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穿越历史,从远古到现代 > 第68章 我国封建社会初期~战国时代36

第68章 我国封建社会初期~战国时代36

    诸子百家散文(28)


    9、《荀子》


    荀子的主要着作:


    6)《赋篇》


    原文:


    有物于此,生于山阜,处于室堂;无知无巧,善治衣裳;不盗不窃,穿窬而行;日夜合离,以成文章;以能合从,又善连衡;下覆百姓,上饰帝王;功业甚博,不见贤良;时用则存,不用则亡。臣愚不识,敢请之王!王曰:此夫始生钜其成功小者邪?长其尾而锐其剽者邪?头铦达而尾赵缭者邪?一往一来,结尾以为事;无羽无翼,反复甚极;尾生而事起,尾邅而事已;簪以为父,管以为母;既以缝表,又以连里:夫是之谓箴理。——箴。


    ——《荀子》


    释义:


    “赋”是一种铺陈描写的文体。屈原的作品无赋名,真正以赋名篇的则起于荀子。荀子的赋除了内容系说理咏物外,句法整齐,语气近于散文,采取问答形式,这对汉赋很有影响。


    《赋篇》共有五节,后附“佹诗”。每节描写一件事物,于篇末才点出这件事物的名称,带有谜语性质,具有独特风格。


    这里节录“箴”的一节。箴,即古“鍼”字,今作“针”。文中通过君臣回答,描写了针的形象和功能。


    译文(仅供参考,原文是优美的具有谜语性质的韵文,直白地译成白话变成了散文):


    这里有一件物品(指针),它原生于山里(指制针的原料铁矿埋藏在大山里),制成针以后,用来缝衣,便在房屋里了;


    它没有智力,也不知巧趣,却会缝制衣服;它不盗不窃,却穿小洞而行;


    它日夜不停地使分离的布料连结在一起,制成各种华丽的服装;


    它既能合纵(南北结成直线),又善连横(东西结成横线,喻意用针把布帛或直或横地缝合、连缀起来);


    它下可使百姓受宜,上可使帝王饰美;它的功业博大,却不自显功劳;


    用到针时,它就出现在眼前,不用时它就不见了。


    群臣愚笨不知道它的功用,请教君王!王说:为什么它初生时很大(指制针的钢铁),制成后反而很小(指制成的针)?


    为什么它的尾巴很长,而尖头(指针尖)却很锐利?它的头很锐利而尾巴却很长?(重复描写);!一去一来,穿线后要在线的结尾处打个结;


    它没有羽翼,却往返迅速;把线穿到(针)尾里,尾巴回绕盘旋;针为父(公),放针的管子为母;


    它既可以缝制衣服的外表,又可以缝制衣服的里子(夹层):针线缝过的地方,既有线索又有条理——这就是关于针的道理。


    注释:


    1、物:这里暗指针。


    2、阜:土山。山阜:铁矿所在,针是铁制的,所以说“生于山阜”。


    3、这句意思说:等到铁制成针以后,被人用来缝衣,便处在室堂之中了。


    4、知:同“智”。


    5、窬(yu俞音):小孔,小洞。


    6、合离:使分离的东西连结在一起。


    7、这句指制成有文采的服饰。


    8、以:同“已”,既。 从:同“纵”,南北结成直线。 衡:同“横”,东西结成横线。 合纵、连横本是当时外交方面的专用语,这里喻针把布帛或直或横地缝合、连缀起来。


    9、见:显示。这句说:不自显其功伐。


    10、这两句说:用着针时,它出现在人的眼前,不用时它就不见了。


    11、始生钜:初生时很大,指制针的钢铁。成功小:制成后反而很小,指制成的针。


    12、长其尾:指线。 剽(piao漂音):末,指针尖。


    13、铦(xian先音)达:锐利。 赵(读为掉),掉缭:很长的样子。又说:缠绕的样子。


    14、结尾:指穿线后打个结。


    15、极:同“亟”,迅速。


    16、尾生:指穿线于针。 邅(zhan沾音):回绕盘旋。


    17、簪:形似针而大,所以说为父。 管:是用以盛针的。


    18、箴理:语意双关,既指针线缝过的地方,有线索,又有条理;又指上面的种种描写是关于针的道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厉少的闪婚小萌妻 绝世战王 人在盗墓签到打卡 影帝的懒散人生 我的靠山好几座 重生后公主殿下是朵黑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