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大明第一公 > 第83章 曹国公加封(1)

第83章 曹国公加封(1)

    傍晚时分,忽来了一阵云,遮了漫天的红霞,使得天色有些阴沉。


    若有若无的细雨,漂浮于风中,只见窗台湿了留下了痕,却不见半点水滴。


    乾清宫点燃了灯火,纱灯放在老朱的餐桌上,正好映着他那刀斧雕刻一般的脸来。


    每当他偶尔微微抬头时,眸子的深处,仿佛有火苗在闪动。


    ~


    老朱身前的不远处,太子朱标和李景隆围坐在一张圆桌上,边上几个光禄寺的官员,手中的算盘子打得飞快。


    噼里啪啦,错落有致!


    哗啦一声,一名官员把算盘上的珠子归位,颤声对朱标和李景隆道,“启禀太子爷,公爷...本次皇家珍品拍卖会,一共筹得款项,六十万二万八千两....”


    “嘶....”


    尽管心里已经有了准备,但是正摸着唇上短须的朱标,依旧被这个数字吓了一跳。


    那可是六十万多万两的白银呀?


    大明朝一年才能收多少税?


    去年全国的米粮加起来,折合成白银,差不多在八百九十万多万。其他杂七杂八的纱绢等加起来,二百万出头。


    整个大明一年的赋税加起来,一千多万银子,已算是近三十年来最好的年景了。


    可李景隆就随便一张罗,就是六十万多。再加上之前天下第一街,这小子一个人,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就弄出来相当于全大明赋税十分之一的收入!


    而且,还都是现银!


    要知道朝廷收上来的税,是折合成银子,多是实物不是货币。而李景隆弄来的,是真金白银!


    莫说朱标,就连在边上,小口抿着烧酒的老朱,都是眉毛一颤。


    端着酒盅,意味深长的看向李景隆。


    作为百战帝王,他太明白这一百多万真金白银的意义了!


    若是都用来给三军将士发军饷.....三军将士必然嗷嗷叫唤着,扫荡漠北!


    但李景隆的脸色,却颇为平静,而且平静之中带着几分郑重,少了往日的轻佻。


    “参与拍卖的共有八十家豪商....”


    李景隆沉吟着开口,“收益是六十多万,也就是说折合下来,一人花了还不到一万!”


    “今日拍卖得银最多的物品,就是那个李唐的宗室金册。至于其他珍宝,都是叫好不叫座!”


    “如此看来....”


    李景隆说着,看了一眼朱标,“下一次再举行拍卖的话,珍宝古玩等物,不用准备太多!”


    朱标也陷入沉思,“这是第一次,第一次都觉得新鲜,那些豪商们都掏钱!下一次的话,失了新鲜感,人家未必愿意真金白银的拿出来!”


    “下一次,可以换换!”


    李景隆犹豫片刻,看向朱标。


    “换啥?”


    忽然,不远处端着酒杯的老朱开口了。


    “回老爷子!”


    李景隆忙起身,躬身道,“臣有个不成熟的奏议...”


    “说!”


    老朱筷子夹了一块煎豆腐放入口中,“没外人,想说啥说啥!”


    “这次拍卖!”


    李景隆继续道,“从筹措到举行,还是太仓促了!参与拍卖的豪商,都是在京的商人!”


    “福建,江西,两广,浙江这几处富庶地方,真正的豪门巨富,都还没来!”


    “尤其是两广,福建,浙江....臣听说这些地方的海商,可是富可敌国!”


    说着,李景隆顿了顿,“还有山西,陕西的老字号商家,也没到!”


    闻言,朱标侧头看了李景隆一眼,插嘴道,“按你这么说的话,你想拍卖的,恐怕不单是皇家珍宝吧?”


    李景隆躬身,正色道,“是!”


    朱标眼神一凝,忽然对着边上刚才算账的几名官员摆手。


    不等那几名官员有所动作,总管太监朴不成已是亲手拉开殿门,做了个请的手势。


    然后挥手,让殿外的宫人侍卫等,全部退开。


    一阵低微的脚步之后,乾清宫中就剩下他们爷仨。


    “那你....”


    朱标顿了顿,又道,“到底要卖什么?”


    李景隆直起腰,先看看老朱,又看看朱标,“臣知皇上和太子有北征之意,更知我大明如今百废待兴,不能擅自加赋!”


    “想要筹措军费,就要稍微的.....放宽一些国策,稍微的另辟蹊径!”


    “臣斗胆....”


    李景隆又看看老朱父子二人,“奏议,拍卖给商人,通商专卖之权!”


    “嘶....”


    “嗯?”


    朱标又是倒吸一口冷气,而老朱则是瞬间眉毛胡子都竖了起来。


    “说下去!”老朱冷声道,“如何拍卖?”


    “比如山西!”


    李景隆沉吟片刻,缓缓开口,“朝廷明令禁止,不许与漠北漠南通商,但事实上这些年各种走私,一直络绎不绝!”


    “有小打小闹走单帮走私的,有大商号暗中组织商队的,甚至....”


    李景隆话音未落,朱标接口道,“甚至军中,也有将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吧?”


    “茶,糖,布,铁锅,这其中每一样,都是一笔天文数字!”


    李景隆没有正面回应朱标的话,而是列举数据,“而且他们赚的钱,没有一分一毫,收入国库当中!”


    “走私,是抓不绝的!”


    李景隆又道,“既然抓不绝,那依臣看来,干脆.....让他们专卖!允许他们跟北元做买卖,但他们必须从朝廷这,竞拍取得专卖权,价高者得!”


    朱标先是看了老朱一眼,见他老子没说话,皱眉问道,“那若是有人不参与你所说的专权拍卖,继续走私呢?”


    “杀!”


    李景隆咬牙道,“走私一颗钉子,也杀他全家!”


    闻言,朱标顿感意外。他没想到李景隆能说出这么杀气腾腾的话来。


    而老朱则是微微咧嘴,惬意的喝了一口酒。


    “跟北元通商比起来,海商那边才是大头!”


    李景隆又道,“对日本,对朝鲜的海商专卖,对爪哇吕宋等地的专卖....”


    此时的大明,一直到弘治时期,海关几乎等同于无。


    大明的外的贸易政策,是勘合!


    勘合发给那些对大明朝贡的藩国,准许他们带多少人,带多少船来大明进行贸易。


    但这种贸易总体上看,是大明吃亏的。因为来贸易的藩国,除了贸易之外,还有私贡,打着进贡的幌子,得到的是大明皇帝十数倍的回赠。


    比如朝鲜,朝鲜使臣在大明时基本就赖在大明不走了。大明朝皇帝赐予他们的回馈,他们转手就卖给西洋商人,他们就是一群二道贩子!


    一直到后来的满清,朝鲜都是这么干的!


    而大明直到隆庆时,才正式的提出开海贸易,收取海税。可那时候,大明的对外海贸,早已被各个庞大的利益集团瓜分殆尽。


    “瓷器,漆器,铁器,绸缎棉布....”


    李景隆继续开口道,“各种手工制品,分类专卖也可,打包专卖亦可。在臣看来,不但可以增加朝廷的收益,而且对于沿海之地的民生也大有裨益!”


    “怎么个大有裨益法?”老朱张口问道。


    “朝廷许他们专卖了,那么他们卖的货必然超过以前走私时的数倍!那么多货怎么来?自然要设置工坊,聘请工匠工人....“


    ”如此一来,百姓多了一条生路!”


    李景隆顿了顿继续道,“工坊多了,当地州府的进项也多了,上缴给国库的赋税,也不用全都是陈年的老米,破损的绢纱了,而是变成真金白银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厉少的闪婚小萌妻 绝世战王 人在盗墓签到打卡 影帝的懒散人生 我的靠山好几座 重生后公主殿下是朵黑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