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超级火箭项目(二合一)
事后第一岛链指挥中心没有第一时间向上汇报,而是先派出搜救部队去救了那两名飞行员,同时研究了两架战斗机坠毁之前拍摄的所有视频和语音资料。
之前的一切都太过突然,很多事都乱糟糟的,大量的细节被忽略了,他们需要重新捋一遍。
最好是能找到什么重大问题,这样向上汇报的时候才能推脱责任。
最开始的时候因为角度有问题,没有拍摄到巨型飞行器“凭空出现”的景象,只听到飞行员汇报说“凭空出现”。
但那时候所有人都很紧张,指挥中心的人以为是飞行员看错了或表述错了,觉得是从云层里出来或者角度限定问题等等。
可是等他们看到最后,看到那个以诡异方式消失的小黑点,他们就觉察到问题了。
“这架巨型飞行器消失的方式……是不是有些奇怪?”
“嗯,我也觉得有问题,这里暂停一下,放大,再放大,你们看这里,它好像有一半的机体消失了,而不是近大远小的消失。”
“不行,截屏放的太大了,根本看不清,有可能就是像素点的问题。”
“那就缩小一点,其实能看个差不多,它就是消失了一般,这不正常。”
“咦,我也发现了,把眼镜摘了之后竟然能看的更‘清楚’,这架神秘飞行器的消失方式确实很诡异!”
“那么咱们先假设它是以诡异的方式消失的,具体是什么方式?”
“我们分析了飞行员的回复和对话,觉得可能是某种光学隐身技术,就是目视都看不到的那种,类似《复仇者联盟》里的那艘飞行航母的隐身能力……”
在场的也不都是联邦技术人员,而当兵又不用了解所有的事,所以有的人并不知道光学隐身技术的概念是什么,但一说联邦大片里的隐身飞行航母他们就知道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联邦岂不是危险了?
本来联邦发展隐身技术的时间就比其他国家长,积累的相关技术也最多,但联邦现在还没有掌握光学隐身技术。
曾经他们看完《复仇者联盟》之后还咨询过相关的科研机构,问里边的军事科技能不能实现?
回答是有的能实现,但有的目前还无法实现,飞行航母母舰和光学隐身都属于后者。
其实如果只是光学拟态,并且不涉及快速移动的话还可以实现一下,就是用屏幕把设备包裹起来,然后学着变色龙一样改变外部颜色进行拟态,达到“目视隐身”的效果。
但这种“隐身”是脆弱的,静态效果不错,移动效果直接崩溃,因为拟态数据算不过来,屏幕显示跟不上环境变化。
可现在一架神秘的巨型飞行器上有了这样的技术,这就让他们心塞了。
而且这架神秘飞巨型飞行器不仅仅有光学隐身的能力,它还有神秘的攻击能力。
在他们什么都没看到的情况下,对方就击毁了联邦战斗机发射的导弹和战斗机本身。
根据他们的分析,可能是激光武器或微波武器。
虽然没有看到那架飞行器发射导弹,可那么大的飞行器肯定会有弹仓,甚至还很大,那么里边肯定装了很多导弹。
当然,他们肯定想不到“鲲鹏号”的弹仓里不仅有导弹,还有更夸张的玩意。
但是就他们能想到的东西已经足够了,一想到有这么一架飞行器在空中肆意的飞行,他们就心塞到不行。
按照他们自己的理解来说,这东西随时可以轰炸他们,并且他们目前没有特别好的反击方法。
甚至连发现都可能做不到。
不过他们也找到了特殊的汇报技巧。
“是我们侦测到了这种危险的飞行器,并且出动了战斗机进行了驱离,还在空中发生了大战。”
“我们的战斗机是在战斗中被摧毁的,但也成功破坏了对方的计划,没有让对方飞到联邦本土进行攻击,没有让国会议员们陷于危险之中。”
“不过这次战斗也让我们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所以申请拨款加强戒备,防空系统需要升级、飞机需要升级、我们自己的超级飞行器也要研发、一千美元一个的咖啡杯也要采购……”
至于为什么要采购一千美元一个的咖啡杯,那当然是因为这种咖啡杯的科技含量非常高,可以有效的缓解飞行员的紧张情绪,让他们发挥120%的战斗能力。
当然,这件事情都是在联邦内部进行了,遭遇神秘飞行器和两架最先进的f-35战机被摧毁的事就不用让外界知道了,毕竟挺丢人的。
他们只是把这件事写进了每年例行的《ufo报告》里,然后当做无事发生。
联邦这边对这件事沉默了,吴用也没有把事情爆出来,因为爆出来好像也没有多大用处。
既然联邦那边沉默了,大概率算是认栽了,如果吴用把事情爆出来,让全世界看了联邦的笑话,但他又不“宣布对此事负责”的话,搞不好联邦会拿其他国家撒气。
这样的事联邦也没少干,没有借口的事随便找个借口就能肆意的入侵某个国家,现在明显吃了大亏,借口算是送到了它手里。
这种情况是吴用不愿意看到的,毕竟他是一个爱好和平的人。
跟联邦作对就算了,要是牵连到无关的国家,那就让他有些为难了。
反正他用联邦最先进的武器验证了“鲲鹏号”的性能,甚至都没有完成100%的验证,因为联邦的武器……太弱了。
科幻级别的技术不愧是科幻级别的技术,哪怕只是“近未来”,也不是目前人类的技术可以抗衡的。
而没有展示的导弹同样牛批,吴用都舍不得用。
因为这些导弹里填充的是金属氢。
金属氢的用处非常多。
它的密度极大,基本上可以达到1000每立方米,比液氧稍微低一点,但是它的比冲却接近1700!
体积小,比冲又高的离谱,证明它的单位体积能量极高。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作为火箭燃料,每千克固态金属氢所产生的推力相当于每千克液氢液氧火箭燃料的5倍,加上它比冲近于1700,可造出小尺寸、小重量、高性能的运载火箭。
作为一种超高能炸药,金属氢的爆炸威力相当于相同质量炸药的25~35倍,是目前威力最强大的化学爆炸物。
相比于航空燃料,它的能量要大200倍,用于飞行器的话,小小一箱燃料可以飞很远很远。
它还是一种高温超导体,其超导转变温度在室温附近,用金属氢输电,输电效率在99.7%以上。
如制造发电机,其重量不到普通发电机重量的10%,而输出功率可以提高数十倍。
它还可以作为核聚变装置的磁约束壳体,不仅可以更好的约束超高温的等离子,还可以减少能量流失,提高核聚变的能量利用率。
同时它还有普通金属的力学强度,可以用普通刀具削切加工。
通过使用添加剂,可以把金属氢变得既稳定又坚固,其密度低、强度高的特性跟石墨烯一样可用于制造军用装甲车辆、战斗机等武器装备的结构材料。
三级动力装甲的电力储存装置就是金属氢材料制作的,它是添加了很多其他的东西才稳定住的,而“鲲鹏号”的导弹则是填充的暴躁版本金属氢。
填充了这东西,让导弹的体型非常小,但飞行距离堪比大型导弹,威力也是一样。
只不过吴用舍不得用。
因为他现在不具备大规模制造的能力。
之前联邦的某个高校实验团队宣布,他们将氢气样本冷却到了略高于绝对零度的温度,然后在比地球中心还高的极高压下用金刚石对固体氢进行压缩,最后成功获得了一小小小小小块金属氢。
这块金属氢样本被保存在两块微小的金刚石之间。
他们在新闻公告中自豪的说道:“制备金属氢是高压物理学的圣杯,这是地球上首个金属氢样本。”
但是一个月后,当他们尝试用低功率激光器测量压力时,听到了微弱的“咔嗒”声,这表明其中一块金刚石已碎成微尘。
这一灾难性的失败导致样本消失了。
团队认为金属氢可能消失在位于两个金刚石之间、被用来装金属氢的金属“衬垫”内。
也可能是金属氢样本不稳定,在常温常压下变成了气体。
但也有科学家称,金属氢可能就没有被他们制备出来。
这种话实验团队自然要反驳了,他们表示通过显微镜观察金属氢样本是闪闪发亮的,且会以金属氢应有的方式反射光线,这意味着他们绝对制备出了金属氢。
但有些科学家还是认为他们观察到的闪亮金属可能不是金属氢,可能是氧化铝。
因为金刚石上镀了一层氧化铝,氧化铝在高压下也可能出现不同的表现。
当初这件事在相关领域闹得沸沸扬扬,可之后那个团队再也没有用同样的方法制造出金属氢,这件事就这么沉寂下去了。
吴用倒是有相关的技术,但要量产金属氢他得先拥有一座大型核电站。
别看他现有很多小型核反应堆,甚至还有未来科技加持的聚变反应堆,但功率都不算大,达不到制造金属氢的要求。
他当然舍不得随随便便就用掉一枚。
相对来说其余的三架飞行器倒是还好,它们使用的只是普通的燃料。
垂直起降的战机类似于《复仇者联盟》里的昆式战机,它里边也装了单元核反应堆,但只是给全机供电,比如机身上的隐身屏幕和隐藏在机翼里的垂直起降螺旋桨供电。
它的超音速飞行能力还能靠喷气引擎保障,而喷气引擎使用的就是航空燃料。
另外长航时的无人机数据就一般了,它采用可变后掠翼的造型,紧急时刻能飞超音速,平常状态下能长航时,未来科技的加持顶多就是让它的发动机更节省燃料,让它的滞空时间更长。
但是别管再长……它的滞空时间也比不过“鲲鹏号”,毕竟这货用核能引擎的。
只说相对体型来说,长航时无人机还是很厉害的。
而且“鲲鹏号”只有一架,如果有另外的地方也需要空中支援的话,这架无人机就可以出击。
最后的高超音速飞行器就厉害了,因为它使用的是液氢液氧燃料,可以让“鲲鹏号”在空中释放,然后直接加速到20多马赫进入地球轨道。
其实它也可以直接从地面跑道上起飞进入地球轨道,但那种情况下只能搭载2吨货物,如果是被“鲲鹏号”在空中释放,它可以携带5吨货物进入地球轨道。
所以说,如果吴用把它亮出来,根本就不用什么火箭,只要有卫星,它就可以非常便利的把卫星送到预定轨道。
但吴用怎么可能轻易的暴露它。
而且就算5吨的运载能力……吴用也觉得小了,他要造大火箭,运载能力至少50吨起步!
要说到到火箭,吴用就想起了联盟了长征九号和联邦的sls、星舰火箭,那都是轨道运载能力超过100吨的超级大火箭。
吴用觉得自己要造“奇观”的话,至少也得是那个级别的。
想来想去,他也懒得重新搞什么设计了,直接以长征九号为蓝本让天机星结合数据库里的超级技术设计新火箭。
对了,还把新一代的载人火箭也带上了。
到时候直接跟联盟的航天部门合作,连各种巨型的测试场地和巨型发射场地都不用他建设,航天部门就办了。
如果能尽快的搞出新一代载人火箭和长征九号,联盟能尽快的完成登月目标,这样就能提升国际影响力,也能提升民族自信心,而他也可以获得高效的航天载具,完善自己的卫星计划。
当然,这只是前期卖联盟一个好,毕竟他还要在地球上生活很长一段时间内,等过上几年之后,他会制造更牛批的航天载具。
比如挂在“鲲鹏号”货舱里的“高超声速飞行器”类似物就该出场了。
火箭什么的……过渡产品罢了。
而当他拿着升级之后,但又符合当代特点的新一代载人火箭和长征九号火箭设计方案和技术资料找到专项小组的时候,专项小组都傻了。
他们赶紧联系航天部门。
航天部门看到资料也愣了。
找了相关技术专家进行了技术鉴定之后,立即向航天系统里的相关院所下了通知。
航天部门:“有关新一代载人火箭和长征九号火箭的所有研究工作停止,相关技术进行封存。”
相关院所的相关项目研究人员:“???”
什么鬼?
航天部门:“对了,各个相关项目的领导立刻来开会。”
各项目领导:“行,正想找你呢!”
ps:感谢“08a”和“syz时间流逝”的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