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全史人物乱入:刘备二周目人生 > 章220:东莱太守狄仁杰

章220:东莱太守狄仁杰

    章220:东莱太守狄仁杰


    至此,刘备与世家的博弈彻底结束


    孙家、华家走向没落,此后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任家元气大伤,剩余众世家纷纷胆寒,此后不敢轻举妄动。


    张飞将战争经过详细汇报给刘备,对狄仁杰大加赞赏。


    “传狄仁杰见我。”刘备看完战报后说道。


    “参军狄仁杰,见过安东将军!”狄仁杰恭敬道,礼数周全。


    三十多岁的狄仁杰面庞英俊,浓眉似墨,顾盼间尽显睿智,整个人散发着朝气与自信,举手投足间,彰显出非凡的气质与风度。


    “听说你是我手下典农校尉武漳的老师。你认为他继承了你几分的本领啊?”刘备问道。


    武漳在刘备手下主持屯田事宜,劳苦功高,才能有目共睹。


    狄仁杰伸出三根手指头:“三分。”


    “我听说你处事谨慎、情绪沉稳,怎生见了我就开始说大话?才能三倍于武漳,不怕日后无法完成任务惹人讥笑?”刘备蹙眉,狄仁杰的表现着实有些轻佻不为上位者所喜。


    狄仁杰则不卑不亢地答道:“举荐自己时如果刻意谦虚,使上位者不知道自己的才华,恐怕此生都难有作为。仁杰既敢说才能三倍于武漳,当然不怕任何挑战。”


    刘备眸中闪过赞许,心道这人颇为自负,应当有些本事,便打算考量考量他。


    “我刚从蛾贼手中夺回东莱郡,那里的百姓感恩蛾贼分与其田地,对我军怨念极深,不知那你可有法应对?”


    狄仁杰对答如流:“主公已经派石达开韦昌辉等人前往,何必再问我呢?”


    刘备摇摇头:“他二人是战将,不是政客。石达开世之良将,放在北海岂不可惜?”


    狄仁杰见状答道:“那主公就派我去吧!一年时间,我可使东莱百姓都感恩您的功德!”


    刘备挑眉追问:“你要如何安抚他们?”


    狄仁杰伸出四根手指,娓娓道来:“承认蛾贼所分田地归其所有,许其自由处理。若有分配不公者,重新授予田地。”


    “其次,稳定治安。世家豪强被蛾贼屠戮干净不代表着百姓不会受人欺辱。”


    “那些蛾贼军中有亲戚者,少不了营私利,欺压百姓。严厉打击这些人物,可以使东莱百姓安心生产。”


    “兴办教育,推广儒学,用道义约束百姓。对才思敏捷者着重培养,推荐至将军麾下为官,绑定利益。”


    “最后,蛾贼于东莱横征暴敛,百姓无粮可食。将军请往东莱运送粮草,推行屯田政策。第二年秋收后百姓便会全部归心。”


    刘备听完狄仁杰须臾间想出的详细计策,暗自咂舌,走到狄仁杰面前,亲自为其整理衣襟:“如意真是为我推荐了一员大才。你在东莱郡任官一年,明年我便调你回平原,作我将军府中司马!”


    司马,刘备之下第一人。


    狄仁杰感激刘备恩遇,拜道:“仁杰必为将军效死力!”


    “对了,你到了东莱,一定要万分小心辽东高欢!”刘备提醒狄仁杰。


    东莱与辽东隔着北海,中原战乱许多百姓乘船逃往辽东避难,管宁、国渊皆是例子。


    高欢植入身份为辽东之主,系统为刘备补充了在幽州时听说对方的经历。


    青州人能逃到辽东,辽东人自然也能到东莱,刘备对高欢很是放心不下。


    狄仁杰正色道:“诺。”


    库房中,薄曹从事长孙无忌蹙眉翻看着卷宗,嘴巴越张越大。


    他猜到了刘备底子薄,却没想到这么薄。


    他刚才大致算了一下兴平元年秋收的账,平原国十五万户,济南国九万户,乐安国七万户,齐国六万户,北海东莱二郡共十万户,总计四十七万户。


    为方便计算,所有数据取约值。人口姑且视作五十万户。


    北海东莱二郡是青州最大郡,在洪秀全疯狂暴兵之下锐减至十万户。


    假设每户有五口人,刘备手下有二百多万人。


    乱世人口锐减不假,但提供作战所需兵力绰绰有余,真正缺的是供养军队所需的粮草。


    再假设每户耕种五十亩地,那么青州一年产量大约四千万石,其中百姓吃喝消耗三千万石,种地又需要五百万石,刘备可征用只有五百万石。


    说极端一点,如果刘备二征一,那么兴平元年能征粮二百五十石。刘备现在算上预备役和各地守军,共有士兵近十万,对于青州而言已经是非常庞大的兵役人口,战争潜力绰绰有余。


    一人一个月吃一石,十万人不打仗一年都要消耗一百二十万石。


    而泰山郡和北海国现在都在打仗,今年大概率不会停止战争。


    北海国兵力两万余,泰山郡两万余,按五万算,与守军相比,他们两人一个月多消耗一石,那么额外又消耗了三十万石。


    这么算的话,似乎刘备还有一百万石的粮草能用,但刘备不可能二征一。


    看似已经把百姓吃喝、种地所需粮草剔除,剩下的粮草随便征,可是百姓手里也需要余粮啊。


    西汉时期实行征兵制,男子成年三年后服兵役。为什么时间是三年呢,因为在三年全部丰收的前提下,余粮正好够家里人吃一年。


    尽管征兵制已经废除,但我们不妨将此视作一种社会习俗。刘备治下越稳定,越需要向这个方向靠拢。


    换算一下,西汉治世的情况搬到现在,刘备一年要给百姓留一千万石的余粮。


    所以,刘备兴平元年倒欠百姓五百万石粮草~


    为什么会出现产粮刚好与百姓耗粮相等的情况呢?因为青州粮草短缺,刘备没办法让一户人家种植实际上可精耕的八十亩土地。


    这种困境在初平年间便已出现,当年收粮后情况好转。但东莱被蛾贼洗劫了个底朝天,刘备不得已往那儿匀了些粮草,今年就每户按五十亩算了。


    综上所述,再考虑到张居正向世家借粮、向商人买粮、某地出现天灾等等情况,刘备兴平元年只能收不到一百五十万石粮草。


    长孙无忌摇头叹息:“任重而道远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厉少的闪婚小萌妻 绝世战王 人在盗墓签到打卡 影帝的懒散人生 我的靠山好几座 重生后公主殿下是朵黑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