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航天大时代来临?
联邦的各大机构和组织跟国会要钱的时候都是很有技巧的,当初那个对手还在的时候他们就极力渲染对方的恐怖,然后让国会增加各种预算拨款。
不过后来那个老对手突然挂了,各种预算瞬间大减。
但是这可不行,对手挂了就挂了,预算不能减啊。
这可是动摇国本的大事!
于是他们就开始主动寻找对手,甚至不惜自己亲手扶植对手。
“xx太厉害了,威胁联邦安全,必须出重拳!”
至于怎么出重拳?
“给我们提升预算!”
后来联盟逐渐追了上来,他们的“预算金主”就变成了联盟,只要什么事上提“联盟威胁论”,预算都好说。
不过后来国会也不好忽悠了,联盟虽然不错,但远没有到威胁联邦的程度。
结果再后来,联盟真的成了联邦第一大威胁。
虽说联盟从来没有主动挑衅过,但是在联邦的视角里联盟就是一辆正在缓缓开过来的压路机,必须得反击。
于是各种预算立刻就涨了。
只不过那些预算都是其他方面的,航天复合体的预算增长却不多,跟巅峰的上世纪载人登月时期相比差的太远。
眼看着其他部门大肆的要预算捞钱,他们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可他们没有对手,当那个“老朋友”没了之后,其他国家连进入太空都费劲。
那时候的联盟航天是有些东西的,但也仅仅是是有些东西,距离联邦差距很远,哪怕他们编造“联盟航天威胁论”那些国会老爷也不信。
结果最近他们的机会来了,联盟突然宣布了载人登月计划,竟然比联邦重返月球的时间还早!
虽说不管联盟多快也是世界第二,世界第一早就被联邦拿走了,但那已经是上一次比拼了,拼的也是另一个国家。
现在已经是新世纪了,新的比拼当然要有新的对手,并且是联邦最早宣布的时间,你联盟后宣布竟然要比联邦先到,这能忍?
就是国会能忍,联邦航天复合体也得把国会忽悠住,忽悠的越危险越好,只有那样航天复合体才能拿到更多的预算。
好在不用他们动手,联盟那边主动发力,竟然要搞什么空天飞机!
什么空天飞机,那明明是空天战斗机!
直接往国会老爷们的x反射区猛攻!
这拨款不就来了?
当然,专家们说的复活x-33项目也不是说说而已,他们已经计算过了,现在确实有能力造出来,之前只是没钱造罢了。
x-33试验航天器的研制始于25年前,它是更牛批更炫酷的“冒险之星”计划的技术验证机,是联邦宇航局雄心勃勃的下一代航天器研制计划的重要部分。
联邦宇航局希望这一可完全重复使用的航天器的研制成功能够把卫星送入轨道的成本降低90%,大幅缩减发射费用,从而推进航天业的快速发展。
按照当时的设想,x-33试验航天器将是一款造型优美的三角形空气动力装置,发射时重量在130吨左右,其中大概95吨将是液氢和液氧燃料。
它将不设任何窗口,也不携带宇航员,并将垂直升空,但着陆时则类似于一架自动驾驶飞机。
如果x-33试验航天器研制成功,它将取代火箭和航天飞机成为更廉价更安全的航天器。
它的完全体“冒险之星”也会有非常大的市场。
然而x-33试验航天器项目开展几年之后就遭遇重大挫折,不仅预算严重超支,而且进展大大落后于原定计划,原定于5年后发射升空的第一架x-33试验航天器样机的发射日期一再推迟。
当时这种航天器的一个液氢燃料箱在试验中出现了故障,负责该航天器设计的承包商不得不临时修改计划,用更为普通的铝质燃料箱替换原先由轻质层状复合材料制造的氢燃料箱。
这还只是其中一个问题。
后来因为问题越来越多,钱也越花越多,完全看不到未来,无奈下马了。
虽然项目下马了,不过像是新材料贮箱一类的东西新火箭也需要,所以之一在持续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也突破了。
当初他们总结了x-33试验航天器需要改进的东西,比如设计一种能耐受液氧腐蚀的轻质复合材料液氧贮箱。
还要提高空间利用率,因为x-33试验航天器中有很多未利用的空间。
提高空间利用率的办法之一是去掉某些连接结构和使各组件靠得更紧密一些,如把发动机直接安装到液氢贮箱上而不再通过中间结构安装以及把液氧贮箱套装到液氢贮箱上面等。
由多瓣组成的液氢贮箱可能将变为不太占地方的共形贮箱,以便使防热蒙皮离贮箱更近一些。
还得降低线性气动塞式喷管发动机的重量,提高推重比。
比冲性能也得提高,这需要通过提高涡轮泵涡轮温度和室压来实现。
项目进行了5年,是20年前取消的,而这20年积累的相关技术已经可以完美解决那些问题了,只要钱给够,他们能在一年内搞出x-33。
当然,只是原版设计的x-33试验航天器,要是想要性能更好的,那就需要更多的钱和更多的时间了。
但只是用来应付升级科技的“空天飞机”的话,原版设计也足够了。
毕竟根据网上得来的那些数据来看,双方的性能应该差不多,顶多就是对方的空天飞机可以载人,而他们这个完全是无人载货的。
不过这东西最重要的是平台,只要把平台造出来了,并且安全性有保证之后,货舱改成载人舱是小意思。
当双方确认了这个方案之后,立刻就开了新闻发布会,把之前的实体样机照片和新ppt一放,看起来比升级科技的模型靠谱多了。
“……我们有信心一年之后完成首飞,到时候把卫星送入轨道的成本会降低90%!”
“等到试飞没问题了,我们会出载人版本,座位票价可能会降到百万联邦币范围。”
“随着发射费用的持续降低,人类的航天事业必将快速发展,我们很高兴在里边起到带领作用……”
11月份也算是年底了,很多地方都会公布自己明年的目标,显然这个x-33航天器就是联邦宇航局明年的目标之一了。
而随着它的发布会结束,其他航天组织纷纷公布自己明年的目标,还是官方机构和私人公司百花齐放。
明天这个要探索小行星,那个要搞深空探测,连三哥也要搞载人航天。
不过三哥载人航天的事先不提,明年的主要看点还是看联盟和联邦。
联盟这边有原先的空间站建造计划要进行,明年就能建成天宫空间站的一期工程,开始航天员的半年轮换常驻计划。
然后还有之前突然公布的两款新型火箭首飞,要为自己的载人登月任务做准备。
除了这些重磅项目之外各种常规的发射任务,很多很多。
还有民营航天公司的各种首飞任务。
而联邦那边也不少,不过除了明年的常规发射任务,很多都是计划。
比如私人公司打算建造私人空间站的计划,并且不止一个,而是好几个。
还有私人航天公司的载人飞船试飞,也有好几个。
另外就是重返月球的事,他们也公布了自己的月球基地模型。
一时间新闻上充斥了各种航天计划,好像人类明年要正式开启航天大时代一样。
人们仔细思索了一下发现……好像还真是要开启航天大时代了!
本来联邦大统领宣布了非常严重的“大封锁”计划之后,人们以为世界的冲突要加剧了,结果短时间内好像没发生什么。
甚至是为了怕自己被无辜的卷进去当了第一个出头鸟被打死,所以很多喜欢搞事的地方都安静了。
连四处出击的联邦搞事部门也缩了缩手脚,估计同样是怕被首先抓住把柄。
就这样,世界竟然有种很和平的感觉。
尤其是当联盟的重磅可控核聚变技术突破信息公布之后,联邦就更安静了。
紧接着是联盟升级科技的空天飞机模型和联邦宣布恢复x-33航天器项目。
好像是故意把人类的目光引向外天空的。
“地面太危险了,事又多又麻烦,还是看看远方的星空吧,家人们。”
其实这事……也有点道理。
虽说联盟和联邦针锋相对了,但联盟怕联邦发癫搞事,把所有的事情都搞得一团乱。
而联邦看到联盟可控核聚变的事就沉默了,巴不得把全人类的目光都吸引到太空,别让他们发现联邦核聚变技术不太行的问题。
毕竟可控核聚变真的是关乎未来走向的超级科技。
并且联盟现在所有宣布的载人登月事宜只是计划,空天飞机也只是模型,可联邦不说已经完成了载人登月,就是重返月球用的火箭和载人飞船也有实物了,就等着测试。
x-33也是一样,以前有过实物和技术积累,现在重启只要把资料找出来再加点最新科技就能成功。
怎么看联邦也是在航天领域占据巨大优势的,不比这个比什么?
就跟联邦宇航局说的“我们很高兴在里边起到带领作用”一样。
这不仅是联邦宇航局的说法,也是整个联邦想说的。
网友们也是议论纷纷。
“似乎这次的大比拼也是航天竞赛?”
“看起来像是,因为平常已经在讨论‘剿匪’的联邦国防部还没动静,倒是宇航局站了出来。”
“这应该算好事吧?”
“好事,肯定是好事,只要不打仗就是好事。”
“看来这次是和平的斗争了,是科技的斗争。”
“从某方面来说甚至算是因祸得福,科技又要大发展了。”
“是的,上次航天竞赛的时候人们已经想过在火星上生活了,结果随着胜负分晓竞赛结束,现在人类登上月球都费劲。”
“看来这次人类有机会生活在火星上了。”
“那个目标太遥远了,我就想看看哪边先造出低票价的空天飞机来,我也想去太空看看。”
“我也想!”
“+1”
………………
“当然是我们的空天飞机先出来了,因为它明年年初就能首飞。”
吴用这么说道。
今天是航天中心来升级科技航天公司视察的日子,为的是来看看升级科技设计制造的月球航天服。
虽说联盟有为太空行走设计制造的“飞天”舱外服,主要用于航天员在近地轨道空间站上的出舱需求。
但近地轨道毕竟有地球的磁场保护,月球表面距离地球磁场可就远了,所以那里的辐射强度非常高,“飞天”舱外服就不怎么合适了。
并且月表还有其他方面的难点,所以就需要重新设计舱外服。
吴用新设计的这种舱外宇航服跟现役的舱外宇航服不一样,跟之前联邦载人登月用的月球宇航服也不一样,它的外表是装甲样式的,而不是纺织材料样式。
看起来不像大量使用纺织材料的舱外宇航服那么臃肿。
这些硬式护甲可以轻松抵御微型太空垃圾和微型陨石的撞击,也让宇航服的结构更加简单和明确,保证内衬骨架的使用空间。
它的后背有挂点,可以挂载舱外机动装置等模块化设备,可以让宇航员离开航天器,在太空中巡游。
这也就不局限于月球表面了,在常规的太空场景也能用。
它的配色是经典的宇航白,舱外宇航服的常用配色,巨大的头盔透明面罩闪着金灿灿的颜色,让宇航员可以直视太空中的太阳。
只不过在场的专家怎么看怎么觉得它不像是一般的宇航服,反而是像升级科技设计制造的重型动力外骨骼装甲。
就是全身大部分覆盖硬质装甲板,关节活动处覆盖软质防弹布料的那种玩意。
顶多就是没有装武器站,而是在后边装了达达的维生背包。
甚至维生背包也不要紧,只要把经典的“宇航白”配色换成军用迷彩色,然后把头盔面罩的面积缩小一些,这就是妥妥的太空动力外骨骼装甲。
而吴用跟他们介绍的时候就说它的特点之一就是带助力。
舱外行走的时候可以使用它的磁力靴直接吸附在空间站舱壁上进行行走,并且有外骨骼助力或阻力,可以让宇航员使用熟悉的地面步态进行行走。
在月表上也是一样。
因为宇航服的质量压制加上外骨骼助力,也可以让宇航员使用熟悉的地面步态进行行走
所以可以称呼它为高级……宇航服。
好吧,它其实就是吴用使用全覆盖的工程型动力外骨骼升级改造来的。
因为要应付外太空环境的极致密封性,吴用取消了它的一键“全身开门”模式,把它的开启模式改成了常规宇航服从维生背包处开启的模式。
这样密封性提高了很多,就是穿着的时候有一丢丢慢和不方便。
但还是让航天局的同志们看的一脸无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