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升级号和天鹰号
“咱们联盟可从来都是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的,你搞这个是不是……”
“我也没搞什么啊,你看我都涂成经典的宇航白了,头盔面罩也整的这么大,一看就是宇航服。”
“……”
“好了,好了,几位大佬,我之所以搞成这样就是因为它的性能太好了,不仅是防护性,还因为它的助力,毕竟目前进入太空和月球的人太少了,并且专业性都非常强,所以单人能力越强越好。”
听到吴用说这个他们都点点头,因为现在送人进太空的成本太高了,除了那些自己花钱旅游的,其余都是专业型非常强的专业人才,并且进入太空之后要身兼数职做实验。
甚至在空间站的航天员还好些,毕竟太空就是因为“太空了”,可月球不一样,航天员到了月球是要采矿的。
不管是敲石头、敲金属、敲冰块,都要自己来,哪怕以后的月球车上配备了爪钩吊车,但如果不是“特别重”的物体使用它都会嫌弃不方便和不灵活,毕竟安全最重要,那就不如自己直接用动力服搬上去。
突出一个简洁方便。
而且月球上的“特别重”,估计得是质量达到半吨以上的东西了。
那里的重力大概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不算质量只算重量的话,抬起半吨重量就相当于抬起80多公斤重的物体一样。
如果再有辅助动力,那就更轻松了。
到时候几十个人登月或许能有几十个人的气势。
专家和大佬们接受了吴用的说法,并且这款宇航服确实是在工程型动力外骨骼的基础上升级的,不算违规。
当然,这都是小事,只要确保能用就行。
这次来的大佬们算是登月项目的巡视组,因为联盟首次载人登月任务实在是时间紧任务重,所以除了让各部门和各公司自行汇报之外,还会派巡视组实际去看。
去其他地方的让一般人去就行了,但是来升级科技公司的都是大佬,除了看项目进度之外,还要看看什么新玩意。
毕竟升级科技公司给他们的惊喜已经太多太多了。
这次也一样,不仅看了登月相关的项目进度,还看到了吴用最近宣布的空天飞机项目和还没有对外宣布的商业空间站项目。
是的,不仅国外的航天公司也搞商业空间站,升级科技公司也要搞商业空间站。
毕竟都有空天飞机那样方便的运载工具了,再搞一个用于旅游的商业空间站也很正常,联邦那边的好几个类似项目都是这么搞的。
基本上都是好几个公司合作,并且一个商业空间站配一种载人航天飞船。
比如空叉就跟一些公司合作搞商业空间站,到时候发射空间站的火箭是空叉火箭,而载人飞船就是龙飞船。
另外那个“轨道礁”空间站也是一样,它是由蓝色起源的火箭运送空间站舱室,然后“追梦者”迷你航天飞机运货,“星际飞船”载人飞船运人。
只不过这几个公司的火箭、飞行器和飞船研发进度好像都……不太顺利。
还有的商业空间站ppt做的很好,但还没有解决用什么火箭发射舱室和怎么运送人员的事,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
而这些空间站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常规空间站的硬壳舱体,有的则是充气膨胀的软式舱体,还有全完由玻璃打造而成的风景观察舱。
吴用设计的空间站……第一期也没有超出这个范畴,只不过空间站舱室的尺寸超大。
因为是刚刚决定进行的计划,所以还没实物,只是精美ppt。
而且空间站也不是纯为了迎接太空游客,是吴用防止万一有什么大问题了拓展生存空间用的。
像空间站、空天飞机、月球基地,甚至宇宙飞船和其他星球基等等,都是为了这个。
当然,那些都是更后边的东西了,现在连ppt和演示视频都还没有。
吴用设计的商业空间站叫做“升级号”,非常符合公司的名号,并且第二期有惊喜,就是现有空间站大升级的意思。
视频中,“升级号”装进长征九号火箭巨大的整流罩里,把长征九号10.6米直径的巨大整流罩塞的满满当当,可见它的巨大。
要知道不管是国际空间站还是联盟空间站,它们最大的舱体直径也才4米多,而正在设计制造中的商业空间站硬壳舱体有3米多和6米多的,之前最大的硬壳空间站是联邦的“天空实验室”,直径达到了6.7米,重约80吨。
虽然软质的充气空间站舱室可以做的很大,但它的缺点就是太过空旷。
因为要压缩塞进火箭整流罩里发射到太空,进入太空之后才会充气展开,所以它的内部无法在地面就做好“装修”,而是只能做一部分,剩下的大量设备要后期一点一点装进去。
并且因为对接口大小的限制,太大的设备还无法后期安装,就导致它的内部有大量的空间无法利用。
这也是没办法,目前没有两全的方法。
而吴用的设计就依托于整流罩和运力巨大的长征九号火箭,设计了这款直径超过9米的巨大空间站舱体。
视频里的火箭发射之后很快到了轨道上,在那里“升级1号舱”的巨大太阳翼展开,开始正常的运转。
再之后是公司的空天飞机飞上来对接,视角从机舱内部开始移动到空间站里边。
所谓商业空间站,它的装修很有档次,没有科研型空间站的各种科研设备和杂乱电线,让升级号空间站里的空间显得很宽敞,很简洁。
事实上它真的很宽敞,因为它里边的空间还做了分割,进去先是一个巨大的“客厅”,这里包括健身房、餐厅、观景室等等。
再往里边是中间走廊,两边是客房。
根据游客模型的对比,观众们发现走廊和客房空间都不小,每间客房里还有单独的卫生间和面向地球的舷窗。
最后镜头从舱室里出来,越拉越远,定格在了升级号空间站、空天飞机与地球的合影上。
可以说整体相当漂亮!
漂亮的专家们看了都想把天宫空间站的二期工程改一改了。
不过对于他们来说漂不漂亮的先不说,这巨大的舱体能装多少实验仪器啊!
“小吴这舱体设计的真好啊,而且充分利用了长征九号的整流罩空间和载重能力。”
“我觉得咱们的二期工程是不是改一改,用这种大舱室多好啊,这个大‘客厅’要是改成太空维修站多好,咱们就可以在里边维修卫星,给卫星延寿了。”
“嗯,大就是好!”
“大了确实方便展开更多的实验项目。”
“不过二期工程已经在进行了,要改只能等三期工程。”
“咱们之前设计的时候只到二期,再加三期合适吗?空间站结构和震动问题……”
专家们谈论的都是专业问题,当吴用宣布了升级科技也要造商业空间站,并且把宣传片放了出去之后,网友们就是……
“卧槽!”
“牛批!”
“6!”
“这果然是要开始航天大时代了吗?”
“好啊,人类终于不在地球上龌龌龊龊了,开始追寻星辰大海了。”
“好家伙,这都第几个空间站了,人类需要这么多空间站吗?”
“现在太空里就有两个,计划可就多了,北边和三哥都说要自己造,这就又有两个,而且联邦还要造月球空间站,加上这几个商业版的……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人类最多可以同时存在10个左右的空间站!!”
“牛哇,人类终于要大规模进入太空了!”
“好事,大好事!”
“吴老板的空间站真大啊,一个就顶其他的好几个,所以就弄这一个舱?”
“我感觉一个就足够了,里边什么都有,毕竟只是接待太空游客的。”
“空间站什么的我可以等等,看起来需要很久,我就好奇那艘空天飞机什么时候能造出来,毕竟交通工具要先有吧,我已经等不及了。”
“感觉怎么也得好几年吧,其他的商业空间站至少也得四五年之后,有的甚至要等七八年,吴老板的空间站和空天飞机估计也早不了。”
“我感觉应该比联盟的载人登月要晚,但不会晚多少,顶多载人登月一年之内吧,我相信吴老板和升级科技的效率。”
“我倒觉得会比载人登月早,就这两年之内,直觉!”
“伱这直觉也太离谱了……”
离谱吗?
吴用自己也觉得有些离谱,因为哪用得着两年啊,就在明年!
毕竟他可不是普通的科技公司老板。
就这样,大家在“人类即将大规模走向太空”的氛围里渡过了旧的一年到了新的一年。
新的一年里部分地方恢复了乱糟糟的情况,因为大家发现两个庞大势力的争霸争不到自己身上,于是就一切照旧了。
甚至没有走向更坏,而是走向了更崇高的目标。
太空!
可能是这两个庞大的势力也知道在地面打仗没好处,所以就在太空进行竞赛。
或者是想先一步占领太空,然后把对手憋死在地面上,这叫降维打击。
但不管怎么说,这次竞争竟然没有上次那么恐怖。
当然,也有可能是竞争才刚刚开始,毕竟联邦去年才刚刚发布了竞争演讲和大规模封禁,等到之后冲突一次又一次升级了就不好说了。
在差不多安稳了几个月之后,三月份联盟这边就开始发力了。
因为差不多半年时间过去了,联盟的手机厂商终于研发出了自己的“z”字型二次折叠手机,而且用上了新一代的国产5纳米芯片,宣布便携式个人智能终端时代正式到来。
也就在这个时候,吴用再一次到了升级科技航天公司。
公司的人告诉他空天飞机的制造已经进入收尾阶段了。
他穿着白色防静电服进入车间之后入眼一片洁白,就跟他们身上的防静电服一样,这差不多是联盟这边的航天工作车间的经典配色了。
各种设备分列其中,多而不乱,很多穿着同样防静电服的工程师在忙碌着。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面前的飞行器,它被诸多脚手架、天桥、移动梯、机械臂围在中间。
它上白下黑,有一股航天飞机内味,但整体比航天飞机扁平一些,看起来更加凌厉,更加科幻。
这就是升级科技航天公司即将完工的首艘轨道穿梭机。
或者说单级入轨飞行器、太空飞机都行。
它现在还没有正式的名字,只有一个代号,叫“天鹰1号”。
至于它的定位,怎么说呢,虽然很多人都想叫它“空天飞机”,吴用之前也这么说过,但严格来说应该不算。
因为空天飞机是既能航空又能航天的新型飞行器,是航空技术与航天技术高度结合的飞行器。
而“天鹰”无法进行航空飞行,最起码是无法进行长时间航空飞行的,因为它上边装的是火箭发动机。
虽说是比较适合单级入轨飞行器的火箭发动机。
火箭发动机大家都知道,各个都是油老虎。
哪怕燃料可以占到飞行器起飞重量的90%,也就几分钟、十几分钟就完事了。
这点时间对于大气层内的航空飞行器来说堪比一哆嗦,也就刚刚起飞的程度。
在机场上空盘旋几圈就该降落了。
这多尴尬。
不过相对于传统的航天飞机,“天鹰”也有自己的优势,并且优势巨大。
要不然吴用也不会拿它当自己的“跑路工具升级原型”使用。
传统的航天飞机只有联邦和死去的北边有,但是它们都需要辅助火箭送上去,仅靠它们自身的能力是不能入轨的。
北边的就不说了,“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纯粹就是靠火箭送上去的,而且没服役过,只进行过试射。
它自己在起飞阶段不发力,而把它送进太空的火箭就是传说中的“能源”号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超过100吨。
联邦的航天飞机就多了,并且都执行过实际任务。
它们还说自己不靠火箭,只需要挂一个燃料罐,全程使用自己的发动机就能飞向太空。
可它使用的外挂橙色燃料罐比自己都大,它自己就像依附在燃料罐上似的,更别说它还挂了两枚固体火箭推进器,每枚推进器可以产生1500吨以上的狂暴推力。
所以说什么靠自己,听听就好。
不过不管是北边的还是联邦的,都已经退役了,现在是第二代航天飞机。
第二代航天飞机缩小了很多,基本都是无人的,直接放到火箭的顶端就可以发射上去。
说到底,还是借助了外力。
如果“天鹰”能成功,那绝对会成为地球航天历史中绝无仅有的成就。
并且妥妥的原生三级造物!
想想就带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