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大明:我父皇是朱元璋 > 第二百二十九章 石壕吏

第二百二十九章 石壕吏

    “皇爷爷,就比如大唐,您不能只读他的盛世,也不能只读唐末。


    因为大唐有李太白这样放荡不羁的诗人,也有杜甫这样忧国忧民的诗人。


    孙儿最喜欢的是《石壕吏》”


    石壕吏?


    朱元璋对杜甫不是很喜欢,事实上没有那个帝王会喜欢杜甫,因为这家伙把老百姓的苦难写的清清楚楚。


    掌权者能喜欢就怪了。


    他想不懂朱雄英小小年纪为什么会喜欢石壕吏这样的诗,他能读懂就不错了。


    “雄英啊,这也是父王教你的?”


    “是的,爷爷。”


    “这个逆子,怎么啥都教,学这东西有什么用。”


    没想到一向乖巧的朱雄英直接反驳洪武大帝:“爷爷这样说不对。”


    “怎么不对啊?”朱元璋略带恼怒。


    “回爷爷,父王教的石壕吏,与其他先生教的不同,


    父王说之所以学石壕吏,正是因为和修长城有关系,自古以来人们以为修好了长城就能抵御北方元人。


    实际不然,因为从秦汉的匈奴再到唐宋。


    从来就不是因为长城修好了,北人就不进来了,北人就会没有办法了。


    相反唯有唐朝不修长城,开放兼达,才让北方无战事。”


    朱元璋笑了笑:“看的还是太浅了。”


    “那你知道现在我们的北方,和曾经的河北重镇有什么不同吗?”


    “孙儿不知。”


    “呵呵,或许是因为你不知,才会说出修长城没有用,实际上如果长城不修,不出三十年,北方就会变成南宋北宋。”


    “你们太小看蒙古人了。”


    “以为修长城耗财耗力,可北方两条长城,最少能阻挡九成的蒙古人,唐朝的军事部署,咱看了。”


    “说实话,以当时的蒙古兵力别说修长城了,咱随便派个小将军就能把他们灭了。”


    “有些事情很难说清楚。”


    “并不是靠书中想想就能实现的。”


    “就比如官员俸禄低,造成贪污受贿的多,难道咱真的不知道?”


    “目前白银缺少,各地方交税只能交粮食或者特产,耗时耗力,咱会不知道?”


    “可知道又如何,我就是把官员的俸禄提高到一千贯一个月,他们就不贪了?”


    “答案是不可能,甚至更严重。”


    “因为欲望越大,贪的就越多。”


    “咱就是要把他们的欲望压下来,定个界限,让这群人超过六十两就哆嗦一下。”


    “没有人不贪的,只有狠狠的打压,才能让天下清澈,并非咱残暴。”


    “后世或者有人骂咱残暴,杀官员,无所谓,那是因为这群人懂什么。”


    “他们只看到咱残暴。”


    “可是他们看到那些受灾的百姓了?”


    “当你快要饿死了,就等着赈灾粮,结果发现连糠麸都没有,那群人宁可烧了,宁可埋了,也不愿意拿出来救你一命。”


    “你看到自己的父母活活饿死,你的妻子瘦弱的说不出话,你的孩子躺在你怀里奄奄一息,干张嘴,想要吃的。”


    “结果你发现官府不但不赈灾,还要你交粮。”


    “这时候,你就会明白咱的心了。”


    “你就理解咱为什么如此痛恨那些为了自己利益,而不顾老百姓的狗官了。”


    “咱体验过,也亲眼见过,所以此生与贪官势不两立,宁可杀光全天下,也不放过一个。”


    “朕就是这样的汉子。”


    “雄英啊,你是个好孩子,你父王也是,你们的建议咱都会采纳。”


    “但请你也理解一下咱。”


    朱元璋两鬓斑白,他眼眶湿润:“你才多大啊,我和你说这个干嘛。”


    “呵呵,雄英啊。”


    “石壕吏其实是咱最喜欢的一篇。”


    “你还能背下来吗?”


    朱雄英点点头:“爷爷,我给您背一下。”


    空荡荡的乾清宫内悠悠传来: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朱元璋侧躺着,嘴里念念有词:“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啊…”


    “雄英啊,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回爷爷。”


    朱雄英讲道:“这首诗是杜甫的所见所闻。


    他讲的傍晚,我投宿在石壕村一户人家,结果吃完饭,天刚黑就有差役进村捉人。


    这家的老汉听到动静翻墙逃走了,老妇人就颤颤巍巍的出门去看情况。


    差役们的吼叫非常恼怒,非要向她家要人,表示拿不出人就会动真格的。


    老妇人哭得非常悲痛!


    杜甫听到老妇人上前向差役诉说:我一共三个儿子,都已经应征去守邺城了。


    最近有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两个儿子已经战死了。


    活着的人在这兵荒马乱的年头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就都永远完了。


    我家里再也没有别的可以抓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


    因为有这孙子,所以他母亲还没有离家而去,只是她进进出出,连件完整的衣服也没有啊!


    你们如果非要抓一个人不可,就抓我老婆子吧,我虽然年老没什么力气,但今晚跟你们去,还能支应河阳紧急的差使,赶得上给部队准备明天的早饭。


    夜深了,嘈杂的说话声消失了。


    我似乎还能听到隐隐约约的哭泣、抽咽,以及老汉的叹息,摇头。


    天亮后,我起程赶路,只好跟老汉一个人告别。”


    朱元璋眼眶红了起来:“好,好,说的真好。”


    “说到咱心坎里去了。”


    “只是咱能怎么办呢。”


    朱雄英站起身:“其实父王的意思是连大唐都会发出这样的事情,这天底下皆悲秋。”


    “不是外族入侵,就是内部暴乱,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在北方耗时耗力修长城呢。”


    “父王还说他很喜欢郭子仪的一句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厉少的闪婚小萌妻 绝世战王 人在盗墓签到打卡 影帝的懒散人生 我的靠山好几座 重生后公主殿下是朵黑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