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我用水浒军团纵横宇宙 > 第52章 担子里的日月

第52章 担子里的日月

    跟着武大郎穿过几条昏暗狭窄的巷弄,最终,他们在一扇低矮的、用旧木板拼凑而成、甚至有些歪斜的院门前停了下来。


    “吱呀——”


    武大郎推开那扇发出不堪重负呻吟的木门,侧身让黄淮先进。


    黄淮踏入院门,环顾四周。


    果然,十分简陋。


    这是一个极小的院落,地面是坑洼不平的泥土地,角落里堆放着一些劈好的柴火和几个破旧的瓦罐。院墙是用碎砖和黄泥垒砌而成,低矮斑驳,仿佛一阵大风就能吹倒。


    院子正中,是三间低矮的茅草房。屋顶的茅草稀疏发黄,显然已经有些年头了。墙壁是用黄泥混合着稻草糊成的,上面布满了风吹日晒留下的裂纹。窗户是用几根细木条钉成的格子,上面糊着破旧的窗户纸,有的地方已经破了洞,用碎布勉强堵着。


    整个院落,除了被打扫得还算干净,几乎看不到一件像样的东西,处处都透着一股难以言说的贫寒。


    武大郎放下那副沉重的炊饼担子,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他有些局促不安地搓了搓手,对着黄淮露出憨厚的笑容:


    “大官人,家里……实在太简陋了,让您见笑了。您……您随便找个地方坐哈,我去给您烧点热水,再弄点吃的。”


    说着,他走到院子角落的水缸边,舀了瓢水,简单地净了净手和脸,便转身钻进了中间那间看起来像是厨房的茅草屋里,开始叮叮当当地忙碌起来。


    “大官人稍等!我手脚快,马上就好!就是些粗茶淡饭,您多担待!”武大郎的声音从屋内传来,依旧是那般亲切、热情,没有丝毫因为家境贫寒而产生的自卑或怨怼。


    黄淮看着他忙碌的背影,又看了看这家徒四壁的环境,心中五味杂陈。


    之前只是通过书本和影视剧,知道武大郎生活困苦,但那终究是隔着一层想象。此刻亲身处在这真实的、简陋到甚至有些破败的环境中,他才真正体会到,这个老实巴交的汉子,活得有多么不易。


    他几次想上前帮忙,都被武大郎笑着婉拒了,口中不停地说着“使不得”、“您是客”之类的话。


    黄淮无奈,也知道自己确实帮不上什么忙,索性便在这小小的院落里转悠起来。


    院子虽然小,却被武大郎打扫得干干净净,地面上几乎看不到什么杂物。看得出来,他是个勤快利落的人。


    在院子的一个角落里,黄淮发现了几块大小不一、形状规整的青石,旁边还放着两个沉甸甸的石锁,石锁的握柄处已经被磨得光滑发亮。


    黄淮好奇地走上前去,弯腰试着拎起其中一个较小的石锁。


    入手沉重无比!他使了不小的力气,才勉强将其提离地面!这重量,怕是得有七八十斤!


    “嘿!”黄淮暗自咋舌,放下石锁,又去试那个更大的,结果更是纹丝不动!


    就在这时,武大郎端着一盆洗菜水从厨房出来,正好看到黄淮在摆弄石锁,他笑着说道:“大官人好力气!这石锁沉得很,是二郎平时用来锻炼筋骨的。”


    提到弟弟,武大郎的脸上立刻充满了骄傲和自豪:“我家二郎啊,天生神力!在他十多岁的时候,就能举着那个小石锁满院子跑了!等闲三五个壮汉都近不了他的身!”


    看着武大郎那副与有荣焉的模样,黄淮不禁莞尔。看来,弟弟武松,确实是支撑他活下去的最大精神支柱。


    很快,晚饭准备好了。


    说是晚饭,其实异常简单——一盆黑乎乎的、看不出原材料的杂粮糊糊,一碟咸菜疙瘩,还有几个早上剩下的、已经有些干硬的炊饼。


    武大郎歉意地将饭菜端到一张破旧的小方桌上,连连说道:“大官人,实在对不住,家里没什么好东西,您……您将就着吃点。”


    黄淮笑着摆了摆手:“兄台客气了,出门在外,能有口热饭吃,已经很感激了。”


    他拿起桌上的碗筷,准备盛饭。当他拿起其中一个粗瓷大碗时,再次被震惊到了!


    这个碗,巨大无比!几乎有寻常饭碗的三四个大!碗壁厚实,显然是为了能装更多的饭食。


    “这个碗……”黄淮忍不住问道。


    “哦,这个是二郎的碗。”武大郎解释道,脸上又露出了那种骄傲的笑容,“二郎饭量大,身子骨又壮,每次用这个碗,都能满满当当地吃上两大碗!得多吃点,才有力气练武嘛!”


    黄淮看着那个几乎能当盆使的大碗,再想想武大郎那瘦小的身材,心中再次被触动。可以想象,为了让弟弟能吃饱、能有力气练武,武大郎自己平日里,又是过着怎样省吃俭用、甚至食不果腹的生活?


    简单的晚饭很快结束了。武大郎收拾完碗筷,又从里屋一个看不出原色的木箱里,翻找出了一套叠得整整齐齐的旧衣服和一床略显单薄的被褥,递给了黄淮。


    “大官人,这是二郎以前穿过的衣服,虽然旧了些,但都洗得很干净。被褥也是刚晒过的。晚上天气凉,您盖着睡,别着凉了。只是……希望您别嫌弃。”武大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黄淮笑着接过,入手能感觉到布料的粗糙,但确实很干净,还带着阳光晒过的味道。他抖开那件青色的旧短褂,发现上面密密麻麻地打着好几个补丁,针脚虽然不算特别细密,却很牢固。


    “这上面的补丁,是兄长亲手缝的吗?手艺真巧啊!”黄淮由衷地赞叹道。


    “哪里哪里,笨手笨脚的,让大官人见笑了。”武大郎连连摆手,脸上露出一丝温暖的笑意,“二郎这孩子,打小就没了爹娘,是我一手拉扯大的。也是靠着街坊邻里心善,东家给口吃的,西家给件旧衣服,一口奶一口饭地把他喂养活。这些衣服上的补丁,有些是我缝的,有些是隔壁的张大娘、李婶子帮忙缝的。咱们这清河县的乡亲们,对我们兄弟俩,都不赖。”


    “既然邻里都不错,那为何……”黄淮看着武大郎脸上那真诚感恩的笑容,忍不住将白天憋在心里的话问了出来,语气带着一丝不解和打抱不平,“为何他们还要那般取笑你?兄长你……似乎也并不生气?”他觉得,以武大郎的勤劳和善良,不应该遭受那样的嘲弄。


    武大郎闻言,脸上的笑容淡了一些,但依旧是那副温和憨厚的样子。他咧嘴笑了笑,露出那口黄牙,浑不在意地说道:“嗨!不妨事的!小孩子家家不懂事,瞎起哄罢了。大人们也就是平日里说笑两句,图个乐子,乡里乡亲的,抬头不见低头见,能有啥真正的恶意?”


    说完,他便不再理会黄淮,转身走到墙角,开始和面、准备发酵,为明天要卖的炊饼做起了准备。昏暗的油灯下,他那瘦瘦小小的身影,显得异常忙碌而执着。


    黄淮看着那个佝偻着腰、双手沾满面粉的身影,心中突然百感交集。


    不知为何,这一刻,他好像突然理解了武大郎。


    以前,在书本里,他总觉得武大郎是个懦弱、窝囊甚至有些可悲的角色。面对欺凌选择忍让,面对命运选择顺从。


    但现在,当他真正接触到这个活生生的人,看到他简陋却干净的家,看到他对弟弟毫无保留的付出和维护,看到他面对嘲讽时的温和与宽容,看到他为了生计、为了弟弟的未来而默默承受一切的背影……


    黄淮突然觉得,这个被世人嘲笑了千百年的“三寸丁谷树皮”,或许并非懦弱,而是一种近乎伟大的隐忍和担当。


    同样是贫苦出身,同样是孤儿,为何武松能长得人高马大,筋骨强健,甚至有余力去打熬力气,练就一身武艺?


    不就是因为有这样一个长兄如父的哥哥,用他那瘦弱的肩膀,扛起了所有的生活重担,将所有的资源、所有的爱、甚至所有的希望,都倾注在了弟弟身上吗?


    黄淮用的那个大碗,武大郎说武松每次都能吃两大碗。他是靠着卖多少炊饼,受多少嘲讽,咽下多少委屈,才换来了弟弟那两大碗饭,才供养出了那个未来名震天下的打虎英雄?


    他那副看似沉重的炊饼担子,担起来的,何止是干硬的炊饼?


    那分明是武松的童年,武松的温饱,武松的未来,是这个哥哥对弟弟沉甸甸的、毫无保留的日月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厉少的闪婚小萌妻 绝世战王 人在盗墓签到打卡 影帝的懒散人生 我的靠山好几座 重生后公主殿下是朵黑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