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克烈,皇帝的心腹重臣,满脸凝重地踏入那座金碧辉煌的宫殿,步伐沉稳地来到皇帝的御座前。他单膝跪地,低头禀报,声音中透露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启禀陛下,牛痘在靖国公的庄园已经种痘成功,此乃大吉之兆啊!”
皇帝闻言,龙颜大悦,脸上露出一丝喜色,但随即又皱起了眉头,眼中闪过一丝忧虑:“既然如此,为何推广起来会比较难呢?这其中可有何隐情?”
德克烈稍稍犹豫了一下,他知道接下来的话可能会触及一些敏感的话题,但他还是鼓足勇气回答道:“陛下,据微臣所知,牛痘虽然在靖国公的庄园里取得了成功,但要想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还面临着诸多困难。”
皇帝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他追问道:“有哪些困难?你详细说来,朕要听听这其中的难处。”
德克烈深吸一口气,沉稳地说道:“首先,牛痘的接种需要专业的医生和设备,而目前我国的医疗资源有限,很难满足大规模接种的需求。其次,牛痘的推广需要得到百姓的信任和支持,但很多人对这种新的医疗技术存在疑虑和恐惧,难以轻易接受。此外,还有一些地方官员对牛痘的推广不够重视,甚至可能存在抵触情绪,这也给推广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阻碍。”
皇帝听完德克烈的禀报,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思考着什么。然后他缓缓说道:“这些问题确实不容忽视,牛痘对于预防天花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不能因为困难就放弃推广。你可有什么好的建议,能够破解这些难题?”
德克烈思考了一会儿,回答道:“陛下,微臣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大对医疗资源的投入,培养更多的专业医生和技术人员,同时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以提高接种的效率和安全性。二是加强对牛痘的宣传和教育,让百姓了解牛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消除他们的疑虑和恐惧,增强他们的信任感。三是对地方官员进行考核和监督,确保他们积极配合牛痘的推广工作,不得有丝毫懈怠。”
德克烈离开后,宫殿内陷入了一片短暂的沉寂。皇帝的目光透过窗棂,似乎在凝视着远方,心中盘算着牛痘推广的每一步棋局。傅恒静静地立在一旁,他深知皇帝的心思,也明白牛痘推广之事非同小可,关乎国计民生,更关乎皇权的稳固。
皇帝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德克烈的未尽之言,他深邃的目光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这时,他转向一旁的傅恒,沉声说道:“牛痘进展缓慢的原因,德克烈有一点没有敢说。朕知道,若没有皇室宗亲种痘,百姓自然不敢相信这新的医疗技术。他们心中疑虑重重,唯有皇室先行,方能破除迷信,让百姓安心。”
傅恒心领神会,立刻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英明,微臣也觉得皇室宗亲带头种痘,乃是破除百姓疑虑的最佳之法。只是此事关系重大,需谨慎安排,选好合适的宗亲来做表率,方能确保万无一失。”
皇帝微微颔首,目光扫视着殿内众人,声音沉稳而有力:“朕意已决,就从朕的皇子中选一位来种痘。让百姓亲眼看到,这牛痘并无危害,且能有效预防天花。朕的子女,自当以身作则,为天下苍生谋福祉。”
此言一出,殿内众人皆沉默不语。他们心中都明白,这是个有风险的事。种痘虽已成功,但毕竟是一种新的医疗技术,难免存在未知的风险。一旦皇子种痘出现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傅恒心中一紧,但还是鼓起勇气道:“陛下,种痘虽已成功,但仍有极小风险。皇子乃国之栋梁,未来之希望,还望陛下慎重考虑皇子人选。”
皇帝轻轻摇头,那抹淡笑在嘴角缓缓绽放,如同晨曦中最温柔的一缕阳光,却藏着不容置疑的坚毅与决绝。“风险?朕身为天下之主,自当一马当先,为朕的百姓树立榜样。若皇室宗亲皆能安然种痘,百姓又何来疑虑?德克烈虽忠心耿耿,却未免过于瞻前顾后。朕的子女,若能以此举彰显皇室的勇毅与亲民,岂非美事一桩?”
傅恒听闻此言,心中顿生钦佩,如同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对那座屹立不倒的灯塔更加敬仰。他深知,皇帝此举实乃高瞻远瞩,既为推广牛痘之法,更为树立皇室之威严,展现皇室与民同心的情怀。这不仅是智勇双全的体现,更是对天下苍生深沉如海的关爱。
“朕意已决,断无更改之理。”皇帝的声音如同山岳般坚定,字字铿锵有力,“此事便交由你与德克烈共同操办,务必遴选医术超群之士为皇子种痘,万不可有丝毫差池。朕的子女,朕自当视若珍宝,但若能以此换取天下苍生的安宁,朕亦甘愿赴汤蹈火。”
傅恒心中一惊,犹如平湖中突起波澜,连忙进言:“皇上,宫中年幼的皇子屈指可数,仅有十三阿哥永瑚与十四阿哥永璐。十三阿哥乃皇贵妃所出,皇贵妃至今仍于北海别院静养身子。十四阿哥永璐则为令贵妃所生,倘若皇上令十三阿哥种痘……皇贵妃的性情,恐会……”
皇帝闻言,目光如深邃的夜空般闪烁,沉思片刻后,缓缓言道:“皇贵妃的性情,朕心中自有分寸。十四阿哥永璐虽为令贵妃所出,然令贵妃出身包衣,无论朕如何恩宠,其出身终难更改。而永瑚生母乃皇贵妃,出身尊贵无比。百姓观之,更易信服。
皇贵妃佟佳氏馨澜,入宫二十余载,一向深明大义,朕相信她定能体谅朕的苦心。至于皇子人选,便定十三阿哥永瑚无疑。他年幼体健,正是种痘之最佳人选。若能成功,定能扫除百姓心中之疑虑与恐惧,朕意已决。”
傅恒闻此,心中稍感安宁,犹如狂风中的树叶终得片刻宁静。他深知,皇帝既已做出决定,便如磐石般不可动摇。而十三阿哥永瑚,确为不二之选。他年幼体健,出身尊贵,若能成功种痘,定能如春风化雨般消除百姓的疑虑,让天下苍生皆沐皇恩。
皇帝的话语落地有声,不容置疑。傅恒心中虽有千般思绪,但也只能领命而去。他深知,此刻的自己肩负着皇帝的重托,也肩负着天下苍生的期望。
走出宫殿,傅恒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内心的波澜。他明白,接下来的任务将异常艰巨,不仅要挑选医术精湛的太医为十三阿哥永瑚种痘,还要做好万全的准备,确保整个过程万无一失。
而皇帝则留在宫中,继续处理着政务。但他的心中却始终牵挂着永瑚种痘之事,不时地会询问身边的太监,傅恒和德克烈准备得如何了。
北海别院内,皇贵妃佟佳氏馨澜端坐于雕花窗边,手中轻握着一只精致的青花瓷杯,杯中的茶水热气袅袅上升,与她脸上的淡然神情形成了鲜明对比。她虽身处这幽静别院,远离了宫中的喧嚣与纷扰,但宫墙之内的一举一动,却如同透明般清晰地映入了她的眼帘,传入了她的耳中。
此刻,她的心中如同被万千思绪所缠绕,难以平复。当她从傅恒口中得知,皇帝竟决定让十三阿哥永瑚种痘时,她的嘴角不禁勾起了一抹淡淡的笑意,那笑容中既有预料之中的释然,又似乎藏着几分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
“皇贵妃,皇上他执意让十三阿哥种痘。”傅恒再次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他知道,皇贵妃对永瑚的疼爱之深,此刻的决定无疑是在她心上割了一刀。
傅恒站在一旁,神色苦涩,似乎对皇帝的这一决定感到十分为难:“皇贵妃,皇上他……执意要让十三阿哥种痘,微臣实在是……”
靖国公宇麟闻言,也不禁露出了惊讶之色。他虽在朝中地位显赫,但面对皇家的家事,却也感到有些棘手。他望向馨澜,目光中带着几分不解:“为何会是十三阿哥永瑚?”
馨澜转过头,看向宇麟,眼中闪过一丝坚定。“永瑚的生母是我,我这个出身世家大族的皇贵妃,自然应该承担起这份责任。”她缓缓说道,“令贵妃虽得皇上宠爱,但她毕竟出身包衣,八旗贵族中又有几人能真正另眼相看?而永瑚,他是我佟佳氏的血脉,他的身份和地位,足以让百姓们相信牛痘的安全性。这牛痘之事,看似简单,实则关乎皇家颜面,皇上此举,既是为了永瑚的安危着想,也是在向世人昭示,我佟佳氏一族,永远是皇家最坚实的后盾。”
说到此处,馨澜的目光变得坚定而深邃,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格局与走向。她深知,这牛痘之事虽小,但背后所隐藏的,却是皇家内部的权力斗争与利益纠葛。而她,作为皇贵妃,必须在这场斗争中保持清醒与冷静,为永瑚,更为佟佳氏一族,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傅恒和宇麟闻言,神色间不禁流露出对皇贵妃馨澜深深的敬意。他们深知,这位看似柔弱的女子,实则拥有着一颗坚韧不拔、深明大义的心。她的每一个决定,都不仅仅是出于个人的情感与利益,更是为了整个天下的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