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大明:我父皇是朱元璋 > 第二百零二章 迁都西安

第二百零二章 迁都西安

    第202章 迁都西安


    朱元璋怎么会不知道他这些小九九。


    摇摇头:“这个指挥使非你莫属,接下来你的任务还很重,朕用到你的机会还很多。”


    “千万不要在这时候打退堂鼓啊。”


    “行了,别推辞了,回去吧,等消息,接下来还有件大事让你去办,这两天回去睡个好觉。”


    马骧深深叩首:“臣遵旨。”


    看着这个男人远去的背影,老福叹了口气:“皇爷,锦衣卫的权力会不会太大了?”


    “如此一来,这个部门可比胡惟庸还要凶狠啊。”


    朱元璋哼了声:“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没有这群人,以后怎么大清洗,潜藏的敌人还有很多,人民之中有坏人。


    不把这些人归拢在一起,大明的天下就不会稳定,有了这群人,最起码能像个顶梁柱一样,把房子顶起来。


    当然…


    也不能让锦衣卫组建太久,过几年该干啥就干啥去。”


    老福作揖:“皇上圣明啊。”


    “现在正是缺人的时候,如此一来,马骧这群人必然会拼死拼活的干。”


    “老奴愚昧,实在无法与皇上的头脑相比啊。”


    “滚。”


    朱元璋给了他一脚:“真他妈恶心。”


    ……


    东宫这边,锦衣卫组建的消息,朱标已经收到了。


    实际上他根本无法阻拦锦衣卫的组建,也不需要阻拦,这个部门表面上看起来是有害而无利。


    但是明朝能撑二百多年。


    恰好离不开锦衣卫。


    因为明朝的俸禄是最低的,看看大汉,大宋,大唐,大辽,以及清。


    历史上任何一个王朝对待官员是非常优待的。


    而只有明朝剑走偏锋。


    朱元璋认为历朝历代老百姓之所以造反,那是因为官员腐败,官员坑害老百姓。


    所有要低薪,拿这群人开刀。


    这也是他的英明之举,因为在历史的长河中。


    只有明朝的军队和官员是耐苦的。


    宋朝的兵娇生惯养。


    就拿开封府来说,如果是练兵每个人能分十五贯钱。


    同时如果是夏天还要多给两贯,冬天不给,为什么,因为当兵的不干,太冷。


    宋真宗有一次下达圣旨,让一支军队去练兵,光练兵费就高达上百万贯。


    还不算吃的喝的。


    结果这群人就在附近射两箭,吼几嗓子便回去了。


    如果放在明朝试试,练兵就是练兵,就是苦行军。


    能给你口饭吃就感恩戴德吧。


    至于响银?


    想着去吧,能不克扣就不错了,大头兵就是奴隶,活该你当兵。


    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


    这年头谁愿意嫁大头兵啊。


    朱标猜想,明朝之所以这样,肯定和锦衣卫的严密观察是有关系的。


    而且后面再改就行。


    他接着往下看,发现是西安那边来消息了。


    朱樉的队伍历经三个月终于抵达西安,就藩秦王府。


    并亲切约谈了本地官员,以及士绅家族。


    但是他在信中只提了短短几个字:“大哥,这里有些不对劲,我可能需要装疯卖傻,尤其注意边关总兵。”


    后面便没有了。


    不对劲?


    擦,这个朱樉,有话说一半是什么意思。


    难道自己还能猜出来?


    还是让自己亲自去一趟西安?


    咳咳……


    去西安还是算了。


    因为朱标在重生前看过历史上真正的太子死因。


    很有可能不是病死的。


    也不是累死的,而是被高人所害,背后之人非常有可能是东南士绅集团。


    因为在洪武二十四年的七月,朱元璋效仿汉高祖刘邦调了五千富户,迁到了西安。


    西安能有今天的成就也要多靠了朱元璋。


    要不然和洛阳,开封没什么区别的,同样是古都,为什么西安要强富,就是因为明朝在这上面补贴了太多。


    而后八月他派太子朱标去西安考察。


    朱标在出发的时候就有异样。


    朱元璋追着朱标发了一封敕令,提醒太子慎举动,节饮食,严宿卫,这就非常的可疑。


    这九个字光是听听就头皮发麻。


    恐怕朱元璋早就猜到了。


    有人要搞事情,要不然也不会发出这几个字。


    说明他已经看到了,有人要搞自己儿子。


    为了以防万一,朱元璋又调了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有德和梁国公蓝玉去给朱标壮声势。


    十一月,朱标画好了地图回到南京,这时候朱元璋正式宣布迁都西安。


    没错,朱标表面是训斥秦王。


    实际上是在观察西安的实际地图,以及军事部署,民风情况,他还备份了一份洛阳的。


    为的就是以防万一。


    再以后,我们都知道。


    太子突然之间暴毙而亡,史书上说是累死的,还有人说是朱元璋吓死的。


    可实际上太子压根就不害怕老朱。


    他们是天选的父子。


    至于说太子怎么挂的?谁也不知道。


    得什么病?也没有记载,反正这人就是没了,我估计肯定是被下毒了。


    这一年朱元璋实际上已经六十四了,太子一没,迁都这事自然就不了了之。


    而朱标去世之后。


    国榷记载朱元璋说了一句话:「国有长君,社稷之福,燕王类朕,朕欲立之,何如?」。


    这意思就是说朱棣像我,我想传位给他,请问可以吗?


    明朝的大臣能同意吗。


    燕王比你还狠。


    像你,喜欢剥皮实草吗,那谁受得了。


    但官员嘴上不能这么说。


    翰林学士刘三吾,他是这么回答的:“你传位给老四,你让老二和老三怎么想?”


    后来大臣们又选了一个人。


    就是他们一手教出来的,朱允炆。


    但是因为朱元璋的这一句话。


    让后来朱棣起了疑心,他怀疑父皇到晚年也是被逼迫了,力不从心。


    这群建文官员都该杀。


    所以清君侧开始了。


    朱标此时问道:“蒋瓛还没有回来?”


    因为这一两天的时间内。


    蒋瓛那边没有任何消息,这就很奇怪了。


    京师附近这几个卫所,近在咫尺,现如今胡惟庸还在牢房里关押着。


    看起来是已经伏法认罪。


    实际上这是一个圈套,胡惟庸早就料到自己会倒,也根本打不赢朱元璋


    所以他另辟蹊径。


    拉拢了几乎所有的武将,开国功臣,以及大量的文官。


    等于说。


    他把自己当成引线,把天下官员当成炸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厉少的闪婚小萌妻 绝世战王 人在盗墓签到打卡 影帝的懒散人生 我的靠山好几座 重生后公主殿下是朵黑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