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人在八仙,从画皮鬼开局 > 第320章 饵食之炁,得赐仙法,张果老治病救人!

第320章 饵食之炁,得赐仙法,张果老治病救人!

    又似身处云中,坐棉欲翻,简直缥依难系。


    待行法一毕,这症状方才止住。


    清娥元君看在眼里,便说出了不足:


    “饵食之炁,遍同百骸时,你运法仓促了些,应再慢些。”


    “那兜炁云母,如漏在怀,当饮啄得宜,不可催之过急,否则漫体而出,就有损其身了。”


    闻言,何秀姑若有所思点了点头。


    “你再行法一遍。”


    清娥元君终究是有些不放心,又道。


    话落,何秀姑如前番又行了遍,果然好多了。


    “不错。”


    清娥元君满意一笑。


    复又,她接着道:


    “此法你每隔七日,便运行一遍。”


    “半载之后,当身轻如燕;一载之后,可乘苇渡江;三载之后,能爬云而起;圆满之时,霞举飞升也不在话下。”


    “秀姑谨记。”


    何秀姑恭身一拜,道。


    “应守真。”


    清娥元君莹目一斜,落在了应道长身上。


    先前,她有意考究这应道长。


    是否因大道无望,而生附膻逐腥之心,会不来相救。


    想不到,他倒经住了考量。


    故而,清娥元君也会赐他缘法。


    “你为不相干的老妪,呵斥权贵,足见你尚心怀慈悲;立观罗浮,又广扬道玄,本宫既见了,理应置理,就传你真法一门。”清娥元君言道。


    说着,她纤手一挥,便有一卷仙经,落在那应老道手上。


    “多谢元君娘娘!”


    应老道忙跪地下来,受宠若惊接过那卷仙经。


    没想到,自己一念之善,居然能得元君看重,从而赐下真法。


    如此一来,今后怕是真人在望,又平添了不少岁数。


    但应老道心里更明白,此番元君下凡,更多是因何秀姑罢了。


    前因一捋,还得扯在何泰身上。


    但若非他立观传道在此,又岂会得了今日这福报?


    因因果果,福福恶恶,谁又说的准呢?


    杂念一除,应守真更觉眼前豁然,了知是心性更进一步。


    兜炁云母已送,清娥元君心结已毕,是该回瑶池了。


    只见,她坐下仙鸾啼鸣一声,就双翅一震,扑起万道霞光来。


    “恭送元君娘娘!”


    应道长知晓清娥元君欲回天庭,赶紧跪送道。


    同一时间。


    何秀姑也跪地送别。


    这清娥元君虽不是自己师尊,但好歹赐她妙法,又赠云母。


    于情于理,值得一拜。


    “何秀姑,你且好生修行,他年与本宫还有再见之时。”


    清娥元君乘鸾远去,破开云浪,只留寥寥余音回荡在耳。


    她心中清楚。


    这何秀姑哪怕不是上洞八仙,但也是开元演法妙道星君的徒儿,将来迟早会位列仙班。


    而这开元演法妙道星君又与瑶池新晋四品正神善法妙音之仙,走的极近。


    且其师,还是洪崖大仙。


    日后难保不会在瑶池多加行走。


    直到天边霞光不在,彤气散开,那应守真与何秀姑才站起身来。


    低头一望,原来脚下就是罗浮山。


    二人一直未曾离开。


    ……


    “小女娃……,不,何道友,老道今时能得此造化,还请何道友受老道一拜!”


    不多时,应道长回过神来,忽对何秀姑长身一拜。


    这何秀姑虽说年纪还小,不到及笄之龄。


    但终究是洞箫真人的弟子。


    他哪敢直呼其名,一想大家俱是道门之人,便以此称呼妥当。


    听到此话,何秀姑可吓了一跳:


    “不不!应道长,您太客气了。”


    “应当的。”


    应道长洒然一笑,浑不在意。


    “何道友既是洞箫广济天师之徒,怎不见道友提起过?”


    应道长收拾好那卷仙经之后,与何秀姑闲聊了句。


    “师傅收我为徒,还不到三年,未曾教过真法,我又年纪小,跟在父母身边,就不便与人透露。”


    何秀姑吐了一口浊气,红口白牙,大大方方道。


    “老道明白了。”


    应道长面容微怔,便知对于此事他应当保密。


    少倾,应道长把云头一按,就与何秀姑落在了罗浮山中。


    不必说,这等从天而降的场面,又在人群之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许多百姓争先恐后,往应道长这边赶了过来,跟前还有不断叩首的。


    见状,应道长倒没有厌烦之心,而是领着何秀姑,朝观里走去。


    所到之处,人群悉是让开,一脸敬畏望向他。


    到了观中,应道长唤来跟前道童,吩咐把何泰一家领到他往日了打坐的园里。


    那里清净,又是罗浮观重地,无人会去打扰。


    而他自个儿,则去了前堂。


    刚一进屋,那长史夫人潘氏,见着他就忽地跪将下来,悔道:


    “应仙长,妾身有眼不识泰山,先前有所冲撞,还望仙长海涵。”


    说罢。


    老夫人也跟着跪了下来,说起潘氏的不对。


    “夫人快些请起,老道并非是小肚鸡肠之辈,自然不会在意此事。”


    应道长心中闪过一丝无奈,但还是对眼前二人,宽声言道。


    潘氏与老夫人相继起身之后,转头就吩咐下人,把那三百两银子奉上,留作香火钱。


    但应道长却怎么不肯收。


    他也会些望气之术,见那潘氏额顶之上气若残阳,心知是先前之语冒犯了那清娥元君,日后恐难有福报。


    求子嗣一事,就更难了。


    既然明知不成,应道长就再三推辞,说什么也不会收。


    望到这一幕,老夫人与潘氏只得一脸悻然之色,怕再相劝,会惹恼了应道长。


    加之先前潘氏对应道长不敬之举,已逐渐传开了。


    二位妇人不便在观里多待,只能寻个由头先下山去了,改日再来拜会。


    但临走之前,这老夫人多留个心眼,就与旁人打听了那何泰一家的住址。


    再得知适才与应道长一并落下云头的那位少女,是何泰之女。


    她更加不敢大意,心中盘算借上何泰这根线,来与应道长多攀些交情。


    ……


    ……


    这长史一家两位妇人一走,应道长便又坐在前堂,与人算命救难。


    一直忙活到夜半,才得了空闲。


    但庙会一时半会结束不了,加之他今日腾云驾雾这一手,势必会在增州传开,应道长只觉往后一些日子,难有清净了。


    ……


    ……


    “常华,给他们送晚膳了吗?”


    罗浮观,后园。


    应道长刚进来迎面就见到一位弱冠之际的小道,问道。


    “已经送过了,刚才小道又送了几床被褥过去。”常华答道。


    “很好,天色不早了,你也下去歇息。”


    应道长点了点头,道。


    交待之后,他就朝后园之中一灯火通明的厢房走去。


    ……


    ……


    说何泰一家人,到了这后园之后,行事一直拘谨。


    他从那些小道口中,打听到了这后园,大多是应道长闭关清修之地。


    鲜少有外人来过。


    更不必说,还是观外人。


    眼看着床头已叠好了被褥,何泰进退两难,他想出去,又觉得不妥。


    若在这里留宿,终究是打扰到了应道长。


    倒是何窦氏看得开。


    反正被褥也送来了,床也有,今日在罗浮观留宿一场也未必不行。


    毕竟,何泰自个儿还有伤在身。


    “行了,官人,你还是赶紧歇息下来吧。”


    “哪怕趁着夜色抹黑下了山又如何,那几位船夫早就回家了,咱们也回不去。”


    何窦氏眼瞅着何泰在屋里来回踱步,不禁叹了一口气,劝道。


    “这不成体统啊。”


    何泰闻言,愣了半响,憋出了这几个字来。


    话落。


    吱呀一声,屋门被打开了。


    却是应道长开门走了进来。


    “应道长!”何泰行礼道。


    “何居士,快些坐下,你有伤在身,就不要多走动。”


    应道长见他还在施礼,立扶他坐了下来。


    “应道长,那些小伤不碍事的,你徒儿给的灵丹妙药,已经好的差不多了。”何泰答道。


    “即便如此,但多多静养总归没错,这几日你就住在观里。”


    应道长笑了笑。


    “这哪儿成,太麻烦了。”


    何泰闻言,拒绝道。


    他一家三口,吃住在罗浮观,像什么话?


    “何居士,不必客气,老道从你闺女身上得了一场造化,理应对你们多加照拂。”


    “更何况,今日何居士受苦,还是老道的疏忽。”


    “你们就放心在观中住下,等这几日清闲了,老道会送你们回去。”


    应道长面露春风,说道。


    “这……”


    见应道长这般热情,何泰不知如何回应了,只能望向一旁的媳妇。


    “那就多谢应道长好意了。”


    何窦氏担心何泰伤势,略作沉吟,就替他答了。


    “甚好。”应道长捋须一笑。


    屋里没瞧见何秀姑,他皱了皱眉:


    “何道……,秀姑何在?”


    “她去隔屋休息了。”


    何窦氏言道。


    “可有人送给被褥床单?”应道长关切询问。


    “送了。”何窦氏道。


    “那就成,老道不打扰两位休息了。”


    应道长微微点头,便站起身来,要离开。


    “恭送应道长!”


    何泰赶紧跟着起身,行礼。


    目送应道长出屋,才关上了门。


    旋即,他就与何窦氏小声开口:


    “娘子,先前应道长说,他从中咱们秀姑身上得了一场大造化,难不成是知道她是国师弟子一事了?”


    “是与不是,又有什么关系。”


    “应道长的为人,你也清楚,哪怕知道,想来也不会多言。”


    “官人,还是安心在观里住下,以免日后落了疾病。”


    ……


    ……


    眨眼间,八日即过。


    到了第九日,应道长终于清闲了些。


    加之何泰的伤也痊愈了,家中豆腐坊,一连几日没开了,便想着回到家去。


    对此,应道长也不强留,亲自送三人回到了桂乡。


    他走时给何泰一家留了一瓶灵丹妙药,以备不时之需。


    还说若遇到凶难,可来观中寻他。


    应道长已下了决心,回去之后,处理完那些琐事,就要闭关一阵。


    他前番得到清娥元君所赐的仙经,早就迫不及待想修行了。


    收了那瓶灵丹妙药,这应道长在何泰千恩万谢之中,就纵云而去。


    三日过后。


    罗浮观,就有道人对外宣称,观主已入园闭关。


    消息一出,不到几日,整个增州一片哗然。


    同一时间,长史家的老夫人得知此事,摇头苦叹不止。


    说此前,这老夫人回到长史府,很快就派人打听出了何泰家所在。


    老夫人本想领着潘氏上门赔罪,没想到打探的人回来说,何泰家门屋紧锁。


    一连去了三天,俱是如此。


    无奈之下,此事就搁置了。


    好不容易听说人回来了。


    可刚准备去时,罗浮观这边就传出了风声。


    心知哪怕是去了何泰家,恐也难见应道长。


    老夫人转念一想,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


    ……


    不提何秀姑一事。


    且说,那日张果老离开中条山,前往人间游历。


    如今,两三载过去,这日他到了两当县。


    骑着毛驴,一路唱着道情,张果老就这么入了两当县的地界。


    这两当县,人口不多,大抵只有二十万人。


    只因前些年,此县闹过旱灾。


    不少两当县的百姓,全迁徙出去了。


    这才导致两当县人口锐减了不少。


    ……


    ……


    “小二,打壶酒。”


    身骑毛驴,张果慢悠悠走在街上。


    来到一家客栈,他拿出了随身携带的葫芦,递给了店小二,道。


    那店小二闻言,先是一愣,旋即才反应过来。


    “好咧!”


    店小二应了一声,就接过葫芦,为张果装酒去了。


    趁着这空隙,张果老打量了一眼这客栈。


    这客栈,四四方方,店面不大,看样子是为过路商人与寻常百姓开的。


    但望了眼堂中食客,张果老下意识皱了皱眉。


    等店小二装酒回来,张果老付了酒钱,才随口问道:


    “店小二,你这客栈之中怎么有这么多青壮丁?”


    “道长,这你就有所不知吧?”店小二笑了笑,道。


    复又,他就解释道:


    “那些都是怀民堂的药农,趁着放工假的时候,出来尝尝腥味的。”


    “毕竟,山上的日子苦,油水不多。”


    “好在怀民堂的给的月钱多,大家也不怎么在意。”


    “原来如此。”


    张果老点了点头,明白过来了。


    他道眼下正是农忙之际,这些青壮丁应该在田里劳作,怎会聚在一起喝酒吃乐?


    拿过酒葫芦,张果老正欲再度坐骑毛驴时,却兀自脸色一变。


    原来,他不经意间望向众人时,发现他们头顶之上,俱是乌气缠绕,血光凝聚。


    “这……”


    张果老心底一惊,有些不可思议。


    他自从拜在铁拐李门下,修为可大有长进。


    望气之术,颇为了得。


    按理来说,不会有错。


    但一次性见到这么多人被厄运缠身,有杀身之祸,他还是愣了下。


    觉得此事非比寻常。


    “小二,你是说这些人,全是怀民堂的药农吗?”


    张果老迟疑了下,对先前那店小哥,问道。


    “不错。”


    店小二不疑有他,说道。


    “这怀民堂如何?”


    “好的很!”


    “前些年旱灾,若非怀民堂救治及时,怕还得死不少人。”


    “怀民堂在哪儿?”


    “就在城南那大街上,不过这只是一处分堂罢了。”


    “那总堂呢?”


    “总堂在陇州。”


    张果老询问了有关怀民堂的情况之后,就满肚子疑惑,走开了。


    坐在驴背上,张果老沉思不断。


    一直在思考,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那怀民堂按照店小二所言,分明以济世救人为宗旨,心怀苍生。


    否则也不会取名为“怀民”。


    但那些青壮丁身上的症状,却容不得虚假。


    张果老一开始只当,这是个例。


    说不定这群人,碰到了什么邪祟之事。


    就又跑了几家客栈,发现其他客栈里的药农,俱是如此。


    这下,张果老不得不怀疑,这怀民堂有大问题。


    但眼下,他并没有证据,不可能冲出去,告诉这些人怀民堂要害大家。


    若真是如此的话,那些药农定会群起而攻之将他赶出去,说他得了失心疯。


    故而,张果老唯一要做之事,就是查明真相。


    可真相怎么查?


    张果老一时半会儿还真没有什么头绪。


    贸然去怀民堂问,只会打草惊蛇。


    或许,去贫农家里面问问才对。


    有了对策之后,张果老就坐驴一路朝南,出了县城,直到日暮时分,才到了一村庄。


    来到村头,张果老举目望去,发现此处村舍房屋大多规整,不怎么杂乱,看样子盖起不出一年。


    正在打量时,突然一群半大的孩子,面色苍白地跑来村头,叫喊道:


    “不好了!”


    “谷爷爷晕倒了,大家快去看看!”


    “可吓人了,流了好多血……”


    “……”


    听到有人受伤,张果老赶紧拦住了一人:


    “小娃子,那人在哪里?”


    “你是谁?”那孩子打量了一眼张果老,问。


    “老道是郎中。”张果老道。


    那孩子吃了一惊,脸色焦急之色一下子少了大半:


    “真的是郎中吗?”


    “谷爷爷在村西头对面的山脚下的泥田里,老爷爷,你快去救一救他。”


    听到这里,张果老轻笑了声,把脚一瞪这毛驴,它一下四脚生尘,一溜烟就没了踪影。


    只留下那孩子当场在风中凌乱,一头雾水:


    “这骡子也跑的太快了……”


    ……


    ……


    说村西头,山坡下的田里。


    一双鬓染霜,满脸皱纹,皮肤黝黑的老农,正趟在地垄上,他头部流血不止,身子不时哆嗦着,眼光正逐渐涣散。


    这附近,已围上来了不少人。


    大多是上了年纪的,二三十左右的壮丁压根没有。


    “老谷头,你再坚持坚持,孩子们已去了村里,一会儿里正就把大夫给你请来了!”


    有跟谷老头熟识的老汉,见他这副模样,一边给他止血,一边安慰道。


    但他心中也没底。


    这出血量太大了,且谷老头年纪又大,恐怕撑不了多长时间。


    同一时间,围上来的村民,也哀生不断。


    就在这紧要关头。


    张果老却是骑着毛驴,赶来了。


    “让一让!”


    他远远就望见地头,七八人凑在一起,情急之下,就高喝了句。


    此话一出,那些村民寻声望去,居然看见一身穿大氅皂袍的老道,怀里抱着渔鼓,骑着毛驴而来。


    看其打扮,很是古怪。


    但大家还是让开了,让他前来。


    这张果老到了跟前,把毛驴一拉,就停住了。


    走下驴来,张果老望了眼那谷老头的情形,就仰头灌了一口酒。


    紧接着,就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之下,一口酒朝那谷老头头上吐去。


    顷刻间,蒙蒙霞光,氲气四射。


    “你这老道士,干什么?”


    一些村民不知所已,见张果老朝谷老头伤口处吐酒,一下子就怒了。


    然而。


    下一刻,就有村民吃惊的发现,那谷老头头部的伤势居然奇迹般痊愈了!


    “这……”


    那人一惊,难以置信望着这一幕。


    回神过来,大家俱是一脸敬畏,对张果老道:


    “老神仙!”


    “哎呀,老神仙,你可真神,这一口酒就救活了谷老头。”


    “……”


    张果老摆了摆手道:


    “些许小道罢了,不足为奇,快把那老汉扶起来。”


    他虽说对丹砂一道,极为沉浸。


    但铁拐李拿手的本领,张果老又岂会不学?


    铁拐李在人间游历时,那黄皮葫芦里面装的既是酒,也是药。


    对于此术,张果老学了五六分。


    虽没有起死回生之能,但疗伤治病的本领还是有的。


    故而,只是须臾间,就为谷老汉止住了血,护住了命脉。


    但他还是失血过多,有些体虚。


    村民们把谷老头搀扶起来之后,过了稍许,谷老头就清醒过来了。


    “老卓头,我这是怎么了?”


    谷老头对一旁灰衣老汉,问道。


    “老谷头,你刚才锄地累到了,摔在头破血流,咱们都吓坏了,幸好这过路的老神仙把你救了回来。”


    老卓头解释道。


    说完,有指了指一旁的张果老。


    “多谢这位老神仙了。”


    谷老头听到此话,就欲站起来,对张果老磕头拜谢。


    张果老和善一笑,道:


    “老人家,不必与老道客气。”


    “只是举手之劳罢了,但你失血过多,这几日还是不要劳作为好。”


    谷老头叹了口气,哀怨起来:


    “唉,不劳作怎行,孩子们全走了,这地里的庄稼等谁弄?”


    对此,张果老就顺着话,问:


    “老道一路走来,发现你们村里年轻一辈的小伙几乎全看不见了,这都是去了哪里?”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厉少的闪婚小萌妻 绝世战王 人在盗墓签到打卡 影帝的懒散人生 我的靠山好几座 重生后公主殿下是朵黑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