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比窦娥还冤。
不过这次,她就接下这口锅好了。反正现在以他们两个的资质,以后成绩的提升,老师起到的作用其实很小。
看着面前的两个香饽饽,方梅欣喜地说:“既然你们不想去,我就回了那头,以后在三班还跟以前一样,你们怎么舒服怎么来。”
于是叶沛林和熊绵绵便顺理成章地留在了三班。
这个消息小小的振奋了一下人心。
定海神针不走,近在咫尺的距离让他们有种莫名的安全感。
两个人都不是生人勿近的性子,所以——
有问题不会,不怕了;
笔记没记全,不怕了;
老师讲的听不懂,不怕了;
菁英高中哪家强,高一三班二人王!
熊绵绵&叶沛林:……
葛思乐和曾柏嘉去了文科班,班级里自然也进来了新的同学。
一进入高二,高一悠闲的节奏突然加快,老师的态度也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上课不再和他们插科打诨开玩笑,以往歷史课上能扯上三十五分钟野史的歷史老师也变得一本正经,一节课四十五分钟,每分每秒都用歷史知识点塞满。
大家这才真正意识到,高考真的逼近了。
高中的生活每天满满当当的,其实回想起来,每天几乎都是重复着上一天的生活。
一切都变了,一切也都好像没有变。
熊绵绵和叶沛林仍旧稳居第一第二,像两座大山一样死死压在所有人头上,山下面,剩下的人在为了第三名争得你死我活。
但是课间打闹的人少了,埋头苦读的人多了。晚自习的时候偶尔也会看见有人偷偷红了眼眶。
这两年里,有人逆袭跃居前排,有人承受不住压力逐渐掉队,你来我往,没有定数。
越到最后大家弦绷的越紧,每天睡四五个小时是常态,他们身上承载的不仅仅是父母的期望和自己的远大目标,还有“菁英高中”这四个字带来的荣耀。
在所有人都眼泪和汗水中,高考悄悄来到了。
第43章 动员大会
高考前三天是菁英高中的考前动员大会。
不过这动员大会有点特殊,不是用来撒鸡汤的,而是用来给学生发泄的。
因为鸡汤早在高考前几个月已经不间断地撒过了。
课间老师循环播放着各大高校的招生宣传视频;有得意门生的老师则会请来正在重点大学就读或已经毕业事业有成的学生来分享他们的经验,灌鸡汤。
“××大学很喜欢我们菁英高中的人哦。”
“数学不停刷题分数就会上去的。”
“我一开始进班的成绩也不太理想……”
……
被鸡汤浇灌的学生们一方面对未来满怀憧憬,一方面面临即将到来的高考既紧张又期待。
在以往的动员大会上,校长和教导主任会说几句官方的话,然后剩下的时间全部交给学生。
简而言之,菁英高中的动员大会等于发泄大会。
发泄的项目包括但不仅限于撕纸扔书、扎气球。对,那天全校各处会挂上琳琅满目的各色气球,想用牙籤扎?想用手捏?悉听尊便。
大会多次证明,效果是很好的。学生低落的心情,紧张的状态一扫而空,全情投入。
不过这就苦了学校后勤处的保洁人员了。
每年当六月份来临的时候,他们都如临大敌,这是他们一年的工作当中最具有挑战的时刻。
满地“雪花”中点缀着星星点点的彩色气球,看着是美丽,打扫起来就没那么让人开心了。
有的学生们同样也有一些烦恼。
动员大会上把书都撕了是开心了,等心慌想看书的时候却发现找不到趁手的资料了。
时间久了,自然会有一些闲言碎语,这渐渐传到了校长耳中。
校长思考半晌,在动员大会前召集了会议。
“关于今年的动员大会,我有点想法。”校长的脑袋锃光瓦亮,不自觉的吸引了所有老师的目光。
“往年我们都是撕书啊,扎气球什么的,既不环保,打扫起来也费劲,今年我们就创新一下。不搞这些花里胡哨的。”
“校长您说的太对了,我一直觉得这些太花里胡哨了,”教导主任附和道,义愤填膺:“高考前学生应该做什么!就应该安安心心的复习考试!这把他们心都弄野了!”
校长装作没听见,继续说道:“关于这创新,各位老师有什么高见啊?”
几个年长的教师不说话,他们的想法和教导主任是一样的。
年轻的老师们则蠢蠢欲动:“校长,您觉得请几个明星过来唱歌鼓舞大家怎么样啊?就时下那个唱《我要飞》的那个就挺好的,励志。”
校长面露难色:“明星?我们预算没那么多吧。”
提案被否了,提出想法的那位女老师有点失望。
“校长,我最近看了一个节目。”
方梅看向校长,娓娓道来,校长听了频频点头。
“好,就这么办。我们菁英发展到今日也要与国际接轨嘛。”
校长拍板,一锤定音。
教导主任大失所望:什么创新,最后还是花里胡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