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岁月诗痕:那些触动心灵的歌赋 > 《古风七十二首·其四十六》李白

《古风七十二首·其四十六》李白

    《古风·其四十六》李白


    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


    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三川。


    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


    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


    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


    当涂何翕忽,失路长弃捐。


    独有扬执戟,闭关草太玄。


    赏析


    盛赞唐朝前期的辉煌


    - “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唐朝自开国历经约一百四十年,诗人开篇便赞叹国家的容貌是何等的显赫辉煌。此句直接点明主题,高度概括了唐朝前期的繁荣昌盛,为全诗定下基调。


    - “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三川。”隐隐约约可见那巍峨壮丽的五凤楼,横亘在三川大地之上。“五凤楼”指代皇宫,以其隐隐绰绰却尽显宏伟的姿态,展现出皇家建筑的庄严与华丽;“峨峨”强调其高大,“横三川”描绘出其横跨地域之广,从侧面烘托出唐朝国力的强盛。


    - “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王侯们如同天上的星月般显赫,他们的宾客多如云烟。此句通过比喻,生动地描绘出唐朝贵族阶层的权势和其身边门客众多的热闹场景,反映出当时社会上层的繁荣与昌盛。


    揭示权贵的骄纵奢靡


    - “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权贵们在金碧辉煌的宫殿内斗鸡取乐,在美玉砌成的瑶台边踢球玩耍。“斗鸡”和“蹴鞠”是当时贵族们热衷的娱乐活动,诗人借此展现出他们生活的骄纵奢靡,只知贪图享乐,不思进取,暗示这种风气对国家可能带来的隐患。


    - “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这些权贵们的一举一动似乎能摇动白日,一挥手一指挥仿佛能使青天回转。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极言权贵们权势之大,气焰之嚣张,深刻地讽刺了他们凭借权势肆意妄为的行径。


    感慨仕途无常与赞扬隐者


    - “当涂何翕忽,失路长弃捐。”那些当权得势的人,得势时是何等的迅速,但一旦失势,就会被长久地抛弃。此句感慨仕途的无常,权势如同过眼云烟,转瞬即逝,体现出诗人对这种世态炎凉的无奈与感慨。


    - “独有扬执戟,闭关草太玄。”唯有像扬雄那样的人,执戟为官却能闭门着书,潜心撰写《太玄》。扬雄不追逐世俗的权势与享乐,而是专注于学问,诗人以扬雄自比或赞扬扬雄,表达了自己不与权贵同流合污,坚守自我,追求精神境界的高尚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唐朝前期繁荣景象的描绘,揭示了权贵们的骄纵奢靡,感慨仕途无常,同时表达了诗人不随波逐流的志向,体现了李白诗歌对社会现实敏锐的观察力和批判精神,以及对高尚人格的追求。


    创作背景


    《古风其四十六》的创作背景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约作于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阳时,当时唐玄宗东幸洛阳,群官相随达三年之久。另一种说法是,诗作于天宝(742~756年)初李白在长安时期或被谗去朝之后。


    天宝年间,表面上唐朝繁荣鼎盛,但统治阶级内部腐败,社会矛盾尖锐,已呈现盛极而衰的迹象,如“安史之乱”就爆发于天宝十四载(755年)。李白以敏锐的政治眼光,看到了当时的社会问题,通过此诗对唐朝当时的政治状态进行辛辣讽刺,批判其用人制度。诗中既描绘了盛唐的辉煌,如都城雄伟的建筑、王侯宾客的云集等,也刻画了权势者的腐朽骄横,以及政治的腐败,如斗鸡蹴鞠的盛行、当权者的得意与失势者的被弃等。


    创作背景对作者的影响


    开元时期背景下的情感表达


    - 对盛世的歌颂与期待:若创作于开元二十三年,当时唐朝处于开元盛世,李白在诗中描绘“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展现出对唐朝百年繁荣的歌颂。他期望能在盛世中有所作为,实现“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的理想,为国家效力,这体现出他对盛世的自豪以及积极入世的情怀。


    天宝时期背景下的情感表达


    - 对现实的批判与讽刺:天宝年间,统治阶层的腐朽逐渐显现。诗中“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生动地描绘了权贵们的荒淫享乐,表达出李白对这种现象的批判与讽刺。


    - 怀才不遇的愤懑:当时政治腐败,贤才不得重用。李白空有一腔抱负却无法施展,“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表达出他不被理解、怀才不遇的愤懑与孤独。


    - 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表面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李白以敏锐的眼光察觉到了这一点,通过诗歌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如“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暗示了人才的错置和国家潜在的危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厉少的闪婚小萌妻 绝世战王 人在盗墓签到打卡 影帝的懒散人生 我的靠山好几座 重生后公主殿下是朵黑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