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大明:我父皇是朱元璋 > 第八十三章 办学堂

第八十三章 办学堂

    第83章 办学堂


    朱标则没有那么多想法。


    夏元吉这个人可以用,但不是现在用。


    就连历史上朱元璋也没有大用他。


    只是帮着他,为孙子朱允炆铺路。


    如果现在用他,只会毁了他。


    毕竟此时的他也只有二十来岁,突然给予高位。


    那不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能撑住的。


    苦他们不怕,就怕高位后的糖衣炮弹。


    朱标听完后又说:


    “你放心,孤一定会给你,给天底下所有的孩子一支笔,一本纸,让你们不再蹲在地上用树枝写。”


    “笔墨咱们要多少有多少。”


    “王知府。”


    “臣在。”


    “书院孩子用不起笔纸,就有劳你了。”


    “看到孩子们拿着树枝在地上练字,孤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啊。”


    王观立刻领命:“回太子殿下,臣一定鼎力办好此事。”


    “除了练字的笔纸,臣还采购了万支炭笔。”


    “这种笔虽不如毛笔柔滑,却非常耐用,每一支笔的价格不如毛笔的一成。”


    “臣免费发放给学子们,不让殿下操心。”


    朱标点点头:“你能这么想,我很欣慰。”


    “千重万重,学习为重。”


    “如今国朝新定,正是急需要人才的时候。”


    “苏州人杰地灵,万万不可耽误了学业。”


    众人作揖:“臣等遵令。”


    随后朱标又说道:“一座书院是万万不够的。”


    “苏州城四十多万户两百万人,比应天还要多。”


    “无学可上者多达数万人。”


    “孤决定以苏州为试点,在各府各县各州建设书院。”


    “要求每县最低建设五座书院,每座不少于千人。”


    “不允许招考先生看学生家庭背景,职业,只要是个孩子都能上学。”


    “书院分六个阶段,分为一到六年级,主学四书五经,算数,每天学习时间不多于四个时辰。”


    “每旬休息两天,农忙时节,放假五十天。”


    “冬季放假二十八天。”


    王观听后吓了一跳,苏州一府七县一州,加上岛屿等等。


    这得建造多少书院啊。


    如果仅仅是买笔,那他可以接下来,毕竟不到百两银子就够用一年了。


    可建造书院就不一样了。


    这玩意是要地方的,而且请工人干活,买砖头木料,请教书先生,买书,都是要钱的。


    况且上千人的大书院,这还不上天了。


    就算把他这个老底掏空也建造不起啊。


    朱标看出了他的难色:“王知府可有难处?”


    “有。”


    这下不是王观了,而是胡之栋先开口。


    “殿下,这所需要的钱财太多了。”


    “几十座书院同时建造,财政不够啊。”


    朱标笑道:“几十座算什么。”


    “孤要在全国建造几百座,几千座书院,为大明教育打下一个大大的江山,岂不美哉。”


    “我知道你们有难处。”


    “你们会说各官府中的吏书、快手、斋夫、门子、皂吏、马快、民壮、灯夫、看监禁子、轿伞扇夫、库书、仓书、库子、斗级、铺兵、书办、马夫、吹手、火夫、更夫、膳夫这些为官府服务的人员,乃至于典史这样的基层官员。


    俸禄怎么办。


    这些人也是要吃饭的,随时朝廷不给他们发俸禄。


    但是你们官府也要想办法的。


    要不然,谁给你办事。


    官府连维持自身的正常运转肯定要加倍地去剥老百姓。


    以后怎么会有赈灾的能力呢?那出了灾情,老百姓没饭吃要造反,最后就得朝廷出面救济。


    孤看过洪武五年的苏州旱灾的情况。


    当时苏州府给出的救济方法是这样的:


    “以各图所捐之钱,各赈本图。图有贫富,以富图之有余,协济贫图之不足。令图自举一人焉以经理之,其钱即存于捐之家,而不必入于公局。官与公局之董事者,第纪其事数,为之调拨而已。


    整个救灾活动,就是靠本地乡绅凑了十一万两银子办的,经办人员也都是本地乡绅推举的。


    如今各地自建的义仓才是赈灾的主力,由乡绅向自己治下的百姓摊派粮食,用以备荒。


    有的义仓本身就是大地主,比如苏州的丰备义仓,就有一万五千亩土地,靠这些土地的佃户交的租子来备荒。


    此外,还有的是靠家族互助,苏州从宋朝到如今,一共有百六十个宗族义庄。


    这些义庄不仅用来渡荒,也救济因为婚丧嫁娶、失业、求学等原因而穷困的族人。


    施舍医药的医药局,负责丧葬救济的施棺会、义冢,打捞落水者的救生局。


    收容孤寡老人的普济堂、安济堂,收容流民的栖流所,收养弃婴的育婴堂、恤孤局、留婴社……


    这些社会救济组织的经费来源,全都是“士大夫助之”。”


    朱标把后世看到的资料简单说了一下。


    众人秒懂,原来创办这个书院学堂。


    不用官府来出钱,而是让苏州本地乡绅来出这个钱。


    不过人家也不是傻子。


    这些书院学堂修建,也需要银子的。


    他们凭什么帮助你朝廷。


    凭什么…


    就凭我有权,我可以满足他们正在困扰的东西。


    比如地位。


    如今商人地位低下,遭人白眼。


    钱和粮食对他们没说没什么意义了。


    他们此时最想要的还是地位。


    为了地位,他们不惜一掷千金去讨好官员。


    换回来的也只不过是一个白眼而已。


    而如今只需要稍微放下水,就能引起天下商人反响。


    那带来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朱标看着王观和胡之栋:“去办吧。”


    “孤对军事不太懂,但是女人教育,孩子,和粮食是目前最在意的。”


    “你们莫要让我失望啊。”


    两人同时作揖:“臣谨遵。”


    当天,太子爷要在苏州为穷人家老百姓免费办学堂的事情便传开。


    整个苏州上百万人直接炸开了锅。


    天底下头次听说,还能免费上学的。


    而且可以免费读六年,第一年免费发笔和纸。


    五岁以上,十四岁以下都可以免费报名。


    不仅如此,如果每一年的学习成绩在班级排前三名。


    可以和状元郎一样,头戴大红花,学堂还发一两银子鼓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厉少的闪婚小萌妻 绝世战王 人在盗墓签到打卡 影帝的懒散人生 我的靠山好几座 重生后公主殿下是朵黑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