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我的造物能升级 > 第149章 极限训练和虚拟真实度

第149章 极限训练和虚拟真实度

    第150章 极限训练和虚拟真实度


    在太空锻炼身体当然是非常重要的。


    身体素质作为一个人生存的基本条件,对航天员来说更是如此,所以不管是在之前的训练还是在太空里的训练,都必不可少。


    毕竟只有健康强壮的身体了才能抗住太空的恶劣环境,不至于刚在太空待了一小段时间就出现身体问题,然后乘坐昂贵的太空飞行器返回地面,地面也得再发射一枚载人火箭补齐实验人员。


    那样的成本是国家机构也无法轻松承担的。


    联盟这边发挥射一次好几个亿,联邦那边只能买北边飞船座位的时候一个座位就要几千万联邦币,后来更是涨价到接近一个亿联邦币。


    后来有了龙飞船还好一些,降到了几千万联邦币一个座位。


    而想要成为航天员,除了基础的体能训练外其他方面的耐受能力也得考虑。


    所以为了全面提高航天员的身体素质,提高航天员对特殊环境因素的适应性和耐受力,需要对航天员进行航天特殊环境因素的暴露和刺激,如超重、失重、前庭器官的刺激、噪声、高低温等。


    超重适应性训练的目的是让航天员适应航天器发射和返回再入时的超重环境,增强航天员抗超重的能力,训练方法主要采用离心机模拟航天器起飞和返回过程中的超重曲线,进行胸-背向对抗动作训练和头-盆向耐力维持训练。


    为了减少航天运动病的发病率,还要进行前庭功能训练。


    这种训练会采用转椅、秋千等旋转和摆动设备产生线性加速度和科氏加速度,或在失重飞机上让航天员头部运动,对受试者的前庭器官进行刺激,以提高前庭器官的耐受能力。


    其它的特殊环境因素适应性训练还有飞机飞行训练,跳伞训练,振动、噪声体验,乘员舱大气环境体验以及隔离环境体验等。


    这些身体方面的考验自然没办法在虚拟空间里实现,但是吴用却可以让他们进行精神方面的感受,甚至加速整个感受过程。


    比如进行体能锻炼,跑步肯定是越跑越累的,如果人类想突破自我,不仅要让身体方面适应那种劳累的感觉,还要让精神也能抵御得住劳累。


    在现实里,那就只能照实了去跑,跑个几公里、十几公里的,而在虚拟世界里,只要修改几个数值,跑完五十米就能出现跑完五公里的劳累感。


    这种劳累感冲击着大脑神经,不断地发出“想休息”的信号,多来几次,让大脑适应了这种信号,就会产生抗力。


    那么等出去之后,再跑步的时候你的身体“劝你”休息,你就可以凭借这种熟悉的感觉抵抗住,然后突破自我,让自己跑的更远,压榨自己的身体潜能,让自己更强壮。


    这些涉及到身体方面的训练,虽然虚拟空间不能直接作用于身体上,但至少可以让航天员有个“心理准备”,那么针对真正的“心理准备”,就是它的强项了。


    心理训练是航天员训练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因为执行太空任务需要离开我们所熟悉的环境,而这种环境变化对心理的影响是很大的。


    尤其在早期航天活动中,载人航天器提供给航天员的生活环境无论是空间,还是饮食都不是很好,长时间呆在这么狭小的环境,并且要一天24小时忍受机器运转带来的噪声,那感觉相当难熬。


    哪怕塞上耳塞也不能轻松多少。


    而如果这种感受影响到航天员的心理,那极容易就产生不可想象的后果。


    在太空可不比在地面,在地面心里烦了还可以出去透透气,而在太空,门外之后死亡。


    随着科技的进步,虽然各方面都有所改善,但是航天员工作和生活的环境仍然比较“恶劣”。


    心理训练也就是使航天员在没上天之前,先对太空中的情况从心理上进行一下适应,比如提前适应密闭狭小空间、适应噪声、适应团队协作、适应一小时拧一个螺丝等情况,增强心理的稳定性。


    因为执行任务的复杂性增加,所以每次飞行都有几名成员来完成,科学证明聊天是可以放松心情的。


    当然,前提是不能跟话题终结者聊天。


    而人类作为社会生物,非常需要同类的陪伴,如果是一直一个人独处,那么出问题的时间绝对比群体出问题的时间要快。


    哪怕那些号称不出门的宅男也是经常通过网络跟沙雕网友聊天,要不然真的一个人待着,很容易出心理上的毛病。


    正好航天任务需要多人合作,所以除了最初因为航天科技的限制让一个人进入太空外,之后的任务最起码都是双人团队。


    为了尽快的使成员之间达到“心有灵犀”的程度,提前的团队训练磨合也成了心理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


    实践证明,整个成员组在一起进行训练,对于提高他们在太空中的工作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般航天员共同训练的时间都很长,短期太空任务不少于半年,中期太空任务需要一年,长期太空任务更是要两年以上。


    最重要的是他们之前只能在地面对着模型训练,等进入太空之后失重了又得磨合一段时间,总体来说时间就更长了。


    而在虚拟空间就可以直接跳过很多步骤,直接让航天员团队在“类太空”的环境里训练,既然要执行太空任务,那么测试当然要在“太空”里进行。


    如果有航天员顶不住心理压力,直接开舱门团灭,现实中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只能在地面做严格模拟。


    在虚拟空间就不一样了,开舱门团灭的只是一些数据,有安全设备保护,成员们只会感受到些许的痛苦,本身不会出现任何意外。


    甚至暴露在真空环境下的死亡痛苦也可以消除消除掉,毕竟那是死亡感受,对于成员的心理压力会比较大。


    训练的话,只保留舱内感受就可以了。


    当然,如果经过安全的科研研究,研究出轻微的死亡感受可以让人更珍惜生命的话,或许可以再用。


    最重要的是这种逼真的太空环境可以提前找出不稳定因素,然后多磨合几遍,快速凑成真正合适执行任务的团队。


    这就是脑机交互虚拟空间的作用。


    当然,是针对专业航天员的训练,不是针对太空游客的训练。


    太空游客用不到这些玩意。


    也就是这些人都是航天中心的人,甚至有真正的航天员,所以吴用才把这个场景拿了出来。


    既然都说到专业航天员的训练了,那有一项训练肯定得让他们试一试,试完之后就差不多该“醒来”了。


    毕竟其他人还在旁边等着呢。


    “下一个项目,太空迫降!”


    毕竟训练了那么多,体验了那么多感觉,总得“真正”的飞一次。


    当所有人都坐进神舟飞船的座椅上,神舟飞船就跟天宫空间站分离了,在抛掉推进舱和轨道舱之后,神舟飞船就带着火光冲进了地球大气层。


    其他人是兴奋,杨主任则是“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航天员在执行任务的时候需要操纵各种各样的仪器设备,但航天器中的各种设备是数不胜数的,尤其是早期的航天器操控界面,放眼过去全是按钮。


    如果航天员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点错误,尤其是驾驶员,很有可能就会机毁人亡。


    所以航天员在驾驶真正的航天设备进入太空之前,必须在地面上的各种模拟设备里进行训练,这样航天员才能熟悉操作的程序,适应不同的环境。


    但是说到“不同的环境”,航天器模拟设备和真正的航天器所处环境就是不同的,这里边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甚至不仅仅是鸿沟的问题,还有各种危险随时可能出现,在人类的航天史中,牺牲在模拟舱里的航天员也不少。


    吴用也给他们加了一些难度。


    当然,他们是在虚拟空间里,肯定不会牺牲,但杨主任肯定会再次找回年轻的感觉。


    于是神舟飞船的降落伞破裂,他们的降落轨道直接被改变,不知道歪到哪去了。


    载人航天器在应急返回过程中可能降落到各种复杂的地形、气候等恶劣的生存环境条件下,例如寒区、沙漠、山地、森林、海上等,因此必须对航天员进行这些地区的生存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他们熟悉和掌握这些地区气候变化,地形、海况、动植物的情况,掌握生存的基本要领。


    比如在寒区生存要保持机体的热平衡,在原始森林生存要防御猛兽和昆虫的侵袭,在沙漠中生存是保持水盐平衡等等。


    由于载人飞船着陆地点较难控制,特别是应急返回时落点的散布较大,这就给航天员的营救造成困难,更别说出现意外完全脱离预定降落区域了。


    所以载人飞船上都会装有个人救生物品,供航天员着陆等待营救期间的求救和生存使用。


    个人救生物品中有求救联络物品,以便于航天员使用它们尽快与营救人员取得联系,这些物品包括无线电通信和定位装置、信号枪、焰火管、海水染色剂、闪光灯、反光镜、引火物品、哨笛、防寒和遮阳物品等。


    飞船返回着陆在寒区或溅入水中时,航天员穿着防寒服或抗浸服等待营救,防止体热在短时间内大量丧失,延长存活时间。


    当航天员返回溅入水中时,有漂浮装置,如救生筏或便携式漂浮装置等,以支撑人体浮于水面,等待打捞和营救。


    常用的便携式漂浮装置包括二氧化碳气瓶、浮囊、吹气管及其它附件。


    当航天员溅入水中时,牵拉充气拉绳,撞针刺穿气瓶封口薄膜,二氧化碳气体充向浮囊内部,浮囊充气膨胀。


    当然,也可用嘴通过充气管向浮囊内充气,那情况很酸爽的。


    救生食品和饮水及急救药包也是十分重要的个人救生物品,对于着陆到高温地区,保证航天员有一定量的饮用水是十分重要的。


    其它个人生存物品还有手枪、驱鲨剂、渔具、滤光镜、指北针、自卫刀、钢丝锯、干燃料、取暖器、防风火柴等。


    这些本来都是必须的训练科目,但吴用可不是让他们真来做训练的,这次的主题还是“体验”和“测试”,所以训练什么的不重要,真正的猛士都是直接上!


    当然,要在虚拟世界里进行,毕竟现实世界是容易死人的,一个航天员价值千金,可不能瞎折腾。


    就像现在一样,别看神舟飞船返回舱偏离了轨道,最终还是平安的降落到了地上。


    并且所有人之间的距离不会超过一公里。


    也就是说他们之前看到的那些雪地、森林、大海、沙漠、草原、山地之类的环境,都在一公里之内,这玩意也只能在虚拟世界里当沙盘一样生成。


    不过哪怕都降落了,这种刺激感也是前所未有了,比蹦极跳伞都刺激。


    好在他们距离不远,而且求生设备里又有无线电通信、定位装置和信号枪,很快就把人聚集到了一块。


    在互相聚集的时候,他们穿过了各自所在的环境,亲身经历之下,他们也发现了不少“不真实”的证据。


    那些证据指明了这里是虚拟世界,不是真实世界,他们更像是穿越进了某个游戏世界里。


    建模技术更高级了,世界更偏向真实,但始终受到了硬件的限制。


    “事实上是人类承受能力的限制。”


    吴用这么说道。


    “我们现在体验的真实模拟不是100%的真实,除了一些建模精度的问题,还因为真实感受模拟只有50%。”


    “如果是真实的100%模拟,那么刚才的飞船迫降就不是那种情况了,除了杨主任,可能伱们几位的心脏会受不了。”


    听到吴用这么说,有人摸了摸胸口说道:“确实,刚才飞船迫降的时候我都感觉我的心快要从嘴里跳出来了,如果真像小吴同志说的那样,我现在应该已经死了。”


    吴用闻言点点头,“这就是之前杨主任感觉有那么一些不真实的原因。”


    “如果直接展开100%的真实程度,在这里脑死亡之后现实里的身体也会非常危险。”


    “当然,如果有特殊的高精度拟真训练需求,其实真实度还可以上调到85%,那是一个拟真度很高但又相对安全的数值……”


    听到吴用说这个,杨主任的眼神亮了一下。


    要知道他除了是一名航天员,是航天员训练中心的主任,也是一名军人。


    刚才体验了50%真实度的虚拟训练就很好了,如果真实度再高一些,那还得了?


    “好了,各位,咱们在这里玩的时间也不短了,实际时间也过去了39分钟,咱们该‘醒来’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厉少的闪婚小萌妻 绝世战王 人在盗墓签到打卡 影帝的懒散人生 我的靠山好几座 重生后公主殿下是朵黑莲花