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我的造物能升级 > 第137章 空天飞机模型

第137章 空天飞机模型

    第138章 空天飞机模型


    其实一般人不怎么了解超过一亿度的等离子体稳定运转1000秒是什么概念,但看到后边说要“建造真正的可控核聚变装置”,他们知道这东西很牛批就行了。


    而那些详细的数据是给外国的相关技术人员看的,他们看了之后会报告给国家高层,或者是国家高层派人来问他们。


    然后他们会比一般人还震惊。


    毕竟对于一般人来说,好像说造可控核聚变的事都说过很多次了,但始终都没有实现。


    这次好像有苗头了,但震惊一会之后就会被新的劲爆消息替代,可专业人员和国家高层可不一样。


    虽说还不能立刻实现真正的可控核聚变,也不会立刻造出商业化的可控核反应堆,但也从“永远的50年”期限缩减到了大概20年之内。


    反正专业人员是这么说的。


    甚至要是再有什么持续突破,可能10年左右就能实现了。


    如果单说起来10年或许很长,但这个时间要是用来形容可控核聚变技术的突破,那可太快了!


    电力的重要程度已经不用说了,人类经过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进入了“蒸汽时代”。


    当电力有了巨大发展之后,人类就进入了“电气时代”,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就复杂多了,但电力起到基础作用谁也无法忽视。


    有人说人类现在正在进行第四次工业革命,有的人则说第四次工业革命还没来。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人工智慧、清洁能源、机器人技术、量子信息技术、可控核聚变、虚拟现实以及生物技术为主的技术革命。


    它兴起于各大科技大国,具有提高资源生产率和减少污染排放的实质和特征,以人工智慧化为目的,特点是灵活易变、高资源效率等。


    而这里边所有的东西都离不开电能。


    所以第四次革命里边就有两个有关能源的选项,就是“清洁能源”和“可控核聚变”,而“可控核聚变”可比一般的“清洁能源”高级多了,也是人类一直追求的目标。


    然后一个清晰的逻辑链条就来了,人类离不开电能,而现在人类能想到的最优电能选择就是“可控核聚变”,所以能搞定“可控核聚变”的组织就代表着人类未来。


    越是科技大国,越清楚这个道理。


    于是联邦那边就被干沉默了。


    据说当天联邦就对本国的可控核聚变项目追加了大笔投资,然后跟盟友搞的国际合作可控核聚变项目也追加了大笔投资,各个盟友也有自愿的追加了投资。


    然后联邦继续沉默。


    不得不说,这事确实少见。


    而在联邦沉默的这段时间里,世界上意外的安静和平了不少。


    好吧,好像也不意外。


    联邦:“……”


    “都看我干什么?”


    “我告你们毁谤,毁谤啊!”


    而就在这种安静平和之下,时间进入了11月。


    这个时候联盟召开了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


    这个展览会是联盟最大的相关展会,也是世界五大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航展之一。


    不仅有民用和军用方面的航空航天设备展览,还有很多地面,甚至水面设备的模型展览。


    原先这个展会的参展名额还需要军队那边帮忙,可真到了展会召开的时候,升级科技已经成了协助举办单位。


    因为这个展会有世界各地的人来,并不是每个人都熟练的掌握联盟语或联邦语,所以升级科技为展会准备了很多智能设备,它们可以完美的进行翻译。


    给参展商准备的是非常专业的智能翻译系统,只要装到手机或平板上就可以了,具体的和符合本公司情况的一些专业术语可以由工作人员自己输入,这样准确率极高。


    然后升级科技在展会上总共投放了1000台智能机械狗,它们可以流动的解决一些常规翻译问题。


    所以理所当然的,升级科技就有一个非常大的展台。


    展台里不仅展示了最早的作品“飞行滑板”,还有了两年之内要用到的航天运载设备和月球舱室模型。


    不过不是单独的舱室模型,而是多个舱室组成的巨大月球基地模型。


    而在众多模型里,不少人都看到了那个有着经典航天飞机黑白配色,但造型比航天飞机扁平一些,又比战斗机圆润一些的飞行器。


    “这是什么?”


    “看起来跟航天飞机似的。”


    “不像是航天飞机,因为不管是已经退役的第一代航天飞机,还是正在研制中的第二代航天飞机,都是那种圆滚滚的造型,这个看起来更接近战斗机。”


    “不会是航天……战斗机吧?”


    “什么吧?”


    “它的发动机喷口里怎么都有一个尖啊?”


    “哎,这个我知道,这个好像叫什么尖引擎……”


    而这时候吴用正好陪着一群大佬转了过来,有人问他那是什么,他就说道:“是我设计的一款新型单机入轨航天飞行器。”


    “你们也可以理解为……空天飞机。”


    好家伙!


    “嘶——”


    众人立刻吸了一口本地不怎么冷的“冷气”。


    如果是别人这么说,那么听众得好好琢磨琢磨,可现在吴用这么说,那就八九不离十了!


    当他们要继续问一些细节的时候,吴用已经跟着那群大佬去了另一个展台,随行的人也把他们给隔开了。


    没办法,他们只能把这个消息传出去。


    而有的人正在直播,这消息已经传出去了,甚至还专门凑近了模型拍摄清楚一些。


    “这就是空天飞机吗?真帅啊!”


    “注意看,这个东西叫小帅……呸,叫空天飞机……”


    “这就是吴老板的最新力作,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真正造出来,大家要不要打个赌……”


    “我觉得既然是吴用大佬,那五年之内怎么也能成吧?”


    “都吴用大佬了还猜五年?要知道大佬参加的登月项目都是一年出火箭两年登月啊,一个小小的空天飞机要五年?”


    “是啊,太小看吴用大佬了,我觉得可能跟登月任务的时间线差不多。”


    “我也觉得差不多,只是希望到时候进入太空的门槛能更低一些,我也想去太空玩玩……”


    而这些人问不到本人,那些跟吴用一块看展的大佬们也是刚知道这个,他们倒是问了个清楚。


    毕竟近水楼台嘛。


    “吴用同志刚才说的是真的?”


    “贵公司真要研究空天飞机?”


    “是我理解的那种空天飞机吗?”


    “方便说一些进度吗?”


    吴用边走边说:“是的,目前的进度还不错……”


    他在这里说着,网络上却引起了轩然大波。


    还是那句话,如果是别人说的,那肯定得琢磨琢磨,可吴用说的话,那就不一样了!


    虽说现在的载人火箭已经能很方便的载人进入太空了,但人们并不认为它是什么高端的载人航天设备,真高级还得是航天飞机。


    因为相对于载人火箭,航天飞机对乘员的要求更低一些,人们对它的期望也是更便捷一些。


    于是就有了第一代航天飞机。


    那是一种长37米左右,高17米左右,翼展30米左右的大家伙。


    它的前端是航天员座舱,分上、中、下3层。


    上层为主舱,有飞行控制室、卧室、洗浴室、厨房、健身房兼贮物室,可容纳8人。


    中层为中舱,也是供航天员工作和休息的地方。


    下层为底舱,是设置冷气管道、风扇、水泵、油泵和存放废弃物等的地方。


    它的中段是货舱,是放置人造地球卫星、探测器和大型实验设备的地方,里边安装有遥控机械臂,用于释放和回收那些设备。


    货舱长18.3米,直径4.6米,可装载二十几吨物品进入太空,也可以装载小二十吨的物资从太空返回地面,上边的货舱外壳可以像蚌壳一样张开。


    它40多年前被研制出来,非常的先进。


    但是它最后的结果也是因为“太先进”。


    想法很好,可惜因为时代局限,硬件不行,堪称航天领域的“早产儿”。


    于是各种精妙设计都变成了致命缺点,在发生了两次重大事故,5架航天飞机炸了2架之后,于10年前正式退役。


    不过人类没有放弃这个类型的飞行器,几年之后开始研发新的航天飞机。


    比如私人企业的“太空船”和“追梦者”,还有联邦官方的x-37b。


    它们都算是第二代航天飞机,走的是小型化或无人化的路子,让航天器的造型更加紧凑。


    联邦官方的x-37b长度只有8.8米,“追梦者”的长度也不到9米。


    它们发射的时候都是塞进火箭整流罩里,返回大气层的时候可以进行一定的滑翔机动,然后水平降落在飞机跑道上。


    这也是为什么人们认为它们是第二代航天飞机,而不是空天飞机的原因之一。


    一般来说空天飞机得在跑道上水平起飞,然后直接加速飞入地球轨道,等降落的时候也是在跑道上水平降落。


    哪怕次一点的还是在发射塔架上垂直起飞,那也得是自己起飞,不用额外的火箭助推器什么的。


    显然升级科技公司展示的那个模型应该就是这种东西,因为它用的引擎都不一样。


    对,就是那个喷管里带尖的引擎。


    这种引擎叫做塞式引擎,是一种引擎结构不同于“钟形”喷管的方式。


    它还分为两种,线性塞式和环形塞式。


    线性的呈“v”字型布局,两溜小喷口排在“v”字的两侧,让引擎整体看起来跟长方形一样。


    环形的呈锥形布局,可以看做是“v”字转成了圆锥,喷口围着圆锥的锥面围一圈。


    这也是它们叫“气尖”的原因,因为它真的有个尖,跟一般引擎的大钟型喷管不一样。


    升级科技公司展出的模型用的就是这个。


    普通的钟型喷管就是向下喷,火焰很粗,而塞式引擎实际是贴着斜面喷的,火焰最终出来是很细的。


    随着火箭飞行高度的提升,气压越来越低,也越来越压不住火焰,普通钟型的火焰就会越来越散,最后跟开花一样,效率会很低。


    而塞式引擎的火焰本来就很细,所以它的火焰扩散很小,顶多类似开花开一般,凝聚的推进效率依然可观。


    这种能力让它在各种高度都能维持效率很高的出力,不用像多级火箭那样,为了保持效率,到了一定高度就需要换上针对不同高度的专用引擎,也就有了一截一截的分离模式。


    理论上塞式火箭引擎不受高度影响的特性可以造出一种单级入轨、重复使用的太空船,直接从地面发射进入太空,之后整体完整降落,像传统飞机一样全部重复使用。


    这种方式并不是吴用最先发现的,而是联邦宇航局。


    那是之前那个疯狂年代的事了。


    不得不说,那个年代的联邦宇航局真是有钱,而且还有理想,敢为天下先。


    当时他们围绕这项科技开始了10多年的rs-2200发动机研发计划,用的是线性结构,就是那种看起来像长方形的火箭引擎,很有未来飞船的感觉。


    跟这个引擎配套的是一个叫做“冒险之星”的单级入轨航天飞机替代项目,三角形的升力体结构机身配上方形引擎,加上无人驾驶概念,那就代表着未来。


    不过这玩意看起来美好,实际上却困难重重。


    因为需要复用,所以对材料和工艺要求极高,加上技术受限,就导致引擎时常有不稳定的情况在空中突然推力下降。


    这在升空进入太空的过程中是非常危险的。


    另一方面隔热和散热的问题也牵涉到新材料,一直没有解决。


    后来他们感觉“冒险之星”方案太激进了,所以就搞了一个小的验证机。


    毕竟“冒险之星”全重1100多吨,长宽都超过45米,比航天飞机大多了,哪怕大部分都是燃料重量,把这玩意一截不抛的弄到太空轨道也太难了。


    还是小点好。


    于是就搞了长宽高尺寸缩小一半,重量更是只有原来零头的130吨“x-33”技术验证机。


    但是它的研制也不顺利,不仅预算超支严重,而且进展也大大落后于原定计划。


    最终在联邦航天局和洛马公司一起愉快的花了十几亿美元之后,觉得这玩意还是太先进,现在木有前途,然后就下马了。


    几年之后,航天飞机也因为“过于先进”的原因退役,于是世界最强的联邦……竟然没有航天设备载人进入太空了!


    导致联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得不买毛熊家的飞船票进入空间站。


    毛熊也是够意思,狠狠地宰了几刀,船票一年比一年贵。


    直到老马的猎鹰火箭和龙飞船出来才解决这个问题。


    然后现在这个想法被吴用拿了过来。


    他别的东西没有,就是先进技术多!


    是时候再让世界感受一点小小的升级科技震撼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厉少的闪婚小萌妻 绝世战王 人在盗墓签到打卡 影帝的懒散人生 我的靠山好几座 重生后公主殿下是朵黑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