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我要买一架!
联邦那边会继续发生什么其他人是不关心的,随着“天鹰1号”不断的在地球轨道上绕圈圈,见到了很多次太阳“升起落下”之后,陆续天亮的世界各地也开始接收相关消息。
然后就傻了。
昨天睡觉之前世界还好好的,怎么醒过来之后就有空天飞机进入太空了?
我一觉睡了10年?
这还是距离联盟比较近的国家,天亮的早,天亮的晚的醒来知道看到的新闻就是空天飞机安全落地。(前边说不回来,改了,考虑到剧情不对)
当新闻绕了一圈,绕到联邦的白天普通人也知道了,才算是一个阶段完成。
然后整个世界……除了跟联盟和升级科技不对付的人,都欢腾了!
当“天鹰1号”顺利的降落在它起飞的那条跑道上的时候,关注它的可不仅仅是那些蝇营狗苟的部门,还有大量的普通人。
而最关心的,无疑是那些航天爱好者。
他们是最关心航天,但也是可能一辈子都跟航天接触不上的人。
当然,这话不能说的那么绝对,现在是信息大爆炸的年代,而且很多航天部门和航天公司都是对外开放的,普通的爱好者也可以进去参观。
这么一说的话,他们还是可以跟航天事业接触上的,甚至还能亲手摸摸大火箭。
哪怕这些大火箭不是现役的,也知足了。
但是太空,很多人是真的一辈子也接触不到。
不说一般人,就连那些在航天机构和公司里工作了一辈子的人,也无法在去世之前去一次太空。
那些着名的火箭设计师、载人飞船设计师、火箭工程师等等,看着自己设计制造的航天器一次又一次的飞向太空,可他们却一辈子也无法去太空。
进入太空的代价太大了,甚至都不是单纯的价格原因。
因为准备一枚载人火箭和载人飞船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这期间还需要大量的人手和工厂配合,这些人都要围绕着这枚火箭和载人飞船忙碌,所以每一次进入太空的名额都是极其宝贵的。
而且到目前为止,除了几个花大价钱进入太空的太空游客之外,其他宇航员都要执行大量的任务,做大量的太空实验。
平时的火箭设计师和工程师们都忙得一批,怎么可能有那个空闲做专业的宇航员训练。
但现在,情况好像有些变化了。
“天鹰1号”足足在太空轨道里待了一天,它是第二天的同一时间降落到跑道上的。
为此升级科技航天公司还给那些用自己的小物品参与测试的人发了住宿补贴,毕竟他们不是每个人都要在这里待很多天,有的人是打算看一下就走的,没想到会碰到这种……神奇的情况。
然后吴用还是就这刚刚落下来的飞行器当背景当场召开了发布会。
“……天鹰1号的首飞还算顺利,唯一的问题大概就是飞行器的摄像头都些问题,在轨道上竟然黑屏了一段时间,虽说后期陆续上线了,但这依旧是一个问题,我们会进行改进的。”
“其次还有一些小毛病,但问题不大,我们都会进行改进升级的。”
“大概……半个月之后会进行第二次无人试飞。”
“票价的话,不敢说很便宜,但至少对比现在的飞船票价便宜很多,因为我们计算它短期飞行一次的成本不到一个亿,所以分摊到每个座位的票价也就是千万级。”
“这还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把它的单座票价降到百万级。”
“另外天鹰1号作为一种跟其他航天飞行器完全不一样的型号,所以一些标准就不一样了,我们升级科技航天公司会推出一种新的标准,它……”
作为“天鹰1号”的研发公司,而且还让这种飞行器首飞成功了,升级科技航天公司当然有自己的标准制定权。
所以在他们的最新标准中,这种可以单机入轨,并且只能在地球轨道上溜达溜达的航天飞行器,就应该叫做轨道穿梭机。
是的,吴用最终还是修正了它的称呼,不叫它“空天飞机”了。
因为它的性能确实跟真正意义上的空天飞机还有一段距离。
升级科技航天公司的标准一出,联盟的航天机构马上就响应了这种新型航天器的标准,统一了名称。
其他国家的航天机构也出了声明,说已经在认定过程中了,包括联邦的盟友的航天机构。
只有联邦本体那边没有任何反应。
不管怎么说,“天鹰1号”试飞成功影响了很多东西。
商业方面的事先不说,如果国家机构买了它当做载人入轨工具,运动的人可能不仅仅是那些正式航天员。
一架“天鹰1号”能做到的事多了,如果只是送宇航员往返于空间站和地面之间,一年估计用不了几次。
毕竟空间站的宇航员不能天天换,跟在地面上班一样,把太空飞机当班车用。
但如果一年用不了几次,感觉也太亏了,毕竟像这种设备放在地上也是有损耗的,不如过飞一飞。
甚至飞的次数越多,它的使用成本也会越低。
虽说不会一年对接几十次空间站,但是改装一下用来做短期太空实验,甚至是训练航天员,那是极好的。
作为宇航员,失重训练是必须要进行的,原来只是用飞机做抛物线飞行,失重体验时间只有半分钟,在这半分钟之内还要训练喝水、吃东西、锻炼等等一系列的项目,成效可想而知。
等有了轨道穿梭机,宇航员的一些训练可以直接放到太空轨道里,那样训练的效果肯定非常好。
之前的宇航员训练没有办法做到“100%拟真太空”,所以宇航员们进入空间站之后都要适应很长时间才能开展正式的工作,也就是到了空间站之后再训练训练。
那其实是挺耽误时间的。
甚至还有之后的登月之旅,可以让宇航员乘坐穿梭机上来提前感受一下。
现在联盟这边正在选拔登月宇航员,虽说有很大概率选的会是已经进入过太空的经验丰富的宇航员,但这种训练模式是非常不错的。
而且万一选上萌新呢。
毕竟经验丰富的宇航员多是第一批和第二批宇航员,他们都是军队出身,虽然有各种优点,但终归不如专业的科研人员专业知识丰富。
首次登月在月球上待几个月,要是只能做一些很基础的实验的话性价比就太低了。
而第三批宇航员就好多了,他们里边包含了不少专业学科大佬,是纯正的科研人员。
甚至这次还临时开招了第四批护航员,因为选拔第三批宇航员的时候可没说要去月球上“采矿”。
还有一个用途,那就是搭载空间站没地方或没时间做的一些短期科学实验。
毕竟空间站的地方有限,不是什么科学实验都能入选空间站的,可要是有些机构想快速知道特定太空环境下的某种实验结果,就可以租用穿梭机做太空实验。
要不然就一直排队等着,要不然就自己出资建设地面设备墨迹太空环境,那个花费可能更大,耗时可能也更久。
再之后,或许就可以搭载一些航天工作和航天设计人员进入太空了。
比如在航天口工作了一辈子的老科学家。
去太空看看,或许可以让那些科学家设计出更好的航天设备。
实地考察和实验室研究总是各有所长,两者结合才能得到更好的结果。
两吨的载重能力在升级科技航天公司这里是非常小的运载能力,精装修之后商业运行载重就更小了,可是在专业的、以科学研究为目的的专业机构里,就是相当大的载重,足够干很多事了。
一次飞行成不不到一个亿,或许还会国家补贴,几千万的花费就能完成一次太空实验,可以说非常划算。
甚至可以几家拼车,或许一千万左右就能上车了。
当然,科研单位都是这么“抠抠索索”的,别看经费那么多,但花钱的地方也多,都得精打细算。
可想要去太空转一转的土豪们就是另一个态度了。
原先几千万联邦币,也就是几个亿联盟币一个的航天飞船座位他们都买了,就是要去太空看一看。
现在千万级联盟币,换算到联邦币就是百万级别……这也算钱?
【百万联邦币,这也太便宜了!】
【不会真的有人感觉这个价格很贵吧?】
【吴老板都把成本说出来了,一个座位一千来万,真售票的时候应该不会几倍起跳吧?如果价格在两千万以内,我还真想去太空看看。】
【什么时候开正式的第一班太空旅游班机,我要包下来,带着我的家人去太空转转。】
【我太喜欢太空了,我的身价只有几千万联邦币,之前航天飞船票价太贵了,我根本付不起钱,如果天鹰1号的票价真的只是百万联邦币,我也要去太空!】
【话说联邦禁止了两国在航天领域上的合作,能管得着私人乘坐联盟的航天设备上太空吗?】
【应该管不了吧?】
【卧槽,楼上都是啥家庭啊,那我也说,我加价出一亿联邦币买第一班旅游客机的座位,就问升级科技航天公司同意不同意吧,如果同意了……就当我没说(狗头)。】
【吓我一跳,我以为又来了一个土豪。】
【土豪已经够多了,要我说几千万干点啥不好啊,感觉去一趟太空太亏了】
【人和人的境界是不一样的,自己不想不代表别人不想……】
是的,人和人的境界是不一样的,这些在网上发言的只能算是土豪,并不是真正的富豪。
真正的富豪已经在咨询升级科技航天公司了。
“嗨,我亲爱的吴,你们公司的轨道穿梭机什么时候量产?我要直接买一架。”
其他人或许吴用不认识,但这人吴用还是认识的,因为他跟着人在之前的航展上见过,对方买了一大堆飞行滑板。
回国之后让交警装备上了,跟“超跑警车”一样成了国内另一道靓丽风景线。
这人就是石油国的王子,他们还互换了号码,对方现在直接把电话打到了他这里。
吴用:“……”
石油国的王子了不起吗,上来就说要一架。
好吧,石油国的王子就是了不起。
吴用现在正忙着呢,所以跟对方寒暄了几句就挂断了电话。
他现在要制作视频的最后一部分,完成之后就可以上传了。
他敢肯定“天鹰1号”就是一个三级造物!
不过他现在已经完全搞清楚了升级系统的评分机制,“天鹰1号”应该能评为“三级”但肯定不会是那种直接升级成的三级造物。
就像一年级和六年级都是小学,但两者肯定是不一样。
而他直接造出三级造物得到的“三级直升权限”除了可以升级原本就存在的二级造物之外,也可以给低阶的三级造物进行升级,升级成高阶的三级造物。
他现在还没想好是升级其他物品,还是存起来等有需要的时候升级“天鹰1号”。
也就是先存着不升级,等需要的时候再升级。
毕竟这架飞行器还要持续在地球上亮相,不可能让它大变样。
“天鹰1号”越高级,他遇到突发事件之后跑路的可能性就越大。
当然,这事也得考虑其他的情况。
比如……万一视频发出去了,评不上三级呢?
还有万一在他发布了视频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平安无事,然后因为“天鹰1号”的热度非常高,很快就可以升四级了呢?
能直接升四级,三级升高阶的权限肯定就省了。
所以最后评价没出来之前,一切皆有可能。
忙完了视频的事,他又把关注地放在了轨道上。
之前的摄像头掉线和黑屏可不是鼓掌,而是他故意的。
不把摄像头黑了,座位上的机器人怎么行动,怎么把货包里的东西释放进太空轨道里?
那些标注为“测试假人”的东西可不都是假人,而是有一台机器人,在关掉摄像头得到命令之后它就离开了座位开始拆包,同时过渡舱和客舱开始泄压。
如果这里边有真人乘客,那就可以等死了,但这里只有一台机器人,它可不在乎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