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我的造物能升级 > 第146章 冰蟾月球车和着陆地点

第146章 冰蟾月球车和着陆地点

    第147章 “冰蟾”月球车和着陆地点


    玉兔号和玉兔二号的质量都是130多千克,长1.5米,宽1米,高1.1米。


    看起来不小,其实对于地外探测器来说不算大。


    玉兔二号比玉兔号更先进一些,但也有限,体型限制它无法装载更多的设备。


    它的能源是太阳能,能够耐受月球表面真空、强辐射、零下180摄氏度到零上150摄氏度极限温度等极端环境。该月球车具备20度爬坡、20厘米越障能力,并配备有全景相机、红外成像光谱仪、测月雷达和中性原子探测仪等科学探测仪器。


    它能做到的科学研究项目不多,但胜在长寿,是目前月球上唯一在运行的月球车。


    相对于玉兔二号来说,吴用设计制造的月球车就大多了,超过240千克,而且一来就是4辆。


    吴用给它们取的名字也很有神话意义,可以说跟“玉兔”看齐了,叫做“冰蟾”。


    冰蟾和玉兔本就是神话里共同生活在月亮上的神话生物,不说嫦娥和吴刚,它们算是用级别。


    玉兔能当月球车,冰蟾自然也能。


    而且冰蟾也代指月亮。


    科学的一些的解释也差不多,月球上的水肯定不是正常的液态水,大概率是以冰的形式存在,而“冰蟾”月球车的主要任务就是寻找月冰,正好对上。


    所以它们分别是冰蟾1号、2号、3号和4号,200多千克的质量保证了它们身上安装的设备数量和功率,并且新型的太阳能电池包也保证了电量。


    另外嫦娥六号的轨道器跟嫦娥五号的轨道器一样,但上边没有组合“返回器”,毕竟它不需要返回地球,而是用这几百公斤携带了“鹊桥2号”中继卫星。


    之所以联盟能把嫦娥四号发射到月球背面,就是先发射了“鹊桥”中继卫星,可以让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跟地球进行通信。


    而“鹊桥”卫星的设计使用年限是5年,现在已经发射差不多4年了,也属于“老旧”卫星了。


    虽然一般来说只要不出意外,航天设备的使用年限都比设计年限要长的多,但只有一台还是不够保险。


    现在处于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还在工作,依旧在往回传输数据,靠的就是“鹊桥”。


    以人类现在的技术往月球发射科研载荷的成本可是很大的,万一“鹊桥”要是出了问题,那损失的可不仅仅是中继卫星,还有两台重要科研设备。


    以及联盟对月背的“控制”情况。


    之后的载人登月也需要月球背面的重疾,毕竟载人飞船不是一到月球轨道就降落的,而是会在轨道上绕圈圈,最终确定情况之后才会降落。


    载人飞船在月球背面的通讯也需要实时传输,以防万一。


    并且新的“嫦娥2号”还使用了不少新技术,通讯功率更大了。


    同样的,轨道器上其实也用了一些新技术,最主要的通讯带宽,可以传输更清晰的直播信号。


    看着各个设备上的大天线,吴用称赞道:“可以啊,终于用上大天线了,我还以为你们会继续用‘小水管’传输上古画质呢。”


    “咳咳咳~”


    航天中心的技术人员人员咳嗽了两声说道:“这次毕竟涉及到联盟首次载人登月任务,我们自然会让观众们看到高清直播。”


    行吧,虽然跟任务有关,但也算开窍了。


    之前载人飞行器的摄像头画质那叫一个渣,但载人航天设备要的就是绝对安全,所以定型之后能不改就不改,导致画质只能是几十年前的水平。


    天宫空间站就好了不少,毕竟比较新,摄像头用的就稍微先进一些。


    看完嫦娥六号的“运载器”部分,吴用对航天中心的进度也很满意,估计……7月份就能发射。


    跟问天实验舱同一个月。


    毕竟它是嫦娥五号的备份,早就开始制造了,现在这个进度不算快也不算慢。


    其实很多航天设备都是很早就造好了,然后等任务流程,等运载火箭。


    嫦娥六号用的也是长征五号火箭发射,火箭的制造速度也不用担心,造的时间更早。


    而且本来就剩不下几发了,造完之后无缝进入长征十号后续火箭的箭体制造任务。


    看完了运载设备,吴用跟着专家们去了会议室,商议嫦娥六号的降落地。


    虽说嫦娥六号的任务是找水,找不到也不要紧,广寒宫1号舱段可以降落到其他地方继续找,但要是能找到那自然是最好的。


    对于月球上可能存在水,甚至很适合建造月球基地的地方,其实有不少热门地区。


    其中一个大热门就是——沙克尔顿陨石坑。


    许多科学家都认为,月球基地的选址至少应该考虑几个重要条件。


    首先就是和地球的通信联系要方便,地势也要相对开阔平坦,以保证月球着陆器的安全着陆,并有利于月球车的行驶。


    而且要有良好的光照射条件,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


    还要满足制备氧、水等维持生命的消耗物资的需要,且周围要有丰富的资源,能满足月球资源研究和利用的需要。


    例如,要是优先考虑矿产资源开发,那么就应选择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


    要是优先考虑火箭推进剂的生产,将月球作为人类进入深空的中转站,那么月球的南北极地区可能是一个合理的备选区域,因为那里可能存在大量的水冰,从而为制造火箭推进剂提供原料。


    如果从工程实施的可行性角度看,月球基地应考虑选择在月球正面的开阔平坦、太阳辐射丰富的地区,这样能保证月球基地与地球的可靠通信,并降低软着陆的风险和月面巡视的难度,还能有足够的太阳能以供使用。


    经过综合的考虑和探测数据支持,科学家们感觉月球的南北两极是不错的地方。


    将月球基地位置选在月球南北两极地区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利用极昼现象获得长时间的连续日照,为基地利用太阳能进行长时间发电提供便利条件。


    如果在极地建立两个发电厂,太阳光总可以照射到其中的一个,这样可以解决基地的能源供应问题


    当然,两地之间的能量传输是个大工程。


    不过,月球两极地区的太阳高度较小,光照强度弱,因此用于太阳能发电的电池阵应有足够大的面积。


    然后就是因为阳光几乎是平射在月球南北两极地区的,并且因为月球没有大气层,光线不会折射,所以两极区域有些撞击坑的底部永远见不到阳光。


    因此一些科学家估计南极和北极地区的永久阴影区有可能含有水冰成份,从而有可能利用这一地区的水资源。


    后来科学家们觉得北极地区还差了点意思,南极的地位骤升。


    有能力对月球南极地区进行探测的国家通过遥感数据的详细分析,一些科学家认为月球南极一个称为“沙尔克顿陨石坑”附近是未来建立月球基地的理想地点!


    沙克尔顿陨石坑的部分环形山几乎恒定地处于阳光照耀下,在这些地区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几乎可得到源源不断的电能,使之成为未来登月的绝佳地点。


    这些地区的气温也较低纬度的赤道区更有利,可避免承受从白天100多摄氏度到夜晚零下150多摄氏度的极端温度。


    另一方面,很多科学探测表明月球南北二极附近,包括沙克尔顿陨石坑中检测到了高浓度的氢,所以坑里极可能存在水。


    但具体有没有,这没人知道。


    之前有个探测器的任务快结束了,所以科学家们让它撞击了沙克尔顿陨石坑旁边的舒梅克环形山附近,希望通过地球上的望远镜检测到撞击所散发出尘埃中的水分子。


    但在此次撞击中并未有检测到任何水分子,这可能表示坑里的高浓度氢并非以水合物的形式存在,或撞击地点并没有冰,又或者是撞击深度不够,没有凿破表岩屑层释放出一定量的水分子。


    反正任何可能性都有,并且当时撞击的不是可能性最高的沙克尔顿陨石坑,所以科学家们依然对这里抱有很大的热忱。


    而且该陨坑也被建议可作为未来设置大型红外望远镜的一处地址,该陨坑坑底的低温环境对红外观测非常理想。


    距该陨坑约120公里处,矗立着5公里高的马拉柏特山,一座在地球上永久清晰可见的高峰,如安装适当的设备,则可充当与地球通信联络的无线电中继站!


    光照充足、有水冰的可能性极大,还能建设永久性中继站,这已经给沙尔克顿陨石坑附近加了不少分了,但这解决的主要是长时间驻留和科学探测的问题。


    要是某地只有科学探测的价值,那么人们对它的热情程度就会大大降低,可如果那里还有丰富的矿产,那就不一样了。


    沙尔克顿陨石坑附近有丰富的矿产吗?


    有!


    不过不是它附近,而是它就坐落在一个巨大的金属矿场上。


    这个巨大的金属矿场的名字就叫做南极-艾特肯盆地。


    月球南极的艾特肯盆地直径约有2500公里,深约13公里,它是整个太阳系中已知的撞击坑中最大的之一,也被公认在月球上最大、最古老、和最深的盆地。


    国际上通常把直径超过300公里的撞击坑叫做撞击盆地,这玩意2500公里显然是符合定义的。


    而且之所以称它为南极-艾特肯盆地,并不是表示这个盆地位于南极的意思。


    事实上,盆地的主体位于月球的背面,南部边缘在月球南极,而北部边缘延伸到了靠近赤道的艾特肯陨石坑,所以它的名字是以盆地边缘两头的两个地方——月球南极+艾特肯陨石坑的名字联合命名的。


    如果只看月球背面的平面地图,感觉它自己就占了月球背面的四分之一大小!


    这么说吧,嫦娥四号着陆在了月球背面的冯-卡门陨石坑里,而这个冯-卡门陨石坑就位于南极-艾特肯的盆地内部。


    玉兔二号一直在这里边溜达。


    沙克尔顿陨石坑附近地区也在这个巨大盆地内,它还是这个巨大盆地极少的位于月球正面的地方。


    经过探测,该盆地下面存在一个巨大的金属矿藏,可能是远古时期形成盆地的陨石金属核心,这块巨大的金属物质体积达到了夏威夷岛的五倍左右!


    而且人们都知道月球上蕴藏着丰富的矿产和能源资源,开发和利用月球资源是人类进行月球探测的源动力之一,尤其是说了很多年的核聚变材料氦-3。


    只是由于地球遮挡了侵袭月球正面的太阳风,所以月球正面的氦-3含量和浓度要少于毫无遮拦的月球背面。


    加上极地地区长时间的极昼,充足的阳光照射会在沙克尔顿陨石坑周围富集大量的氦-3。


    有了这个巨大矿场,沙克尔顿陨石坑附近地区就无愧于最好的月球基地建立地点了。


    除了研究价值,作为太空建造中心和太空中转站的价值也出现了。


    对了,说到研究价值,除了沙克尔顿陨石坑坑底的低温环境对红外观测非常理想,可以用来建设大型红外望远镜外,这座位于月球背面的大盆地还可以展开低频射电天文观测。


    事实上天文学家一直梦想着进行低频射电天文观测,更深入地探索宇宙奥秘。


    然而,由于地球磁场和大气的屏蔽作用,在地面上无法开展低频射电天文观测。


    在月球正面开展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也受到地球磁环境的干扰,观测效果不佳。


    但月球背面却是一片难得的宁静之地,屏蔽了来自地球的无线电信号干扰,是开展低频射电天文观测的绝佳区域,可以填补射电天文领域在低频观测段的空白,为研究太阳、行星及太阳系外天体提供可能,也将为研究恒星起源和星云演化提供重要资料。


    当初嫦娥四号着陆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然后利用自身携带的“迷你设备”开展了月基低频射电天文观测研究,获得了一批原创性、领先世界的科学成果。


    如果用上了大型天线,观测结果一定相当可观。


    而且这块资源不仅自己的巨大开采价值,鉴于太空中到处都有具备开采价值的小行星,所以在月球上建造采矿工厂将给未来开采其它太空资源提供经验。


    各种直接、间接和区域优势加起来,月球上基本没有什么地方比沙克尔顿陨石坑附近适合建立月球基地了,所以这地方早就被地球上有能力的国家盯上了,甚至有的已经制定了相应计划。


    比如联邦那边。


    它的重返月球计划重点就是在南极登陆,通过几次载人登陆和无人设备登陆找到一个合适建立月球基地的地点,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候选地区就是沙克尔顿陨石坑附近。


    如果联盟提前把这里给占了,那就有意思了。


    《外层空间跳跃》规定各国不得由国家通过主权要求、使用或占领等方法,将包括月球与其他天体在内的外层空间据为己有。


    但各国和各组织是可以在月球上进行科学实验的,而进行科学实验肯定会有设备,为了保证科学实验的顺利进行,相关实验实施国可以要求其他国家不得靠近本国实验设备。


    甚至是划出一片区域说自己在这里进行实验,你贸然进入会改变这个区域的xx值,干扰我的科学实验。


    当然,实验区域不是随便划的,只是提出xx计划是不算数的,伱得先有设备到达那里才能划。


    所以这还有一层“先到先得”的意思。


    至于具体能划多大,还是看你的本事,看你在地球上有多大的话语权。


    反正要是嫦娥六号降落到沙克尔顿陨石坑附近,然后释放4辆月球车满地撒欢,再说车辙印是重要的实验项目,甚至之后会成为名声古迹,完全可以把其他人挡在车辙印之外。


    联盟赵州桥上的车辙印可是联盟最着名的车辙印之一,那可是老传说了。


    而且“冰蟾”月球车可不是没有智能的“玉兔”月球车,它的智能系统比那些即将推出的智能车还牛批,足够它们在月球上狂飙了。


    玉兔二号走了好几年才走了1000米,它们一天就能轻松跑出1000公里的车辙印。


    当然,这也是因为玉兔二号除了走的慢,还要经常停下来仔细的观察特殊月貌和月岩。


    “冰蟾”系列基本不做其他科研项目,就是为了找水,加上智能程度更好,所以可以跑的速度快。


    要是纯粹为了飙车,它可以在毫无道路痕迹的月面上跑到每小时50公里!


    这还是被太阳能板给限制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厉少的闪婚小萌妻 绝世战王 人在盗墓签到打卡 影帝的懒散人生 我的靠山好几座 重生后公主殿下是朵黑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