式的定义:其中某个东西被肯定,另一个东西就必然由这个基本的东西成立!基本形式是‘大前提,小前提,结论’这个词之间是必然关系!这种形式称为三段论的‘第一格’,后面的种种都是后人的补充,但是所有的格,式,都会通过一套确定的规则还原到第一格!第一格是检验三段论是否正确的标准!
三段论的正确性还取决于大小前提的正确性,但是它不考虑这个问题,只是证明已知知识退出正确结论。只是证明!
为了确保前提的真实性,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不同性质的三段论‘辩证和归纳三段论’前者是通过两个截然相反的三段论相互辩难来推翻对方,来验证前提的正确性,这是批判。后者是通过感性认识的处理来获得真实的前提,以便为学术研究建立可靠的基础!
最后,亚里士多德把三段论证明的确定性追溯到三条逻辑公理:‘矛盾或不矛盾律;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为真’,‘排中律;两个矛盾的问题不能有居中者’,‘同一律;一切真实的事物必在任何方面其自身始终如一!’他认为,这是可确认的,不需证明!这是形式逻辑的最高原则!
“伦理学”:探究美与善的关系!他反对苏格拉底把美德仅仅等同于知识,亚里士多德主张两种美德,一是心智方面即知德,而是道德方面,即行德!
心智方面的美德,是一种沉思的生活,他以理性的沉思活动作为自身的目标,对思想加以思想,并在这种活动中获得悠闲自适的愉悦,这是一种最高的幸福!
在谈到美德的时候,亚里士多德提出一种中庸的说法;人的灵魂包含三个部分‘激情,官能,性格状态’而激情和官能谈不上美德,只有性格状态才谈得上美德与恶性的问题!如果一个人能不偏不倚,两者用中的态度来对待激情,这才叫美德!
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之道我们要略做说明:1‘居间者’是相对一个主体而言,不存在绝对的平均数,必须针对具体情况加以分析2美德作为一种中庸之道,与‘过度’和‘不足’两个极端相对,所以他也可以看成是一种极端!3中庸就是中庸,不是过度、不足中的中庸!美德就是美德,不存在与‘不足’与‘过度’之中!
亚里士多德强调:既没有一种过度,不足的中庸,也没有一种中庸过度,不足!
中庸思想运用政治:理性的城邦不会太富有和贫寒,大家都是中产阶级!财富的适度,所以‘最容易遵循合理原则’,从而在平困和富两个敌对阶级中有效发挥‘仲裁者’的作用,保证国家的安定和繁荣!
评价: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一直处于经验性希腊自然哲学和理性思辨的逻各斯学说的综合!就是这种综合,一方面超越了两派哲学的思想冲突,建立起一个集大成的形而上学体系,另一方面使得哲学体系在唯物与唯心主义,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之间表现出折衷动摇的特点,自身也藏在很多难以解释的矛盾!
四:希腊哲学的衰颓
一、伊壁鸠鲁学派
伊壁鸠鲁(bc341-bc270)
哲学思思:原子论的宇宙观,主张世界万物都是由原子和虚空构成,赋予了原子重量,原子在虚空中做直线下降运动的原因就是因为重量,但是重量并不影响在虚空中的运动速度!
伊壁鸠鲁认为原子在运动中出来直线下降还有偏离,下降是必然,偏离是偶然,偏离中与其他原子发生碰撞而形成漩涡运动,从而组成世间万物!
伊壁鸠鲁首次把运动归因于内部!
在他看来,神也是原子构成!宇宙中存在者彼此相似的事物,神就居住在各个世界的空隙中,从来也不会干涉人的活动!人的吉凶祸福与神没有关系,都是原子的集散离合!
伊壁鸠鲁,无神论!
“感觉主义的认识论”:伊壁鸠鲁提倡感官主义,他是真正的‘真理报告者’!他认为认识的发生是外在事物作用于感官的结果,感觉本身就是真理,否认感官的‘约定俗成’!感觉本身没有什么错误,错误存在与我对感觉的认识和判断!不否认理性的作用,感觉才是判定理性的准则‘准则学’
灵魂也是一种非常精细的原子构成的东西,一部分在心里,一部分在全身!灵魂功能就是感觉,感觉功能又依赖身体基础,身死魂亡,感觉也就无从谈起!所以死亡不恐惧,或者的时候不会感觉到死亡的痛苦,死了也没有痛苦的感觉!
“快乐论的伦理学”:虽然我们认为伊壁鸠鲁学派的快乐是肉体上的放纵,但是对于伊壁鸠鲁本人而言,他算不上这种意义的伊壁鸠鲁主义!他本人追求的是肉体上的恬淡和精神上的安宁!
快乐与善相连,所谓的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和灵魂的无忧!使生活愉快的是清醒的静观!
快也本身在于心灵的宁静,心灵的宁静建立在对自然世界和社会认识的清楚认识!
快乐就是幸福,没有对死亡和神灵的恐惧和节制自己的欲望,是幸福、快乐的必要条件!消除对他们的恐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伊壁鸠鲁提倡的‘自然公正’,为了防止人们互相伤害!这就如同约定和契约,从而形成了法律,正义和国家建立的基础!后世哲学家推出了社会契约论!
认识的感觉主义和伦理的快乐主义是协调一致的,是一种古代世界的启蒙思想!
评价影响:‘快乐’的否定性质‘肉体的无痛苦和心灵的无纷扰’带有浓郁的末世论色彩,是消极的伦理观!
后世伊壁鸠鲁学派把伦理学概括为心灵的‘四方药’即‘神不足惧,死不足忧,乐行于善,安于忍恶’到了罗马,转化成了肉体的放纵!
二、斯多葛学派
1早期斯多葛学派
人物,芝诺(bc336-bc262不是爱利亚派)
还有克立利提斯,克吕西普等人,他们承认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来源和真理的标准,具有感觉论的倾向!主张有一种‘内部感觉’即天赋的清楚明白的理性,一切的判断也来自于此!早期斯多葛学派把追求心灵上的安宁和‘不动心’作为哲学的目标,宣扬一种通过理性节制欲望的伦理学。开拓了命题逻辑的的领域!
神秘化赫拉克利特的火:是一个有灵魂的东西,‘能思想的火’。逻各斯就是火的理想,就是世界理性,也是神和宙斯!
斯多葛学派认为,一切人都是兄弟,共同起源、命运和法律,人人平等都是‘世界公民’!
在伦理学上:认为人们要自觉服从逻各斯和命运,就是服从自己的理性和现实自己的本性!,这也是他们理解的自由,他们看中的德行是朴素,严肃,刚毅,节制,不主张同情、怜悯和伤感!主张美德就是幸福,理性摆脱一切快乐、欲望、恐惧、和悲哀的纷扰,对现实世界采取一种清心寡欲、无动于衷的生活态度!
2、晚期斯多葛学派
塞涅卡(bc4-65)奴隶爱比克泰德(55-135)奥勒留(121-180)
他们都认为,人们因当顺应自然,服从命运,与前期斯多葛更加犹豫,沮丧,悲观!他们主张取消奴隶和主人在人格上的差别,倡导要宽恕敌人,这对新兴的基督教产生重大影响!
塞涅卡:在批判‘四因说’是提出了宇宙只有一个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宇宙的创造者即神!因此服从神的天命就是智慧的选择,还提出‘顺应自然、服从命运’的观点,主张面对一切欲望和激情的骚扰而采取‘不动心’的态度!
这种弃绝物欲享乐、追求灵性纯洁的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后来也被纳入基督教的神学思想中!
爱比克泰德:认为世间的一切好运和厄运都是神的特殊旨意的结果!我们因当主动配合的方式来对待灾难‘如病痛,残疾’!
整个宇宙都是神来公正的管理着,服从神灵、顺从自然就是智慧和善的表现!所以人们面对顺境不要沾沾自喜,面对困苦不要杞人忧天,一切顺应自然即可!
奥勒留(皇帝《沉思录》):认为,人只是微弱的可怜生命,人体的一切只是一道激流,属于灵魂的只是一个梦幻!
他还从宇宙万物的普遍联系以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来论证人应该服从命运,安于现状,不能破坏宇宙的和谐!
认为一切事物都处于生灭变化的往复轮回之中!还认为,人们除了现在以外,一无所有,也一无所失!
综上:即是消极的悲哀的哲学思想,也是基督教神学的重要来源!
与伊壁鸠鲁学派比起来,斯多葛更是一种超凡脱俗的禁欲主义!
三、怀疑主义
1早期怀疑主义
创始人,皮浪(bc360-bc270):基本思想是‘不作任何决定,悬置判断’
皮浪不仅在认识上坚持不做判断的态度,而且把这种不动心原则带到生活实践中!
早期怀疑主义论,对自己的怀疑也抱有怀疑态度,要以身试法,以惨烈的方式去试探和检验,要么就是与之保持一种遥不可及的距离!因此他们表面潇洒,内心痛苦!
2晚期怀疑主义
代表人物,埃奈西德谟,阿格里帕、塞克斯都.恩披里克等人!埃奈西德谟在悬置基础上提出‘老论式’p75
塞克斯都.恩披里克提出了新论式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