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大唐:开局被李二模拟发现了 > 第28章 三万贯用来救灾吧!

第28章 三万贯用来救灾吧!

    不管别人相不相信,反正李世民自己是信了。


    事实上,开国皇帝杀功臣,无非是两个担心。


    一个是武将把持军权,功高盖主。另一个是担心自己死后太子镇压不住武将,担心造反。


    但李世民不同,他少年从军,李家多猛将,把持军权都是自己人,谈不上功高盖主。


    至于自己死后太子镇压不住武将,这更不用担心。


    李世民这个年纪,实在是太年轻了,以至于他有足够的时间能熬死大部分的功臣。


    因此李世民压根没有杀武将这个想法。


    因为时间会解决一切,事实上唐朝也是为数不多没有杀功臣的朝代。


    长孙无忌第一个站了出来说道:“陛下仁德圣明!”


    要说大唐第一个功臣是谁,那肯定是长孙家,眼下连长孙无忌都没意见,文武百官自然也没有意见:“陛下仁德圣明。”


    李世民点了点头,心想这总算是过了这一关:“如今曹州缺粮,还请众爱卿踊跃发言,献策于朕!”


    魏征率先说道:“臣以为薛长史,为人忠厚,才思敏捷,临危不乱,治理曹州,有条有理。”


    “臣提议薛长史可由朝廷委任曹州刺史,名正言顺的治理曹州。”


    李世民点了点头,对于这个提议并没有什么意见,毕竟对于薛大鼎的才华那是有目共睹的:“可!”


    长孙无忌提议道:“臣以为,齐王抄家所得三万贯,可以用来购买粮食,分发数州,赈济此次旱灾。”


    这本来就是抄家所得的粮食,用来重新购买粮食赈灾其实也足够了。


    但李世民这不这么想,购买粮食,最大的粮商还不是五姓世家,这钱指定会落在他们手里。


    与其落在他们手中,还不如上缴朝廷,用国库的粮食去赈灾,等八九月秋收,粮价降低些再填充国库。


    李世民想了想,有些犹豫的问道:“萧相(民部尚书萧瑀),粮库可还充实?”


    由于唐朝实行的是群相制,所以唐朝有一大批的宰相,比如魏征,房玄龄,杜如晦···全都是宰相。


    萧瑀出列,行礼道:“启禀陛下,国库空虚,并无多少余粮。”


    李世民眉头皱了皱:“此话怎讲?”


    萧瑀缓缓解释道。


    “陛下去年陛下即位,大赦天下,这秋税便少了,国库存粮不多。”


    “其二,燕郡王李艺,凉州都督、长乐王幼良等人伏诛,出兵平叛支出粮草。”


    “其三,边疆固守突厥二十万大军,需要粮草支援。”


    李世民张了张口,收税去年没收多少,今年支出又多,固守边疆也需要大量的粮食,可以说现在的大唐到处都缺粮。


    事实上,朝廷不仅缺粮,国库还很缺钱。


    眼下秋收还有一个月,救灾却等不了这么久,李世民也只得作罢:“如此,朕准了!”


    ···


    三万贯去购买粮食,朝廷支援的一万石,还有各州的常平仓里的粮食,再加上八月秋收在即。


    只要秋收不出问题,基本上这次旱灾就能撑过去。


    眼见正是基本讨论完了,一群言官开始了谏言。


    “臣弹劾齐王目无王法,性格暴虐。”


    “臣弹劾齐王喜怒无常,恐惹出祸端,不宜呆在曹州。”


    “臣弹劾齐王,逾越权法,妄杀大臣,此举不合朝纲,长期以往,朝廷如何运转?”


    “···”


    一群言官毫不客气,矛头直指李佑,把他形容成秦二世,比喻成在世魔王。


    并要求李世民赶紧让李佑呆在长安,别到处搞事情,不然这些臣子要被吓出病来!


    李世民被吵得头疼,他早就下定决心,在旱灾没有结束之前,是绝不会召回李佑的。


    但却没有什么理由,面对众多言官的谏言,他只得整出一个不算理由的理由。


    “虽说这逆子性格暴躁,但曹州正需要安稳民心,贸然调走恐怕于民心无益。”


    “何况朕以为薛长史在,应当出不了什么大事。”


    众臣面面相觑,贸然调走会让民心不稳,这要是骗别人那还行,但在座的都是人精。


    任谁都看的出,这曹州的赈灾的主要是薛大鼎,李佑充其量不过是个吉祥物,只要不调走薛大鼎那基本上没啥问题。


    还想骗他们?


    “启禀陛下,臣以为···”


    “好了好了。”李世民打断那人,脸色很不满,没看见朕不想调么?


    为此,他不得不转移话题:“李太史,此次干旱何时会结束?”


    李淳风先是一愣,随即站了出来,面露苦涩到:“天意难测,臣尚未得知,但请陛下早做打算,此次灾难非同寻常。”


    身为道士的李淳风正在太史监,为李世民看天气,算阴阳,整数学。


    但他又不是神,也只能隐约知道这次旱灾不同以往。


    李世民面色如常,本来也没抱多大希望:“众爱卿可还有其他事?”


    “臣弹劾齐王殿下···”


    李世民摆了摆手,制止了他:“此等小事,容后再议,先将曹州之事传下。”


    “臣遵旨!”


    文武百官见李世民这么说,自然不能耽误了正事,毕竟谏言什么时候都能谏言。


    “若无其他事,那便退朝!”


    “臣等恭送陛下!”


    “退朝···”随着宦官一声令下,文武百官排队走出大殿。


    随着朝会的散去,朝堂上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开来。


    国子监中。


    一大早众多皇子和大臣的儿子收到薛大鼎的信后,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感觉有点懵逼。


    虽说我们都是你的同窗,共读小学好几年。


    但交情说不上很差,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交情太好可能意味着站队。


    可如今你犯了事要我们帮你···我们都还没成年,这让我们怎么帮?


    你心里没点数么?


    但太子都写了,自己不写显得人品不行,那就随便写两句。


    而焦急的莫过于阴月娥则是和阴弘智两人。


    阴月娥一听李佑干了这事,脑中划过一道闪电,脑子一片空白,要不是宫女扶着,她整个人就要摔在地上。


    “佑儿怎会杀人呢?”


    阴弘智叹了口气:“哎~慈母多败儿!我叫你平日里多管教管教他。”


    “如今倒好,三品刺史那可是宰相,他说杀就杀了,简直是肆意妄为。”


    阴月娥听了,眼泪哗哗的流下,杀了宰相这简直是天大的事,一时间乱了方寸。


    “兄长,我就这一个孩子,要是关进宗人府,这可怎么办。兄长一定得救救他,他可是你侄子。”


    阴弘智思索片刻,分析了起来。


    “今日陛下为安定民心暂时为调回长安,也未宣布惩罚。”


    “但百官弹劾,旱灾之后,他定会被弹劾,若是陛下气极怒盛,说不定会将他关进宗人府。”


    “虽说受点苦,但性命应当无忧。”


    “宗人府?”阴月娥抹了一把眼泪,既是喜,又是忧。


    喜的是命保住了,忧的是被关进宗人府说不定一辈子就出不来了。


    “兄长可还有其他办法么?不然我去求求皇后。”


    阴弘智摇了摇头:“上次事情未成,皇后娘娘不得干涉政事,怕是再求也没什么用了。”


    “不过,事情还有转机。”


    听阴弘智这么说,阴月娥连忙问道:“是何转机?”


    阴弘智缓缓说道:“陛下仁德,爱惜名声,若是他能在曹州树立名望,那事情还有转机。”


    虽然李世民暂时没有让李佑回来受罚,但惩罚那是肯定的,而且杀人那肯定是极重的惩罚。


    因此关进宗人府禁闭,是极有可能的。


    惟一的办法是减轻惩罚,这就要从李世民的弱点入手。


    李世民爱好名声,而万民伞是当地百姓自发表达谢意做的,能获得万民伞,万名书之类的。


    那李世民要重罚也得考虑考虑。


    “名望?”阴月娥心中暗暗记了下来,想到了什么:“我这便写信,让薛长史想办法!”


    “哎,慈母多败儿,以后莫要再让他闯祸的了。”阴弘智又叹了口气,感觉自己迟早会被牵连。


    “兄长教训的是。”说着,阴月娥走了出去,也不知道有没有听到心里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厉少的闪婚小萌妻 绝世战王 人在盗墓签到打卡 影帝的懒散人生 我的靠山好几座 重生后公主殿下是朵黑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