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人证
但还不等妇人抬头,高堂之上的方世楠又猛地一拍惊木,铿锵有力道:
“堂下之人为何不做出回应,难不成你所言全都不实,所以才没有想出应对的说辞?你这可以算是作伪证!如果不是本官英明神武,说不定就被你给哄骗了过去!”
不得不说,方世楠这认真起来的模样,看着倒还真像是那么一回事。
妇人还是头一次见到这样的阵仗,自然被惊吓得有些说不出来话,顿时大脑只觉得一片空白,完全没有办法想起来自己到底要说什么,甚至以至于忘记了自己此行前来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
冷汗直冒。
不只是她自己,就连在衙门大门外驻足的围观群众,都不禁为她捏了一把冷汗。
好在,就在这样的关键之际,江玉书及时出声。
但并非是从嘴巴或是喉咙发出的声音,而是用类似于传音秘入的方式去拉回妇人的意识,让对方清楚自己前来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以及究竟是为了什么事情来到的这里。
有了江玉书的帮助,原本手足无措的妇人终于稳定了自己的情绪,脸上的表情看上去也镇定了些许。
这样的转变,自然被方天震等人看在眼里。
只不过方天震与方世楠实力不到位,不清楚是江玉书推波助澜的结果,而了忘等人虽然感觉到了空气中的灵力波动,但并没有选择站出来指出这点。
毕竟,他们并不会随意对事情进行插手,就算多管闲事也是有一个范围的。
一些小细节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待到妇人拉回自己的意识后,她便抬头望上了高堂之上的方世楠。
方世楠的身后高悬着一块匾额。
只可惜妇人大字不识一个,没有去过学堂。
虽然有着教育普,但妇人所出生的那个时候并没有这种东西,况且那个时候家境条件也不好,需要早早的下地干活帮衬着父母。
就算是上学读书,那也是男孩子的事,与她们女孩子没有任何关系。
毕竟,只有男孩子才可以传宗接代。
女孩子嫁出去就成了别人家的。
正因如此,妇人虽然看见了方世楠身后高悬着的匾额,却根本不清楚匾额上所刻的字到底是什么。
若是她去过学堂读过书,一定会知道那四个字读作“公正廉明”。
只可惜这四个字放在方世楠的身上,显得异常可笑至极。
……
“民妇所想要状告的人,是如今苏南城城主的儿子方世楠!民妇状告方世楠策马纵横子午大街,有违律法规定,也有违当初老城主留下的规矩!民妇没有读过什么书,也没有去过学堂,但曾听村里读过书的人说过一句话,那就是——”
“在九州志的历史上,大概是三千年前的时候。那个时候还并非是城池制,而是家国制,不同的国家与不同的国家,负责管理国家的被称作是天子,而天子的儿子,即拥有继承权的儿子被称作为太子。”
“因此在那个时候流行着一句话,‘太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就算是官家人犯了律法,也应当按照律法论处,而不是因为他官家人的身份有所忌惮,甚至是假装出无事发生的模样,这对于其他人而言何其的不公平!民妇虽然没有读过什么书,认过什么字,但这样的道理也是明白的!”
“难道就因为方世楠是方城主的孩子,而方世楠如今坐在高堂之上,被称作判官,就可以假装出一副无事发生的样子来堵住这悠悠众口吗?当初在子午大街的时候,不止一个人看见了当时的情景!”
“随便找出几个人来,说不定都能将当时所发生的一切还原!这人证有而且不止一个人证,难道这还称不上有利的证据吗?还是说方城主依然打算纵容自己的孩子?往常的时候,我们这些平民可以睁一只眼闭,只要不做出什么伤害我们生命的事情,我们都可以忍受,毕竟没有什么比活着更幸福的事情了。”
“可我的女儿……我那年纪小小的女儿,差点死在马蹄之下!如果不是有位仙人及时救助的话,只怕我的女儿已经——”
妇人说着不禁哽咽了一下。
看着她这样的表现,站在衙门大门外的群众中,有人忍不住脸上流露出动容的表情。
只是……
到底而言,这苏南城的城主是方天震。
就算他们站出来又如何?
如果方天震一定要保住方世楠,他们又有什么办法?
毕竟这苏南城是方天震说了算。
要是事后方天正追究起来找他们的麻烦,他们可就大祸临头了!
有些钱财的人还可以去到别的城池居住下来,依然可以继续生活,可对于他们这些没有钱的平民而言,只有选择留在苏南城的这个地方。
否则,走在半路上就已经饿死了!
毕竟这路途遥远的,选择迁移居处必须要携带足够充足的干粮。
若是乘坐马车的话,那么所需要花费的钱财就更多了。
像是他们这样的平民,一年到头也攒不到几个钱,自然会使得搬迁的计划自然很难落实。
因此搬迁这种事,向来都是有钱人家的选择,跟他们这些平民没有什么关系。
除非是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像是他们这样的普通人,才会选择离开自己生存许久的故土。
或许正是因为出于这样的考虑与纠结,人群之中虽然有人因为妇人方才的表现而动容,但并没有做出什么实际行动。
而是就这样默默看着,看看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以及接下来的事情是否会出现转机。
想要站出来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这也并不怪他们。
只是对于妇人来说,难免会觉得有些心寒。
这么多人都是充当的围观群众,做着吃瓜看热闹的心态。
没有谁支持她,没有谁站在她这一边。
虽然江玉书之前表面上来说也算是站在自己这边,可现在的她也不过是那围观群众之一。
就在这样一瞬间,妇人突然想要放弃。
就算是没有钱财又如何?
自己可以想办法去赚。
江玉书所给的钱可以解燃眉之急,同时也足够一段时间的花销,可用完之后对方又不会再次给自己钱,到时候还不是需要去想办法挣钱?
既然如此,自己又何必为了这一时的利益,将女儿暴露在众人的目光下呢?
清醒的时候尚好。
可不清醒的时候……
对于那些人而言,一定会想要躲避,脸上一定会不自觉露出厌恶的表情。
毕竟那样的表现在他们看来,就是不正常的。
不正常的人自然不属于自己的同类,因此自然而然的会产生排斥。
几乎是下意识的。
就跟衣着华贵的人见着了衣着破烂的人一般。
因为觉察到对方跟自己不是同类人,所以会露出嫌恶的表情,即便碰上的是穿着麻布衣裳的平民,也依然会表现得如此。
只有碰见于自己同样穿着华贵衣裳的人,才会选择平视。
这些种种,但凡是用心留意一下身旁就能够发现。
都是实际中所经历的,并不需要任何人来告诉。
恍惚间,突然想明白这点的妇人沉默了一下,这样的表现正好被方世楠看在眼里。
虽然不清楚妇人心里到底想了什么。
但从一开始的表现以及现在的表现进行对比,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妇人有所动摇。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自己稍微推波助澜一下,对方肯定会灰溜溜的离开,这样一来自己就可以将真相掩埋,同时也可以借着这件事情去质问江玉书。
如此一来也算是为自己找回了颜面。
心里这样想着,方世楠很快就做出了反应。
他又是拿起惊木用力往书腕上一拍——
这一拍,将方才陷入思绪的妇人拉回了意识,同时也将衙门大门外驻足围观的神游者同样拉回了意识。
“你这妇人说是要状告本官,声称本官在子午大街上纵马!那本官问你,你的人证到底在哪里?除了人证之外可有物证?你的小女儿现在又在什么地方?她能否作证?就算是做了,你又怎么证明他们所说的话是真的,而不是受到了谁的收买或是受到了谁的蛊惑,才说出了与事实毫不相符的话语?”
方世楠严词厉声地质问妇人,一言一语看上去颇为有些气势。
尤其是身上的这身官服,让他看上去格外庄重,只可惜对不起身后的“公正廉明”四个大字。
或许,这也正是城池制的弊端。
因此这所谓的衙门,不过是方世楠的一言堂,不过是方家人的一言堂。
而这方世楠又是方天震的孩子。
方天震只要有心想要保住方世楠的话,其他人又怎么敢上去揭露真相呢?
因此……
这人证的确是存在,只是证人们自己不愿意站出来。
这样的表现也使得会透露出一个信息,那就是:所谓的人证并不存在。
那就只剩下了另一个选择——物证。
可物证这个东西要想找到,比人证更为麻烦。
但也并非是全然没有办法。
江玉书要是没有十足的把握,自然不会出现在这里,也不会向方天震提出那样的要求。
因此,这物证自然是有的。
同时人证也是有的。
只不过人证并非是站在衙门大门外的那群人,而是另有其人——
“方少主何必咄咄逼人?不知道的,还以为你这是在恐吓对方。”
“人证这个东西自然是有的,不过方少主确定要让人证上来吗?若是这人证出现,只怕方少主会被吓一大跳。若只是被吓到一跳那还好,可若是被吓得直接昏过去,那就罪过大了。”
江玉书嘴角勾起戏谑的弧度,话语之中总感觉藏着什么深意。
见到这般表现,方世楠心里冷哼了一声。
在听见江玉书所说的这一番话后,他立马就反应了过来,指使妇人出现在这里,以及状告自己的人到底是谁。
没错——
正是江玉书!
既然江玉书跟妇人是一伙的,那么一切就变得容易起来。
不过,方世楠并不着急这么快就结束这场游戏。
毕竟要是太过轻易就战胜了对方,总感觉没有什么成就感,也没有办法享受那种将人杀得丢盔弃甲的快感。
于是,方世楠并没有着急去拆穿二人间的联系,直言指出这妇人就是受了江玉书的指使,才做出这样的事。
而是微微一笑,对着江玉书道:
“还要多谢江公子提醒的,的确是本官思虑不周。不过听江公子刚才的话,似乎这件事情的确存在的人证,只是江公子为什么会这样清楚?”
“难道说,江公子跟着夫人之间是认识的吗?”
方世楠不算太傻,但也不算什么绝顶聪明。
如果说聪明的话,是有些小聪明在身上的,例如这个时候他故意挖坑给江玉书跳一样。
毕竟方才的话,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江玉书一定跟那妇人有什么关系,或是有过什么接触,所以才能肯定有人证存在。
这种时候,若是江玉书选择矢口否认的话,大家心中都就会产生一定的偏向。
对于不诚实之人要是依然选择相信……
那么最后成为小丑的人,一定会是自己。
心中想到这里的方世楠不禁变得有些得意洋洋,而这般得意的情绪也浮现在了表面上。
好在方世楠没有太过忘形,反应过来之后连忙控制住了自己。
因此这样细微的表现,其余人并没有发现。
他们的视线大都集中在江玉书的身上,想要知道张玉书会怎么回应。
如果江玉书跟方世楠没有任何关系,那么跟妇人有所接触大家觉得倒也无妨,可正是因为江玉书跟方世楠之间的关系特殊……
因此,江玉书若是与妇人有所接触的话,总会让人不自觉去多想。
尤其是在联系到当时,在子午大街上所发生的一切,总觉得这该不会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巧合……
而目的,便是为了此时此刻所发生的一幕。
真是让人不免感到细思极恐。
但如果这一切不是江玉书一手策划的,单纯只是巧合的话,又似乎显得太过巧合了。
世上真的会有这样的巧合发生吗?
总感觉……
会是精心策划的阴谋……
人群之中,不止一个人冒出了这样的想法。
对于这点江玉书虽然不清楚,但他明白一件事,那就是:比起事实真相这个东西,人们往往会更是关于掺杂着阴谋论的事实真相,虽然这样的事实真相并非是真正的事实真相,仅仅只是自己所希望展现出的事实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