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东北猎户重生记:我帮前妻拉帮套 > 第128章 砸锤捕鱼芳心暗许

第128章 砸锤捕鱼芳心暗许

    张卫东站在院子里,眼睛瞅着老郝家的人忙得热火朝天,那灶膛里的火苗呼呼地舔着锅底,锅里的热气腾腾地往外冒。


    彪子呢,早跑去跟郝俊英套近乎了,他自己杵在那儿,浑身不自在,就像根多余的木头桩子。


    有心上前搭把手吧,刚伸出去就被人家笑着给挡回来了,那笑容里分明写着 “不用你,快歇着”。


    他百无聊赖地看着虎子和大灰在院里玩得撒欢儿,墙角那把大锤映入眼帘,他心里顿时有了主意。


    “婶子,给我拿个桶。” 张卫东一路小跑着进了堂屋,声音里透着股兴奋劲儿。


    “干啥呀?饭马上就好了。” 婶子边在灶前忙活边回他。


    “没事,闲着也是闲着,我去河沟子转转,弄个菜回来。有水岔子不?” 他满脸期待地问。


    “家里那个破了个洞,一直没补呢。胶鞋行不?我去邻居家借一双。”


    二楞娘说着,在围裙上抹了抹手,转身就出了屋子,那脚步匆忙又利落。


    “用我跟你去不?” 彪子正从水缸里舀水呢,听到这话,满脸乐呵呵地问。


    “不用,我一会儿就回来。” 张卫东扛起大锤,风风火火地就走了。


    来到河岔子,天气冷了,好多小沟子的水都少得可怜。


    下不了网,张卫东就想着用大锤震震,说不定能有收获。


    他找了一处水刚没过脚面的水沟子,麻利地脱下鞋袜,换上借来的胶鞋。


    “砰!”


    大锤砸在大青石上,那声音在寂静的河岔子回荡。连着砸了几块大石头,翻开一看,啥都没有,张卫东心里直犯嘀咕:


    “这可咋整?牛皮都吹出去了,要是空着手回去,不得让人笑掉大牙啊!


    再不行,就只能去屯里的代销点买点吃的充数了。”


    “八十!八十!”


    砰!


    又是一下,一块圆凳大小的扁平石头被他砸成了两半,几个小东西翻着白肚皮在水里漂了起来。


    “有了有了!”张卫东兴奋地喊出声来。


    是瞎嘎鱼!


    脑袋下面两条黄须子晃晃悠悠的,在有的地方这种鱼也叫老头鱼。


    他像找到了宝藏一样,连着砸了好几块石头,收获了小半盆。


    接着,他又换了个小水泡子,手里的大锤挥舞得呜呜作响,震出不少小柳根,其他大鱼倒是震不着。


    忙活了不到半个小时,张卫东估摸时间差不多了,拎着桶往老郝家走去。


    桶里的鱼活蹦乱跳的,溅起的水花打湿了他的裤脚。


    “哎呀妈呀!饭都快做好了,我还寻思你干啥去了呢!再不来我都要去寻你了。”


    彪子赶忙迎上来,一眼瞅见桶里的鱼,笑得眼睛都眯成了缝。


    “高低得添个菜呀!” 张卫东得意地晃晃脑袋。


    “东子,别整那么外道,快洗洗进屋,你看你这一身埋汰的。” 二楞娘笑眯眯地说道,眼神里满是慈爱。


    几个女人蹲在地上收拾鱼,那手法娴熟得很。


    她们用手指尖轻轻顺着小鱼的肚子一挤,内脏就出来了,一会儿就攒了一小盆。


    做这小鱼必须用荤油和豆油的两掺,再放点简单的调料,点火一烧,不一会儿就熟了。


    出锅的时候,滴上几滴香油,再撒上一把蒜沫,那香味直往人鼻子里钻,勾得人直流口水。


    二楞娘招呼张卫东和彪子上座,笑着说:“家里也没啥好东西,凑合吃一顿,热闹热闹。”


    “妈呀,小鸡炖蘑菇,还凑乎啊!” 彪子激动得满脸通红,眼睛都放光了。


    这一看就是老郝家为了招待他俩现弄的,旁边还有小根蒜摊鸡蛋,再加上张卫东抓的小鱼。


    小根蒜也叫大脑蹦,这时候趁着地还没完全上冻,各家的妇女都爱扛着小锄头去地边林子挖野菜。


    地里没活的时候,一天挖一样儿,攒着留着冬天吃呢。


    桌上还有几个凉拌的时鲜小野菜,中间放着热乎乎的小叶芹包的饺子。


    别看野菜占了大半桌,但这招待规格可真是不低!


    郝俊英给哥俩满上了杯中酒,张卫东一瞧,是北大仓酒。


    这大东北唯一的酱香型白酒,酒质微黄,那酒液挂在杯壁上,缓缓流下,就像丝线一样,看着就醇厚。


    “婶子,嫂子,你们都上桌啊,咋把我俩当外人了?”


    张卫东一看,又和上次一样,女人们不上桌,就有些不乐意了。


    “没事,俺们锅里还有呢,让二楞和俊英陪着你们。”


    老太太也不接话,带着二楞媳妇和孩子就要出去。


    在那个时候,不管是鲁省还是东北,只要桌上有酒,女人一般是不会上桌的。


    为啥呢就怕人多嘴杂,啥样的人都有,男女坐一块儿吃吃喝喝,说不定就会出些乱七八糟的事儿。


    你看现在,多少男女之间的事儿都是喝酒打牌、跳舞、同学聚会惹出来的。


    酒后乱性,这成语可不是随便说说的。所以女人不上桌,这也是一种避讳和保护。


    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可不能简单地用 “封建糟粕” 四个字就给打发了。


    “别忙活了,我俩完了还有事,这酒就点到为止,婶子你们也一块吃。”


    张卫东劝了好半天,老郝家又拼了张桌子,这才热热闹闹地动起了筷子。


    老太太夹了一口菜,吧嗒吧嗒嘴,这才说道:


    “其实俺们也是怕你们讲究。就说那下沟屯吧,也不是啥正经东北人,都是闯关东过来的。


    天南海北的人都有,云贵川、晋陕蒙五湖四海的。


    东北这地方地域宽广,地广人稀,这的人也心胸宽广,不排外。


    要不鲁省那么老远,为啥不往南方走呢?就是因为知道来这儿能活下去,没人撵。”


    “婶子,要说原住民,那得是鄂伦春、鄂温克那些少数民族才是本地人。


    大清那会入关以后,就把这儿设成了龙兴之地,一封就是一百多年。


    咱啊,要算都算外地人,所以干脆都别讲究,您说呢?” 张卫东边吃边说,说得头头是道。


    “成成成!你们年轻人就是有文化,那就说好了,以后都是一家人,都不讲究。


    来,婶子敬你们一杯,今天的事儿多亏了你俩。”


    二楞娘这么一说,老郝家一家人都端起了杯子,就连趴在那儿的郝二楞,也挣扎着起身。


    “干啥呀,刚说了一家人,又这么外道儿,都在酒里了!”


    彪子哈哈大笑,一仰头,一杯酒就下了肚。


    酒过三巡,一大家子吃得那叫一个碗干钵净,欢声笑语在屋里回荡。


    “天不早了,你俩西屋对付一宿呗!” 老太太拉着彪子二人,热情地挽留。


    “不了,没多远,我俩溜达溜达消消食。” 张卫东摆摆手,院子里都是女眷,住着实在不方便。


    走到院子里,二驴子扯着嗓子大喊:


    “走了婶子!走了嫂子,我俩以后再来看你们。”


    这一嗓子,在安静的夜里传得老远,也是为了让街坊四邻都知道,省得外人嚼舌根。


    看着哥俩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二楞老娘拉着闺女郝俊英的手,笑眯眯地问:


    “丫头,看上哪个了?娘替你把把关,这俩可都是好小伙子,打着灯笼都找不见。”


    郝俊英的脸一下子就红透了,还好有夜色遮掩。


    她嗔怪道:“哎呀,娘你说啥呢,我还小呢,再说了,哥的身子骨还没养好呢。”


    “东子不错,出口成章,还是个初中生呢。


    彪子人厚道,有把子力气,实心眼子。” 老太太自顾自地说着。


    正说着呢,二楞媳妇慌里慌张从屋里追了出来。


    “娘,我给虎子换衣服的时候,从他兜里摸出十块钱,我问他,他说是彪子给的。


    你看看这事闹的,人家非亲非故的,帮了咱这么多!”


    二楞娘和闺女郝俊英对视一眼,母女俩心里仿佛都有了答案。


    那答案在夜色中若隐若现,就像一颗种子,在她们心里悄悄发了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厉少的闪婚小萌妻 绝世战王 人在盗墓签到打卡 影帝的懒散人生 我的靠山好几座 重生后公主殿下是朵黑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