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大明:我父皇是朱元璋 > 第二百三十章 没被圈中的都要死

第二百三十章 没被圈中的都要死

    朱元璋问道:“哪句话?”


    “回皇爷爷是郭子仪的修房子所悟,


    郭子仪是唐代中兴名将,安史之乱,唐明皇逃亡四川,几乎丢了国家。


    郭子仪南征北战,力挽狂澜,收复长安、洛阳两京,迎驾回京,功勋卓着,威震朝野。


    被唐肃宗赞为“国家再造,卿之功也”,并封为汾阳王,赐给他一座汾阳府。


    身为宰相的郭子仪,府邸自然要相当豪华,“所居宅内诸院,往来乘车马,僮客于大门出入,各不相识”。


    这位郭令公的权势之煊赫,可想而知。


    有一天,郭子仪要出门,看见修房子的工人正在砌墙,便顺口吩咐了一句:“好筑此墙,勿令不牢。”


    让工人把墙修的坚固一些。


    筑墙的这位工人兄弟,却也心直口快,随即回答说:数十年来,京城达官家的墙,大都是小人我所砌的。


    “只见人改换,墙皆见在”,您放心,我家祖孙三代在长安做泥瓦工,不知盖了多少府第,只见主人更换,还没有见房屋倒塌的。


    郭子仪听了这话,忽然醒悟过来,便向皇帝奏明,坚决“辞去朝内外一切职务”,光荣退休了。


    事见宋代王谠的《唐语林》。


    堂堂一位宰相高官,听了工人老大哥一句话,为什么就大彻大悟起来了。


    其实,孙儿认为,郭子仪的成功之路并不是顺利的,甚至还充满着凶险。”


    朱元璋打趣道:“何如?”


    朱雄英稚嫩的说道:“尽管郭子仪功高权重,但并不意味着他可以高枕无忧,相反,他时常被唐肃宗以及后来的唐代宗所猜疑。


    在郭子仪打败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之后,按其声望,安全可以出任天下兵马大元帅。


    但唐肃宗非但没有任命,反而将元帅一职空置,并任命自己宠信的太监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使,负责监督郭子仪。


    大有要架空郭将军之势。


    随后更是将郭子仪调回京城,在家赋闲,让自己的儿子李豫接管了郭子仪训练的朔方兵。


    肃宗死,代宗立,新受宠幸的太监程振远在代宗面前恶意挑拨,说老将难以驾驭,以至郭子仪再次被夺兵权,负责监督皇陵的修建去了。


    期间,因皇帝的纵容与多疑,在征战吐蕃的前线,郭子仪家的祖坟甚至都被挖了。


    他对政治斗争有着更深刻的体会与理解。


    道理很简单,位高身危,随时有倒下来的可能,还不如一堵墙,一堵墙砌好了,三五十年,五六十年,二三百年岿然不动的比比皆是。


    应天的楼阁,百八十年还是城垣坚固的不算稀奇;可是远的不算。


    单说元朝以来,不过百年,那些贵族、色目人、黄金家族,十年二十年不倒的,能有几个呢?


    但大都的围墙却阅历了元廷百年,还加上至正皇帝,这扇墙始终还没有倒。


    “只见人改换,城皆见在”


    这句深含哲理的话,打动了郭子仪,觉得势位富贵,不能久享,不如让年轻有识之士,出来担当国家重位,以免昏庸乱政,祸国殃民。


    兵权在手,其实也不是保护个人权利的一堵坚墙,秦皇以来,任何一个大将军能拥权几年?


    到头还不是“将军跋扈今何在,野草闲话满地愁。”


    郭子仪后来一直活到唐德宗时期,历经四代皇帝,八子七婿,子孙十几人,富贵且长寿,85岁离世,他的自保之道,令人深思,也令人敬佩。


    但郭氏后人终究没能守住汾阳府,汾阳府果然换了主人。


    晚唐时期,诗人张籍路过郭子仪旧宅,用诗感慨:


    “汾阳旧宅今为寺,犹有当年歌舞楼。四十年来车马散,古槐深巷暮蝉愁。”


    正应验了砌墙工的话。


    修再大的房子,再牢固的城墙到最后还不是给别人做了嫁衣。


    只有强民强兵才能让国家更加稳固,老百姓的拥戴胜的过千军万马。


    中华这个地方。


    永远不可能灭亡,休养生息几年,又会生生不息。


    因为再也没有比这块土地更好的子民了,只要朝廷对他们好,他们也会发自内心对朝廷好。


    完全没有必要将他们钉在原地,不能动弹。”


    朱元璋听完后,沉思默想。


    过了一会才缓缓吐出一个字:“善。”


    “今日你和标儿可给老朱我上了一课啊,我自愧不如,自愧不如啊。”


    “明白了。”


    朱雄英打了哈欠:“爷爷,那我可以回去了吗?”


    “怎么不替爷爷选名字啦?”


    “不选了,好几十个了,应该够您用得了。”


    “况且孙儿愚昧,也不知道符合爷爷心意不,万一选了爷爷不喜欢的,那就是孙儿的不对了。”


    朱元璋拍了拍他的头:“好孙子,你选的爷爷都喜欢。”


    “行吧,早点睡吧。”


    “赶明儿,爷爷还找你谈论这些事情,你爹过段时间要去军营,可能很长时间见不到他,别想他哦。”


    朱雄英巴不得老爹不管自己。


    毕竟父子之间总是不愿意多交流的。


    同性排斥,异性相吸。


    这也就是为什么女儿都是爸爸的花棉袄。


    “那孙儿就先回去了。”


    说完他给老朱行了个礼,然后在一大群提灯太监宫女的带领下出了乾清宫。


    此时本来就空房的房间更静。


    静到深呼吸便可以听到。


    老福在等待朱元璋下命令。


    因为刚才朱雄英画了几十个人名,他明白这几十个人这两天估计要交待了。


    可等了半夜也不见老朱发声。


    朱元璋想了想:“孩子大了,说的真不错。”


    “呵呵。”


    “老福。”


    “奴在。”


    老福等的就是这一刻,他已经想好怎么在最快的时间,把世子画的官员全部抓获。


    确保不遗漏一人。


    但是朱元璋只是缓缓开口:“除了被画圈的人,其他人都杀了吧。”


    “遵旨。”


    啊…


    除了被世子画圈的官员,其他人都要死?


    感情,刚才皇帝让世子画圈圈并不是要杀,而是要留啊。


    这这…,这一本估计有上千人啊。


    皇上竟然全部都杀了?


    老福第一次才发现洪武大帝的可怕,一次性杀千人,竟然只是轻描淡写的两句话。


    太可怕了。


    “你听不见?”


    他浑身一麻,鸡皮疙瘩掉一地:“老…老奴遵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厉少的闪婚小萌妻 绝世战王 人在盗墓签到打卡 影帝的懒散人生 我的靠山好几座 重生后公主殿下是朵黑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